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1.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2.科学办法的特性:经验性,公开性,构造性,可操作性,系统性3.冯特是实验心理学之父,费希纳是奠基人。4.洛克提出来心灵白板说5.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心理物理学的诞生。6.冯特的研究办法:内省7.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psychology)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概括各具体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办法与成果的科学。普通涉及两大部分:(1)心理实验的普通理论和办法,重要是实验设计问题;(2)叙述实验法在某些专门领域的应用,并概括总结其研究成果。9.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课题提出——建立假设——研究设计与实施(选择被试,选择办法,变量控制,实验实施)——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取样的原则:代表性,随机性4个原则:目的定向性,可测性,可行性,经济性。假设的原则:科学性,预测性,可行性。10.取样办法:(1)简朴随机取样(simplerandomsampling)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其具体方式有抽签和运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两种。(2)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次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系统随机取样法较简朴随机取样法更为简便,误差更小,但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则不适宜采用。(3)分层随机取样法: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原则分为若干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拟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分层随机取样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但作出科学的分类则较为困难,合用于总体容量或取样的规模较大时。(4)整群随机取样: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原则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抽样单位该办法的样本单位比较集中,易于组织,适合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但其取样误差常因各群间差别较大而比较大。(5)等组匹配取样:为了样本在最大程度上代表总体的状况,先将两个样本所在的总体按照某一心理特性进行排序,然后用相似的取样原则(例如按奇偶的次序取样或按相似的等级间隔取样)分别对两个总体进行取样。(6)便利取样(conveniencesampling):研究者只使用那些容易得到的个体作被试,被选的人必须是那些找得到的、乐于参加研究的。因此,我们注意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大学生被试是最常见的(眼动)。(7)个案样本取样:运用于某些特殊的研究领域(如脑功效损伤病人),不含有获得较多数量样本的状况下。采用对个案样本进行长久的系统研究,同样能够获得大量的可行数据。惯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11.变量控制是心理实验研究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互相作用。12.指导语效应:主试向被试交代任务时所讲的话叫做指导语,并把这种互相作用叫做指导语效应。这是主试、被试之间根据实验目的所发生的互相作用,它重要是通过主试对被试的干预,即向被试交代任务而实现的。指导语要注意哪里?答:1.清晰,全方面,避免专业用语。2.简要扼要,不能模棱两可,一语双关,避免不同解释。3.原则化,要使用相似的批示语。13.实验者效应:实验者以某种方式(表情、动作、语调等)故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映附和实验者的盼望。实验者效应往往会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在起作用。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都可能出现这种效应。(罗森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14.被试效应:被试处在实验情境时,总会根据自己已有的多个信息和自己的个人理解,对实验目的和任务进行某些知觉或猜想,来决定如何对实验任务作出反映,以此来主动地体现自己或隐藏自己,从而造成的实验成果的误差。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在心理实验中,被试看待实验的态度对实验成果所造成的影响称为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placeboeffect):被试由于懂得或被告知某种状况会造成某种反映,事实上并不会产生这的反映,但是被试却感觉出现了这种反映或体现出这种反映。德西效应(Westernerseffect):原来能够由内在动机激发的行为,会由于外部强化的介入而受到损害。第二章1.变量(variable):在性质上和数量上能够发生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变量的分类:(一)根据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分:有关变量与因果变量(二)根据变量的数据形式分:持续变量、非持续变量(三)根据变量的性质分:存在变量和引发变量(四)根据其来源分: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映变量3.在研究中,对研究变量作出明拟定义有两种方式: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办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阐明。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说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说的过程。操作性定义的作用1、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化、明晰化;2、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沟通;3、增加研究的可验证性(可被其它研究者重复);4、简化一门学科变量体系,避免某些重叠概念的干扰。自变量的定义:指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控制的,对被试的反映产生影响的变量。4.自变量的特性:可控性,变化性,诱发性。5.如何控制自变量?(一)制订操作定义(二)拟定检查点(三)自变量呈现仪器的控制(四)拟定自变量的呈现方式、次序、空间位置、时间长短等6.因变量必备的性质:信度,效度,分辨度7.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即因变量能不能确实测量到它所要测量的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变化。重要分两方面: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发的程度。外部效度:是指研究成果的代表性、普遍性或可推广性。8.分辨度: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也随着变化,即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化比较敏感、敏捷,我们说这种因变量含有分辨度。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都能减少因变量的分辨度。天花板效应(ceilingeffect):任务过于容易引发全部自变量水平都获得较好的成果,没有什么差别。地板效应(flooreffect):任务过于困难,全部自变量水平反映都极差,没有什么差别。9.因变量必须同时含有信度、效度、分辨度三个基本条件,才是较好的心理实验中被试心理或行为的有效测量指标。普通来说,信度和分辨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当信度和分辨度较高时,因变量才可能含有高效度;含有高效度的因变量则必定含有较高的信度和一定的分辨度。10.因变量惯用的认知指标(1)反映速度:可用反映时或单位时间内完毕某项作业的数量做指标。(2)反映的对的性:可用完毕作业的对的率或错误率做指标。(3)反映难度:可用被试所能通过的难度等级做指标。通过的作业难度等。(4)反映的次数或机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被试能做出某种反映的次数。如镜画学习的出轨次数、消零数等(5)反映的强度:如情绪实验中的出汗量,皮肤电反射电阻变化的大小。11.指导语的制订(1)指导语要清晰、全方面,避免使用专业术语;(2)指导语要简要扼要,不能模棱两可、一语双关,以避免难记和不同被试的不同理解;(3)指导语必须原则化,方便对全部被试都使用相似的批示语。13.额外变量的来源:被试方面,主试方面,研究设计方面,研究环境方面,数据解决方面。14.额外变量可产生两种影响:一是造成研究成果不一致;而是造成研究成果不精确。两者统称为误差。误差(error)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任何一种或几个变量、或多次测量成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精确的测量成果15.随机误差(randomerror):指实验中由于某些难于控制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因变量数据的随机变化。普通是由随机取样办法的先天局限造成的。随机误差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由于随机误差方向不定,可左可右,大小和方向是完全随机的,无规律可循,故从理论上能够认为,其平均误差值趋于零,对测量成果或研究绪论的影响可无视不计。16.系统误差(systematicerror):在实验中由于某种或几个无关因素的影响,造成因变量数据的系统变化,体现为持续的测量或研究成果偏向某一方向。系统误差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和研究成果中,使得研究者对同一事物、现象或特性的多次测量与研究成果即使一致,但是却不精确,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时恒定而有规律的。17.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比较:(1)系统误差只影响研究成果的精拟定,但不影响成果的一致性。随机误差既影响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又影响成果的一致性。(2)结合到前面讲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得出,系统误差只影响研究的效度,但不影响信度;系统误差既影响研究的效度,又影响信度。(3)在实际研究中,分辨两者的难易程度不同。随机误差易察觉,系统误差不易察觉。18.额外变量的控制消除法,恒定法,匹配法,抵消平衡法,随机化法,统计控制法19.拉丁方设计(Latinsquareexperiment):每个条件在每个位置上出现的次数相似,并且每个条件在其它全部条件的前、后出现的次数也相似。拉丁方设计是为了克服次序效应,让每个自变量水平都能同等机会出现在实验解决次序中的每一种位置。第三章1.实验设计的功效(1)使研究变量的效果最大化(2)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3)使实验误差差别最小化(4)充足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2.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根据实验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不同: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操作变量的多少: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根据在各自变量或多个解决水平上与否用相似的被试: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3.真实验设计是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严密地控制实验条件,以探求被试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基本上能够称之为实验室实验设计。特点:规定控制的条件最严密;操纵的自变量最有效;测定统计的因变量最精确;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验的信度、效度高。局限:自然性差,人为性强,生态效度低。4.准实验设计减少了实验控制的原则,普通在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无法严格创设等组的条件下进行的设计。也就是说,准实验设计对研究条件的控制不是很严密,研究中的被试组往往不是通过随机化或匹配的办法得到的相等组,研究中很可能存在成为混淆因子的机体变量或其它变量。现在在教育领域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属于准实验设计。优点:在真实性和生态效度上高于真实验设计。局限:无关变量控制不够严格,普通只能由果溯因,而不能由因推果。5.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统计、描述的设计办法。这种设计往往不易采用随机化原则分派被试,并且也不易主动地控制自变量和其它无关变量,它可觉得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设计积累资料。优点:真实性和生态效度高。局限: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操纵变量的多少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6.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的基本特点被试间实验设计(between-subjectsexperimentaldesign)也叫组间设计(between-groupsexperimentaldesign),独立组实验设计(independent-groupdesign)、完全随机实验设计(randomizedexperimentaldesign),是把被试随机分派到自变量不同水平界定的实验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实验解决。也就是说,要把被试随机分成几组,每一组被试只参加一种条件下的实验,组与组之间的反映成果不产生互相影响,因此是独立的,故称独立组实验设计重要特点是:比较是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核心:要克服被试组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要尽量做到参加实验的各组被试间基本上是相等的。被试间设计的类型:(1)随机组设计随机组设计(random-groupdesign),就是将被试随机分派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解决。其基本假设是将被试随机分派到不同的组,若对各组用同同样的课题(或进行同样的实验解决),在系统的条件下对他们进行测量,其成果就成为相等组(equivalentgroups),则他们的成绩在统计上是相等的。随机组设计的优缺点优点:能够控制两组被试者变量的差别,分组的办法简朴可行。由于对每一被试者只作一次观察,可消除某些实验误差。缺点:分成等组的办法仍欠精密。若两组在不同时间观察,就可能插入实验以外的偶发事件,影响因变量的观察成果。(2)配对组设计也叫等组设计、匹配组设计(matched-groupsdesign),是随机设计的一种扩展。目的是使各组的特性更加相似。这种设计能够控制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是类似的,或者说是有关的,然后按成绩均匀地形成组别。环节:第一步,让全部被试做“共同作业”,即接受预备测验,获得作业的分数。第二步,根据作业分数形成配对组。优点:在实验解决之前,就把组间变异缩到最小。使各组内变异比单独的随机分派更靠近相等。缺点:实验者因分派被试而大大增加工作量。被试间设计的优缺点:优点:1、获得的数据互不关联,互相独立;2、实验解决在短期内完毕,避免被试的厌烦情绪;3、排除了被试间设计实验中由于被试接受多个解决造成的学习迁移效应;4、通过等组匹配能够减少实验解决间的变异性;5、被试的随机化分派能够减少被试的反映倾向。缺点:1、尽管能够使用随机化或匹配被试,但不同实验解决的被试间仍然可能存有差别;2、需要的被试数较多,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较多7.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的基本特点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design)也叫组内设计(within-groupdesign)是每个被试者须接受自变量的全部状况的解决。基本原理:每个被试参加全部的实验解决,然后比较相似被试在不同解决下的行为变化。被试内设计的类型(1)实验前后设计实验前后设计(experimentalbefore-afterdesign)指在实验条件解决前对被试进行观察的成果与实验条件解决所做的同样观察成果加以对比的设计。即,这种设计类型是实验(解决)前后的比较设计。优点:能较明显地观察出实验解决的效果如何。对被试需要较少,不必设立控制组,不仅提高来劳动效率,被试变量也得到来较好的控制。缺点:前后两次观察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易产生次序误差。(2)定时系列设计定时系列设计指实验解决前对一组被试做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察,然后实施实验解决。再对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察,分析自变量(实验解决)对因变量的关系。优点:含有前后设计的优点。减少由于一次观察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的几率、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缺点:由于更多次的观察,势必延长实验时间,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响。正是由于更多次的观察,更易引发次序误差,造成练习,疲劳,紧张或厌烦等效应。(3)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reversalexperimentalconditiondesign):指抵消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的一种设计。为了抵消次序误差,最简朴的办法就是用ABBA的排列次序来安排实验次序。ABBA设计适应条件:自变量只有两个水平;次序误差呈线性变化。优点:能够较好地控制被试变量。能较好地控制次序误差。时间上比较经济。缺点:反映变量在时间维度上的关系是线性时才干使用。对有些实验不合用。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优点:1、节省被试,因此合用于样本有限的状况2、节省时间、人力物力3、统计上,被试的数目少,个体差别小缺点:1、对被试进行实验解决出现不可逆次序的问题。如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2、多个实验解决如不能在短期内尽快完毕,则发展、成熟等额外变量将随之而来3、被试的实验任务较大,易产生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普通,在被试相对较为缺少,不同解决间的干扰较小,次序效应较小时采用组内设计,但要注意次序效应的抵消和平衡。8.混合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的特点混合实验设计(mixedexperimentaldesign)指在一种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普通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它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混合设计的含义不仅仅是指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混合,也涉及实验的与准实验的混合、实验与非实验的混合、准实验的与非实验的混合等。9.主效应(maineffect)是指由每个单独因素(自变量)所引发的因变量的变化。10.交互作用(interactioneffect)当一种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同时,交互作用就发生了。14.实验研究的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思效度,统计结论效度15.内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一项实验的内部效度高,就意味着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特定的自变量引发的。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1)生长和成熟。(2)前测的影响。(3)被试的选择偏性。(4)被试的缺失。(5)实验程序的不一致。(6)统计回归。提高内部效度的办法(1)进行严密的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的控制(2)对实验实施计划、过程、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16外部效度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成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成果的普遍代表性和合用性。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者样本缺少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提高外部效度的办法提高被试方面的概括性提高实验材料和仪器的代表性提高实验任务和实验程序的代表性提高研究的背景的代表性第四章1.反映时间(reactiontime/responsetime,简称RT)也叫反映潜伏期(responselatency),是指从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映开始所需要的时间。2.反映时间的种类:(1)简朴反映时(simplereactiontime)是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规定他们只做单一的反映。(2)选择反映时(choicereactiontime)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个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规定的反映。3.反映时间的测量装置:刺激呈现装置、反映装置、计时装置4.反映时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过早反映和其它错误反映(2)选择的反映数目要与分辨的刺激数目相等(3)计算机控制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5.速度与精确率权衡现象(speed-accuracytradeoff,简称SAT)是指在反映时实验中,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规定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种权衡反映速度与反映精确率的原则来指导其反映。当一种人很快去完毕某件事时,他会比慢慢地做某件事犯更多的错误;反之,如果某人很对的地做某件事时,速度就会变慢。6.反映时的影响因素反映时间受刺激变量影响(1)因刺激的不同类型而异(2)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3)因刺激的复杂程度而异(4)因刺激呈现方式不同而异反映时间受机体变量的影响适应水平准备状态练习次数动机年纪因素和个体差别酒精及药品作用7.减数法含义:是一种用减数办法将反映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用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办法。8.加因素法加因素法认为完毕一种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能够影响完毕作业所需时间的某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能够观察到完毕作业时间的变化。该法的核心不在于分辨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是识别加工的次序并证明不同阶段的存在。加因素法并不是对减数法反映时的否认,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种因素的效应能够变化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种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能够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第五章1.心理物理学先驱: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2.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办法: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3.极限法极限法(limitmethod)又称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method)、最小可觉差法(methodofleastdifference),是测量阈限的直接办法。其特点是:(1)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交替出现(2)各系列刺激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阶梯变化(3)目的在于谋求从一类反映到另一类反映的转折点或阈限位置极限法既能够测绝对阈限,也能够测差别阈限。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1)自变量:是刺激系列。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下列的某个强度开始;递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不不大于阈限的某个强度;普通应选10-20个具体的刺激值(2)因变量(3)阈限的拟定:一种刺激系列中,被试报告“有”和“无”时,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值。在每个系列的阈限值的基础上,计算出递增系列与递减系列的两个平均值,这两个平均值的平均数就是一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值。(4)误差及其控制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重要有四种: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减少,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四类误差的计算习惯误差和盼望误差哪一种倾向更大?分别求上升序列和下降序列的阈值T(threshold)。T上>T下,习惯误差;T上<T下,盼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哪一种倾向更大?分别计算出前二分之一实验中测定的阈限与后二分之一实验中测定的阈限。T前>T后,练习误差;T前<T后,疲劳误差。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1)自变量每次呈现两个刺激:原则刺激和比较刺激;比较刺激也有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原则刺激与比较刺激能够同时呈现也能够继时呈现。(2)因变量(反映变量)有关差别感觉的内省报告。有三种反映成果:比较刺激>原则刺激,统计为“+”;比较刺激<原则刺激,统计为“-”;比较刺激=原则刺激,统计为“=”。(3)差别阈限的拟定差别上限(Lu)的拟定:渐增系列中从第一次非“+”到“+”的之间的中点;渐减系列中从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差别下限(Ll)的拟定:渐增系列中从最后一次“-”到第一次非“-”之间的中点;渐减系列中从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不必定间距(Iu)的计算: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Iu=Lu-Ll主观相等点(PSE)的拟定:不必定间距的中点。常误(CE)是PSE与原则刺激之间的差别。CE=St-PSE差别阈限(DL)的计算:不必定间距的二分之一;或上差别阈限与下差别阈限之和的二分之一。DL=Iu/2=(Lu-Ll)/2=[(Lu-St)+(St-Ll)]/2=(DLu+DLl)/2(4)误差及其控制有四种误差:盼望误差、习惯误差、时间误差、空间误差5.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methodofconstantstimulus)又叫正误法(true-falsemethod)或次数法(frequencymethod),是心理物理学中最精确、应用最广的办法。其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1)自变量:刺激强度,从略高于感觉到略低于感觉这一范畴内选5到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2)反映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有”或“无”,主试分别统计为“+”和“-”。(3)绝对阈限的拟定:直线内插法。具体做法为: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对的判断百分率为纵坐标,画出次数分布曲线;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该点的横坐标值就是所求的阈限值。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1)自变量:包含原则刺激与比较刺激两类刺激。两类刺激应满足以下规定:原则刺激是能被感觉到的某一种刺激强度,每次都要呈现;比较刺激是在原则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5-7个刺激点,实验过程中随机呈现;每个比较刺激要最少与原则刺激比较100次。用ABBA法控制两类刺激前后呈现次序不同造成的误差(2)因变量被试的口头报告。有两种报告方式:三类反映和二类反映。三类反映涉及“不不大于”、“不大于”和“等于”。二类反映只涉及“不不大于”和“不大于”。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受心理偏向(态度)的影响;后者不够精确。(3)差别阈限的计算三类反映实验的计算办法:(1)用直线内插法根据“不不大于”反映曲线,求出50%被判断为“不不大于”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上限Lu;(2)用直线内插法根据“不大于”反映曲线,求出50%被判断为“不大于”的刺激值,该值就是差别下限Ll;(3)根据上限和下限,求出差别阈限DL,DL=(Lu-Ll)/2二类反映的计算办法:不能以50%引发感觉差别的刺激增量作为差别阈限;以75%感觉重于原则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以25%感觉重于原则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6.韦伯定律系统阐明了差别阈限和原则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原则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原则刺激的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达:ΔI/I=kΔI表达差别阈限,I表达原则刺激强度,k是不大于1的常数,也叫做韦伯分数,能够表达一种感觉差别感受性的强弱。K越小,分辨越敏捷。韦伯定律只合用于中档强度的刺激。7.根据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心理量表可分为:次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等距量表与费希纳定律: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因此,不仅能够懂得两事物之间在某种特点上有无差别,并且还能够懂得差别有多大。但是,无法懂得某一种值是另一种值的几倍。即,等距量表获得的数据只能用加减法而不能用乘除法进行解决。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1、公式:S=klgR,S代表心理量,R代表刺激量,K是常数2、含义:心理量是刺激量的对数函数,也就是当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由刺激引发的心理量则以算术级数增加。比例量表现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运用比例量表的测量成果,不仅能够懂得两事物之间就某种特点来说相差多少,还能够懂得它们的比例如何。比例量表的数据即可用加减法解决,也可用乘除法解决。2、数量预计法8.信号检测论含义:在心理学中,信号检测论是一种既能测量被试的反映倾向,又能测量被试的分辨能力的当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的实质是故意识地运用信号和噪音的统计特性尽量地克制噪音,从而提取信号。优点:由于信号检测论能把感受性或心理分辨力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引发的反映偏向分辨开,它能解决诸多传统心理学办法不能解决的问题。使用条件:普通用于信号引发的感觉和干扰信号检测的噪音所引发的感觉不易分清的研究,或者主观倾向对实验成果影响较强的研究中。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是:统计决策理论。其基本原则是根据某一观察到的事件,从两个可供选择的假说中选定一种。信号检测论就是通过信号和噪音的两个概率分布来求被试的反映偏向和分辨能力的。信号检测论的术语:信号,噪音,先定概率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一种是感觉分辨力指标(d′),表达感知能力,又称为感觉敏感性;另一种是反映偏向,可用似然比值(β),有时也用报告原则(C)来表达,它涉及利益得失、动机、态度等因素1、似然比的含义似然比是信号检测论中用以表达反映偏向的一种指标,是指信号加噪音引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文具生产材料与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公益精神弘扬考核试卷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考核试卷
- 呼叫中心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考核试卷
- 光缆在车联网通信的关键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年度学生公寓自动续约服务合同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 压力容器应力集中分析与解决方案考核试卷
- 项目谈判课程设计
- 煤矿带区课程设计
- 财务机器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 《保单检视专题》课件
-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 智慧财务综合实训
-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3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 肝脏肿瘤护理查房
- 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应对策略
- 2023年日语考试:大学日语六级真题模拟汇编(共479题)
- 皮带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 ISO9001(2015版)质量体系标准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