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建筑概论第1章引论
1.1智能建筑概述
1.2建筑智能化系统
1.3综合布线系统
1.4通信网络系统
1.5办公自动化系统
1.6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7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第1章引论1.1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的功能智能建筑的特点智能建筑的环境条件
智能建筑的发展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明清四合院发展背景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的诞生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发展背景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活动需求是建筑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则是实现建筑两大基本目标──功能与美观的前提和途径。社会发展背景建筑设备发展背景
社会发展背景
人类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化社会和二百多年的工业化社会之后,在20世纪中叶开始向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社会转变,这种转变尤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型机的迅速普及而大大加快了速度。
社会发展背景一些发达国家将在21世纪初完成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设备发展背景
陶制古代炊具--鬲(lì)
建筑物除了造型的美观、结构的稳定、内部空间划分的合理性这些传统的建造要求之外,建筑物现代化功能的扩展则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物内采用各种新型建筑设备来实现的。
建筑设备发展背景
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一种能够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和生活工作水平提高需要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应运而生。
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的诞生
智能建筑一语,首次出现于1984年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UnitedTechnologyCorp.)的一家子公司──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United
TechnologyBuildingSystem
Corp.)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所改建完成的CityPlace大楼(都市大厦)的宣传词中。
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的诞生
该大楼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来控制空调设备、照明设备、防灾和防盗系统、电梯设备、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等,除可实现舒适性、安全性的办公环境外,并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从此诞生了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建筑。大楼的用户可以获得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服务,而大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均为电脑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使用户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引起了世人的注目。
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大厦的发展智能住宅与小区的发展智能大厦的发展自第一座智能大厦诞生后,智能建筑便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新建和改造的办公楼约70%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总数超过万座。日本从1985年起开始建设智能大厦,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及“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智能大厦的发展1986年日本就新建智能办公楼面积达89万平方米,占新建办公楼总面积的6%,到1988年该比例已上升至18%,日本1995年新建的大楼中60%是智能建筑,并计划到20世纪末有65%的建筑实现智能化。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韩国准备将其半岛建成“智能岛”。印度于1995年开始在加尔各达的盐湖城建设"智能城"。
智能住宅与小区的发展
欧州
美国
日本欧州
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会与11家公司联手合作,建成的世界首座样板"智能住宅",向人们揭示了未来住宅的前景和计算机技术新的发展趋势。欧州
西班牙隆卡建筑事务所最近推出一种旋转式公寓住宅,很引人注目。这幢住宅约24小时旋转1周,或者按季节调整其旋转方位和周期,以保证每个房间都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流通的空气。它的旋转机构设计独特,全部由计算机操纵和控制。
美国
美国建筑专家巧妙构思,研制出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旋转房屋。它里面安装了一种如同雷达的红外线跟踪器,屋内马达天一亮就会启动;接着整座房子便像向日葵似地迎着太阳缓缓转动,一直与太阳保持着最佳的角度,从而确保屋内能够射入最多的阳光;在太阳下山后,房屋又慢慢地回复到原位。日本
日本科技人员在东京的麻布地区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房屋,以解决大自然如何协调的问题。它设计新颖,有一个半露天式庭院,在室内的感应装置能够随时测量出天气的温度、湿度和风力等,然后将各种数据及时输送给地下的计算机系统。日本
日本松下公司于2001年推出了一种“利用卫生间的空间进行健康管理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人们坐便时,通过设置在坐便器上的多个传感装置准确测定坐便者的体重、体温、脂肪率以及尿糖值等身体健康数据。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
起始阶段
普及阶段
发展阶段
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起始阶段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
起始阶段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起始阶段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8层)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北京发展大厦已经开始采用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但不完善,3个子系统没有实现统一控制。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它具有较完善的3A系统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并且还提供了舒适的办公与居住环境。普及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推广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普及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项,其中上海约400栋,北京约300栋,广东约250栋,江苏约200栋。从技术方面上除了在建筑中设置上述各种系统以外,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普及阶段这时期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某些紊乱,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主要内容。但它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普及阶段
这一时期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发展阶段我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发展阶段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
发展阶段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这些文件是目前对住宅小区智能化进行管理的主要文件。
发展阶段
2001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计划。
2002年,国家着手制订GB50307—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已有草案本。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外延的变化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将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质素智能建筑外延的变化
智能建筑材料与智能建筑结构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种类与地理范围的扩展
智能建筑材料与智能建筑结构的发展
当前智能建筑的“智能”是通过建筑设备的智能化,即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还会体现在智能化的建筑材料、智能化的建筑结构等方面,如:
·自修复混凝土: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方面,可采用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度裂缝时,混凝土的微细管破裂,溢流出来的树脂将自动封闭和粘接裂缝。智能建筑材料与智能建筑结构的发展
·光纤混凝土:在建筑物的重要构件中埋设光导纤维,从而能够经常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显示结构的安全程度;有机结构构件,建筑梁、柱由聚合物缓冲材料连成一体,在一般荷载下为刚性连接,而在振动的作用下为柔性连接,起到吸收和缓冲地震或风力带来的外力作用。这一技术已在三峡大坝中应用。
智能建筑材料与智能建筑结构的发展
·智能化平衡结构:日本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建了一栋6层大楼,它在强烈的模拟地震试验中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物之所以能抗震,一方面在于有一个液压支架系统,能减弱和抑制40%的震动;另一方面是楼的顶层安装了一个大滑块,在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的影响将倾斜时,这块9吨重的滑块会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智能建筑的种类与地理范围的扩展
目前智能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明显趋势。一是智能建筑已从办公写字楼向宾馆、医院、公共场馆、住宅、厂房等领域扩展;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智能小区、智能城市发展,与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在世界许多城市新型的生态建筑正呼之而出。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在生态建筑中,可通过采用智能化系统来监控环境的空气、水、土的温湿度,自动通风,加湿、喷灌;监控管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等,并实现节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将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质素
美国公布了《21世纪的技术:计算机、通信》研究报告书,研究指出:“应用将建立在互联网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多维信息处理能力。在技术上,发展的重点将是虚拟技术、协同工作技术、可视化技术;在应用上,必须密切结合应用需求,强调综合集成。”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将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质素可以预见:随着智能传感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节能效果更加显著;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的融合和统一,将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网络结构更加简化,网络系统更加可靠;国际开放协议标准的采用,有利于实现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互操作和系统集成;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将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质素把Intranet引入智能建筑,将有利于实现智能建筑内部局域网与外部Internet和Extranet网络的无缝连接;FTTO(光纤到办公室)、FTTH(光纤到家)以及三网合一(语音/视频/数据传输使用同一个传输网络)的实现,必将使智能建筑的接入网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将使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加方便实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将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质素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的建筑技术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必将继续增强。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概念原因建筑师不了解智能建筑设计图不完善供货商的原因技术力量原因
智能建筑定义了解和研究智能建筑,首先需要搞清楚智能建筑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对于智能建筑有着多种定义,尚无统一定义。尽管如此,从下面给出的国内外几种较有影响的定义是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智能建筑概念的内涵的。美国智能建筑学会日本智能大楼研究会欧州智能建筑集团新加坡国内定义一国内定义二美国智能建筑学会
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设计,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的建筑空间。日本智能大楼研究会
智能大楼是指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各项功能的、便于进行智力活动需要的建筑物。
欧州智能建筑集团
智能化建筑为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其本身资源的建筑。新加坡
智能建筑必需具备3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自动调节大厦内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施,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大厦内流通;三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能力。
国内定义一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国内定义二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的本质,简单说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智能建筑的功能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
智能建筑的功能、特点与结构智能建筑的功能从智能建筑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空间。从用户服务角度看,智能建筑可提供三大服务领域,即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高效性,如表所示。智能建筑的功能智能建筑的功能智能建筑的环境条件建筑物(环境)是智能建筑的平台,离开了建筑这个平台,就无从谈起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环境条件包括:
建筑环境——开放的建筑空间、综合布线方式、色彩合理组合、降低噪声措施等。
空调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照明环境——照度标准、装饰照明等。
智能建筑的环境条件
智能建筑的环境包括很多方面,从办公人员的角度来考虑,大致可分为建筑环境、空调环境和视觉环境等三个方面。智能建筑的环境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心情愉快、健康、有安全感和高效率的舒适环境。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空间的处理、家具布置、办公设备的放置、配线方式、噪音的控制、色彩的组合以及地板等内容。建筑环境在现行设计中,配线主要分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垂直配线仅仅是解决了智能建筑内的配线干线的敷设,而大量的支干线和分支线是沿水平方向敷设的。这样就产生了各种配线方式,有简易双层地板配线方式、矩型管配线方式、扁平电缆配线方式、分隔槽配线方式、网络地板配线方式、电缆沟配线方式、电线管配线方式、线槽配线方式和家具内配线方式等。建筑环境空调环境
良好的空调环境是智能型建筑舒适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形成良好的空调环境就必须有适当的室内温湿度、较均匀的气流分布、设备能正常工作和噪音小等,以及空调系统要经济合理,能根据办公功能或出租的要求,灵活改变空调分区。
空调环境智能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OA设备相当多,所以在进行空调设计时发热量的估算就不能单单考虑照明设备的发热量。OA设备的发热量根据型号的不同而不同,且变化很大。照明设备发热量,按平均耗电量来估算,一般可按20~40W/m2的平均耗电量估算发热量,具体数值要根据智能建筑的等级和照明方式确定。空调环境视觉环境
智能建筑的视觉环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为办公室提供足够的照度就可以了,作为环境,它必须与建筑师的总体构思相符合,必须与室内的色彩、家具相协调,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对采用什么样的灯具、什么样的照明方式、灯具如何布置以及如何控制光源等加以认真研究,为办工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效率高的视觉环境。视觉环境视觉环境
在视觉环境中,很重要的是照明设计,只有提供出高质量的照明,才谈得上迎合建筑师的构思,与室内色彩、家具的协调,照明质量包括很多方面,有照度水平、亮度分布、照度均匀度、阴影、眩光、光的颜色和照度的稳定性等,在这些方面中主要要解决照度与眩光的关系。照度
照度是表示照在工作面上光的强度。一般来讲,照度太低,看不清楚;照度太高,则刺眼,所以要将照度调节到适当,才能使人感觉舒适。
在智能建筑中,文件、键盘等是在水平面上,而显示屏的图像等在垂直面上,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是否是照度越高越好?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水平照度太高,会使显示屏上的图像与背景的亮度比下降,造成不易阅读显示屏上的资料,因此,必须在垂直面保持稍低的照度。
眩光
视场中有极高的亮度或强烈的亮度对比时,即造成视觉降低和人眼睛的不舒适甚至痛感,这种现象统称为眩光。眩光分为直接眩光和间接眩光。
1)直接眩光
以人们的视线为轴线,30°范围内称为眩光区,如果在这个区域中有光源存在,均会产生使人不适的眩光,这就叫做直接眩光。眩光区内的光源越亮或越靠近眼睛,即眩光越利害。
眩光
眩光
2)间接眩光
当光源照射在桌面、显示屏上进而会反射到办公人员的眼中,从而产生了令人不舒适的光,叫做间接眩光。照射在显示屏上的光越强,眩光就越利害,操作人员的视觉就越差,甚至看不清字迹。
眩光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环境
节能
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
系统集成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环境
智能建筑首先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节能以现代化的商厦为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应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物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能否实际运作,并达到其原设计的目标。而维护管理工程的主要目的,即是以最低的费用去确保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的妥善维护、运行、更新。根据美国大楼协会统计,一座大厦的生命周期为60年,启用后60年内的维护及营运费用约为建造成本的3倍。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再依据日本的统计,大厦的管理费、水电费、煤气费、机械设备及升降梯的维护费,占整个大厦营运费用支出的60%左右;且其费用还将以每年4%增加。系统集成从技术角度看,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智能建筑各智能化系统的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将智能建筑中分离的设备、子系统、功能、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协调的系统,实现信息、资源、任务的重组和共享。换句话说,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的特点,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第1章引论1.2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层次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技术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由上层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BMS:Intelligen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和下层的三个智能化子系统构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BuildingManagementSystem)、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Network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AutomationSystem)。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BMS,CNS和OAS三个子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CablingSystem)联结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系统,由IBMS统一监管。BMS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消防自动化系统FAS(FireAutomationSystem)、安防自动化系统SAS(SafetyAutomationSystem)。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立在建筑(环境)这个平台(基础)之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
根据美国最近公布的《21世纪的技术:计算机、通信》研究报告书:应用将建立在互联网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多维信息处理能力。在技术上,发展的重点将是虚拟技术、协同工作技术、可视化技术;在应用上,必须密切结合应用需求,强调综合集成。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
智能建筑扮演的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从技术角度看,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主要是广泛采用了"3C"高新技术,即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和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3C"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
现代控制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是20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新的技术可谓日新月异。
微处理器技术
软件技术
多媒体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微处理器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作为计算机“大脑”的中央处理器无论是从体积还是从功能上都有了难以置信的变化。微处理器30年来的发展基本符合“摩尔定律”,即工作速度每18个月增加1倍,而成本则每18个月降低1半。微处理器技术
除了速度、集成度的极大提高外,微处理器的发展还经历了从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技术到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技术(在同样主频、同样工艺尺寸、同样芯片面积情况下可大大提高速度)、从单微处理器到多微处理器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
在智能建筑中除了采用微处理器等计算机硬件技术产品外,也采用了很多先进的软件技术。例如:
面向对象技术
客户/服务器技术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与客户机/服务器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代表。面向对象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方面。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将最终取代传统的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国内已经在智能建筑BMS,OAS应用软件开发中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
客户/服务器(C/S:Client/Server)技术是一种优化的网络计算模式。它将一个计算机应用分解为两个部份,交由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来分别执行。把复杂的计算任务留给后端的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处理,而把一些频繁与用户打交道的简单任务交给前端客户机(PC机)来处理,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是一种请求/响应的关系。
客户/服务器技术
浏览器/服务器(B/S:Brower/Server)技术是在C/S技术的基础上,将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简化为统一的浏览器软件,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集中在服务器端,大大降低了应用软件的开发周期和成本。Internet和Intranet就是采用的B/S技术。智能建筑中的各种信息服务系统现在也主要采用B/S模式。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
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forCooperativeWork,简称CSCW)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中(即CS),一个群体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即CW)。
CSCW是在现代社会中,以人们的协同工作方式为背景,并且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为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为前提条件而形成的。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管理学,通信,分布系统,人工智能,社会学,心理学,组织理论等等。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包括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和多媒体人机界面技术等。多媒体计算机(MPC)和视频点播(VOD)是多媒体产品的代表。
信息安全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包括密码技术、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在内的信息安全技术被广泛使用。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信息被授权合法使用。
信息安全技术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着眼于单个计算机,主要强调计算机病毒对于计算机运行和信息安全的危害,在安全防范方面主要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而在网络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要着眼于网络安全,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措施,能够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现代通信技术
如果说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及软件技术基础之上的计算机是智能建筑与现代社会的"大脑",那么由程控交换机、光纤网、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计算机网络、HFC(同轴电缆光纤混合网)及其它现代化通信设备构成的通信网络就是智能建筑及现代信息社会的"神经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其它新技术的介入,使现代通信技术形成了许多分支,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移动通信等等。
现代控制技术PID调节控制仪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的控制系统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比如:集散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集散控制技术
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的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某种通信网络将分布在控制对象现场(附近)的现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监控中心的中央管理机等连接起来,共同完成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综合控制系统。模糊控制技术所谓模糊控制,是指将工艺操作人员的经验加以总结,运用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的理论归纳出控制算法的控制。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能在运行过程中自动修改、调整和完善,使系统达到十分满意的运行效果。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控制是由大量的同时也是简单的处理单元(或称神经元)广泛地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它具有以其可学习的特性和其高度并行的结构所带来的容错性强、并行计算、便于用大规模并行电路实现等优点,及其可逼近任一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如采用神经元芯片作为核心的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可实现真正的分布式控制。第1章引论1.3综合布线系统什么是综台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综合布线系统简介此外,由于建筑内办公布局及环境改变的情况经常发生,当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时,就必须更换布线或新布线缆。这种传统分离的布线方式,导致布线系统设计、施工周期长,维修困难,难于变更位置,而且安装、维护成本高。
为了解决传统布线方式存在的问题,美国电话电报(AT&T)公司的贝尔(Bell)实验室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推出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什么是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部件
GCS的特点什么是综合布线系统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设备都是应用户应用的要求而设置的,它包括电话交换、计算机、视频设备、采暖通风空调传感器、消防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以及能源控制系统等等。如果有一个单一的综合布线系统可以把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所有话音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视频设备、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集成在一个布线系统中,统一设计、统一安排,这样不但减少了安装空间,而且会大大降低改动、维修和管理的费用。什么是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CablingSystem)是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电话、电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通信网络设备、各种测控设备以及信息家电等设备之间彼此相连,并能接入外部公共通信网络。换句话说,在一套综合布线系统中,可以传输多种信号,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监控等信号。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部件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以下的部件组成:
·传输介质
·跳线与对接的配线架硬件
·插座、插头、接头
·转换适配器
·信号传输及转换设备
·电气保护设备
·支持硬件(如测试工具等)
上述这些部件都有各自的具体功能与作用,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改变而平稳升级。GCS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兼容性好
灵活性、适应性强
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技术经济合理综合性、兼容性好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缆、电线、接线设备和其它器材、技术性能差别极大,难以互相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互相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双绞线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灵活性、适应性强采用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时,如需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敷设新的缆线和安装新的设备,且在施工中有可能使相邻的线对发生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增加工程投资和施工时间,因此,传统的专业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何信息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便可实现新的配置。
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星形结构,各条线路独立,在改建或扩建时互不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积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隔离和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测试和维修,节约维护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技术经济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材料和标准化部件,并按照标准严格施工和检测,保证系统技术性能优良可靠,满足目前和今后通信需要;且在维护管理中减少维修工作,节省维护费用。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可统一施工,统一布线走向,节省系统使用的建筑物空间,方便用户使用和业主维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第1章引论1.4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的作用通信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CNS)简介
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CNS是保证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它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公共电话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卫星以及广电网等)相连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提供建筑物内外的有效信息服务。CNS的作用CNS的组成与功能
CNS的作用通信网络系统提供的各类业务及其业务接口,通过建筑物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引至各个用户终端。
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适应公网在接入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方面的发展,向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包括语言文本,图形、图象及计算机数据等多种媒体的通信服务。客户可自行定义服务通信方式,调整通信服务功能。CNS的组成与功能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系统包括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两大部分。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系统目前主要由两大系统组成:用户程控交换机和有线电视网(CATV)。前者是由电信系统方面发展而来的,后者是广电系统方面发展至今的。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即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联网、接入网。
CNS的组成与功能
目前,CNS一般包括以下子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广播电视卫星系统
同声传译扩音系统
公共/紧急广播系统
计算机局域网
用户接入网(N-ISDN、HFC、ADSL、HTTB)电话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是各类建筑物必须设置的系统。智能建筑中的电话系统交换设备一般采用PABX(用户程控交换机),电话线路基于综合布线系统GCS。PABX不仅能提供传统的语音通信方式,还能满足用户对数据通信、计算机局域网互连、N-ISDN通信的要求。有线电视系统双向放大器
有线电视系统(CATV)也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系统之一。与传统CATV不同的是,智能建筑CATV要求电视图象信号的双向传输,并为采用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网)打下基础。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图象压缩编码和处理技术、电视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相关设备、线路,实现远程点对点或多点之间图象、语音、数据信号的实时交互式通信。可大大节省时间、提高会议的效率、降低会议成本。广播电视卫星系统
通过架设在房顶的卫星地面站直接接收广播电视的卫星信号。
·VSAT卫星通信系统
VSAT甚小口径终端(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具有小口径天线的智能化的的地球站。广播电视卫星系统这类地球站安装使用方便,非常适合智能建筑的数据传输。大量的这类小站(天线为几m甚至小到1m以下)协同一个大站(称主站),构成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单向、双向传输数据、话音、图象及其它综合电信及信息业务,适合于用户分散、业务量不大的专用或公用通信网。同声传译扩音系统
同声传译是译员通过专用的传译设备提供的即时口头翻译,译员通过话筒讲话,听众通过耳机接收,这种翻译形式可同时有几种语言,如联合国大会就有六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公共/紧急广播系统天花喇叭
智能大厦和高级宾馆等现代化建筑物内都设有广播音响系统,包括一般广播、紧急广播和音乐广播等部分。广播音响系统的设计则包括公共广播与客房音响二部分。
公共广播用于公共场所,如走廊、电梯门厅、电梯轿厢、入口大厅、商场、酒吧、宴会厅等,通常采用组合式声柱或分散扬声器箱,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当遇到火灾时作为事故广播,指挥人员的疏散。客房中的音响设置的目的全是为客人营造一种欣赏音乐与休息的舒适的环境。计算机局域网
包括智能建筑公共主干网,以及物业管理使用的局域网和购房/租房用户使用的业务局域网。
主干网和楼层局域网主要采用以太网系列。用户接入网
从现代网络功能角度看,通信网由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三部分组成。电信网的接入网是指实现本地交换机与用户间连接的部分;有线电视的接入网是指从前端到用户之间的部分;而数据通信网的接入网是指通信子网的边缘路由器与用户PC之间的部分.
主要是解决智能建筑内部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沟通。第1章引论1.5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的类型OAS的硬件OAS的软件
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简介
现代办公需要处理大量的行政、财务、商务、挡案、报表、文件等方面的业务信息,它们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业务量大、时效性高。没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处理是不可想象的。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简介
随着办公自动化业务的发展,在单机上尽管可以实现单项业务的自动处理。但是,由于办公设备、办公信息、办公人员等在地理上的分散性,信息重复输入、重复处理、重复建库等问题就不可避免;也由于信息传递的延时性长,可靠性差等问题,计算机网络就成为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平台。
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简介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代。第一代办公自动化是以数据为其处理中心的传统的MIS系统,第二代是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代即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的类型
OAS的硬件OAS的软件OAS的类型
OAS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检索和交换等),可有:事物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层次。
智能建筑OA系统可分为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的类型
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建筑物的物业管理营运信息、电子帐务、电子邮件、信息发布、信息检索、导引、电子会议以及文字处理、文档等的管理。对于专业型办公建筑,其办公自动化系统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应按其特定的业务需求,建立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针对各个用户不同的办公业务需求而开发的,如证券交易系统、银行业务系统、商场POS系统、ERP制造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政府公文流转系统等等。OAS的硬件
办公设备
网络设备办公设备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硬件指各种现代办公设备。它是辅助办公人员完成办公活动的各种专用装置,为办公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提供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技术手段。根据办公信息流转过程及使用功能的需要,来配置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现代办公设备的种类很多。根据办公活动的信息流,可分为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输出设备、复制设备、通信设备、销毁设备等七大类。网络设备
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多基于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因为只有计算机网络才能提供便利的信息共享和组织协作等支持。
多台计算机组网需要网络互连设备,包括网卡、中继器、集线器(Hub)、交换机、路由器等。OAS的软件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软件是指能够管理和控制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系统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软件体系有其层次结构,一般说来,可分为三层: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一、系统软件
是为管理计算机而提供的软件,主要是操作系统,如Linux,Unix,Windows等。OAS的软件二、支撑软件
是指那些通用的、用于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的工具软件,例如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VisualFoxpro,Access,Oracle,Sybase,Informix,DB2等)、通用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工具(VB,VC,Delphi,Powerbuider等)、压缩/解压缩软件、浏览器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等。OAS的软件三、应用软件
是指支持具体办公活动的应用程序,一般是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而研制的。它面向不同用户,处理不同业务。按照对不同层次办公活动的支持,应用软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子层:办公事务处理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和决策支持应用软件。第1章引论1.6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安防自动化系统SAS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简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是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高度自动化的管理系统,通过对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电力、照明、给排水、电梯等建筑设备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建筑物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节能和管理要求。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的发展BAS的功能BAS的监控范围及内容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的发展PLC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就在高层建筑中采用继电器或电子器件组成的集中控制系统,在中央监控室中采用大型仪表集中盘对各重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视,并通过操作盘集中进行操作。但由于必须一对一配线,导致线路太多太长,因而监控点数目受到很大限制,考虑到经济因素,只能选择一些最重要的设备在中央监控室显示和操作,大多数设备仍需在现场操作和记录。
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的发展PLC
20世纪80年代,微电脑技术突飞猛进。由于信号传输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的状态监测不必再一对一地配线了。一对信号线路就可传输多种信号,所有的设备状态都可以显示于中央监控室内,很容易进行操作和管理,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建筑设备自动控制中也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当时的现场控制器价格昂贵,功能也不完善,所以大部分的系统运算及处理功能,仍需集中到中央控制室内由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当时中央监控系统的功能,多限于初级的设备状态变化显示、时间表和直接控制管理,以及对现场传送来的数据进行运算。
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需要由中央监控主机完成的功能,已由一些高性能价格比的现场控制器所取代,中央监控室的操作人员,只要下达所需要的指令,现场控制器就会自动地参考其它数据进行演算并控制相关的设备,以达到操作者的要求。这样一来,中央监控系统的主机,就不需要再负担大量的数据运算工作,而中央监控的功能也逐渐由控制改为提供各种数据报表和专项的统计文件。以前的集中监视、集中控制,发展为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分散式控制,即由集中监控系统转变为集散控制系统。BAS的功能(1)设备监控与管理
可提供设备运行管理和建筑物经营管理,包括建筑内各种空间服务设施的预约,使用分配、调度及费用管理。能够对建筑物内的各种建筑设备实现运行状态监视,报表编制,起停控制、维护保养及事故诊断分析。
(2)节能控制
包括空调、供配电、照明、给排水等系统的控制管理。它是在不降低舒适性的前提下达到节能、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BAS的监控范围及内容活塞式冷水机组
狭义BAS的监控范围主要包括电力、照明、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梯等方面。广义BAS的监控范围,即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在前者的基础上另外包括消防自动化(FA)与安防自动化(SA)。
BAS的设备监控通常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来实现,其特点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较好。
电力系统照明系统
空调与冷热源系统环境监测与给排水系统
电梯系统电力系统
安全、可靠供电是智能建筑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对电力系统除继电保护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等功能要求外,必须具备对开关和变压器的状态,系统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等参数的自动监测,进而实现全面的能量管理。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能耗很大,在大型高层建筑中往往仅次于供热、通风与空调(HVAC)系统,并导致冷气负荷的增加。智能照明控制应十分重视节能,例如,人走灯熄;用程序设定开/关灯时间,如客户需要加班则用电话通知中控室值班人员,在电脑上修改时间设定;利用钥匙开关、红外线、超声波及微波等测量方法,一旦人离开室内,5分钟以内自动关灯。国外的分析报告指出,按这三种设计方案的照明控制大概可节约30%~50%的照明用电。空调与冷热源系统活塞式冷水机组
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的能耗最大,故在保证提供舒适环境的条件下,应尽量降低能耗。主要节能控制措施如下:
(1)设备最佳启/停控制;(2)空调及制冷机的节能优化控制;
(3)设备运行周期控制;
(4)储冷系统最佳控制等。环境监测与给排水系统
除空调系统外,尚需监测空气的洁净与卫生度,进而采取排风与消毒等措施。中国很多城市为缺水的内陆都市,除保证饮用水外,尚需重视水的再利用控制。
电梯系统
7层及以上住宅楼、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均需配备电梯,大多数为电梯群组。需要利用计算机实现群控,以达到优化传送、控制平均设备使用率与节约能源运行管理等目的。电梯楼层的状况、电源状态、供电电压、系统功率因数等亦需监测,并连网实现优化管理。停车库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的有序高效的进出、停放和收费管理。停车库管理常采用读卡方式(接触卡或非接触卡)。内部车库不计费时,汽车经读卡器确认后,即可进入停车库。公共停车库一般需计费,通常分为两种计费方法,一种是当汽车经读卡器进入车库后开始计时,在出口处按时收费;另一种是在停车库的每个车位设一车位传感器,当车停车位时开始计时,当车辆离开车位时停止计费。停车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物内的不同位置设置适宜的火灾探测器,实现火灾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报警,以便把火灾扑灭在火灾初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建筑物消防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重要性等方面来划分,不是按照消防设备或消防系统的先进性来划分的,因此,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按照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执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介火灾自动报警的重要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的重要性
火的利用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它最终把人和动物区分开。然而,火灾也将永远伴随着人类,是一种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由于现代化的建筑物,电气设备的种类与用量的大大增加,且建筑内部陈设与装修材料大多是易燃的,这无疑是火灾发生频率增加的一个因素。其次,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一旦起火,火势猛,蔓延快,建筑物内部的管道竖井,楼梯和电梯等如同一座座烟囱,火力很强,使火势迅速扩散,这样,处于高处的人员及物资在火灾时疏散较为困难。火灾自动报警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其内部通道往往被火切断,不如低层建筑物从外部扑火那么有效,扑救工作主要靠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施来解决。凡装有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当火灾发生时,由于报警及时,火灾被消灭在初期,从而大大减少了火灾的危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随时警惕火灾,及时报警和输出联动控制信号,是早期报警的有力手段,特别是高层建筑物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按我国的有关规定,建筑物根据其性质、火灾危险程度、疏散和救火难度等因素,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功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具有火灾的声、光信号报警,能显示失火位置并有记忆功能。具有直流备用电源,确保能在交流电源断电后仍能有24小时的正常报警功能。
二、具备故障自动监测功能。当发生如断线,接触不良或探测器被盗等问题,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碰巧故障与火灾同时发生,则系统具有火警优先功能,即:只要故障不是在同一条回路内,就能优先发出火警信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具有对探测器及其报警回路进行自检的功能。可确保系统经常处于正常状态,提高其可靠性。对于从探测器到控制器、显示器等器件间的导线,原则上均应穿钢管敷设。导线在钢管内可起安全防火的作用,并且对干扰信号有屏蔽功效,可减少系统漏报、误报的可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警报装置及火灾信号传输线路等组成。
(1)火灾探测器
对于火灾的自动探测,主要在于初起阶段和成长阶段的早期发现火灾苗头。
火灾探测器根据探测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感烟、感温、感光、感温感烟复合和可燃气体探测器5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2)火灾报警控制器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一种能为火灾探测器供电,以及将探测器收到的火灾信号接受、显示和传递,并能对自动消防装置等发出控制信号的报警装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
火灾报警控制器按其用途,可分为: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3)火灾警报装置
火灾警报装置包括声音报警装置(警铃、警笛、蜂鸣器、讯响器)、报警灯和报警综合板(板上有灯光和蜂鸣器)等类型。
(1)早期的火灾报警装置第1台于1852年安装于美国波士顿。1874年英国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套水喷淋装置。1890年英国研制成感温式火灾探测器。到1896年,研制成功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感温式火灾探测器装置。(2)定温火灾探测器
20世纪初,定温火灾探测器得到了改进和发展。火灾探测器的发展定温火灾探测器(3)差温火灾探测器
20世纪20-30年代,发明了差温火灾探测器。差温火灾探测器在升温速率超过预定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此种火灾探测器比定温火灾探测器对火灾的响应速度快得多。之后,人们又将差温和定温2种功能组合在一起,研制出了兼有差温、定温2种功能的感温火灾探测器,即差定温组合式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的发展火灾探测器的发展(4)感烟火灾探测器
20世纪50—70年代出现了感烟火灾探测器,将感温火灾探测器排挤到次要地位。(5)光电式感烟探测器它是应用烟雾粒子对光线产生散射、吸收或遮挡原理制造的,分为利用烟雾粒子对光路遮挡原理的减光型和利用烟雾粒子对光散射的激光型2种。离子感烟(1)可寻址开关量报警系统这是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的一种。可寻址开关量报警系统的主要“智能”是每一个探测器有单独的地址编码,并且采用总线制线路,在控制器上可读出每个探测器的输出状态(ON/OFF);目前,可寻址系统在一条回路上可接数百个探测器,并且在几秒钟时间内查询一次所有的探测器。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2)可寻址模拟量报警系统它不仅可查询每个火灾探测器的地址,面且可以报告传感器的输出量值,逐一进行监视和分级报警,明显改进了使用和维护状态。系统组件的故障可以被迅速查明,并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检修,必要时可采取清洗传感器等处理方法。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3)新一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出现的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目前又出现了空气样本分析系统,从而使火灾探测技术发生很大变革。目前,比较新型的探测器有气体探测器、气味探测器和光纤火灾探测器、激光图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通过这些子系统,根据需要建立多层安全防范体系,实现对重要场所、设备、人员以及敏感信息的安全保护。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简介智能建筑对安防系统的需求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功能安防系统的保护层次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组成安防技术的发展
智能建筑对安防系统的需求
为了防止各种偷盗和暴力事件,在楼宇中设立安防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以前,人们在下班后采取的保安措施就是把门锁上。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出现的各种犯罪手段对安防系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安防系统的内容有了新的意义。最初保安的内容是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而后,重要文件、技术资料、图纸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计算机系统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个角落,大量的文件和数据都存在计算机中,它们更需要保护。智能建筑对安防系统的需求
在金融行业,利用计算机盗取巨款的案例与日俱增;在技术领域,通过计算机来获取技术资料和情报的间谍活动也越来越多。所以,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已成为安防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建筑内,人员的层次多,成分复杂,不仅要对外部人员进行防范,而且要对内部人员加强管理。对于重要地点、物品还需要特殊的保护。所以,现代化大楼需要多层次、立体化的安防系统。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功能
1.防范
不论是对财物、人身或重要数据和情报等的安全保护,都应把防范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安防系统使罪犯不可能进入或在企图犯罪时就能察觉,从而采取措施。把罪犯拒之门外的设施主要是机械式的,例如安全栅、防盗门、门障、保险柜等。也有机械电气式的,例如报警门锁、报警防暴门等。还有电气式的各类探测触发器等。
为了实现防范的目的,报警系统具有布防和撤防功能,即当工作人员离开时应能布防,例如一个门,工作人员离开时布了防,当工作人员以后正常进入,则通过开"锁",使系统撤防,这样就不至于产生误报。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功能
2.报警
当发现安全受到破坏时,系统应能在安防中心和有关地方发出各种特定的声光报警,并把报警信号通过网络送到有关安保部门。
3.监视与记录
在发生报警的同时,系统应能迅速地把出事的现场图像和声音传送到安防中心进行监视,并实时记录下来。
4.系统自检和防破坏
一旦线路遭到破坏,系统应能触发出报警信号;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布防应有适当的延时功能,以免工作人员还在布防区域就发出报警信号,造成误报。安防系统的保护层次
从防止罪犯入侵的过程上讲,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应提供以下3个层次的保护:
1.外部入侵保护
外部入侵保护是为了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侵入楼内。譬如说防止罪犯从窗户、门楣、天窗、通风管道等地侵入楼内。因此,这一道防线的目的是把罪犯排除在所防卫区域之外。
2.区域保护
如果罪犯突破了第一道防线,进入楼内,安防系统则要提供第二个层次的保护:区域保护。这个层次保护的目的是探测是否有人非法进入某些区域,如果有,则向控制中心发报警信息,控制中心再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安防系统的保护层次
3.目标保护
第三道防线是对特定目标的保护。如保险柜、重要文件等均列为这一层次的保护对象。这是在前两道防卫措施都失效后的又一项防护措施。
总之,大厦的安防系统最好在罪犯有侵入的意图和动作时便及时发现,以便尽快采取措施以"拒敌于外"。当罪犯侵入防范区域时,保安人员应当通过安防系统了解他的活动。当罪犯把手伸向目标时,安防系统的最后防线要马上起作用。如果所有的防范措施都失败,安防系统还应该有事件发生前后的信息记录,以便帮助有关人员以对犯罪经过进行分析。这些就是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任务。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组成
目前,根据防卫工作的性质,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可以分为如下5个部分(子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
巡更管理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D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智能建筑内重要部位的事态、人流等状况进行宏观监视,以便随时掌握大厦内的各种活动情况;在特殊情况下,还应对防火、防盗所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监视取证,以便于及时进行指挥和正确处理。建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极为必要的,已成为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出入控制系统
其任务是对智能建筑内重要部位、出入口、财务与信息重地等区域的人流进行出入控制;还可以随时掌握大厦内的各种人员出入活动情况。在智能建筑中,建立出入控制系统是极为必要的。防盗报警系统红外探测器
非工作时间时,对重要部位、出入口、财务与信息重地等特殊区域需要建立必要的入侵防范设施,这就是防盗报警系统。它已成为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巡更管理系统巡更图片
任何一种先进的安防系统都不能做到100%的自动化,至少在目前是如此。在安防系统设计时应该强调技防与人防的相互结合,不能忽视保安人员的作用。现代化大型楼宇中出入口较多,来往人员的情况也较复杂,必须有保安人员巡逻,以保证大楼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为此,在重要的场所更应该设巡更站,定期进行巡逻。智能建筑的巡更管理系统可以用微机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以纳入智能建筑BMS系统中。巡更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巡更系统也是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智能大厦/智能小区的主要通道和重要场所设置巡更点,保安人员在规定的巡逻路线上按规定的路线进行巡察。正常情况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和顺序向监控中心发送正常信号。当巡更人员不在规定的时间与顺序启动巡更信号开关时,则确认为相关路段发生不正常现象或犯罪行为,巡更系统将及时地做出响应,进行报警处理,如产生报警动作(声、光),自动显示相应区域的布防图等,以利保安人员分析现场情况,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巡更管理系统巡更图片
计算机对每次巡更过程均进行记录存档,遇有特殊情况发生时,打印机实时打印事件记录。巡更路线和时间,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重新设置。
目前巡更系统有多种形式,如:带锁开关、读卡传送、密码键盘与无线传输方式等。各种方式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用带锁开关与系统连接方式,简单、可靠、经济,目前在一般建筑中属首荐系统;当线路敷设困难时,常采取无线通信方式。停车场管理系统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飞速增加,传统的停车库人工管理已不能满足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停车库效率、安全、性能以及管理上的需要。因此,停车库管理系统就成为驾车者与管理者的理想选择。
停车库管理系统,是利用高度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对停车库进行安全、快捷、有效的管理。由于减少了人工的参与,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费用和人为失误造成的损失,极大的提高了停车库的使用效率。
停车库根据它的使用对象可分为"内部停车库"和"公用停车库"两大类。为此根据它们不同的使用性质配置相应的停车库自动管理系统。
内部停车场
它主要是面向各单位自用,住宅、写字楼、公寓等。它的特点是使用者固定,禁止外部车使用,使用者对设施使用时间长。在早晚上下班等高峰期出入密度较大,对停车库设备的可靠性及处理速度要求较高。
因此停车库管理系统宜采用非接触型RF感应卡,在小型停车库可配备短距离RF识别卡系统。该系统造价低,对需要停车识别时,不会造成过多的堵车;在大型停车库可配备远距离RF识别卡系统,系统能自动识别远距离带卡车辆,挡车器根据授权自动开关,车辆可连续进出,不会造成出入口堵塞,设备使用寿命长,但价格较高。公用收费停车库
它主要是为临时性的停车服务,停车库使用者通常为临时一次性的使用者,数量多、时间短。要求车库管理系统运营成本低廉,使用简单,设备牢固可靠,可满足收费等商业处理要求。
根据上述特点在公用收费停车库可配置磁卡或打印条码式自动管理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hp商城课程设计报告
- 2023年唐山市迁安市招调公务员考试真题
- 2023年普定县精神病医院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寻说写:叩开写话的大门
- mis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 农村房屋抵押借款合同
- 汽车招标的参与指南
- 代理招聘合同书
- 工程总分包合同
- 虾苗买卖合同格式
- 国内外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单元)
- GB/T 44264-2024光伏组件清洁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服务器电源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正式版)JTT 1499-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临时用电技术规程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测试二-国开(HB)-参考资料
-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ppt 35页).ppt
- 离心泵基础知识(最终版)ppt课件
-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