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论文_第1页
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论文_第2页
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论文_第3页
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论文_第4页
大学生创新项目结项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雾霾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影响"社会调查分析结项论文项目名称"雾霾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影响"社会调查与分析项目编号2014B46156项目负责人白玉虎联系电子byh121206163.项目成员王浩宇、顾广智、鲁亮子、程祥宇指导教师吴正荆职称教授指导教师佳职称副教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11.1研究背景11.2现状分析21.3

项目创新点21.4

研究意义3第二章影响大学生就业地选择因素32.1毕业生就业地引力模型32.2收入水平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42.3就业机会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52.4迁移成本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72.5雾霾等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7第三章雾霾等环境因素的比重分析83.1雾霾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影响比重分析83.2对策及建议10第四章项目总结124.1项目学术交流情况124.2项目团队的收获及心得体会12附件14问卷调查14.第一章项目概述1.1研究背景20XX1月份以来爆发的雾霾天气,让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受到大围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灰霾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仅从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发布情况来看,除、、和海滨城市外,多数城市空气质量都出现污染。华北的京津冀、东北三省、中部、、、、,以及东部沿海省市的部分城市,都出现了重度或严重污染,一条深褐色的"污染带"由东北往中部斜向穿越我国大部地区,其中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在京津冀地区。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几年前开始,我国部分城市每到秋冬季节,就会出现连续的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以及空气污染严重。其中今年一月份出现的雾霾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等重要城市也因为近期的环境问题取消了一些国际人才交流会议。与此同时类似的环境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影响了国家的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珍贵人力资本,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从"计划轨"向"市场轨"的转型,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尤其是自1999年实施扩大招生制度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攀升,由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是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下降。就业难与难就业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现象在大学生及其家长心中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搜狐教育在2012-20XX毕业季推出了大型就业地域调查"快毕业了,去哪工作你想好了么"。经过调查分析和往年数据对比发现12年近五成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工作,但是13年仅三成大学毕业生选择北上广,这也就是说包括环境在的一些因素影响了近二成应届生的就业地选择。在13年这一研究虽然分析出了雾霾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大学生就业地选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这一问题在当时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1.2现状分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完成的《华人科技人才在海外的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海外华人科技人才的总数接近100万人,仅美国就吸纳了其中的3/4。美国13所最著名大学中的系主任、IBM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阿波罗登月工程中等华人科技人才都占到1/3以上。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的12个分会中有1/2以上是华人;美国权威的电脑研究中心19名部主任中,华人占了12名。在美国硅谷,每年涌现的5000家初创企业中,约1/4是由海外华人科技人才创办。这些企业创造的财富中,40%有华人参与。有些美国人甚至说,没有中国教授的大学,不能成为第一流的大学,没有中国医生的医院,不能成为第一流的医院。由此可见,吸引海外华人和留学生回国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竞争的一项潜在趋势。那么,自然而然我们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我们存在哪些不足阻止了这些人才的大量流失呢?一直以来,、等国一线城市都是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的首选。人才的流动主要受国家相关政策环境及城市发展的影响。但是近两年,随着我国许多城市频频遭遇雾霾天气以及人们对PM2.5数值关注度的提高,海归回国就业更加倾向于PM2.5数值低、环境质量比较好的东南城市。更多的青年才俊开始更关注就业地环境问题,同时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也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证明,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才优先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才的流失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减慢,人才的分布不均衡就意味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一个国家如果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强国之林立足,所以,中国的人才分布和吸引外国人才来华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决定中国发展速度的一个因素。如果因为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导致人才外流,那么我们国家比起其他强国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1.3项目创新点1.该项目建立在雾霾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研究和影响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诸多因素的基础研究之上,探索雾霾对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的影响,积极关注雾霾状况以及我国大学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紧扣当下社会热点问题。

2.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和近期频发的雾霾天气为研究视角,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的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社会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索雾霾因素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比重。与更广泛的研究问题相结合,不断扩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地的选择提供合理的建议.3.运用国社会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调查研究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以东北、华东、西北和华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各个地区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与改善雾霾问题对于就业情况的改善预期,进而推算全国围雾霾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程度,并为各地各级政府鼓励大学生就业所采取的新措施提供新视角,最终可能促成政府作出积极性地政策上的改变。1.4研究意义本项目通过对近几年笼罩全国的雾霾现象了解分析,调查和研究了以、、、以及为代表的雾霾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影响。以便能分析出雾霾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隐形影响,发现雾霾等环境因素和我国人才分布情况之间的联系,证明出我国的确存在因雾霾问题造成的人才分布不均、人才外流等问题,从而引起国家政府对全国人才布局的一个反思,进而做出一些改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得才而兴,失才而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这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雾霾问题、环境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人才招揽问题以及上述问题之间的联系可谓意义非常重大。第二章影响大学生就业地选择因素2.1毕业生就业地引力模型我们可以借鉴来北上广就读本科毕业生就业地流向的引力模型。其中H为城市对毕业生吸引力,表示学生毕业后选择该城市的可能性,H越大,学生选择该城市的可能性越大。D为交通距离因子,D越大交通距离越远。E表示个人对自身就业前景的预期,E越大表示学生越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在该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M表示未来该城市就业市场的前景,M越大表示就业市场前景越看好。G为工资水平,G越大表示工资水平越高。P表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P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C为文化因子,C越大说明该城市的文化越有吸引力,或与学生来源地文化越接近。R为人际关系因子,R越大说明学生与该城市人群关联越紧密。B为环境因子,B越大说明该城市的宜居程度越高。在调查中,无论学生选择哪一种地域流向,他们关注的最多的还是就业前景,因此在模式中对就业前景因子赋予较高的权重,并通过次方增加其权重。又因为学生的就业预期E,就业市场前景M和工资水平G为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模式中将三者相乘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此外,人际关系R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用两次方表示。最后将其他正向影响因素相加作为分子。城市吸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将D作为分母。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的时候距离因素使他们一个比较重要的考虑因素。2.2收入水平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收入水平是毕业生择业考虑的重要经济因素。一线城市享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长期居于产业中心的地位,薪酬水平较高,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收入水平普遍得到大幅提升。货币工资是收入水平的一种表现,由表1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以、、、、五地为例的平均工资已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工资增长速度超过了一线城市的平均速度。东部沿海地区与一线城市收入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一线城市在收入上的比较优势正逐渐弱化。表1部分东部沿海省市工资水平与、的比较〔元年份省市201056328565653166726404417483414625702201157779583363521729398439373655328366201265158661153977233321514894064032340平均增长速度6.92%7.40%10.77%10.98%11.22%9.12%12.19%数据来源:2010~20XX《国家统计年鉴》。由表2可以看出,受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以、为首的一线城市比其他地区消费性支出水平更高,这意味着在一线城市就业的人群面临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因而削弱了一线城市在收入水平上的优势。综合实际货币工资和消费支出两方面因素来看,一线城市的平均实际收入与二、三线城市的平均实际收入的差值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决策。表220XX部分省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元省市人均年消费性支出19934.4823200.414357.4913118.2416561.7717858.214750.01省市人均年消费性支出10318.329792.6510683.9211450.9712105.0911074.089895.35数据来源:20XX《国家统计年鉴》。2.3就业机会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影响就业地选择的因素除实际收入差异外,还包括就业概率的大小。不同地域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在该地域就业的期望。根据麦可思《20XX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全国平均每获得一份工作所需投出的求职资料为12份,而和则高达21份,这说明、的劳动力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还可以从各区域新增就业人数看出,因为它能反映不同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和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表3给出的便是各区域年新增就业人数及就业增长率两个重要指标。从绝对数量上看,以、、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更强;而从相对增长速度来看,市依然保持着较好的就业增长速度,但其优势在逐渐缩小,而则在20XX陷入负增长。相比这两个一线城市,东、中部其他省份的就业则保持着稳步增长。表3全国部分省市新增就业人数及新增就业率〔万人.%省市年份2012新增就业人数62.3819.42190.9076.4890.3012.85就业增长率5.612.224.552.121.721.612013新增就业人数81.2833.24152.06133.3397.2715.48就业增长率6.923.713.473.611.821.902012新增就业人数62.59-4.52195.60163.99204.9123.42就业增长率4.99-0.494.314.293.762.82数据来源:2010~20XX《国家统计年鉴》。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就业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在这些城市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一线城市长期以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集中地,高端人才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大学毕业生在初次进入社会时,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们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开始减少。根据我们上面提出的模型,一线城市相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收入优势逐渐减弱,就业机会方面的劣势不断加强,因此,大学毕业生逃离"北上广"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2.4迁移成本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迁移成本包括交通费、搬家费、住宅费、一些政策性收费〔包括办理证照费和寻找工作的信息费用,同时离开家人和朋友、离开熟悉的环境、放弃客户、放弃已有的资历、新环境的压力等因素则是心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往往令刚刚步入职场、收入水平暂时较低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压力很大;另外,一线城市长期以来的人才聚集状态使大学毕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这也为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成本。因此,很多现在的大学生并不喜欢在一线城市中就业。与此同时,心理成本还可以很好地解释家乡或就学所在地普遍受大学生青睐的原因。长期的居住和学习经历,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对所在地域的熟悉程度,并逐渐接受了固定的饮食习惯、语言习惯和城市文明;另一方面使大学生有机会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关系网,亲友人际圈的密切联系更能给大学生提供必需的心理支持。因此,对一些家乡地、就学所在地是二、三线城市的大学毕业生,以及特别注重心理安全感和情感联系等的大学生来说,选择在二、三线城市中就业也是一种理性的决策。2.5雾霾等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在大学生选择就业地、选择居住地的时候都会考虑到环境这一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人们选择居住地都会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因素,以及未来几年环境的变化趋势。大学生选择就业地考虑环境的比例也随之上升。搜狐教育在2012-20XX毕业季推出了大型就业地域调查"快毕业了,去哪工作你想好了么",经过调查分析和往年数据对比发现12年近五成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工作,但是13年仅3成大学毕业生选择北上广,这也就是说雾霾等因素几乎逼走2成应届生。在13年这一研究虽然分析出了雾霾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大学生就业地选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就当时12年大学生考虑的因素来看,环境对其选择就业地的影响比例还是比较低,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表4就业地选择因素优先次序表〔.%因素次序首先其次最后薪资水平33.2520.3519.35就业机会23.2526.3011.25周围环境20.5024.2535.5迁移成本17.8519.3528.5其他5.159.755.4而从目前情况看来,大学生考虑环境因素的比例开始明显上升,并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在2012-20XX搜狐教育做的调查中,环境因素所占比例为15.5%。也就是说15.5%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便是环境因素,而就搜狐教育做的调查来看,他们的调查区域里主要是及周边的一些城市。众所周知,近年来,一带的雾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大学生所考虑的环境因素在周边来看主要考虑的是雾霾因素。在我们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上升为20.50%。忽略一定的误差,这一比例从12年到14年上升了30.6%。也就是说大学生开始更多地考虑雾霾等环境因素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生第二考虑的因素中环境因素占了24.25%,在最后考虑的因素中环境因素占了35.5%。可能随着就业观念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也可能导致人才的分布不均甚至外流等不利于我国发展的状况不断发生。第三章雾霾等环境因素的比重分析3.1雾霾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影响比重分析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考虑环境因素的比例开始上升,并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那么在环境因素学生考虑最多的是什么呢?在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表5环境因素中关键因素优先次序表〔.%因素次序首先其次最后雾霾30.2526.3519.35沙尘暴20.2520.309.25台风20.5020.2530.5干旱炎热23.8523.3535.5其他5.159.755.4在环境因素学生第一关心的是该地区有没有雾霾天气,并且占据了30.25%的比例。这一现象可能和近年来首都的天气变化有关,因为在两三年前大多数毕业生比较向往北上广的工作,但是目前因为的恶劣雾霾,这一人群的数量锐减。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可能会把雾霾放在第一位。在第二因素中雾霾还是考虑最多的,这一结果我们的解释是:在现在的中国就业热区的环境因素中最为严重,最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是雾霾,所以毕业生考虑最多的也可能是雾霾。地区的雾霾天气阻止了一部分怀揣梦想毕业生去工作路,这也就意味着,的雾霾也可能导致一定比例的人才流出去往其他城市。这一现象也有相关人士和部门的研究,确定有一部分国家人才因为环境因素撤离。放眼全国,的吸引力比任何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大,在最大吸引力的城市中因为环境一部分人流出,更何况有恶劣环境的其他城市。总结起来,这一现象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一循环追根到底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环境的影响,所以人才外流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治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住人才、均衡人才的一个举动。3.2对策及建议1、政府积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该行动包括:〔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5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6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7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8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9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10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政府应从这十个方面宏观调控,积极宣传,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2、政府有关机关营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优良环境,改革传统的人事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这项举措既体现我国优良文化传统,又能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公平、、透明、和谐接轨。并且我们应在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创造性的软环境和人力资本合理流动的法律环境的同时,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利用创造性的条件和环境来吸引、培养、留住人才。3、政府积极引导应届毕业生去各大城市多选择就业,减少部分城市环境负担,积极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中西部现有的大中型城市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中小城市的竞争力当中西部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距离因素将上升为主导因素,因此进一步推动人才向中西部大中型城市集聚也是缓解一线城市就业压力和环境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大力发展中西部大中型城市———。鼓励人才去更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工作,这种鼓励可包括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同时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让更多的人才看到其他一些地区城市的优势和发展前景。4、司法机关、执法机关明确法律责任、严厉打击非法行为严惩非法排放废弃物的工厂和企业,以强硬的法律制度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使一切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工厂或者企业不敢再继续污染环境。并且加大法制、法律和道德宣传教育,让广大市民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守护家园,维护环境。5、群众自发促进技术创新,减少排放目前各种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排放。大家想想,发电需要燃烧煤,而实际上被燃烧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转化成了电能,其余的都被排放了。汽车、轮船等机械需要石油,同样的,发动机也只是将不足30%的石油转化成了动力,其余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说我们使用能源是"大手大脚"的,利用的少,排放的多。减少能源的使用是不现实的,而清洁能源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价格昂贵。如果现有能源能利用70%,而排放30%的话,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会同时得到解决,人类社会也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目前,网络上已经披露了一种非传统的发动机,是中国人发明的,名叫"往复式转子发动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方法的前景十分广阔。6、群众自发积极植树,提高城镇绿化程度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还可以美化环境。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经营目的和特点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5种。例如竹柳、夹竹桃、槐树、樟树、红豆杉等。这是需要全民参与,不仅可以美化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社会群众应以学校、单位、社区以及个人形式积极参与各项保护环境活动中,切实参与到治理环境问题中来。第四章项目总结4.1项目学术交流情况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本项目项目小组拜访了对大学生就业颇有研究的吴正荆教授,在讨论中,吴老师肯定了我们的项目成果,指出了项目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最后给出了如下意见:1.继续观察将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问题,联想本项目所做的容,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如有必要有条件项目小组多年之后可以再聚首,讨论有关问题,以证明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研究的意义。2.对项目出现的不足,要及时加以改正,做项目要做明白自己的容,并且不能给别人错误的引导。在论文数据方面要做的更精确一些,对待数字要敏感些,不能信口开河,随意编写数字欺骗自己误导别人。3.项目结束之后小组成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小组总结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主持,总结项目团队在整个项目期间的优缺点,这样的总结对每个项目成员都是受益匪浅的。4.2项目团队的收获及心得体会项目负责人白玉虎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是项目实施乃至整个项目的成功推进的最重要的一步。在项目申请成功之后,小组立即组织成员围绕着项目的实施召开部讨论,全体成员再次明确项目的目标,围绕着既定的目标针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在四位小组成员中进行了明确分工。其次,各成员依据各个分工职责着手工作,组长负责调研地点相关人事的沟通协商,确定调研的具体事宜。其他四位同学分别负责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小组成员行程相关事宜的安排等。小组的明确分工,使我们认识了项目的整理实施流程,明确了小组成员各自的责任,同时意识到组成员之间互补互助,协同合作的必要性,充分调动起了我们积极性。实地调研收集完资料后,项目进入了报告撰写的阶段,报告是我们项目产出的重要标志,所以小组全体成员都认真对待。同时也进行了分工,包括文献查阅、理论知识支撑、数据整理分析、总报告撰写以及PPT制作。各个成员在不同工作中能力得到了提升,比如,专业知识的加强,文献查阅技术的提高,文字撰写能力的提升等等。至此项目即将告一段落,其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愿与老师、同学们分享。第一,面对一个项目,我们首先应该确立总目标,知道我们要去干什么;其次,要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明白我们该如何去做;最后,还要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查看目标的进度多少,方向是否偏离。科研项目也不例外。第二,团队的协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的,科研项目也必然是要求分工明确的。此次调研中,小组从课题准备,现场调研以及报告撰写都有着清晰的分工,各司其职使队员明白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也没有忽略协作的重要,实施过程组员间互帮互助,共同应对难题挑战。第三,沟通交流的技巧必不可少。无论是与队员之间的讨论,还是对调研对象的访谈都少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