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是“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D.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以用B+C表示2.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不相符的是()A.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科学方法有假说一演绎法B.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3.某同学完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通常含有2个计数室B.与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相比,该计数方法统计的结果偏大C.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D.实验后期酵母菌数量的下降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4.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①可以为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提供能量B.神经递质在③处经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C.当兴奋传导到③时,此处膜电位将变为内正外负D.结构④可以为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5.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心怦怦直跳是由于A.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B.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C.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D.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6.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7.如图所示,甲图表示幼苗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A. B. C. D.8.(10分)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B.加入少许CaC0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鼠的种群密度在0~4年,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相似,在4~10年,调查结果则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相似。(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期间,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____________。科研人员通过给老鼠吃“避孕药”来降低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鼠害,从种群特征角度说明“避孕药”对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是___________。(3)图甲属于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___________。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提出2个切实可行的防治鼠害的方法:___________。10.(14分)某新型肺炎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通常可在人体内潜伏14-21天。(1)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MHC是细胞内的一组基因群,其表达产物MHC分子可与侵入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物并呈递给T细胞,可推测MHC基因在__________细胞中的表达活性较高。该细胞也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糖蛋白并引起免疫反应将其消灭,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3)人体内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次阴性选择,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原肽可与MHC结合形成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若T细胞与该复合物呈现高亲和力结合,则可诱导该T细胞的凋亡,低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则可被释放至外周血中。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若上述过程发生异常,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11.(14分)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1)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_____。若图1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kJ。(4)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演替。12.(一)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________(填“数学”“物理”或“概念”)模型。(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处于________段。(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__(填“K1”或“K2”)。(二)某一草地生态系统,图甲表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图乙表示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丙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的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1)图甲中在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是不一样的,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__________、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图乙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图解可以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丙中的_____________表示b的同化能量,______________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本题考查与能量流动相关的知识。题图分析: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桑树总光合作用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B指的是桑树的呼吸作用,其中净光合作用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蚕的能量分成了四部分,G指向分解者,指的是被分解者利用的遗体、残骸,E是呼吸作用,H指向了下一营养级,所以F指的是未利用的能量。据此分析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A正确;B、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因此未利用的能量是指目前贮存在桑树体内的能量,而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桑树的遗体、残骸,B错误;C、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指的是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桑树的同化量是A,蚕的同化量是E+F+G+H,因此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C正确;D、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以用B+C表示因此选B。【点睛】熟悉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是解题的关键。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若分成两部分,则是指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若分成三部分,则是指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若分成四部分,则是指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还有未利用的部分。2、C【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B、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出了DNA分子的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正确;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体中存在转化因子,C错误;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D正确。故选C。3、C【解析】1、实验原理: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稀释倍数×104。【详解】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通常含有2个计数室,A正确;B、由于计数时统计了死亡的细菌,所以该计数方法统计的结果偏大,B正确;C、取样时应该振荡摇匀后再进行,C错误;D、实验后期,由于营养物质有限、pH发生改变,所以酵母菌数量会下降,D正确。故选C。4、B【解析】1、据图分析,①为线粒体,②为突触小泡,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结构①为线粒体,可为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提供能量,A正确;B、神经递质在③突触前膜的释放方式为胞吐,B错误;C、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正确;D、结构④为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D正确。故选B。5、A【解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利副交感神经对同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到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制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交感神经能使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等,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所以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心跳加速、汗腺分泌增加,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7、A【解析】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为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也植物>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题图分析:甲图中,b侧接受单侧光照,生长素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而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抑制生长,所以甲将向光弯曲生长。【详解】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图乙可知若b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且促进作用强,因此其浓度应介于m和n之间,即A正确。故选A。8、C【解析】C项错误有2点,一是提取色素应该用无水乙醇,二是叶绿体中含有胡萝卜素,还含有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它选项正确。加入少许CaC03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菠菜叶富含叶绿素,可作为实验材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教材重要实验——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属识记水平的基础题。二、非选择题9、(1)①.B②.C(2)①.偏大②.通过降低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3)①.数学模型②.利用化学药剂配成毒饵毒杀,利用捕鼠器械捕杀或天敌控制或通过药物影响出生率【解析】根据曲线图分析,0-4年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10年后λ>1,种群数量增加。分析图乙:该图为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图,A为增长型种群、B为稳定型种群、C为衰退型种群。【小问1详解】根据试题分析,鼠的种群密度在0~4年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B相似,在4~10年种群数量减少,为衰退型种群,调查结果则和图乙中的C相似。【小问2详解】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被标记的个体死亡,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则调查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偏大,从种群特征角度说明“避孕药”可以通过降低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小问3详解】图甲属于研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利用化学药剂配成毒饵毒杀、利用捕鼠器械捕杀或天敌控制或通过药物影响出生率来防治鼠害。【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10、(1).活细胞(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3).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4).吞噬(5).监控、清除(6).胸腺(7).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有生命活动。病毒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以及释放等。2、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B细胞和T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时,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4、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2)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因此推测MHC基因在吞噬细胞中的表达活性较高。该细胞也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糖蛋白并引起免疫反应将其消灭,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人体内T细胞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因此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为胸腺。若上述过程发生异常,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1、(1).分解者(2).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b/y×100%(4).(5).次生【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少。

图2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第Ⅱ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Ⅱ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Ⅱ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

图3中,食物链两条:甲→丙、甲→乙→丙,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能量,至少能量按照20%计算。【详解】(1)图1中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还缺少分解者。(2)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以细胞呼吸散失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营养级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之比,即b/y×100%。(3)图3中,食物链两条:甲→丙、甲→乙→丙,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能量,最少消耗按照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假设甲的能量是M,即1/5MX+4/5M(1-X)×20%=A,计算可得M=25A/(1+4X)。(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