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育学冲刺押题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1.gif)
![2015教育学冲刺押题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2.gif)
![2015教育学冲刺押题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3.gif)
![2015教育学冲刺押题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4.gif)
![2015教育学冲刺押题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2305fcafa4cbb580ac116fc2e8f1c31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冲刺押题宝二〇一五年三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1、学制的发展历程:A、前制度化教育:〔古代教育形式B、制度化教育阶段:〔又称正规教育,是以近代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学历社会"★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教育不应该限于学校的围墙之",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其重要体现.。中国近代制度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多项选择题>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也称"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多项选择题>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A、古代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B、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是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C、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a、古代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b、古代斯巴达:培养忠诚于统治阶级的彪悍军人。四、近代教育变化趋势: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兴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五、二战后,教育发展的特点:〔多项选择题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化;D、教育的多元化;E、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六、教育学科的建立:〔选择题,注意人物和代表作的对应1、传统教育学的代表:★A、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于:〔捷克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规学科的开始;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索,"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B、〔英国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C、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第一人★传统教育学代表〔多项选择题:A、〔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法国卢梭:《爱弥儿》;C、〔英国洛克:《教育漫话》;D、〔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E、〔德国康德《教育论》、《教育学讲授纲要》2、现代教育学的代表:〔美国杜威〔实用主义者:《主义与教育》★观点:A、教育即生活;B、在做中学;C、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儿童中心论: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学活动3、当代教育学的代表:〔联凯洛夫: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多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制约受教育者权利的首要因素是:政治制度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物质基础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理论:〔美国舒尔茨提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核心观点是人力资本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容;4、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学校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四、教育对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1、传递和保持功能;2、选择与整理功能;3、交融与创新功能。五、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特征:〔多项选择题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C、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2、校园文化的容: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A、物质文化:〔有形:硬件设施和硬件环境条件;B、组织制度文化:〔无形:规章制度、仪式、传统等方面;★C、精神文化:〔无形,也叫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单项选择题★★校风是: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具有形成时间长、不易消散的特点。六、学生文化的特征:〔多项选择题A、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B、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C、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D、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多项选择题>1、发论:〔多项选择题、代表人物孟子〔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2、外铄论:〔多项选择题、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荀子〔性本恶、洛克、华生。a、〔英国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b、〔美国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强盗";c、〔美国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题,每一小点注意出单项选择题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陵节而施",不能"拔苗助长"★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有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挥来弥补,比如瞎子眼睛虽然看不见,可能听力特别好,★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常善救失"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选择题主要影响因素:遗传因素、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遗传因素:A、地位: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必要条件;B、意义:a、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c、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成熟:格赛尔的"同卵子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成熟因素在个体发展中重要地位。3、学校环境的特殊性:〔选择题a、具有极大的人为性;b、具有明确目的性;c、有指定的教育容和活动计划;d、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因,是决定性因素人的自觉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四、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与先天遗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有关,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五、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任务:1、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危险期"或者"心理断乳期"〔特别是初中二年级,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觉醒2、高中生的年龄特征:身心逐步走向成熟;以"理想和未来"为思考的核心和主题的阶段。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1、涵: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总方针2、依据: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3、特点: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阶级性。4、作用:〔多项选择题A、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B、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C、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5、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A、国家的教育目的;〔最高层次,体现在国家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有最普遍指导意义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第二层次C、教师的教学目标。<第三层次,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二、我国教育目的:1、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单项选择题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实现。2、表述: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素质教育:〔多项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涵: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体现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2、素质教育的在意义: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C、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学生:1、学生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多项选择题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无歧视原则。2、学生权利的表现:〔可能出现情景分析题A、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权;B、受教育权:最主要的权利。3、学生的义务:A、遵守宪法和法律;B、遵守学生行为规、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二、教师: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单项选择题2、教师职业角色:A、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B、示者角色;C、管理者角色;D、朋友角色;E、研究者角色。★3、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条件:《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A、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条件。B、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的基础性要求,教师之所以为老师的决定性因素三、师生关系〔选择题: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标志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尊师爱生、平等、教学相长第六章:课程一、课程的含义: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斯宾塞〔广义包括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多项选择题: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二、课程分类:1、按照课程容分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优点>A:重视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有利于知识的传递;B:它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教师教学、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知识和经验。★活动课程:<优点>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按照课程任务分类: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以有组织的知识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学;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拓视野,发展各种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3、按照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课程:〔国家统一课程,是一级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审编,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多样性特点地方课程:〔是二级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审编;学校课程:通常称为校本课程。4、按照功能分类: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和工具性课程。三、课程目标的分类: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重点掌握1、教育目的〔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主要是通过学校设置的课程来实现。3、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指导课程编制中最关键的准则。★4、教学目标: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四、设立课程目标的依据〔多项选择题: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的研究、C、对学科的研究五、课程设计:<重中之重>◆1、含义: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多项选择题: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A、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其他教材设计的依据。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文件,发挥"组织者"作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以上课为主的原则。〔单项选择题B、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关于学科教学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主要依据。包括:说明部分和正文部分。C、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选择题★我国目前新的课程政策是"一纲多本":一个教学大纲,教材有不同版本。六、课程实施:1、安排课程表的原则:〔多项选择题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2、学生的学习特点:〔多项选择题A、独特性、B、稳定性、C、发展性、D、灵活性。3、影响课程实实施的因素:A、课程方案自身因素;B、学校和教师的水平;C、地区发展水平。七、课程评价模式:〔美国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1、目标评价模式:其目的在于确定课程方案达成目标一致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确定目标的决策:背景评价〔C;设计程序的决策:输入评价〔I;利用控制和精炼程序的决策:过程评价〔P;判断结果并予以反馈的决策:成果评价〔P第七章:教学〔上一、教学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以教学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它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包括教和学两方面二、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教学过程的教育思想〔单选,不要混淆:1、〔捷克夸美纽斯主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直觉开始;2、〔德国赫尔巴特主教学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统觉理论原理3、〔美国杜威认为教学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从做中学4、〔联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四、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多选题:表现: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德国赫尔巴特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五、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以间接经验为主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六、教学过程的结构: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是重中之重。七、教学原则:《学记》中总结的教学原则有〔多项选择题: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C、常善救失D、藏息相辅E、"预、时、、摩"F、学不邋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则坏乱而不修1、直观性原则:〔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学沉重打击,使书本知识与其反映的事物联系起来。1、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2、乌申斯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3、直观的形式:A、实物直观〔实物、标本、试验;B、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影和电视等C、语言直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语言直观实现2、启发性原则: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格拉底:"产婆术";3、第斯多慧:"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巩固性原则;1、孔子:"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2、夸美纽斯:"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水泼到筛子上"〔教学的彻底性原则;3、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学不邋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则坏乱而不修"。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多项选择题>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八、教学方法:常用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性试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法:A、按照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B、按照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第八课:教学〔下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备课:1、地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2、容: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和相关参考书;★B、了解学生:C、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二、上课:1、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中心环节;2、分类:A、根据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B、根据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C、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单一课、综合课〔小学普遍采用3、结构:按照教学顺序分为: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检查复习的方式〔选择题:口头回答、黑板演算、检查课外作业等。三、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重点掌握:1、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2、信度:又称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可以用通过率来表示;4、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好的区分度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能鉴别学生水平高低、能力强弱★如果教师想要通过一次测验就得到比较好的可信评分的方法:A、在编制测验时要保持必要长度,测验项目越全面、越多,可信度越高;B、采用难度适中的试题。五、教学组织形式: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1、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优点: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缺点:效率低、速度慢;2、班级授课制:目前普遍采用、集体授课〔容易出题A、〔捷克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B、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902年〔清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广。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多选题A、有利于经济地、有效地大面积培育人才;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3、分组教学制: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A、含义:按学生成绩或能力〔而不是年龄,分成水平不同的组,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B、类型:〔单项选择题★a、外部分组:打乱原来按照年龄分班的办法,按成绩或能力编班,包括: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b、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根据学生能力或成绩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4、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多项选择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是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A、设计教学法:主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B、道尔顿制:最显著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六、教学策略:1、地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2、基本特征:〔多项选择题A、综合性、B、可操作性、C、灵活性3、类型:★<重点掌握>A、容型策略:核心: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容为中心;★: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B、形式型策略:核心: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C、方法型策略:核心: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D、综合性策略:核心: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以教学经验为基础多方面综合展开;第九章:德育一、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二、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要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三、品德的四因素: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四、德育的基本原则〔多项选择题: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一贯性原则;E、因材施教原则。五、德育的途径〔多项选择题: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E、班主任工作。★其中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占时间最多。六、德育的基本方法:〔选择题A、说服法〔摆事实、讲道理,心悦诚服B、榜样法〔"替代强化","桃不言下自成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锻炼法〔实践锻炼法D、冶法〔人格感化、环境冶和艺术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E、表扬奖励和处分批评相结合七、德育模式: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1、认识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由〔瑞士皮亚杰提出。道德两难问题:1、含义: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但两者不可兼得的情景和问题。2、设计要求:A、情景具有真实可信性;B、情景中有且只有两种道德规;C、两种道德规发生冲突不可避免。3、核心议题: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4、情景素材来源:A、虚构的情景素材;B、以学科容为基础设计的情景素材;C、真实发生的情景素材。5、道德两难问题讨论阶段:A、起始阶段<引入性提问>:策略有: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c、使情景复杂化。B、深入阶段〔深入性提问:策略有:a、升华性问题;b、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办公室租赁及商务接待服务合同
- 电子产品运输保险合同模板
- 工程管理与规范操作指导手册
- 投资融资协议书
- 工副业承包经营合同
-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合作指南
- 个人租房合同协议书
- 原始股权转让协议书
- 承包注塑机维修合同
- 销售服务费合同
- 劳动合同薪酬与绩效约定书
- 消除医疗歧视管理制度
- JT-T-1180.2-2018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2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 2024交管12123驾照学法减分必考题库附答案
- 脑脊液常规检查
- 2024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柴油机油-标准
- 监狱安全课件
- 《初三开学第一课 中考动员会 中考冲刺班会》课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查房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专科技能考核(全科医学科)妇科检查及分泌物留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