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_第1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_第2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_第3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_第4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填空题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2、中国地形国上标有不同的颜色。西南部(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是(2000~3000米);中部和北部的(土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2000米);东部(绿色)地区,海拔大约是(500米以下)。3、看图并编出顺口溜来记忆地图上的各种地形(黄山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连成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冰雪寒)。4、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相比,我国的平原较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我国人口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要特别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5、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

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7、(西双版纳)是一个春夏秋冬不分明的地方,这里长夏无冬,一年都是繁花似锦、激流飞瀑的热带风光。它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是闻名全国的(普洱茶)的故乡,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还有药材之乡的美称。8、(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它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是(天高地寒),冬季(严寒),夏季(凉爽)。9、(糌粑)是藏族人民喜欢的主食。10、藏族人民喜欢穿长袍,腰系腰带,头戴皮帽,脚蹬高靴,以抵御寒冷。又因为青藏高原气温日变化很大,早晚很冷,中午比较热,所以着装便于穿、脱,以适应气温的变化。11、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被称为我国的“森林宝库”,这里树种丰富,有(针叶)树和(落叶)树,(红松)是主要的树种。(红松)高大挺拔,针叶常绿,树龄长达百年,被称为“树木之王”。茂密的森林从远处看就像是绿色的海洋,人们称之为东北林海。13、保护动植物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养鹤,后来,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小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把她奉为(丹顶鹤的保护天使)。14、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15、不同地域的居民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16、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山西的乔家大院。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是:(①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17、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18、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四合院的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19、苏州的房子窗户很大,前门通马路,后门可乘船。20、江南水乡周庄展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我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1、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22、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居住的是(窑洞),它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2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是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24、除了现代交通工具以外,由于地域的差异,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发明了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光大发挥了重要作用。2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突飞猛进,北方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很少水运;南方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船)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长江下游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特色。26、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曾一度领先。27、目前,我国城市的自行车总数高达(7400)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28、自行车体积小,灵巧方便,既节约能源,又不像机动车那样污染环境,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29、北方人爱吃面食,面食有上百种;南方人爱吃米饭,美味佳肴数不胜数。30、中国历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丰富多样的风味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31、云南的风味食品“过桥米线”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主要原料是用肥母鸡汤,将肉片、生鱼片、米线等放入汤中炖,用罐子保存,可以保持很长时间。这种食品是大家都喜爱的美味佳肴。3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说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不要忘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是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爱惜。33、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缫丝、织帛的本领。从此,人们既会制衣,又会做帽子和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改变了远古时代穿树叶、披树皮的习惯。服饰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34、元朝初年,黄道婆在海南岛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纺织技术。(黄道婆)被奉为纺织业的祖师。35、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难得的珍品。现在,丝绸仍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36、出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难得的精品。现在,还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37、丝绸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38、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服饰的差异也很大。绚丽多彩的服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39、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气候影响了人们的穿着)。9、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相比,我国的平原较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0%(×)10、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农业无处不在。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都离不开农业。(√)11、泥土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12、我国土地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不同的地区,根据土壤,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地制宜”。(√)14、小麦有秋小麦和冬小麦之分。(×)1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16、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谷是指:玉米、大豆、高梁、小麦、水稻。(√)17、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有一定的时间,叫做农时。(√)18、“生物灭蝗”是治蝗灾的一种重要方法。(√)1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动物的家园,破坏了的环境是动物的坟墓。(√)20、休渔是为了充分保护海洋资源。(√)21、古镰、石刀、曲辕犁、筒车、收割机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22、种桑,养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23、无论是农业工具,还是耕作方式,从历史到现在的变迁中,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历程(√)24、温室技术,大棚种植让我们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25、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和为。(√)26、工业没有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27、造纸术被称为“文明之母”。(×)28、印刷品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都离不开它(√)29、商周时也把文字刻铸在青铜器上,叫“金文”。(√)30、公元865年,中国人已经用木刻版印书了。(×)31、丝织品发明以后,人们把字写在帛绢上,这就叫“帛书”。(√)32、印刷品与光盘的优势一样大。(×)33、从事电力工业的人们也有节假日。(×)34、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很薄弱。(√)选择题1.东北地区俗称(C)。A黄土地B红土地C黑土地2.丘陵的红土地是(A)土壤。A酸性B碱性C中性3.青藏高原被称为(A)。A世界屋脊B中国屋脊C世界脊梁4.云南是“药材之乡”和(C)。A玉米之乡B鱼米之乡C橡胶园地5.小麦分为(A)和(D)。A春小麦B夏小麦C秋小麦D冬小麦6.冬小麦主要分布在(B)。A甘肃、新疆、西藏B华北、黄淮、长江流域7.黑龙江省原来是有名的(B),经过几代人的开垦种植,现在已成为(C)了。A北大苍B北大荒C北大仓8.过去,在北方商店里的水果非常(A)。A少B多C不一定9.杂交水稻的发明,被誉为(B)。A第一次绿色革命B第二次绿色革命C第三次绿色革命10.为了表彰(A)作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2月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A袁隆平B牛顿C达尔文11.(B)种植让我们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A无土栽培B温室技术、大棚种植C施肥12、解放前,许多日用品前面都加个(A)字。A洋B美C西13、古代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叫(B)A金文B简策C帛书14、北宋毕昇发明了(A)A活字印刷术B火药C造纸术15、衣服属于(C)A食品工业B运输工业C纺织工业16、20世纪(B)年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的时代。A70B90C8017、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都是从(C)A1948年—2002年B1947年—2003年C1949年—2002年简答题:1、说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答: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东北除了丹顶鹤以外还有哪些珍惜动植物?答:(1)、珍惜动物:梅花鹿、棕熊、东北虎(2)、珍惜植物:红松、桦树(3)、东北的气候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时常北风怒吼,雪花飞舞。3、说说不同地区房子的种类及特点答:(1)会走的房子:蒙古包,为了便于放牧,防风档雨。船也是会走的房子,生活都在船上。(2)北京四合院:“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口字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3)黄土高原的窑洞:省工省料,冬暖夏凉。4、我国地大物博,北方和南方交通工具有什么不一样?答:北方:铁路和公路南方:铁路、公路、水路5、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答:养蚕、缫丝、织帛。人们从此会制衣、会做帽子鞋,人类文明进了一大步6、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答:20-50年代的人:穿蓝色、灰色干部制服、列宁装、棉大衣60-70年代的人:灰色、蓝色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80年代改革开放后:服装丰富多彩7、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穿着不文明的现象?答:不穿上衣、公共场所穿拖鞋、上课或公共场所脱鞋、衣冠不整者。8、你的家乡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答:我的家乡宁远,位于湖南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冬暖夏凉。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油菜花、烤烟等,水果有桃子、李子、枇杷、甘蔗等。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有关农业的格言和谚语。你还能写出一些吗?答,格言: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谚语: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10、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有的话,今后该如何去做?答:有时不小心会浪费了一些,以后做到: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11、土地沙漠化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