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示儿》教学设计【合集10篇】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1、音乐《悲魂曲》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背景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二)读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示儿》,把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诗读顺口、读清爽。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后三字,学生前四字。反之亦然。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三)再读《示儿》,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更要去体会诗句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2、谁来用“悲”字组词。
3、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4、我们知道,作者面对生死大限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然而,即使豁达如斯的出游,也仍然难以斩断最后一根情丝。
5、师过渡:诗人能对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在即将离开这个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世界时,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留恋,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他什么都放得下,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望眼欲穿的遗民。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老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1、学生自由读诗,用心去读,注意诗的节奏,体会诗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
2、读着这样的诗句,此时此刻,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闭上眼睛,伴着音乐,用心感受那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把感觉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4、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军队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这一盼就是……
5、百姓盼啊,望啊,等啊,一等就是65年,整整65年啊,同学们,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忍受多少的折磨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承受多少的苦痛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流下多少的血泪啊——
6、此时,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份心情呢?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7、学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过渡: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王师)那些受苦受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呢?(王师)可此时的王师在做什么呢?老师出示《题临安邸》。
8、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读诗,理解诗意并思考:这时的王权在做什么?
9、学生个别谈对诗的理解。
10、老师出示当时的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
11、就知道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12,学生个别质问王权:西湖歌舞几时休?
13、一起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14、带着这份愤怒读好:但悲不见九州同。
15、生命即将结束,作者始终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
生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过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放不下这件事。因此,他告诉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并且一再叮嘱,一再叮嘱,一再叮嘱……
生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
(五)教师小结,升华感情。
陆游去了,他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儿子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了,一切的一切都伴着陆游长眠于地下,唯独留下一腔遗恨和满怀“悲”意的《示儿》。
学生再读《示儿》,升华感情。
诗人的一腔遗恨化作不死的精气充盈天地,诗人的满怀信念,激励着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民族、为正义前赴后继,九死而不悔。一个民族总会有兴亡,总会有盛衰,然而只要这个民族的主体精神不灭,这个民族就不可战胜。陆游身后66年,南宋终于灭亡,我们不知道陆游的后人该怎样去告慰先人,中国历史有太多的无法源说,然而即使八百余年后,当我们再读陆游的《示儿》,却仍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先人对神圣事业的坚定信念、超越生死的精神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壮怀激烈。
学生再读《示儿》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2、试想:当陆游后人得知南宋终于灭亡时,在家里举行祭祀的时候会怎样告诉陆游?
《示儿》教学反思篇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采用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整首诗,我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我补充了两首陆游的诗作和林升的《题临安邸》并辅以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达到高潮。紧接着让学生们沉下心来,把心中所感所想付诸笔端。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交给孩子们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能够完全发挥;最后给学生练笔的时间需要再多一些。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学无止境,我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做到游刃有余。
《示儿》教学设计篇3
__小编后面为你推荐更多《示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家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指导
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重点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五、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文
你喜欢古诗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古诗接龙的游戏;背诵六年来所学的诗(课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书课题,感知写作背景
1、同学们看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幻灯出示作者简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虏了两位皇帝及皇亲国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权灭亡。1127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陆游出身书香门弟,幼年时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饱尝流离之苦。他的一生作诗甚多,现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示儿》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嘱。
(三)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四步法)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品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
3、细读想想诗人描绘的画面。
4、研读由画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四)合作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并指出“祭”的书写笔顺和“乃”的读音。
2、品读小组合作自悟诗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学生汇报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师:指南宋军队。
定:是平定,这里指收复。北定:收复北方。
无: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细读
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所描绘的画面。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4、研读
联系深化,激发情感。
①交流:你从描绘的画面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如:对国家未统一的悲愤,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期盼,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表现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等。
②在互动交流中,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并背诵。
(五)拓展
古代的诗人在临终时都能想着国家的统一,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情。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为了爱国你准备做哪些?
学生汇报交流。
多媒体播放《国歌》学生齐唱
(六)小结
同学们学习很主动,我们不仅知道自学古诗的四步法,而且从诗句中展开联想,感悟到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今后我们读书就要注意从内容展开联想。
(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陆游的诗,读一读,再次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陆游诗作《示儿》教学设计模板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准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学习新诗《示儿》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然是“万事空”,为什么临死还要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8、读课外短文《示儿》。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布置作业
1、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习歌曲《满江红》。
《笋芽儿》教学设计篇5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示儿》篇6
蔡建云
教材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
学生视角: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本课中的两首诗堪称古代诗歌中的精品,两首诗特有的写作背景,赋予了诗句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两位诗人创作风格和人格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诗句虽语言通俗,但情感强烈。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背景资料,深刻领会诗歌反映出来的深厚爱国之情。同时应抓住诗句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受到爱国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设计特色:自主体悟想象创新
信息资料:1、搜集查阅陆游、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录音范读磁带和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5、学会4个生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教学流程:
一、温故引新,确定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题)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点拨。
(以旧引新自然,自主确定目标民主。)
二、提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示:告知,告诉。
引发思考:谁告诉儿子?告诉了儿子什么?为什么要告诉?
2、结合搜集的材料,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读查连疑,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画面,吟诵玩味。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练读;想象诗人临危时,遗憾之至,叮嘱儿子时的情景,教师可通过放音乐,用语言描绘,启发学生闭目想象,深悟诗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1、默写《示儿》,互相检查。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陆游《示儿》优秀教学设计篇7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
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我搜集了一些名人的遗嘱,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鲁迅、孙中山、___的遗嘱,让学生读读
二、读题解题,了解背景
1、教师:同学们,在1210年,有一位85岁的老人,即将离开人世,他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是一首诗《示儿》(板书):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
资料出示:
「陆游身世」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
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4、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
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5、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诗篇,与世长辞。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临死之前还要叮嘱儿子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学生读诗后,全班交流。
2、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
□让学生充分说说诗意。
□相机进行古诗知识点的教学
(1)通假字元,通原;无,通勿。
(2)古今字义不同但,只是。
3、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
4、学生读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5、全班交流。(悲、悲痛、悲愤、悲悯)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体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苟且偷生的悲悯。)
出示材料:
「当时社会现实」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入扬州,以扬州作临时都城的宋高宗赵构匆忙逃窜。
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兵再次南侵,扬州沦陷,再次遭劫掠。
6、感受陆游的爱国精神。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材料要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陆游诗思想内容的核心。
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
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作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陆游从小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出示下列材料: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
2、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他写出了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他老病僵卧之时在梦中亲临前线,斩将夺关,尽复汉唐故地。
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他写出了对朝庭不想收复失地的深哀巨痛。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他写了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的忧国深思的作品。
7、读了这些诗句,你的心情如何?再次感情朗读读全诗《示儿》
8、小结:陆游一直渴望南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岁了,北方还没有传来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伤悲,当他最后一次把将断的气息又来说未完的心事和无穷的希望时,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爱国之士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潸然泪下?
9、感情读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700多年前这位伟大诗人的病榻前,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久病缠身,不久于人世,但心里更痛的是中原不能收复,祖国不能统一,他面容枯瘦,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他用缓慢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人死之后万事皆了无牵挂的旷达和淡定,但又希望你能在家祭的时候,要告诉他中原收复的消息。
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
4、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崇敬吧!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希望离开了,他的遗愿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2、生讨论回答。
2、出示材料:
陆游死后24年,宋和蒙古会师灭金。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十一《端嘉杂诗》之四)
陆游死后66年,元师灭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霁山先生集》卷三《书陆放翁书卷后》
陆游死后79年,元兵败宋于厓山,宋亡。
陆游孙子元廷闻厓山之变,忧愤而卒。
陆游曾孙传义闻厓山之变,不食而卒。
陆游玄孙天骐于厓山抗元战役中蹈海死。
这些都不负陆游爱国之诗教育的结果。
4、师述: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结课:
设问:在今天,我们学习《示儿》这首诗有什么意义?
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
只有象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示儿》教学设计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词语:家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指导
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重点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五、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情。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文
你喜欢古诗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古诗接龙的游戏;背诵六年来所学的诗(课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书课题,感知写作背景
1、同学们看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幻灯出示作者简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虏了两位皇帝及皇亲国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权灭亡。1127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陆游出身书香门弟,幼年时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饱尝流离之苦。他的一生作诗甚多,现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示儿》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嘱。
(三)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四步法)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品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
3、细读想想诗人描绘的画面。
4、研读由画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四)合作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并指出“祭”的书写笔顺和“乃”的读音。
2、品读小组合作自悟诗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学生汇报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师:指南宋军队。
定:是平定,这里指收复。北定:收复北方。
无: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细读
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所描绘的画面。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4、研读
联系深化,激发情感。
①交流:你从描绘的画面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看法。
如:对国家未统一的悲愤,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期盼,对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
- 2025年科研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电场第6节示波器的奥秘学案粤教版选修3-1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章末复习课教案含解析鲁科版选修1-1
- 2025年自动人行道铝合金踏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性能测试板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固体废物处理市场评估分析及发展前景调研战略研究报告
- 锂电池导电涂层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纸浆乳胶密封件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手机壳调研报告
- 高中校长在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2025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春季开学第一课(人教版) 2024-2025学年 典型例题系列(2025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课件
- 1.2 男生女生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
- 中央2025年公安部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8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公安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
- 民政局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官方模板4篇
- 上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名校真题 期末考试综合检测卷
- 2025年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工作计划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存款代持协议书范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