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伊春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伊春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伊春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伊春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伊春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伊春二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盐酸,醋酸需要的氢氧化钠溶液更多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D.pH均为3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醋酸产生的H2多2、X、Y、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元素原子核电荷数比Y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少9,Y-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成YZ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Z均属于短周期元素B.离子半径X+>Y-C.X、Y、Z三种元素只能形成化合物XYZ3D.Y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较强3、下列四种元素中,其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 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3的元素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的重要结果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是一个熵减小的过程C.△H<0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D.△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5、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电池,属于一次电池的是()A.普通锌锰干电池 B.镍氢电池 C.手机锂电池 D.铅蓄电池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须烘干才能使用B.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则试样中一定含Na+、不含K+C.pH试纸在检测气体时必须先湿润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纯净氯化钠7、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8、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10、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氦气④金刚石⑤NH4Cl⑥白磷含有上述任意两种作用力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充电电池不能无限制地反复充电、放电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和锌锰干电池都是可充电电池12、液氨与水性质相似,也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其离子积常数K=c(NH4+)·c(NH2—)=2×l0-30,维持温度不变,向液氨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或NaNH2固体,不发生改变的是A.液氨的电离平衡 B.液氨的离子积常数C.c(NH4+) D.c(NH2—)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24g白磷中含有P—P键的个数为4NAB.12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2NAC.28g晶体硅中含有Si—Si键的个数为2NAD.60gSiO2中含有Si—O键的个数为2NA14、可用于鉴别乙醇、甲酸、乙醛、乙酸4种无色液体的一种试剂是()A.水B.新制Cu(OH)2C.NaOH溶液D.石蕊试剂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92.4kJ·mol-1,NH3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大于T2B.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C.当n(N2)∶n(H2)∶n(NH3)=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其他条件不变,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可提高单位时间内NH3的产量1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B(g)+C(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A不是气态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A是气态C.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A,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17、已知:①2H2(g)+O2(g)=2H2O(g)ΔH=-akJ·mol-1②2H2(g)+O2(g)=2H2O(l)ΔH=-bkJ·molˉ1分子中的化学键H-HO2分子中的氧化键O-H断开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43649846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B.反应①中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C.a=482D.反应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8、下列关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B.分子式为C3H7Cl的有机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将溴乙烷滴入AgNO3溶液中,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①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升高,碱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②铁的氧化物(Fex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Cl2,恰好将Fe完全氧化,x的值为0.80③SiO2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④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氟酸反应,又能与烧碱反应,所以它是两性氧化物⑤金属活动性不同,冶炼方法也有所不同⑥苏打和小苏打焰色反应的现象是相同的,说明灼烧过程中它们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变化⑦铁在纯氧中燃烧或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中铁的化合价均为+3价⑧镁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和纯镁的大⑨除去铜器表面铜绿而不损伤器物,可用稀硝酸⑩Al(OH)3药剂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治疗胃酸过多A.③④⑥⑦⑨ B.①②③⑤ C.④⑥⑦⑧⑨ D.①②⑤⑧⑩20、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21、关于图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从锌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铜电极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2e-=H2↑22、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入20mL4mol·L-1的醋酸和20mL4mol·L-1的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后再试验,则A.灯光明暗程度不变 B.灯光变暗 C.灯光变亮 D.灯光明暗程度变化不明显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根据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2)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②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4、(12分)醇酸树脂是一种成膜性良好的树脂,下面是一种醇酸树脂的合成线路:(1)A的名称是__________,B中含碳官能团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2)反应③的有机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1molE与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能生成1molCu2OB.F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C.反应①发生的是消去反应(4)写出E与银铵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___种;请写出其中任意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能发生消去反应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6)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其操作过程为:①准确称取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250mL锥形瓶中;②向锥形瓶中加30mL蒸馏水溶解;③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④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⑤重复以上操作;⑥根据数次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已知:Ⅰ、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Ⅱ、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H+Ⅲ、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4指示剂酚酞甲基橙pH范围<8.28.2~10>10<3.13.1~4.4>4.4颜色无色粉红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1)为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2)完成本实验,已有电子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等,还必须的仪器是:__________;(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整个滴定过程中,两眼应该注视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滴定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实验编号m(邻苯二甲酸氢钾)/gV(NaOH)/mL初始读数末尾读数14.0800.5020.5224.0801.0020.9834.0800.2024.80(6)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能使测定结果(待测液的浓度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____。A.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B.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C.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D.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26、(10分)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还存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填编号)。若测定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NaOH中混有KOH杂质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D.所配的标准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大(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__mL。(4)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________mol·L-1。滴定次数待测体积(mL)标准烧碱溶液体积(mL)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第一次20.000.4020.40第二次20.002.0024.10第三次20.004.0024.0027、(1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字母)。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8、(14分)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g),发生反应2HI(g)H2(g)+I2(g)△H>0,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2min时HI的转化率a(HI)=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2)下列哪种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___)A.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了B.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了C.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了D.相同时间内消耗氢气的质量和生成碘的质量相等E.单位时间内消耗氢气和消耗碘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F.氢气的质量分数不变了(3)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2C(g)+D(s)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按下表数据投料:物质ABCD起始投料/mol212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该反应△H____0(填“>”、“<”或者“=”),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反应如果把D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逆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29、(10分)(1)从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Fe2+容易被氧化为Fe3+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工业用电解氯化镁制得镁,而不用氧化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基态金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试判断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4)已知Ag与Cu位于同一族,则Ag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区(填s、p、d、f或ds).(5)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但CaC2晶体中含有哑铃形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CaC2晶体中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数目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题分析】A.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盐酸含有的醋酸和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所需氢氧化钠相同,故A错误;B.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故B错误;C.pH=3的醋酸溶液中醋酸浓度大于0.001mol/L,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浓度等于0.001mol/L,二者等体积混合后酸剩余,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D.醋酸为弱电解质,等pH时醋酸的物质的量多,则与过量锌反应,醋酸生成的氢气多,故D正确;故选D。2、D【解题分析】X、Y、Z三种主族元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位于Y的下一周期,且X处于第ⅠA族,Y处于第ⅦA族,Z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Y-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YZ3-离子,故Y不可能为F元素,不可能位于≥4的周期,Y位于第三周期,故Y为Cl元素,Z为O元素,所以X为K元素,以此解答该题。【题目详解】X、Y、Z三种主族元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位于Y的下一周期,且X处于第ⅠA族,Y处于第ⅦA族,Z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Y-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生成YZ3-离子,故Y不可能为F元素,不可能位于≥4的周期,Y位于第三周期,故Y为Cl元素,Z为O元素,所以X为K元素,X为K元素,Y为Cl元素,Z为O元素,

A.氧元素、氯元素处于短周期,钾元素处于长周期,故A错误;

B.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X位于Y的下一周期,核电荷数X较大,所以离子半径X+<Y-,故B错误;

C.X、Y、Z三种元素可形成KClO、KClO4等化合物,故C错误;

D.Y为Cl,非金属性较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题目点拨】影响微粒半径的因素:①首先考虑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一定越大②当电子层数相同时,考虑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③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3、A【题目详解】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第二周期氮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IIA族的元素是铝;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4的元素是氧;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3的元素是磷;所以A为氮元素,B为铝元素,C为氧元素,D为磷元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是氮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稳定性较强,第一电离能较大,A正确;正确选项A。4、A【题目详解】A、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混乱度增大,因此是一个熵增过程,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熵增过程,故B错误;

C、反应是否自发要根据焓判据和熵判据综合判断,△H<0不一定都是自发反应,故C错误;D、反应是否自发要根据焓判据和熵判据综合判断,△H-T△S<0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S<0也可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5、A【题目详解】A.普通锌锰干电池为一次电池,不能充电而重复使用,选项A符合;B.镍氢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为二次电池,选项B不符合;C.手机用锂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为二次电池,选项C不符合;D.铅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为二次电池,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A。6、C【分析】本题考查容量瓶及pH试纸的使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及焰色反应。注意焰色反应判断是否有钾元素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确定。【题目详解】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烘干,不影响配制结果,故A项错误;B.因黄色光遮挡紫色光,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通过蓝色钴玻璃,否则无法观察到钾元素的焰色,用洁净的Pt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不能说明不含钾元素,故B项错误;C.用pH试纸可以测出酸碱性,气体只能溶于水显示酸碱性,故C项正确;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不明显,所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不能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项错误。答案为C。【题目点拨】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及实例和使用范围归纳总结如下表:方法课本举例分离的物质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用水溶解,从溶液中分离出不溶固体物质蒸发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NaCl加热溶液,从溶液中分离出易溶固体溶质蒸馏从自来水制蒸馏水加热并冷凝,从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分离出沸点不同物质萃取用CCl4提取碘水中碘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洗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气体与气体的分离(杂质气体与液体反应)。升华碘的升华分离易升华的物质。7、B【题目详解】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焚烧秸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破坏了环境,故①④均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而②③⑤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故选B。8、C【分析】根据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来解答。【题目详解】A、因结构决定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与元素性质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选项A错误;B、因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选项B错误;C、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选项C正确;D、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明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有哪些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不能用元素本身的性质来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9、C【题目详解】A.环己烷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苯也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该方法鉴别环己烷与苯,A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的聚合度不同,造成它们的分子量不等,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C.组成植物油的高级脂肪酸为不饱和酸,含有碳碳双键,氢化过程为植物油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C正确;D.溴苯和苯属于有机物,二者混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0、C【解题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题目详解】①Na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过氧化钠中存在两种作用力,故正确;②SiO2中Si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只存在一种作用力,故错误;③氦气只存在范德华力,故错误;④金刚石中C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所以只存在一种作用力,故错误;⑤NH4Cl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氯化铵中存在两种作用力,故正确;⑥白磷分子中P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白磷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所以白磷中存在两种作用力,故正确;故选C。11、D【题目详解】A.充电电池也是有一定寿命的,故不能无限制地反复充电、放电,A正确;B.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高,反应产物不污染环境,故其是一种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电池,B正确;C.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还原剂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D.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锌锰干电池不是可充电电池,D不正确。本题选D。12、B【解题分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以及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题目详解】A、加入NH4Cl,溶液中c(NH4+)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抑制电离,加入NaNH2,溶液c(NH2-)增大,抑制NH3的电离,故A不符合题意;B、离子积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维持温度不变,因此离子积常数不变,故B符合题意;C、加入NH4Cl,溶液中c(NH4+)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D、加入NaNH2,溶液中c(NH2-)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13、C【题目详解】A.每个白磷(P4)分子中含有6个P-P键,n(P4)==1mol,则124gP4含有P-P键的数为6NA,A错误;B.石墨中每个C原子与其它3个C原子成键,平均每个C原子成键数目为3×=1.5个,12g石墨含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C-C键的个数为1.5NA,B错误;C.晶体Si中每个Si都与另外4个Si相连,平均每个Si原子成键数目为4×=2个,28g晶体硅中含Si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Si—Si键的个数为2NA,C正确;D.SiO2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成键,60Si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Si-O键的个数为4NA,D错误;故选C。14、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四种有机物都溶于水,不能鉴别,故A错误;B.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乙醇不反应,乙醛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甲酸能溶解氢氧化铜,含有醛基,加热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鉴别,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鉴别乙醇、乙醛,二者都不反应,也不能鉴别乙酸、甲酸,没有明显的现象,故C错误;D.乙醇、乙醛溶液呈中性,乙酸、甲酸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剂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B。【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鉴别【名师点晴】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本题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方法,鉴别有机物时,要有明显的现象;四种有机物都易溶于水,其中乙醛含有-CHO,具有还原性,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乙酸具有酸性,甲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以此选择鉴别试剂。15、D【解题分析】A、由图象可知T1图象表示NH3的体积分数变化慢,T2图象表示NH3的体积分数变化快,所以T1的温度小于T2的温度,即A错误;B、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B错误;C、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平衡状态无关,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单位时间内生成更多的NH3,所以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16、A【解题分析】利用公式ρ=m/V可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增大,则A为非气态。A、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如果A为气态时,根据ρ=m/V,m不变,V不变,所以密度不会改变,与题意矛盾,所以A不是气体,故A正确;B、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如果A为气态时,根据ρ=m/V,m不变,V不变,所以密度不变,与题意矛盾,故B错误;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A,A为非气态,不影响平衡移动,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故C错误;D、A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本题答案选A。17、A【解题分析】A.将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得热化学方程式:H2O(l)=H2O(g)△H=(△H1-△H2)/2=((-a)-(-b))/2=(b-a)/2>0,则a<b,A符合题意;B.反应①是一个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键键能计算反应热时,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H=(2×436+498)kJ/mol-463kJ/mol×4=-482kJ/mol,C不符合题意;D.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8、C【解题分析】A项,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裂解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的烯烃,故A错误;B项,分子式为C3H7C1的有机物有CH3CH2CH2Cl、CH3CHClCH3共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项,甲烷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苯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乙酯可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溴乙烷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溴离子,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没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A项为易混易错点,要明确石油裂化与裂解的区别,注意知识积累;B项,考查同分异构体种数的判断,可用基元法,C3H7C1可看作Cl代替了C3H8中的一个氢原子,丙基有两种,所以C3H7Cl有两种同分异构体;D项,注意溴乙烷是非电解质。19、A【分析】根据碱金属的性质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分析;【题目详解】①碱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状态从气体→液体→固体,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故①正确;②112mL的氯气(标况下)把+2价铁氧化成+3价,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12×10-3L/22.4mol•L-1)×2=0.01mol,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1.56g/(56x+16)]×(3-2x)=0.01,解得x=0.8③SiO2不能导电,故③错误;④两性氧化物是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与HF生成SiF4和H2O,其中SiF4不属于盐,因此SiO2不属于两性氧化物,故④错误;⑤金属活动性不同,冶炼的方法不同,K-Al用电解法冶炼,Zn-Cu用热还原法冶炼,Cu以后用热分解法冶炼,故⑤正确;⑥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故⑥错误;⑦铁在纯氧燃烧得到产物是Fe3O4,纯铁在氯气燃烧生成FeCl3,Fe3O4认为是由+2、+3组成,故⑦错误;⑧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比成分金属强,故⑧正确;⑨铜在常温下与稀硝酸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稀硝酸除去铜表面的铜绿,用盐酸或硫酸,故⑨错误;⑩氢氧化铝表现两性,且对人体无毒,因此氢氧化铝用于中和胃酸过多,故⑩正确。故A正确。【题目点拨】(1)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高中阶段只考查Al2O3和Al(OH)3的性质及应用;(2)Fe3O4可看做是Fe2O3•FeO的形式,故它既含有+3价Fe也含有+2价Fe。20、B【题目详解】A、煤燃烧时也转化为光能,A错误;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C、葡萄糖氧化放出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D、应该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误。答案选B。21、B【分析】该装置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原电池的正极。【题目详解】A.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流从铜电极通过检流计流向锌电极,故错误;B.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故正确;C.锌电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错误;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u2++2e-=Cu,故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掌握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锌铜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铜,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电子从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22、C【分析】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与溶液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数多少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题目详解】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和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说明两种物质电离程度相抵,CH3COOH和NH3·H2O属于弱电解质,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发生: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CH3COONH4是可溶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因此灯光变亮,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取代反应,消去反应+NaOH+NaCl+H2O+Br2→+2NaOH+2NaBr+2H2O【分析】由合成路线可知,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所以A为,反应②为卤代烃发生的消去反应,反应③为环己烯的加成反应,则B为,反应④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环己二烯,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题目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环己烷,其结构简式为为,故答案为:;(2)反应①为取代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②是一氯环己烷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NaCl+H2O,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NaOH+NaCl+H2O;(3)反应③为环己烯的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为+Br2→,反应④是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OH+2NaBr+2H2O,故答案为:+Br2→;+2NaOH+2NaBr+2H2O。24、丙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BC+4Ag(NH3)2OH+4Ag↓+6NH3↑+2H2O6【分析】CH3CH2CH2Br在Na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A为丙烯;根据信息,,CH3CH=CH2与NBS反应生成CH2BrCH=CH2,B为CH2=CHCH2Br;与溴发生加成生成C,C为CH2BrCHBrCH2Br;与NaOH水溶液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D为丙三醇CH2OHCHOHCH2OH;催化氧化生成E,E为,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酸化,生成F,F为,和丙三醇发生缩聚,生成。【题目详解】(1)CH3CH2CH2Br在Na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A为丙烯;根据信息,,CH3CH=CH2与NBS反应生成CH2BrCH=CH2,B为CH2=CHCH2Br,B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为;(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为卤代烃的水解,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3)A.1molE含2mol醛基,与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能生成2molCu2O,A错误;B.含有羧基,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B正确;C.CH3CH2CH2Br在Na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C正确;答案为BC(4)+4Ag(NH3)2OH+4Ag↓+6NH3↑+2H2O(5)含苯环,能发生消去反应看,则支链的2个碳原子相连且一个羟基连接在支链上;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一个羟基连接在苯环上;同时满足的同分异构体有,各自的邻、间、对,共计6种;答案为:6;;(6)二元酸与二元醇可以发生缩聚反应:25、酚酞碱式滴定管、量筒、药匙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000mol·L-1B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指示剂的选取,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和误差分析。【题目详解】(1)滴定终点为碱性pH>7,由表可知,酚酞是唯一选择;(2)精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用碱式滴定管,配置溶液用量筒、药匙;(3)溶液中有酚酞,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4)在滴定过程中,存在滴定突跃,故必须严密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5)第1、2、3次实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依次为20.02mL、19.98mL、24.60mL,第3次误差大,不参与计算,氢氧化钠平均体积差为20.00mL,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H+,可视为一元酸,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物质的量为0.02mol,消耗氢氧化钠0.02mol,NaOH溶液的浓度为1.000mol·L-1;(6)A.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对反应无影响;B.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故测量结果偏小;C.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导致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小;D.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导致消耗NaOH溶液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高。26、①ABC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22.600.2000【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和滴定实验的步骤是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锥形瓶:注液体→记体积→加指示剂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终点判断:数据处理:【题目详解】(1)根据酸碱中和滴定的判断,步骤错误是①,没有用待盛液润洗;根据c待=c标×V标/V待A、等质量的NaOH和KOH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如果配制溶液中固体NaOH中混有KOH,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滴定时,消耗溶液的体积偏大,故所测结果偏高,故A符合题意;B、滴定管刻度从上到下增大,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所计算出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大,即所测结果偏高,故B符合题意;C、此操作得出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增大,所测结果偏高,故C符合题意;D、NaOH浓度偏高,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减小,所测结果将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2)滴定终点: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3)根据图示,读数为22.60mL;(4)三次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22.10、20.00,第二次消耗的体积与其余相差太多,删去,两次平均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20.00mL,c(HCl)=20.00×10-3×0.2000/(20.00×10-3)mol·L-1=0.2000mol·L-1。27、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CD△H1=△H2<△H3-51.8kJ/mol【解题分析】(1)为了保证酸或是碱中的一方完全反应,往往需要保证一方过量;(2)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3)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4)H+(aq)+OH-(aq)═H2O(l)△H=-57.3kJ•mol-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5)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计算。【题目详解】(1)为了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故答案为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4)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放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5)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12958J=1.2958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8kJ×=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氢氧化钙为强碱,完全电离;难度为(5),要注意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判断。28、20%64BFc2(C)/c2(A).c(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