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选自《论语》,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与“焉能治之”(《兼爱》)两句的“焉”含义不同。B.“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义相同。C.“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与“去其重”两句的“去”含义不同。D.“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5.材料一第一段与材料二第五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回答问题。选段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选段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选段三: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选段四: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①,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②远人也,怀诸侯也。……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注】①为:治理。经:常,纲常,准则。②柔:怀柔,使归顺。6.下列选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顺B.致知在格物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D.博学之,审问之

审:详尽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B.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D.敏于事而慎于言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8.选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B.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C.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D.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论语》十二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四章,有删减)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删减)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五石之瓠》,有删减)9.有关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知晓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C.自伐者无功

伐:批评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1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11.《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以三字一句、押韵易读的方式编撰而成。《弟子规》源于《论语》等经典,内容上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相对应。下列《弟子规》的句子中,与《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相应的是(

)A.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B.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C.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D.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12.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之道》)(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四章)二、情景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2)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选择类1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敏于事而慎于言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四、材料作文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①,斯可矣。”【注】①再:两次。如何把握思与行的关系?请你品读《论语》这则内容,结合阅读经历,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以上。五、名著阅读1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请将下列英译《论语》相应的原文内容准确翻译默写出来。Confuciussaid:“IfIhavecoarsegraintoeat,coldwatertodrink,andmybendedarmforapillow,thereisjoytobefoundinthesethings。Richesandhonorsacquiredbyunrighteousmeansarelikefloatingcloudstome。”(TheAnalects)(2)《论语》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比如“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即追求人性的和谐完满)等,具有源头性的影响。请从下列《论语》中任选一则,结合其具体内容谈一谈上述相关的文化特质在其中的体现。①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③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④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⑤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阅读下面《论语》语录,完成小题。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君子不器。”(《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17.孔子称赞子贡学习能“告诸往而知来者”。上面语录与之相反的学习情状是:“。”18.阅读以上《论语》语录,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阅读体会。要求:至少引用上面2条语录,150字左右。六、小阅读-课内19.下列哪个句子不适用于“学习与教育”的话题(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C.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七、小阅读-课外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作家可以分为流星、行星、恒星三类。第一类的时效只在转瞬之间。第二类耐久得多,他们离我们较近,所以亮度往往胜过恒星,但是他们不久也必然消逝。只有第三类不变,他们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对所有的时代保持相同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视差,不随我们观点的改变而变形。正因为恒星太高了,所以他们的光辉要好多年后才照到世人的眼里。凡·高离我们够远,我们才把他看清,可是当日阿罗的市民只看见一个疯子。叔本华的传世杰作《意志与观念的世界》在他31岁那年出版,其后反应一直冷淡,叔本华要等待很多很多年,才等到像瓦格纳、尼采这样的知音。风格正如心灵的面貌,比肉体的面貌更难作假。模仿他人的风格,等于戴上一副假面具;不管那面具有多美,它那死气沉沉的样子很快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使人受不了,反而欢迎奇丑无比的真人面貌。学他人的风格,就像是在扮鬼脸。作家的风格各如其面,宁真而丑,毋假而妍。这比喻也很传神,可是也会被平庸或懒惰的作家用来解嘲。这类作家无力建立或改变自己的风格,只好绷着一张没有表情或者表情不变的面孔,看到别的作家表情生动而多变,反而说那是在扮鬼脸。颇有一些作家喜欢标榜“朴素”,其实朴素应该是“藏巧”,不是“藏拙”。轰动一时的作品,虽经报刊鼓吹,市场畅售,也可能只是一个假象,“传后率”不高。判别高下,应该是批评家的事,不应任其商业化。其间如果还有几位文教记者来推波助澜,更据以教训滞销的作家要反省自己孤芳的风格,那就是僭越过甚,误会采访就是文学批评了。(选自余光中《夜读叔本华》,有删改)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BDF2.B3.D4.(1)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人都称赞他仁德。(2)孔子用《诗》《书》《礼》《乐》教育弟子,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人有七十二位。5.材料一侧重孔子解说学习《诗经》的意义(作用);材料二侧重孔子删减、编写《诗经》。6.A7.D8.B9.C10.B11.D12.(1)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2)因此圣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别人不愿意学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干预。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止也吾往也迩之事父远之事君14.C15.例文:谨于思,果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不可谓不谨,但孔子不赞成,为什么?思虑太多,过犹不及。世间事,繁杂且多变,怎么可能等到万事周全才行动?所以说,事前思虑固不可少,但也要果于行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行事之前必须深思熟虑,凭一时意气而草率行事,必然败事。南宋年间的开禧北伐即是一例:韩侂胄为了立功,在没有详细分析敌情的情况下贸然进攻,最终失败。本是爱国之壮举,却落得鲁莽之恶名,可见,事前思虑,不得不谨。但是,也不能沉耽于思虑而裹足不前,毛主席曾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光阴如梭,形势逼人,怎能妄想等到万事俱备时再行动?想当初,日军全面侵华,怎么应对?我们当然会思考,但是,当初的爱国志士更多地是果敢地去行动,在思考的同时行动,在行动中思考。所以我们看到川军出征,百团大战。我们可以有持久战的战略,但不能只持久地思考,不能怯懦于行动,毕竟战争不等人。耽于瞻前顾后者无非三个原因,一是懒惰,一是怯懦,一是私心重。勤奋、勇敢、无私的人从来是事前深思,思定则行。南宋小朝廷,天天把迎二圣、收失地挂在嘴上,但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光苟且于江南不见行动,还无耻地打击主战派,什么原因?懒惰和怯懦兼而有之,更加上赵构还有贪恋皇位的私心。反观新时代的奋斗者们,凭着勤奋、勇敢、无私的态度,既谨于思考,又果于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看我国的航天工程的工作者们,他们行前有思,有谋划,有布局,每一步都谨慎推演;他们也果于行动,一个个“嫦娥”飞月,一个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