高工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高工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高工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高工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工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在当今的经济和技术时代,有效而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是校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也是推进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学校运营水平的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工专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是一所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其培养目标是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必须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教学中联系实际,才能在指导学生实践中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利用在实践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来充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工专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我校近几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一、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审在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为突出自身特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分别在工程类及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中,按照高级、中级、初级三个职称层次,尝试了“双师型”教师的评审。对工程类的专业教师,我们主要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个人实践经历及实践动手能力,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等等方面进行评审,其中在对科研水平的考核中,强调了高级职称教师评审“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完成一项经过省级鉴定的与企业联合完成的应用型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增强解决企业实践及实验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在符合申报条件的前提下,实行“以考代评”,即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再由学校评审认定。为使“双师型”教师评审客观、公正、权威,我们从社会各界聘请了各个专业的有关专家并与学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对参评教师的资格严格审核,确保“双师型”教师名符其实。目前我校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共27人。二、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使更多的教师达到“双师型”资格,学校出台了许多措施来促进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总结我校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三级评价制度,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衡量教师队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就在于最终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为此,我校建立了教学质量三级评价制度,在课堂教学环节及实践教学环节上实行了校级专家检评、系(部)检评、学生评教的三级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并建立了我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这一评价方法在我校实行几年来,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好评。为鼓励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还组织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观摩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评比内容,鼓励教师在练好讲课基本功的同时,注重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讲课中,如许多教师除了使用投影、幻灯、录像等一般教学手段外,还逐步掌握了电子教案的编制、CAI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等等,这对增强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完善实验室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和对教学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学校对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充实和更新,3年内共投资635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新建了两套共200座的多媒体教室、服装CAD中心、电子阅览室及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彩印实验室机房、小样机实验室等近十几项新设施。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促使教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室建设的加强,为教师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3.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师资队伍。在选拔的同时,坚持“准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所在。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因此,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先头兵。在选拔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要“准”,即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在专业领域已做出了一定成绩并有较好发展前途的教师;二是要“不拘一格”,即对有发展潜质的教师大胆启用,精心培养,而不去求全责备。在培养过程中,学校实行了“三个优先”:优先出去学习或进修提高,优先配置实验设备、优先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教师结成帮学对子,认真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在管理上,我们实行了滚动考核制度,3年届满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申报,以保证队伍建设的优秀质量,做到优胜劣汰,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后继有人。4.制定师资培训规划,明确目标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教师更好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按照“双师型”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师资培训的3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我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形式有:学历提高、进修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等。5.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实践“走出去、请进来”,是帮助教师尽快达到“双师型”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聘请企业的管理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来校讲学或兼职教学,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考察、挂职锻炼或带领学生下厂实习和实践,都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弥补校内教学中的不足,并能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同时,校企合作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我校共完成校企合作的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三、高校教师的实践成就我校从1998年开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探索,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努力,经过3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1.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在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愈趋激烈的21世纪,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将显得更加重要,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衡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于前几年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同先进的兄弟院校相比,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明显偏少、比例偏低,目前包括在读研究生在内的硕士生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只有20%左右,具有教授职称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只有2%,这种现状势必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因此,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今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与措施,不惜一切代价,加大教师队伍投入,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和资源配置,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我校博士生人数增加到3~5名,硕士生比例提高到25%左右,教授(含特聘教授)人数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5%左右,同时培养出1~2名在本专业领域全国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专家,形成一个年龄层次、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合理搭配的优秀高层次人才群体。2.教师做好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热情共结合目前仍有部分专业教师由于缺乏生产实际经验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参加实践而达不到“双师型”要求。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教学班级增加,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时间与精力放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实践活动。因此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可以考虑从校外聘请一定数量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来校任教,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目前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同时促进并带动校内教师的实践活动,创造一切条件,鼓励教师加强实践,尽快成为理论和实践都拿得起的“双师型”教师。3.优化教资队伍结构,形成高效的激励机制学校在对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都出台了一些激励措施,如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优先考虑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等,这些措施对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应看到,在教师中仍然存在“当不当骨干教师、是不是双师型教师”对自己目前的地位影响不大的思想,传统的“铁饭碗”思想仍然存在,教师队伍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目前高校大力推行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形势下,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研究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