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教案1春

语言赏析技巧

1.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或从……角度进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

2.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彩方面进行赏析。

3.修辞句的赏析:

(1)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2)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感情、思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3)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的……特征。

(4)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特征。

(5)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

(6)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抒发了……的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1.语言运用:掌握“朗润、酝酿、窠巢”等词语的读音和词义。

2.思维发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音、停连、节奏、语气和感情基调等朗读知识;把握的感情脉络,领略景物之美,感受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3.审美鉴赏: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调动感官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

4.文化传承: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音、停连、节奏、语气和感情基调等朗读知识。

2.把握的感情脉络,领略景物之美,感受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1.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运用修辞手法和调动感官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

2.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诵读法、提问法、分组讨论法。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篆体字,有谁认识?

课件出示:

篆体字“”

点拨:这个字是“春”,其字形由三部分构成:上面的“艸”是绿草丛生;中间的“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下面的“日”是暖阳。三部分合起来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课件出示:

艸屯日

师:理解了篆体“春”字的构成,再提到这个字你会有什么感受?

点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

师:是的,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到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韩愈写下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写下了《江南春》,宋代诗人朱熹写下了《春日》,清代高鼎写下了《村居》……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和)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1.文学常识

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对朱自清其人其文的评价

郁达夫:“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2.生难字词

(1)字音

笠(lì)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

窠巢(kē)黄晕(yùn)抖擞(dǒusǒu)披着蓑(suō)

喉咙(lónɡ)嘹亮(liáo)烘托(hōnɡ)静默(mò)

嗡(wēnɡ)风筝(fēnɡzhenɡ)健壮(jiàn)

(2)词义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欣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抖擞】振作,奋发。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

师:本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老师给大家诵读一遍课文,请大家带着大屏幕上的三个任务用心去听。

课件出示:

(1)圈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易错生字,对于易误读的生字还要注上拼音。

(2)尝试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3)思考:这篇散文像一首抒情诗,像一幅风景画,还是像一首春的赞歌?(生自由交流并完成任务)

点拨:(1)提示:四字词语和易错生字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集中订正,全班学习。

(2)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颂春。

(3)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景象。本文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风景画,更像一首春的赞歌。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让我们追随着的思路,感受的情感脉搏,调动起我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去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选段

2.指导朗读技巧

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引入重音和停连的技巧。

课件出示:

(1)重音,指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标明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自由诵读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声情并茂地朗读,借助一定的朗读技巧,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

提示:可以分小组展开朗读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互评。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关于“春”的古诗文名句,并制作成读书卡片。

第2课时

一、交流展示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上关于“春”的古诗文名句,师生集中评议。

师:欣赏完同学们制作的读书卡片,我们可以感受到春的无限魅力。郁达夫也曾说,朱自清的散文《春》“满贮”着“诗意”。这节课,我们着重欣赏《春》的“诗意之美”。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1段

思考下列问题:

(1)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点拨:急切、欣喜。“近”。

(2)第1段中两个“盼望着”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点拨:期待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3)第1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点拨: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2.全班齐读第1段

要求:在朗读时,细心体会字里行间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欣喜之情。

师小结:这一段,看似简单,实际也是耐人寻味的。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给我们传达了他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还有对春天的亲近感及喜欢春天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第2段

(1)思考:这一段分几层?结构有何特点?第2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点拨:两层。“总—分”结构。先总写“一切”,后分写山、水、日。作用:内容上,勾画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结构上,为下文绘春作铺垫,定下感情基调;写法上,从大处着笔,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春的轮廓。

(2)用“我喜欢‘______’(课文中的词、句),因为______(填手法、描写对象的特点),我觉得应该读出______的感情”的句式说说你对第2段的理解。

点拨:我喜欢“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个刚睡醒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睡饱醒来时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情态,我觉得应该读出轻缓、喜悦的感情。

我喜欢“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山、水、日等大处着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我觉得应该读出越来越欢喜的感情。

2.全班齐读第3段

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点拨:嫩、绿、多。

(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3)本段在词语运用和修辞方面有何特色?

点拨:词语运用方面:“钻”和“偷偷”两个动词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及其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惊喜的心情。

修辞方面: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春草勃发带给人的欢快心情。

(4)本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点拨:将小草生长的画面和小孩子在草地嬉戏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流露出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提示:通过抑扬、重音、节奏的变化,尝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3.诵读第4~7段

(1)学生自由诵读第4~7段,讨论如何读才能表达出感情,注意节奏、重音、抑扬起伏等。

(2)结合学习第3段“春草图”的方法,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几幅图对应的段落,完成下面的表格。

点拨:课件出示:

写景方法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顺序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由触觉到嗅觉再到听觉由近及远、由景及人由点到面

语言(修辞手法、用词)拟人、比喻、排比;“闹”“飞”“眨”等(体味语言生动形象的感染力)引用、比喻、拟人;“抚摸”等比喻、拟人;“笼”“逼”等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用叠词

特征百花竞放、鲜艳芬芳、多而闪耀柔和、芳香、悦耳细密、轻柔、绵长充满活力

感情喜爱喜爱喜爱喜爱

(3)重点品读各段中精美生动的语言。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用“我喜欢______句,因为它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______(景物)______的特点,表达了______感情”的句式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从词语、句子、修辞等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最后三段

思考下列问题:

(1)最后这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点拨:比喻、排比。

(2)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春分别有什么特点?

点拨:初春——“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仲春——“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暮春——“力”(充满活力)。

2.结尾的三段运用了三个比喻句,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点拨:不能调换。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先后顺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的,生长着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是漂亮的、欢快的;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是强壮的、有力的。这三个句子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2.拓展延伸

(1)积累描写春的诗句。

点拨:示例: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⑤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仿写句子,赞美春天。

请仿照课文中的“春天像……”的句式,运用课文中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点拨:示例:

春天像一把铲子,把冬天的冰雪点点铲除。

春天像一块橡皮,把冬天二字渐渐擦去。

春天像未来的希望,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春天像一幅图画,被各种风景渲染得亮丽迷人。

3.布置作业

(1)课后选读与分析:《荷塘月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