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初三化学下册教案教案及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同学,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乐观探究中学化学欢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同学学习化学的乐观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目标要求]1.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缘由
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平衡的建立
以AgCl溶解为例:
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平衡:在肯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AgCl(s)Cl-(aq)+Ag+(aq)。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准备了Ag+和Cl-的反应未能进行究竟。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犯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状况下,相当量的离子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二、溶度积
1.表达式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MmAn(s)mMn+(aq)+nAm-(aq)
Ksp=[c(Mn+)]m•[c(Am-)]n。
2.意义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力量。
3.规章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关于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推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
学问点一沉淀的溶解平衡
1.下列关于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准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平衡后不再进行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上升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C
解析难溶物达到溶解平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肯定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平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2.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准确的是()
A.反应开头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假如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答案B
3.在肯定温度下,肯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若温度不变,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溶液中Ca2+数目削减B.c(Ca2+)增大
C.溶液中c(OH-)减小D.c(OH-)增大
答案A
学问点二溶度积
4.在100mL0.01mol•L-1KCl溶液中,加入1mL0.01mol•L-1AgNO3溶液,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gCl的Ksp=1.8×10-10mol2•L-2)()
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
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答案A
解析c(Ag+)=0.01×1101mol•L-1=9.9×10-5mol•L-1,c(Cl-)=0.01×100101mol•L-1=9.9×10-3mol•L-1,所以Qc=c(Ag+)•c(Cl-)=9.8×10-7mol2•L-21.8×10-10mol2•L-2=Ksp,故有AgCl沉淀析出。
5.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在肯定温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AgCl的Ksp=1.8×10-10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c(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mol2•L-2
C.温度肯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答案C
解析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故A错;只有在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才等于1.8×10-10mol2•L-2,故B项叙述错误;当Qc=Ksp,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项叙述准确;在AgCl水溶液中加入HCl只会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不会影响Ksp,所以D错。
6.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H+)•c(OH-)=KW,存在等式c(M+)•c(X-)=Ksp。肯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挨次是()
①20mL0.01mol•L-1KCl;
②30mL0.02mol•L-1CaCl2溶液;
③40mL0.03mol•L-1HCl溶液;
④10mL蒸馏水;
⑤50mL0.05mol•L-1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答案B
解析AgCl(s)Ag+(aq)+Cl-(aq),由于c(Ag+)•c(Cl-)=Ksp,溶液中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关于,而与溶液的体积无关。①c(Cl-)=0.01mol•L-1;②c(Cl-)=0.04mol•L-1;③c(Cl-)=0.03mol•L-1;④c(Cl-)=0mol•L-1;⑤c(Ag+)=0.05mol•L-1。Ag+或Cl-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挨次:④①③②⑤,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挨次:④①③②⑤。
练基础落实
1.25℃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答案D
2.CaCO3在下列哪种液体中,溶解度()
A.H2OB.Na2CO3溶液C.CaCl2溶液D.乙醇
答案A
解析在B、C选项的溶液中,分别含有CO2-3、Ca2+,会抑制CaCO3的溶解,而CaCO3在乙醇中是不溶的。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
C.可用离子积Qc推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D.全部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的
答案C
解析溶度积不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简洁乘积,还与平衡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幂指数关于,溶度积受温度的影响,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4.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mol2•L-2和2.0×10-12mol3•L-3,若用难溶盐在溶液中的浓度来表示其溶解度,则下面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A.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
B.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的溶解度
C.两者类型不同,未能由Ksp的大小直接推断溶解力量的大小
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
答案C
解析AgCl和Ag2CrO4阴、阳离子比类型不同,未能直接利用Ksp来比较二者溶解力量的大小,所以只有C对;其余三项叙述均错误。比较溶解度大小,若用溶度积必需是同类型,否则未能比较。
5.已知HF的Ka=3.6×10-4mol•L-1,CaF2的Ksp=1.46×10-10mol2•L-2。向1L0.1mol•L-1的HF溶液中加入11.1gCaCl2,下列关于说法准确的是()
A.通过计算得知,HF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通过计算得知,HF与CaCl2不反应
C.因为HF是弱酸,HF与CaCl2不反应
D.假如上升温度,HF的Ka、CaF2的Ksp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答案A
解析该题可采纳估算法。0.1mol•L-1的HF溶液中c(HF)=0.1mol•L-1,因此,c2(F-)=c(H+)•c(F-)≈3.6×10-4mol•L-1×0.1mol•L-1=3.6×10-5mol2•L-2,又c(Ca2+)=11.1g÷111g/mol÷1L=0.1mol•L-1,c2(F-)×c(Ca2+)=3.6×10-6Ksp,明显,A是准确的;D项,由于HF的电离是吸热的,上升温度,Ka肯定增大,D错误。
练方法技巧
6.
已知Ag2SO4的Ksp为2.0×10-5mol3•L-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mL0.020mol•L-1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准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B
解析已知Ag2SO4的Ksp=2.0×10-5mol3•L-3=[c(Ag+)]2•c(SO2-4),则饱和溶液中c(SO2-4)=Ksp[cAg+]2=2.0×10-50.0342mol•L-1=0.017mol•L-1,当加入100mL0.020mol•L-1Na2SO4溶液时,c(SO2-4)=0.017mol•L-1+0.020mol•L-12=0.0185mol•L-1,c(Ag+)=0.017mol•L-1(此时Qc
7.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mol3•L-3,Ksp[MgF2]=7.42×10-11mol3•L-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01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行能转化为MgF2
答案B
解析Mg(OH)2与MgF2均为AB2型难溶电解质,故K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前者c(Mg2+)小,A错误;因为NH+4+OH-===NH3•H2O,所以加入NH4Cl后促进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Mg2+)增大,B准确;Ksp只受温度的影响,25℃时,Mg(OH)2的溶度积Ksp为常数,C错误;加入NaF溶液后,若Qc=c(Mg2+)•[c(F-)]2Ksp(MgF2),则会造成或产生MgF2沉淀,D错误。
8.Mg(OH)2难溶于水,但它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室温下时,饱和Mg(OH)2溶液的pH=11,若不考虑KW的变化,则该温度下Mg(OH)2的溶解度是多少?(溶液密度为1.0g•cm-3)
答案0.0029g
解析依据Mg(OH)2(s)Mg2+(aq)+2OH-(aq),c(OH-)=10-3mol•L-1,则1LMg(OH)2溶液中,溶解的n[Mg(OH)2]=1L×12×10-3mol•L-1=5×10-4mol,其质量为58g•mol-1×5×10-4mol=0.029g,再依据S100g=0.029g1000mL×1.0g•cm-3可求出S=0.0029g。
凡是此类题都是设溶液的体积为1L,依据1L溶液中溶解溶质的质量,计算溶解度。
练综合拓展
9.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把握溶液的pH,以达到分别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下图。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当把握溶液的pH为______。
A.1B.4左右C.6
(3)在Ni(OH)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填“能”或“未能”)通过调整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FeSMnSCuSPbSHgSZnS
Ksp6.3×10-182.5×
10-131.3×10-363.4×10-286.4×10-531.6×10-24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u2+、Pb2+、Hg2+,最相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除去它们。(选填序号)
A.NaOHB.FeSC.Na2S
答案(1)Cu2+(2)B
(3)未能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
解析(1)据图知pH=4~5时,Cu2+开头沉淀为Cu(OH)2,因此pH=3时,铜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以保证Fe3+完全沉淀,而Cu2+还未沉淀,据图知pH应为4左右。
(3)据图知,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无法通过调整溶液pH的方法除去Ni(OH)2溶液中的Co2+。
(4)据已知条件结合原子守恒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因为在FeS、CuS、PbS、HgS四种硫化物中只有FeS的溶度积,且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度积差别较大,因此应用沉淀的转化可除去废水中的Cu2+、Pb2+、Hg2+,且因FeS也难溶,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目标要求]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一、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别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
(1)调整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整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
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别、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
Cu2++S2-===CuS↓,
Cu2++H2S===CuS↓+2H+,
Hg2++S2-===HgS↓,
Hg2++H2S===HgS↓+2H+。
二、沉淀的转化
1.试验探究
(1)Ag+的沉淀物的转化
试验步骤
试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变为黄色黄色沉淀变为黑色
化学方程式AgNO3+NaCl===AgCl↓+NaNO3AgCl+KI===AgI+KCl2AgI+Na2S===Ag2S+2NaI
试验结论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Mg(OH)2与Fe(OH)3的转化
试验步骤
试验现象造成或产生白色沉淀造成或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试验结论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2.沉淀转化的方法
对于一些用酸或其他方法也未能溶解的沉淀,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另一种用酸或其他方法能溶解的沉淀。
3.沉淀转化的实质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简单实现。
两种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沉淀转化越简单。
4.沉淀转化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锅炉除水垢
水垢[CaSO4(s)――→Na2CO3溶液CaCO3――→盐酸Ca2+(aq)]
其反应方程式是CaSO4+Na2CO3CaCO3+Na2SO4,CaCO3+2HCl===CaCl2+H2O+CO2↑。
(2)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说明
在自然界也发生着溶解度小的矿物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矿物的现象。例如,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可变成CuSO4溶液,并向深部渗透,遇到深层的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时,便渐渐地使之转变为铜蓝(CuS)。
其反应如下:
CuSO4+ZnS===CuS+ZnSO4,
CuSO4+PbS===CuS+PbSO4。
学问点一沉淀的生成
1.在含有浓度均为0.01mol•L-1的Cl-、Br-、I-的溶液中,缓慢且少量的加入AgNO3稀溶液,结合溶解度推断析出三种沉淀的先后挨次是()
A.AgCl、AgBr、AgIB.AgI、AgBr、AgCl
C.AgBr、AgCl、AgID.三种沉淀同时析出
答案B
解析AgI比AgBr、AgCl更难溶于水,故Ag+不足时先生成AgI,析出沉淀的先后挨次是AgI、AgBr、AgCl,答案为B。
2.为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A.NaOHB.Na2CO3C.氨水D.MgO
答案D
解析要除FeCl3实际上是除去Fe3+,由于pH≥3.7时,Fe3+完全生成Fe(OH)3,而pH≥11.1时,Mg2+完全生成Mg(OH)2,所以应加碱性物质调整pH使Fe3+形成Fe(OH)3;又由于除杂未能引进新的杂质,所以选择MgO。
3.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PbSO4PbCO3PbS
溶解度/g1.03×10-41.81×10-71.84×10-14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沉淀剂为()
A.硫化物B.硫酸盐
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A
解析PbS的溶解度最小,沉淀最彻底,故选A。
学问点二沉淀的转化
4.向5mL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消逝白色沉淀,连续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黄色,再滴入一滴Na2S溶液并振荡,沉淀又变成黑色,依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
A.AgCl=AgI=Ag2SB.AgCl
C.AgClAgIAg2SD.AgIAgClAg2S
答案C
解析沉淀溶解平衡总是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由转化现象可知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AgClAgIAg2S。
5.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mol2•L-2;CuS:Ksp=6.3×10-36mol2•L-2。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FeS的溶解度
B.同温度下,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Ksp(FeS)变小
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最先消逝的沉淀是FeS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答案D
解析A项由于FeS的Ksp大,且FeS与CuS的Ksp表达式是相同类型的,因此FeS的溶解度比CuS大;D项向含有Cu2+的工业废水中加入FeS,FeS会转化为更难溶的CuS,可以用FeS作沉淀剂;B项Ksp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它只与温度关于;C项先达到CuS的Ksp,先消逝CuS沉淀。
练基础落实
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而除去。依据上述试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答案C
2.当氢氧化镁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时,为使Mg(OH)2固体的量削减,须加入少量的()
A.MgCl2B.NaOHC.MgSO4D.NaHSO4
答案D
解析若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小,应使Mg(OH)2的溶解平衡右移,应减小c(Mg2+)或c(OH-)。答案为D。
3.已知常温下:Ksp[Mg(OH)2]=1.2×10-11mol3•L-3,Ksp(AgCl)=1.8×10-10mol2•L-2,Ksp(Ag2CrO4)=1.9×10-12mol3•L-3,Ksp(CH3COOAg)=2.3×10-3mol•L-2。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mol/L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肯定造成或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入0.001mol/L的KCl和0.001mol/L的K2CrO4溶液中先造成或产生Ag2CrO4沉淀
C.在Mg2+为0.121mol/L的溶液中要造成或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把握在9以上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变大
答案C
4.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Fe(OH)2Cu(OH)2Fe(OH)3
Ksp/25℃8.0×10-16mol3•L-32.2×10-20mol3•L-34.0×10-38mol4•L-4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9.6≥6.43~4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①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②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白色沉淀③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整pH到3~4后过滤,可取得纯洁的CuSO4溶液④在pH=5的溶液中Fe3+未能大量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练方法技巧
5.含有较多Ca2+、Mg2+和HCO-3的水称为临时硬水,加热可除去Ca2+、Mg2+,使水变为软水。现有一锅炉厂使用这种水,试推断其水垢的主要成分为()
(已知Ksp(MgCO3)=6.8×10-6mol2•L-2,Ksp[Mg(OH)2]=5.6×10-12mol3•L-3)
A.CaO、MgOB.CaCO3、MgCO3
C.CaCO3、Mg(OH)2D.CaCO3、MgO
答案C
解析考查沉淀转化的原理,加热临时硬水,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MgCO3↓+CO2↑+H2O,生成的MgCO3在水中建立起平衡:MgCO3(s)Mg2+(aq)+CO2-3(aq),而CO2-3发生水解反应:CO2-3+H2OHCO-3+OH-,使水中的OH-浓度增大,由于Ksp[Mg(OH)2]
6.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答案C
解析由溶度积公式可知,在溶液中当c(SO2-4)上升时,c(Ba2+)要降低,而由a点变到b点c(Ba2+)没有变化,A错;蒸发浓缩溶液时,离子浓度都上升,而由d点变到c点时,c(SO2-4)却没变化,B错;d点落在平衡图象的下方,说明Kspc(Ba2+)•c(SO2-4),此时是未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C准确;该图象是BaSO4在某一确定温度下的平衡曲线,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a点和c点的Ksp相等,D错。
练综合拓展
7.已知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mAn(s)mMn+(aq)+nAm-(aq)
Ksp=[c(Mn+)]m•[c(Am-)]n,称为溶度积。
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资料文件资料:(25℃)
难溶电
解质CaCO3CaSO4MgCO3Mg(OH)2
Ksp2.8×10-9
mol2•L-29.1×10-6
mol2•L-26.8×10-6
mol2•L-21.8×10-12
mol3•L-3
试验步骤如下:
①往100mL0.1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100mL0.1mol•L-1的Na2SO4溶液,立刻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3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
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沉淀后再弃去上层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题中信息知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______(填“大”或“小”)。
(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2)Na2CO3+CaSO4===Na2SO4+CaCO3↓
(3)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O2-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学问点为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题目在设计方式上为探究性试验,既注意基础学问,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意了探究力量的考查。由Ksp表达式不难看出其与溶解度的关系,在硫酸钙的悬浊液中存在着:CaSO4(aq)===SO2-4(aq)+Ca2+(aq),而加入Na2CO3后,溶液中CO2-3浓度较大,而CaCO3的Ksp较小,故CO2-3与Ca2+结合生成沉淀,即CO2-3+Ca2+===CaCO3↓。既然是探究性试验,必需验证所推想结果的准确性,故设计了③④步操作,即验证所得固体是否为碳酸钙。
8.(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转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纳的是______。
A.KMnO4B.H2O2C.氯水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溶液pH至4,使Fe3+转化为Fe(OH)3,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
A.NaOHB.NH3•H2OC.CuO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溶液pH至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关于资料文件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1.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就认定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开头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Fe3+完全沉淀[即c(Fe3+)≤1.0×10-5mol•L-1]时溶液的pH为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行行”)。
答案(1)①B②CD(2)43可行
(2)Ksp[Cu(OH)2]=c(Cu2+)•c2(OH-),则c(OH-)=3.0×10-203.0=1.0×10-10(mol•L-1),则c(H+)=1.0×10-4mol•L-1,pH=4。
Fe3+完全沉淀时:Ksp[Fe(OH)3]=c(Fe3+)•c3(OH-),则c(OH-)=31.0×10-381.0×10-5=1.0×10-11mol•L-1。此时c(H+)=1×10-3mol•L-1,pH=3,因此上述方案可行。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2
学问目标
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推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辨别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熟悉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力量目标
1、同学探究甲烷的元素组建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制造的过程和方法:发觉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思维力量。
2、提高同学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情感目标
1、通过古代对自然 气、沼气的利用,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联系甲烷燃烧放热,说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对农村进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介绍我国在酿酒造醋工艺方面的重大制造和悠久历史,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3、树立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甲烷的教材分析:
化学科学的进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熟悉,促进了社会的进展。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连续进展,因而关怀同学准确熟悉化学与社会进展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有机物学问的增加,是九年义务训练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洁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同学却未必留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同学简单收集到相关资料文件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材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材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同学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给后一类有机化合物下了定义。在学校化学里简洁介绍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学问,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同学参加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化学基础。教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最简洁的有机物甲烷,列举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对于这些内容,只需要同学有个粗略的了解,在教学中不宜引申扩展。教材通过甲烷的燃烧试验,引导同学思索甲烷包含哪些元素,进而确定甲烷的化学式,这样有助于辨证唯物论的熟悉论,而且有益于同学力量的培育。要做甲烷验纯点燃的试验,并联系氢气、一氧化碳也要验纯的学问,说明甲烷在点燃前也要验纯。联系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来说明甲烷可作为重要能源。
本节教学可采纳自学、争论、试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于甲烷的教法建议:
可以通过试验探究甲烷的元素组建,通过甲烷燃烧试验,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思维力量。
引导同学查找关于有机物和甲烷的资料文件资料来使同学对有机物有肯定的熟悉,并在查找资料文件资料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力量、组织材料、信息加工的力量。
关于煤和石油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常识性介绍内容。
强调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着又阐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教材的图片使同学对“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形成较为具体的熟悉。结合实际介绍我国的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的进展史,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并训练同学养成节省能源的意识及环境爱护意识。
可在课上播放VCD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等增加直观性,使同学更易于接受。
关于乙醇醋酸的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分为乙醇和醋酸两部分,乙醇属于了解内容,甲醇和醋酸属于常识性介绍内容。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可以制造醋酸、饮料、染料、香精,还可以做绿色能源——燃料。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同学充分了解乙醇。对我国的酿酒工艺做介绍,使同学了解我国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增加同学的傲慢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甲醇的毒性,并娴熟把握甲醇、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识性介绍的醋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调料——醋的主要成分,同学对醋酸并不生疏,醋酸是同学在学校阶段接触到的一种有机酸,教材介绍了醋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对醋酸的化学性质只涉及了使指示剂石蕊试液变色,建议增加课外家庭小试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可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试验。
对课后选学内容的学习,因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较紧密,建议利用课上时间组织同学学习为好。
甲烷的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及其用途
难点:常见有机物的推断、甲烷组建的确定
教学过程:
【引入】
1、百慕大三角洲之谜(老师趣味导学)
2、时事新闻分布(同学生活所闻)
【屏幕显示】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制订了三个主题:
1、奇异的有机物世界2、最简洁的有机物--甲烷3、甲烷的元素组建
一、奇异的有机物:
通过阅读教材和查询资料文件资料,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
【同学汇报】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好玩的有机物的学问和现象。
【分组试验】
1、面粉是否溶于水;2、食盐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导电;3、点燃一团毛线,观看现象;4、加热蔗糖。
【争论】
面粉、酒精、毛线、蔗糖均是含碳的化合物,我们将其称为有机化合物。通过试验,你能总结出有机物的哪些特性?【家庭小试验】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全部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在课堂上用一个简洁的试验证明吗?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老师有装置,你可以来试一试)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试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3、点燃一张纸,观看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看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假如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屏幕显示】有机物的共性:熔点较低、难溶于水、受热简单分解、简单燃烧、不易导电等。
【收集资料文件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有机物的奇异功效?讲给大家听好吗?
总结一篇关于有机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性、有机物的奇闻轶事。将以上的家庭小试验带进课堂,更能增加说服力。5分钟。要求汇报时脱稿、自然。最终出一道关于有机物的习题,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把握状况。
【小结】
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蔗糖、淀粉、塑料、油脂等。不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氯酸钾、高锰酸钾、水等。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其性质与无机物相像,因此属于无机物。有机物的物质种类占物质种类的80%以上,是生命造成或产生、存在、进展的不行缺少的一类物质。大多数有机物一般具有难溶于水,不易导电,易燃烧,熔点低,易分解等特性。你能将这些性质与上面的家庭小试验对号入座吗?
激烈的足球竞赛中,常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受伤倒在地上打滚,医生跑过去,用药水对准球员的伤口喷射,不用多久,运动员便马上站起来奔跑了。医生用的是什么妙药,能够这样快速地治疗伤痛?这是球场?quot;化学大夫的功劳,它的名称叫氯乙烷,是一种在常温下呈气体的有机物,负伤的皮肤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冻了一样,临时失去感觉,痛感也消逝了。
【过渡】
有机物的种类远超过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让我们由最简洁入手--最简洁的有机物:甲烷。
二、最简洁的有机物--甲烷
【思索回忆】
通过你收集的资料文件资料、了解的信息,你看到的甲烷是什么样的物质。通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文件资料,你知道甲烷有哪些存在形式吗?甲烷的俗名有哪些?
【屏幕显示】
甲烷俗称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状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自然 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自然 气的国家。
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
以上内容你能以《最简洁的有机物--甲烷》为题总结成一个文字、图象结合的报告吗?(关于图片老师的计算机中有一些资料文件资料,可做参考)7分钟,给大家汇报的时候要求脱稿,自然。最终设计一道与你的主题关于的习题,对大家的把握状况做测评。
【过渡】甲烷作为有机物,其中肯定含有碳元素,为了探究有机物的元素组建,我们由最简洁的有机物甲烷的组建入手。
三、甲烷的组建
【自主学习】你知道甲烷的元素组建吗?通过所学的关于甲烷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实质)你能设计一个证明甲烷组建的试验吗?以试验报告的形式履行。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关于试验用品老师赐予供应。
【引发探究】甲烷中是否有氧元素的探究:依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由此你是否可以探究出甲烷中是否含氧元素的方法。
【同学呈现成果】试验目的、试验依据、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现象、试验结论--甲烷中肯定含有碳、氢元素。
【小结】比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燃烧的产物。
乙醇醋酸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及应用
教学难点:甲醇、乙醇的化学式及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讲解引入】
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今日,开发利用乙醇(即酒精)作动力燃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国家把乙醇掺进汽油里混合使用,称为醇汽油,效率甚至比单用汽油还高。产糖量居世界第一的巴西,完全用乙醇开动的汽车,已经在圣保罗的大街上奔驰了。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们称之为“绿色能源”的乙醇。【板书】第七节乙醇醋酸
一、乙醇(俗称酒精)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
呈现一瓶乙醇让同学观看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同学总结后板书:乙醇是无色透亮 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正是乙醇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
【争论】怎样证明乙醇的成分里肯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4、介绍乙醇的用途
【阅读教材】总结: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介绍各种饮用酒中的乙醇含量及我国在酿酒方面的重大制造和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训练。
5、甲醇CH3OH有毒!饮用少量能使人失明,多量则使人丧命。
可燃性:
二、醋酸
1、化学式:CH3COOH学名:乙酸
【讲解】醋酸就是因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而得名。
呈现一瓶醋酸,让同学观看它的色、态、味。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试验]5—13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阅读]总结醋酸的用途。
布置家庭小试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试验。
【板书设计】
第七节乙醇醋酸
一、乙醇(俗称酒精)
1、化学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亮 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绿色能源”
4、乙醇的用途
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
5、甲醇CH3OH有毒!
二、醋酸
1、化学式:CH3COOH学名:乙酸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
4、用途
煤和石油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思索题:
1、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
2、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3、煤是怎样形成的,将煤进行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及用途是什么?
4、石油是怎样形成的,石油炼制的产品及其用途是什么?
【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
【板书设计】
第八节煤和石油
一、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建的简单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2、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3、石油产品概述:
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探究活动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全部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用一个简洁的试验证明吗?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试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3、点燃一张纸,观看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看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假如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5、试验探究: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3
学问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同学把握关于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关于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同学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把握解题格式。
力量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育同学的审题力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育同学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育同学熟悉到定性和定量争论 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依据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依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关于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关于化学学问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假如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精确 ,也不会得到准确的结果。可见准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当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学问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学问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信任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洁的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学问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肯定难度题目的力量。在学校阶段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问,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学问。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略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依据自己的化学学问和数学学问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娴熟把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同学学习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同学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肯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肯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学问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同学对涉及的关于化学方程式肯定要把握,如: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给同学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育同学依据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审题力量、分析力量和计算力量,同时使同学熟悉到定量和定性争论 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育思维力量,加深对化学学问的熟悉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省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争论 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争论履行: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64克
1.6克3.2克
同学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克,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克。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依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第三节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依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关于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同学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同学练习2:试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练习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争论、归纳总结:
争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造成或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同学练习:同桌相互出题,交换解答,争论,老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未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1)依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关于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未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4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同学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洁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行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熟悉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连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学问。并且对培育同学[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抽象思维力量,辩证思维力量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同学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学问与技能:熟悉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说明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熟悉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看身边物质、试验现象等方法猎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怀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试验中留意观看与思索结合,对试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沟通;熟悉科学争论 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欢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加对化学现象的惊异 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勤于思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同学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试验现象的猜想、观看、分析、沟通、表达、总结等力量。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说学情
1、同学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在学校科学和学校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学问,这为学习新学问做了学问的铺垫。
2、同学己初步具备了肯定的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对探究物质有着剧烈的惊异 心和求知欲。
3、同学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进展有阻碍。在同学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比如:通过课前与同学的沟通,了解到同学头脑中关于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仍是1L等。
三、说学法、教法
1、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共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究和争论 的学习方式。注意学习过程,在欢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采纳的学习方法为:
(1)试验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3)对比归纳法
2、说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争论 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取得新学问,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量,为此主要采纳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关心教学等方法。采纳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试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曾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酱油的鉴别导入。让同学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同学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气味。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发思索,布满了惊异 心和探究欲。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演示试验、熟悉分子的存在
师:演示品红在水中集中。
试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品红的集中,缩短试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
(三)科学手段、证明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试验《品红在水中的集中》,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同学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渐渐变小的过程,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同学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同学观看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白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同学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
(四)思索沟通、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
[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假如10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优惠价店铺租赁合同(16篇)
- 清库安全培训课件
- 2025督察组期末工作总结(4篇)
- 售后技术年终工作总结(3篇)
- 上海市门面房租赁协议书(29篇)
- 小学后进生转化工作计划(10篇)
- 技术协议书(19篇)
-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 《近代邮政发展历程》课件
- 2025金融年会领导发言稿(12篇)
-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开招聘工勤技能人员605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驻村队员个人工作总结
- 雨季行车安全教育
- 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制度
-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 英语 含解析
- 第三单元 运算律 单元测试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全册教案
- 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练习卷含答案
- 《民航重大安全隐患判定标准(2024 年修订版)》知识培训
- 2024年保安员资格考试初级理论知识试题库【模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