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知识点_第1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_第2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_第3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_第4页
文学理论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属性。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审美领域,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情形。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从创作看,任何表达意图都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文学的话语蕴藉: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审美价值关系,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是审美者,是审美价值的评价者和创造者,客体首先是作为主体的审美评价对象。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体系。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具有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主体的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相联系,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等,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和意念的艺术过程。艺术构思包括回忆与沉思:回忆就是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想象与联想: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联想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机制。联想本质上也是想象的一种衍化。灵感与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对某种事物做出的突破性顿悟。理智与感情: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感情在艺术构思中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约束、规范这些动力的。对于完整的文学创造过程来说,它们都不可缺少。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调动、分析材料,使之成为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指潜伏于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心理能力。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艺术真实及其主要特征,艺术真实: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中去,经过艺术创造,与“真”“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分为内蕴的真实和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诗艺的真实。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与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文学作品:重点掌握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典型;文学意境与审美意象的特征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审美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叙述内容叙述内容即故事本身,主要构成:人物、结构和行动与叙述话语;抒情性作品的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在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形成抒情性作品的意义。由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所以,三个要素的关系,即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文学风格的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标志,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创作个性情感体验创作倾向个性心理艺术修养时代影响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欣赏的一项活动。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抛弃,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接受活动对于作品价值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为文学生产提供目的和动力。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内容与规模。文学消费趋向的变化导致文学生产的变化,作家必须根据读者的审美水准和趣味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制约,主要是通过文学批评来实现的。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文学消费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为获得这种享受,消费者又必须会出相应的货币,因而文学消费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文学接受”概念则不然,当我们说“文学接受”时,可以不考虑接受者的这种这种经济行为,不考虑他的文学书籍是买来的、借来的或别人赠送的,而仅仅关注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这种精神活动本身。

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的精神行为。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要使文学消费得以顺利进行,即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及消费心理等主观条件之外,还要求文学消费者具备必要的经济等条件。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则有所不同。就文学接受的主观条件而言,除了前面所说的阅读能力等之外,文学接受也关注接受者的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艺术经验等。文学接受的客观条件则主要指读着以及接受者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等。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各有侧重。

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二、联系

文学消费是初级状态的文学接受,而文学接受则是高级状态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与观念。读者这种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隐含读者,是由德国的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所谓隐含读者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现象。余味;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有文学作品及其传播、消费和接受以来,文学批评就随之产生和发展,并且构成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既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消费与接受。文学批评模式

伦理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审美批评

心理批评

语言批评

身份批评文学理论相关知识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第九章基本概念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问题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而报告文学要求选取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真人真事进行记录,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10.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第十一章基本概念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之为深层结构。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5.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