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彩礼返还规则研究目录TOC\o"1-2"\h\u805一问题的提出 114834(一)案例引入 13889案例一 127694(二)引发的问题 386911、对彩礼返还范围没有明确界定 3127042、诉讼主体主体问题 3271583、司法解释与传统风俗冲突问题 4232804、共同生活认定问题 419535、彩礼返还数额没有标准 423039二我国彩礼返还规则的立法现状及理论争议 45891(一)我国彩礼返还规则立法现状 4192781.民法典实施前 454682.民法典实施后 518322(二)我国现行彩礼返还规则的理论争议 5287331.彩礼范围 599922.诉讼主体 5256493.司法解释规定与风俗习惯冲突 5277174.共同生活 6104485.彩礼返还的数额标准 631372三彩礼返还规则的完善建议 67725(一)准确界定彩礼范围 67167(二)明确诉讼主体和诉讼时效 73797(三)尊重民间习俗 715905(四)界定共同生活和生活困难 829379(五)规范彩礼返还比例 816250四结语 917137参考文献: 10[论文摘要]彩礼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一部分,其费用占家庭财产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如果婚姻不能继续下去,男女很容易在彩礼上发生财产纠纷,甚至发生婚姻纠纷。但是,当前彩礼返还的规则并不不明确,且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彩礼返还习俗相违背。虽然《民法典》对彩礼返还规则进行了规定,但依旧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提出在我国社会实践中彩礼返还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彩礼返还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诉讼的主体没有法律依据,司法解释与传统习俗存在冲突,共同生活认定存在争议,彩礼返还的数额没有标准,并对该些问题一一提出建议完善。[关键词]彩礼;彩礼返还;完善建议一问题的提出(一)案例引入案例一原告李某1与孙某1经人介绍认识,后双方按农村习俗举行结婚仪式并同居生活,未办理结婚登记。同居生活前,李某1给付孙某1、孙某2、井某定亲彩礼20000元、结婚彩礼166000元,李某1给付孙某1结婚三金、下车费及改口费4000元。李某1与孙某1因闹矛盾于2019年5月分居生活。审理法院认为,原告李某1与被告孙某1已分居生活,亦未办理结婚登记,原告起诉要求返还彩礼,应视为双方婚约已解除。但是,原告李某1给付被告孙某1三金、下车费及改口费,系赠与,不属于彩礼,不应返还。最后,审理法院判决,被告孙某1、孙某2、井某返还原告李某1彩礼100000元。案例二周某与赵某是高中同学,2013年两人大学毕业后领证结婚,婚后一年,因为赵某一直没有生育,经过医院检查后,系赵某身体原因导致的。周某与赵某离婚。周某的父母起诉赵某,要求赵某归还彩礼。赵某认为,婚姻是自己与周某两个人的事情,周某的父母不具备诉讼自己的资格。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周某给予赵某的彩礼来自其父母,认可了周某父母的诉讼资格,裁定赵某归还部分彩礼。本案的问题在于彩礼返还案件中诉讼主体的确认,我国《民法典》中对彩礼返还只规定了“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传统习俗给付彩礼的”这一条,但是对案件中那些人可以作为当事人没有规定。案例三我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对婚姻有着自己的传统习俗,2000年,我国新疆的阿某(哈萨克族,女)与努某(哈萨克族,男)因离婚,彩礼返还产生纠纷,对簿公堂。案件中阿某起诉离婚,努某答辩称,如果阿某坚持离婚,那么要求阿某归还所有彩礼,包含彩礼5000元,2匹马,2头牛。一审法院依据当地传统判决阿某归还彩礼5000元,努某不服,提起上诉,经二审法院裁定,认为两人为非法同居,阿某分三次归还全部彩礼。在本案中,两人为少数民族,是依据哈萨克族的传统进行的仪式婚,在二审法院中,两人的婚姻关系未被认可。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司法规定与传统发生了冲突。两次裁定的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案例四2018年,江苏南京王某就彩礼返还问题起诉孙某,要求孙某归还88000元彩礼钱,王某称两人是经媒人介绍认识,两人在结婚后就同居在一起,同居过程中王某发现妻子对自己隐瞒了自己曾经结过婚,并且与前夫育有一女的事情。被告孙某称两人已经同居超过3个月,并且自己现在已经怀孕,不同意归还彩礼钱。法院审理后,同意了两人的离婚请求,驳回了孙某要求归还全部的彩礼请求,判决孙某归还彩礼40000元,王某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两人同居超过三个月,并且孙某已经怀孕,认可两人共同生活的事实,维持原判。在本案中,王某要求孙某归还彩礼的理由是双方同居时间短,不构成共同生活的事实,在我国《民法典》中对归还彩礼的条件中有双方未共同生活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裁定共同生活的事实没有明确规定,是本案的焦点。案例五原告张某1与被告王某1经人介绍认识,并确立恋爱关系。2018年4月1日,原告张某1给付被告家彩礼88000元、“奶母钱”2400元,李某2收取后全部转给了被告王某1。后双方只是按照当地风俗举行婚礼后便同居生活,至起诉离婚时也未在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同居期间双方未生育子女。2018年9月份,被告找理由外出后,双方便再未共同生活。原告认为,原、被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且没有生育子女,系被告过错导致双方婚约不复存在,因此,起诉三被告全额返还原告支付的彩礼钱及“奶母钱”。本案争议的焦点为彩礼返还数额的标准问题,即彩礼应什么标准返还。一审法院对于被告王某1认可收到彩礼88000元,予以认定;同时,认为给付被告家2400元的“奶母钱”并不属于彩礼的范围,系原告方的赠与,不予支持。但是对于应返还多少彩礼的问题,认为鉴于原、被告拍婚纱照的费用系被告王某1支付,被告王某1购买饮水机、梳妆台、餐桌、床上用品等到原告家,原告与被告王某1共同生活期间有一定的消耗,同时也考虑到原告与被告王某1共同生活的时间较短及本案彩礼金额较大的情况等因素,最终法院酌情让被告返还原告彩礼50000元。关于彩礼纠纷的案件还有很多,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彩礼”时,相关案例有96000多例,关于“返还”的裁判文书有87000多例,可见彩礼纠纷在我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二)引发的问题由上述案例可见关于彩礼返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彩礼返还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案例一中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彩礼的范围问题。立法中对于彩礼返还范围的界定本身就过于模糊,这样就给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长此以往,同案不同判将会时常发生,对社会矛盾的解决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以下简称民法典)的规定可知,该解释只是规定当事人只能请求返还其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但未对婚约期间其他数额较大的财物是否属于彩礼的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在案例一中,原告李某1婚前给予了女方定亲彩礼,结婚彩礼,三金,下车费,改口费等等,因为民法典对彩礼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司法机关在审判的过程中对于彩礼范围的界定没有法律依据,只能依据当地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在彩礼范围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案中法院判定三金,下车费,改口费等不属于彩礼,认定其系赠与,这对赠与方来说极其不公平。进入新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经济观念与之前有着较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婚约存续期间的男女双方可能会有着很多财物方面的往来,而并不仅仅限于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同时彩礼不仅包括钱财,还包括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2、诉讼主体主体问题在案例二中,被告赵某认为周某的父母不具备起诉自己的资格,周某因为两人之间的感情问题,不愿意对赵某起诉。我国的《民法典》和《婚姻法解释(二)》中只规定了当事人有权请求返还彩礼,但是对当事人的资格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目前的法律中国,司法解释没有对诉讼主体作出具体统一的解释,所以在案件审理时,会有非常大困难,这是挑战了法律和司法判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因此,尽快对此类案件中诉讼主体的范围进行明确是非常有必要的。3、司法解释与传统风俗冲突问题在案例三中,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两人是属于婚姻关系,“仪式婚”的传统在当地已经流传了千年,但是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当地的“仪式婚”程序是不符合法定的结婚程序的,这导致了传统习俗与司法解释的冲突。本案中,一审是以当地的传统习俗为依据,其裁定结果会照顾女性的合法权益,二审是按照司法解释进行裁定,没能保护好女性的权益,这使得法院的判决显得不够公平正义,在此类案件中应该尽可能的去化解法律制度与风俗之间的矛盾。4、共同生活认定问题《民法典》和《婚姻法解释(二)》中规定了“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确未共同生活的”,出具结婚证就可以证实是否依法登记结婚了,但是是否共同生活又怎么定义呢?在司法实践中,不同法官对于共同生活的理解也不同,这对案件的审理就会产生影响。由于目前对于共同生活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法官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自己对民间风俗的理解来判决,有时就会出现同案异判的情况,对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就会产生影响。5、彩礼返还数额没有标准案例五中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彩礼返还数额的标准问题。本案中,彩礼返还的标准既考虑了为结婚双方的花费、女方的陪嫁价值共同生活的时间以及彩礼数额的多少,最后酌情彩礼确定返还的数额,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相对比较大。根据我国《民法典》中有关彩礼方面的解释,《民法典》只对彩礼返还的条件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彩礼返还过程中的标准完全没有规定。在本案的审判中,司法机构也只能酌情让被告返还原告彩礼50000元,酌情审判受个人因素比较大,审判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对双方都造成伤害。那么,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发生的彩礼流转即给付的彩礼是部分返还、全部返还,还是根据不同情况酌情返还?如果不考虑任何因素全部返还的话,在那种共同生活时间较长的案件中,可能会引起受赠人的强烈不满,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然而,不论是部分返还,还是酌情返还,都因为没有统一的返还数额的标准而极易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如果这样的案件未能妥当处理,有可能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认为法官对方而司法不公,进而影响司法公信力。另外,统一法律依据的缺乏,不论是在诉前调解阶段调解员的调解,还是在审理阶段法官的调解,都缺少说服力,若双方对返还的数额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的话,案件的调解难度将会大大增加,时间一长,将会加深双方的矛盾,给该案件后续的发展也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二我国彩礼返还规则的立法现状及理论争议(一)我国彩礼返还规则立法现状1.民法典实施前《民法典》是2021年起实施的,在2021年之前,我国关于彩礼的纠纷问题主要由《婚姻法》解释(二)来裁定。根据我2021年前,我国婚姻法对彩礼的规定:彩礼是为达成结婚目的的赠与,双方依法登记结婚后,彩礼归女方所有,无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彩礼属于婚前财产。《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未共同生活(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如果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同居超过两年或者同居不足两年但生育子女的;彩礼已用于共同生活的情况下,是不支持彩礼返还的。2.民法典实施后《民法典》对彩礼返还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五条承袭了原《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关于彩礼纠纷的规定,所涉及的法律条文并没有改变。(二)我国现行彩礼返还规则的理论争议1.彩礼范围根据我国人民的习俗,在正式缔结婚姻关系之前,男方应该给女方彩礼。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因此对于什么是订婚礼物有不同的看法,吴永丽(2012)认为彩礼应该分为两类:第一是金钱,黄金和白银珠宝不动产,汽车等,其中包括大量的金钱,应被视为彩礼;其次,一方或他的父母向对方提供的定情信物或结婚纪念品。例如,婆婆送给女方镯子或者金饰。它带有对子女结婚的美好未来的期望。因此,此类财产应被视为订婚礼物的一部分。有的案件还会有手机,计算机甚至汽车,房地产等。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中,还没有对彩礼的具体方面进行明确定义。由于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所以对于彩礼的具体范围,不同的法官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在同一法院,也很可能出现同案异判的情况,就会出现判决结果不公平的情况,因此确定彩礼的范围是十分有必要的。2.诉讼主体我国《民法典》和《婚姻法解释(二)》中,只规定了“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传统习俗给付彩礼的”这一条,但是没有规定赠与彩礼当事人和受赠彩礼当事人可以是缔结婚姻关系过程中的哪些人。在我国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以下观点:刘国强(2008)认为只有缔结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当事人双方,才是此类案件的适格诉讼主体;吴永丽(2012)认为实际赠与彩礼和实际接受彩礼的人,也就是出钱和拿钱的人,才是适格诉讼主体;周克,王一曦(2015)认为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实际赠与彩礼的人和实际接收赠人都是适格主体。3.司法解释规定与风俗习惯冲突在我国传统的结婚习俗当中,彩礼仍然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我们可以知道,男女双方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想要中止婚姻关系的话,缔结婚姻关系中赠与彩礼一方要求另一方返还彩礼的话,如果属于法律合法规定中受赠方应当依法返还彩礼的情形,人民法院就有权利要求其返还全部或部分彩礼,但是这种情况下,女性在案件中应该被保护合法权益就完全没有被考虑。黄婷(2018)认为法律规定中关于受赠方返还彩礼的具体情况,与民间的传统风俗是不相符的。在民间的传统习惯中,会照顾到女方的合法权益,但是司法解释中没有保护到女性的合法权益,这与民间的传统风俗相冲突。这也会使法院的判决结果不公平、不正义,这是对人民法院权威性的严重威胁。当事人也会依据判决结果提起上诉,以期得到公平的判决,因此制定此类案件中法律制度时,民间传统习俗也要被重视,应该要尽量去化解法律制度和风俗之间的矛盾,以解决由于彩礼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4.共同生活在我国学术界,大部分学者认为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首先从“质”来讲,可以看双方是不是在一起生活过且在一起生活时,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关系,这样法院就可以认定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共同生活;然后从量的方面来讲,学者们则没有统一的观点。刘彩红(2015)认为共同生活应不少于三个月;丁守娟(2017)认为需达到半年以上。5.彩礼返还的数额标准关于彩礼的返还比例,我国司法解释中还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彩礼纠纷的案件中,大多都会涉及到返还比例的问题,而在现在的司法实践中,返还比例大多是由法官的主观意见裁量的,如果具体数额或者比例有了明确规定的话,可以让法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行使自己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也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所以我国法律应尽快丰富和完善彩礼返还制度。熊妮(2018)指出,彩礼返还数额的标准应该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裁定。三彩礼返还规则的完善建议(一)准确界定彩礼范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源远流长历史的国家,对于各族人民的风俗和习惯都给予了最大的尊重,结婚之前给付彩礼的风俗也一直延续至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彩礼纠纷的问题和案件时有发生,而在人民眼中美好的婚姻关系也因彩礼,现在有时带有买卖婚姻的不合法性质。彩礼的赠与和平时生活里的普通赠与行为是有不同的,他以缔结婚姻为目的,所以可以很好区分开赠与彩礼行为和日常生活中的骗婚行为区。只有清晰的认识给付彩礼行为,才能对彩礼所涉及的具体范围作出更加准确的界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中离婚、悔婚案件也在不断增多,所以,想要完善彩礼纠纷的相关法律,首先要确定彩礼的范围。根据本文所选取的案例,我认为,彩礼纠纷案件中的财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缔结婚姻关系的双方中,男方给付女方数额较大的现金。我们选取的三百件案例中,全部的当事人都会要求返还缔结婚姻关系时赠送的现金。而具有较大价值的首饰的,一部分当事人也会要求返还。彩礼的主要部分主要由这两类构成。(2)缔结婚姻关系是所给付的价值较大的房产、汽车等,也应该属于彩礼。(3)给付的较为贵重且有特殊意义的信物,这一部分也应属于彩礼。第四,男方在平时生活中赠与女方的衣物、化妆品等。这部分比例虽然也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它们不应该属于给付彩礼的行为,而属于一般赠与行为。(4)男方与女方的共同消费,例如举办婚宴酒席所花销的费用,则属于一般共同消费,这些也不应该属于彩礼范围。所以,彩礼的具体范围应该是在订立婚约之后和正式登记结婚之前,缔结婚姻关系的一方赠与另一方的现金、房产、车辆或者贵重物品等。确定了彩礼范围,在司法实践中,就可以更好、更公平的审理此类案件。(二)明确诉讼主体和诉讼时效根据我国的风俗习惯,男女双方不一定只是赠与和受赠彩礼的主体,有时还有他们的家庭成员们特别是双方父母亲,有时候还有双方近亲属。并且一般来说双方的婚礼一般都是由家中的长者来操办,彩礼赠与金额一般也是由男女双方的父母商议决定。所以在彩礼纠纷案件发生时,很难确定其诉讼主体,需要依据赠与彩礼一方当事人的不同来具体确定诉讼主体。这就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审判的难度。对于彩礼纠纷的案件,其诉讼主体应当不仅仅限制于曾存在婚姻、恋爱或者婚约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而需要扩大到实际的赠与受赠人。所以在处理彩礼纠纷案件时,案件诉讼主体的范围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情形,当赠与彩礼一方和受赠彩礼一方为男女双方当事人时,那么诉讼主体应限于男女双方。当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是赠与方和受赠方时,那么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双方父母应作为共同原告或者被告;如彩礼给付方亲属代为赠与的,则代为赠与的亲属应当作为共同主体参与案件审理;但如果没有明确说彩礼是由他人代为给付的,那么诉讼主体应该为男方当事人;如果任意一方当事人死亡,由于其死亡导致其丧失诉讼主体资格的,则就没有权力要求赠与方返还彩礼,且此类案件中赠与方诉讼主体不能是当事人的父母。如果赠与方当事人未成年,彩礼由其父母代为给付的,其父母是可以是诉讼主体的。因此,诉讼主体一般应包括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当事人及其父母,不同案件诉讼主体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而关于诉讼时效的问题,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也提到过,此类案件中的诉讼时效问题,我国司法解释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曾表示把两年作为诉讼时效,如果超过这一期间的,将无法再得到法律保护。根据本文选取的案例,我发现,大多案件发生时,当事人双方都未生活够两年时间,因此我认为,这个时间界定比较适宜。并且我认为,从缔结婚姻关系之日起两年时间,足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家庭格局,双方达到足够互相了解的程度,两年时间是足够的,两年时间能够发现两人是否合适,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和解决,所以以两年时间为界限,是合理的。(三)尊重民间习俗我国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历史的国家,在缔结婚姻关系的过程中,彩礼作为各地习俗,变成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规范和民间习俗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的情况,虽然在近些年来有所缓解,但并没有消除。在制定彩礼返还纠纷的法律制度时,应该对民间彩礼习俗给予重视,使法律制度与风俗间的矛盾化解掉,这样才可以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由于目前彩礼的司法解释太过笼统,我们可以考虑结合各地的风俗习惯,制定统一的具有可行性的彩礼返还标准,将风俗融合到法律规定当中去,避免同案异判的情况。从一方面来讲,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出台应当符合民间的风俗习惯,在以后面对此类案件审理时,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当地的彩礼风俗给予充分考虑和尊重,这样在判决此类案件时才更合理、更具公平性、更好的解决当事人的矛盾。(四)界定共同生活和生活困难《婚姻法解释(二)》中规定:“双方办理登记结婚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应该返还彩礼。本人认为,应当以男女双方且两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来作为结束婚姻关系后男方可以要求女方返还彩礼的条件,这样在司法实践中才更有操作性。在本文选取的案例中,有的共同生活时间很短,有的可能只有短短一两天时间,但有的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根据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资料显示,男女双方结婚之后2-7年是婚姻破裂的的高发期。上文我们提到过,彩礼纠纷案件中的诉讼时效为两年最合适,两年后即视为赠与彩礼附加的条件解除条件不成就,赠与的财物就不得再被要求返还。当然基于民间的传统习惯和风俗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在缔结婚姻关系是所赠与的彩礼,很可能用于婚后男女双方共同生活而被消耗,女方的嫁妆,女方已经履行的夫妻义务,女方的生育等问题,都会在判决中被考虑到,不一定会要求全部返还。所以,可以根据男女双方当事人是否共同生活过、是否有实质性性生活等来认定共同生活,而双方共同生活时间以两年为标准。(五)规范彩礼返还比例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彩礼纠纷的案件,大多要求返还彩礼以及返还多少彩礼,但是法律对于返还彩礼的比例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根据案例研究得出的各项数据,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定:(1)当事人是否依法登记结婚手续,存在共同生活的事实。二人在一起生活时间越长,最返还彩礼的比例应当越小;赠与方因给付彩礼而陷入生活困难的除外,此情况另当考虑。(2)是否共同生活以及时间的长短。如果男女双方没有共同生活,受赠方应全额返还;如果二人以及共同生活,应当时间的长短来认定:如果共同生活时间少于2年,则应分情况分数额讨论返还彩礼比例。(3)充分考虑是否男女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大小程度。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很有可能因其中一方的过错行为关系的终结。按照民间传统,彩礼返还比例和数额应根据二人过错的程度来进行评定。(4)考虑赠与彩礼数额的大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彩礼数额也越来越大。我们只有在充分考虑赠与彩礼数额的多少以及当地的人均收入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来具体确定彩礼的返还比例,才是比较可取的方法。
四结语由于现行立法中关于彩礼纠纷的规定太少,法院无法对各级法院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裤子撑架项目营销计划书
- 科学用棱镜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螺旋扳手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云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书签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建筑的施工和维修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缆车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太阳镜出租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花园水管用喷雾器项目营销计划书
- 纸板棺材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舞台布景赛项规程+赛题
- 数据资产的估值与行业实践
- 暑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中秋节里的中国精神
- 消杀消毒培训课件
- 旅游保险方案
- 自然灾害风险(培训)
- 沥青混凝土路面拆除施工方案
- 中医埋线减肥
- 羊饲养管理完整版本
- 新质生产力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