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六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I卷(选择题,共43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3分。1-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8-2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2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2.(2分)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C.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D.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测量误差3.(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夜空中的彗星 B.飞奔的猎豹 C.盛开的荷花 D.爬行的蜗牛4.(2分)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A.以旁边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 C.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明先后的感觉不同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5.(2分)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因为超声波传播得很远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6.(2分)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7.(2分)如图是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B.处于0℃的冰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C.冰在AB段和CD段都要吸热 D.冰在BC段之间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8.(2分)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熔化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9.(2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汽车都配备有定速巡航系统,即司机可以不用踩油门踏板,又能节省燃料。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描述这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丁 D.丙与丁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1.(2分)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A.36.5℃、39.5℃ B.都是38.5℃ C.都是39.5℃ D.38.5℃、39.5℃12.(2分)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3.(2分)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A.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14.(2分)如图是某物体在5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1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 B.在0~3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0m/s C.在1~3s内,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3~5s内,该物体速度为5m/s15.(2分)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A.冰、水的多少不变 B.有少量冰化成水 C.有少量水结成冰 D.冰水的温度不变16.(2分)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的路程之比为3:5,时间之比为3:1()A.9:5 B.5:9 C.1:5 D.5:117.(2分)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多选)18.(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乙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多选)19.(3分)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F点的时间为1.6s()A.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距离 B.AC段的准确测量结果应记为80cm C.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cm/s D.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多选)20.(3分)如图是某固态物质吸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熔化时间是15min B.该物质为晶体,因为该物质在5~15min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C.在0~5min内该物质吸热,但仍然是固态 D.48℃时,该物质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第II卷(非选择题,共57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1.(4分)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cm。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22.(4分)桂林阳朔的大型水鼓舞表演震撼人心,如图所示,演员用鼓槌敲击鼓面从而发出声音;当演员表演音乐时,鼓的声音时而宏大,而鼓面上弹起的水花高低也各不相同,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与有关。23.(4分)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轻舟为参照物,万重山是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中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的。24.(4分)通过观察声音波形图,A和C的相同,A和D的相同(选填“音调”、“响度”)。25.(4分)一支医用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是38.2℃。用其先后测两人的体温(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9.3℃和37.6℃,则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是和。26.(6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汇集到江、河、湖、海中。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20分)27.(10分)小闽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分别为:0、3s、5s。(1)该实验的原理是:公式;(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陡”或“缓”)一些,减少的测量误差;(3)实验中要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4)BC段平均速度vBCAB段平均速度vAB(选填“大于”或“小于”)。28.(10分)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1)如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中(选填“A”或“B”)的高度;(2)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图2所示,(选填“甲”或“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3)如图3所示是某一小组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所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4)实验结束后,各小组通过分析与论证,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②。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9题5分,第30题6分,共11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29.(5分)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8s.求:(1)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30.(6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00s(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六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3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3分。1-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8-2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2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答案】D【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故A不符合实际;B、人的头发丝直径在75μm左右,在75μm=8.075mm左右;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0.8m左右;D、中学生伸开手掌,全新3B铅笔略小于20cm。故D符合实际。故选:D。2.(2分)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C.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D.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测量误差【答案】C【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解答】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正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B正确;C、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是错误,故C错误;D、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仪器,故D正确。故选:C。3.(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夜空中的彗星 B.飞奔的猎豹 C.盛开的荷花 D.爬行的蜗牛【答案】C【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A、彗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猎豹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盛开的荷花是一个生长过程,故C符合题意;D、蜗牛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分)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A.以旁边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列车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乘坐的列车是运动的 C.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明先后的感觉不同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小明以旁边的列车作为参照物,是运动的;B、站台和地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说明小明乘坐的列车与站台之间没有位置变化,他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B错误;C、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所以是以自己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D、开始以旁边的列车为参照物,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故D正确。故选:D。5.(2分)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因为超声波传播得很远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答案】B【分析】(1)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2)当声投射到距离声源有一段距离的大面积上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声能要反射回来,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和由反射回来的声的时间间隔超过十分之一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4)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故A正确;B、“长啸一声,故B错误;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墙体中传播;D、“不敢高声语,故D正确。故选:B。6.(2分)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答案】B【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故B符合题意;C.渔民捕鱼时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故C不符合题意;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故D不合题意。故选B。7.(2分)如图是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B.处于0℃的冰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C.冰在AB段和CD段都要吸热 D.冰在BC段之间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答案】C【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该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CD段是水吸热升温;(2)BC段为熔化过程,由图B、C两点可求熔化时间;(3)B点时是固态,在C点时是液态,中间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A、该物质在第1min开始熔化,故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6min=3min;B、该物质处于0℃时、可能是液态,故B错误;C、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都要吸热,故C正确;D、冰在BC段之间吸热熔化,故D错误。故选:C。8.(2分)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熔化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D【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解答】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D。9.(2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汽车都配备有定速巡航系统,即司机可以不用踩油门踏板,又能节省燃料。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描述这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丁 D.丙与丁【答案】B【分析】物体运动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汽车以固定的速度沿直线行驶,即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示可知,甲、丙为s﹣t图像,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丁为v﹣t图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乙、丙正确。故选:B。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答案】C【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A、“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BC、“雾”,故B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选:C。11.(2分)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A.36.5℃、39.5℃ B.都是38.5℃ C.都是39.5℃ D.38.5℃、39.5℃【答案】D【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缩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缩时却无法通过缩口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为38.5℃的体温计,它的温度如果不甩,只能上升不会下降。【解答】解: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使用前用力甩几下;若不甩体温计;所以。用示数是38.5℃的体温计去测量36.5℃人的体温时,由于体温计没有甩,所以示数仍为38.8℃;用示数是38.5℃的体温计去测量39.5℃人的体温时,水银柱可以自由继续升高,故B错误。故选:D。12.(2分)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A【分析】(1)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①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②自来水管“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③露珠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放热;④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物态变化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①④。故选:A。13.(2分)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A.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答案】B【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的下方;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故选:B。14.(2分)如图是某物体在5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1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 B.在0~3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0m/s C.在1~3s内,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3~5s内,该物体速度为5m/s【答案】D【分析】(1)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从图中可知物体在0~3s内通过的路程,再根据v=计算物体0~3s内的平均速度;(3)在s﹣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的路程不变,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4)从图中可知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再根据v=计算物体3~5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由图可知,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由图可知,则在0~3s内3==≈3.33m/s;C、由图可知物体在1~4s内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C错误;D、由图可知2=20m﹣10m=10m,则在3~3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2===6m/s。故选:D。15.(2分)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A.冰、水的多少不变 B.有少量冰化成水 C.有少量水结成冰 D.冰水的温度不变【答案】C【分析】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解答】解:在标准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2℃的冰放入200g,此时水已经达到了凝固点,有温度差,凝固成冰;因为冰的质量较少,所以只会有少量的水结冰,都达到6℃时,冰水保持平衡,冰不会熔化。故选:C。16.(2分)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的路程之比为3:5,时间之比为3:1()A.9:5 B.5:9 C.1:5 D.5:1【答案】C【分析】已知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v=得到运动速度之比。【解答】解:甲、乙的路程之比s甲:s乙=3:5,时间之比t甲:t乙=7:1,甲、乙两者的速度之比:==×=×。故选:C。17.(2分)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答案】D【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可以通过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A错误。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控制了表面积,所以减慢了蒸发;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的影响,故C错误;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选:D。(多选)18.(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乙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答案】AC【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2)(3)(4)比较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判断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250m、450m,在相等时间内,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B、由图示可知,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可知。故B错误;C、由图示可知,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可知。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选:AC。(多选)19.(3分)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F点的时间为1.6s()A.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距离 B.AC段的准确测量结果应记为80cm C.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25cm/s D.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答案】CD【分析】(1)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2)对于刻度尺要精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解答】解: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故A错误;B、对于刻度尺要精读,AC段的准确测量结果应记为80.0cm;C、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5cm=40.0cm,tAB=1.4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25cm/s;D、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路程准确知,平均速度会偏小。故选:CD。(多选)20.(3分)如图是某固态物质吸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熔化时间是15min B.该物质为晶体,因为该物质在5~15min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C.在0~5min内该物质吸热,但仍然是固态 D.48℃时,该物质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答案】BC【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前是固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AB、从图象可以看出,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且熔点为48℃,到15min时熔化结束;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图象可知,温度升高;48℃时、处于固液共存态或者液态、D错误;故选:BC。第II卷(非选择题,共57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1.(4分)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4.15cm。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37.4℃。​【答案】4.15;37.4。【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体温计使用时先确定分度值,再观察液面所在的位置,使用温度计还有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由图1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4mm,右侧读数为4.15cm;由图2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3.1℃。故答案为:4.15;37.3。22.(4分)桂林阳朔的大型水鼓舞表演震撼人心,如图所示,演员用鼓槌敲击鼓面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当演员表演音乐时,鼓的声音时而宏大,而鼓面上弹起的水花高低也各不相同,这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答案】振动;振幅。【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其大小与距离声音的距离和振幅的大小有关,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员用鼓槌敲击鼓面;当演员表演音乐时,鼓的声音时而宏大,而鼓面上弹起的水花高低也各不相同,振幅越大。故答案为:振动;振幅。23.(4分)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轻舟为参照物,万重山是运动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中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答案】运动;静止。【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轻舟为参照物,万重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两岸青山相对出”中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答案为:运动;静止。24.(4分)通过观察声音波形图,A和C的响度相同,A和D的音调相同(选填“音调”、“响度”)。【答案】响度;音调。【分析】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根据图示判断各选项对错。【解答】解:由图示可知:A与C的振幅相同,故它们响度相同,故它们的音调相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25.(4分)一支医用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是38.2℃。用其先后测两人的体温(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9.3℃和37.6℃,则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是39.3℃和39.3℃。【答案】39.3℃;39.3℃【分析】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体温,如果该病人的体温低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就是前一个病人的体温数据;如果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解答】解: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如果不甩几下,测量体温是39.3℃的病人时,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而测量体温是37.6℃的病人时,因该病人的体温地于体温计中最近一次的数据。故答案为:39.3℃;39.3℃。26.(6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汇集到江、河、湖、海中。【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属于汽化现象;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直接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答案为:汽化;液化。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20分)27.(10分)小闽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分别为:0、3s、5s。(1)该实验的原理是:公式v=;(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选填“陡”或“缓”)一些,减少时间的测量误差;(3)实验中要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大”或“小”);(4)BC段平均速度vBC大于AB段平均速度vAB(选填“大于”或“小于”)。【答案】(1)v=;(2)缓;时间;(3)大;(4)大于。【分析】(1)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公式是v=;(2)若要计时方便,使时间测量误差减小,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些,使斜面的坡度缓一些;(3)过了A点后计时,测量时间偏小,计算出的速度偏大;(4)读出AB段和BC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v=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注意长度要有估读值,然后比较AB段和BC段平均速度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本实验是利用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时间测量的误差较大,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可知,时间偏小;(4)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AB=0.5m,所用时间为tAB=2s﹣0s=3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17m/s;BC段的距离是sBC=s﹣sAB=1.0m﹣2.5m=0.7m,所用时间为sBC=5s﹣3s=3s,所以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0.25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