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中八仙”出自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分别是贺知章、李琎、李琎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我国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诗词之国,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酒国。在古代文人眼里,有酒必有诗,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时的高雅情调,于是,酒助诗兴,诗借酒力,诗酒相会,产生了许多描写宴集饮酒的宴饮诗。这些宴饮诗有的借酒助兴,有的借酒消愁,有的借酒抒情,但无一不酒香盎然。体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和不同的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异乡。”是唐代出名诗人李白的《客中行》诗。李白一生钟爱美酒,但他并非没故意识到是在异乡喝酒,也不是不想家乡,然而,这一切都在兰陵美酒前被冲淡了。诗人身在异地,却由于美酒而不觉身在异乡,这正是此诗不同于普通羁旅之作的地方。“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故意抱琴来。”是唐代出名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诗。此诗为李白失意时在山中与某隐士喝酒时所作,整首诗的用词十分口语化,显示出诗人在饮酒时那闲散、无聊和疏狂的情调。“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是唐代出名诗人李商隐的《花下醉》诗。诗人传神地写出了他在花下人醉心也醉的情景。同时还重点写出诗人把握好了最后的时光,来观赏眼前的美景,由于一到天亮,这般迷蒙混沌的景色就要消失于无形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少年行》诗。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咸阳游侠堪称人中之杰。诗人用高楼、骏马、垂柳等语言,写出了一位少年游侠英武豪迈地在酒楼喝酒的情景。诗中没有说少侠喝什么酒,但他豪饮的样子却在诗中体现了出来。“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是唐代诗人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诗。作者用口语化的方式,将眼前的景色和人物的音容笑貌刻画得栩栩如生。其语言含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读书时学发酵,有酿酒一课,方知酒从何来;读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更深信“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的“杜康造酒”说,后来又读李白《月下独酌·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言称天有酒旗星,竟有“上天造酒说”;尚有“猿猴造酒说”,明清文人的诗文和笔记中对此都有记载:“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而《吕氏春秋》载“仪狄做酒”,却认为是大禹时代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术。酒的来源在多个典籍中说法不一,在我看来,除“上天造酒说”是文学艺术渲染的成果外,其它三种都有理论和事实根据。酒是由谷物或果类发酵而得,无论是猴是人,都有可能发现谷物、果类自然发酵后生成酒浆这一自然现象。这里的杜康和仪狄,应当同神农氏同样是个虚指的人物,而酿酒之术的发明,当是人类共同智慧和实践经验积累的成果。然众说纷纭,成就美文,也是酒的妙处了。酒能健身,更能助兴,因此深受人们爱慕。自古以来,因酒而成的诗文、典故数不胜数,《史记·殷本纪》载商纣“以酒为池”“作长夜之饮”,成就了一代暴君的恶名;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则表露了一代枭雄不为人知的忧伤。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在言述一种伟大诗人的怀才不遇;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将其豁达胸襟和浪漫主义情怀展露无遗。其“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令人神往,酒后入水揽月而亡则令人神伤。而杜甫“多食白酒牛肉,腹胀而死”则将一种诗人落魄潦倒的影子悬在了时空之上,令人叹惋不已。《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是丰收的喜悦;孟浩然“开轩面敞圃,把酒话桑麻”,则揭开了一幅农家风情画卷,而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却刻画了农人淳朴、好客的美妙性情。就连那生于富家、风流成性的唐伯虎,也有“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雅致和超脱。这一切,当归酒之功。酒不仅能助文人雅兴,更能添志士豪情。女中豪杰秋瑾,甘愿赴死以唤醒民众良知,其《对酒》诗云:“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既展示了一代女杰报国之心,亦故意以酒言其渴慕自由和解放的心志。而辛弃疾驰骋疆场,“醉里挑灯看剑”,正因其“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的豪迈与超脱,才干抛开俗务,屡立战功。刘伶颂酒是名士风流,陶潜持觞是隐者脾性;李白“一饮三百杯”是狂放,苏轼“把酒问青天”是豪情。甚至连周总理也有“甲天下,茅台争光”之赞,并爱之有加。正由于酒与文字这丝缕相牵的关系,才会因酒成文,因文颂酒,并成就了我中华酒文化之美名。梦游天姥;斗酒百篇;月下独酌;拔剑四顾;叹“关山月”;恨“蜀道难”……是谁的歌喉激荡了大唐鼎盛的强音,如箫般孤傲,如浪般狂哮;是谁的诗情摇碎了华夏皎洁月色,如花般清丽,如雾般迷奇。一身浪漫,感染了千年竹简绢帛的沧桑;一杯醇香,醉倒了万代甲骨钟鼎的岁月!习习古风中,一位在晨光熹微里撰写智慧的醉圣“楚狂人”,语若天籁,形同神灵,不经意地彩排了一段仙灵的序幕。从此,羽扇纶中纵啸天下、仙风道骨横卧心中,散尽千金裘,换却五花马,一任美酒醉、诗情飞,尽销长门宫里玉阶怨!秋风如剑,削平季节的坎坷;月华如银,洒脱鲜花的感伤。有一种书香缀满人类的呼吸。惆怅落拓的智者从此开始了无边无际的出游。即使是击筑悲吟,也不与群鸡争一餐,独自飘零洒一杯;即使是囊中羞涩,也不折腰摧眉事权贵,而是独上青天揽月敏捷诗书千首,独拔腰下佩剑直斩仕途万愁……金陵城里看花饮美酒,凤凰台上听鸟临晴川,朱颜未老、白发先愁,系日的长绳悟透了明镜里的秋霜和感辛,编织出“酒中仙”一生的沉浮……醉了酒的太白,一身轻曼一身飘逸一身豪爽,踏碎了一地长相思的月光;醉了酒的诗情,一腔热血一腔空灵一腔跋扈,盛开了一束敬亭山的奇葩。大道如青天,却举步维艰;弹响吴越曲,却难觅知音。权且来一壶酒,对饮成三人;常邀一片月,突发几声笑。一杯又一杯,恣意地饮,疯态地醉,始终“醉杀洞庭秋”“荡涤千古愁”!太白的酒如此馥郁,怎么品,也是东方最闪亮的一束电光;太白的诗如此张狂,怎么读,也是华夏最强劲的骏马;太白的情如此奔放,怎么看,也是人生最难得的一位好友。山随平野,江入大荒。唐室宏业,千秋垂青。谁说这不是天地的造化?全部的守望将由此而挺立,全部的轶闻将由此而冻结。当年的铁杵,只有在激流中打磨,才干拥有绣花针的锐利;天生的羁材,托了酒的灵气,才脱俗飘逸笑傲四海走名山。这一切,那些“五侯七贵”、篷篙之辈、“乱我心者”、“弃我去者”能读得懂吗?任抽刀断水,并不能斩没太白高亢的旋律,一种逛荡不羁的誓言,风雪雷电永远也击不破。任奸雄当道,并不能凝固太白翱翔的梦想。翱翔,一种自由潇洒的造型,庸人俗子永远也守不住。酒,在灵魂深处跳跃,化出一行行“醉后发清狂”的激越音符。诗,在酒味飘散中沉醉,泄下一串串“鹰随月兔飞”的舞步。情,在诗与酒伴和的庐山瀑布前回旋着归隐的凤歌。壮哉!太白走了,但他的诗却永远留了下来,随便采撷一束,就能够灿烂一片文苑的森林。惜哉!太白走了,但他的酒却永远泛着青波,随便采勺一滴,都是一道镀亮生命的曙光。快哉!太白走了,但他溶入诗与酒中的情火,永远闪烁天地,随便采燃一点,都会烧出满天人性的彩霞!历史上常有有关诗人和书法家酒后创作的传说,杜甫先生的《饮中八仙》就是一种写照。而实际状况(大部分是据史所载)也确有李白、张旭等大家酒后作诗或挥毫的事迹。这些传说一千数年来都被人们视作佳话,其真实性鲜有人怀疑。诗书大家们酒后如何作诗,脑袋清不苏醒?现在大概没有人懂得了。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似乎是违反常理的事,试问常人喝一斗酒后神志还能苏醒吗?如果要说酒精刺激不了大脑,那么他们必定喝的是水,而非酒,这样一来,诗人们书法家们喝得再多,也不至于做出像精神病患者那样的狂态了,于是文章也尽能够随意挥洒出来。大概喝醉酒的人,我们觉得他脑袋不苏醒,偶然做些违反纲常的事(普通来说是封建文人按照孔夫子的礼乐制订的原则)并不见怪,相反,有时还会被人们流传下来,成为“美谈”。然而并不是这样子,中国古代的文人,喝完酒后不是躺到床上好好休息的,酒气一上来,连衣服也能够不穿,随便就睡到地上,甚至和动物对饮,即使躺到床上休息,也多是衣冠不整的,那个“东床快婿”王羲之先生就是一种例子,这种丑态可想而知,但是后人并没有责怪这些家伙,反而觉得他们思想自由,才气过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凭着他们过人的才气,在世俗社会中为所欲为,即使抵触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威也毫无畏惧。常人觉得他们的举止不可思议,我们现在看来也是同样,如果有谁拿着酒躺在大街上赤裸裸地畅饮,我们必定会说他神经病,或者精神不正常,即使他一边吟诗一边写着字,我们也决不会否认他是个十足的疯子。中国古代的文人除了会写一点文章之外,什么事也干不成,两晋时期的士大夫们崇尚清谈,不务正业就是一种例子,喝酒和创作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士大夫们聚到一起就是大发空谈,自我发泻心中的不满,甚至把这种不满发泻到统治者身上。这些恃才傲物的人一向自恃清高,不把统治者放在眼里,特别是那些遭到统治者遗弃的人心里更是不平衡。当年,唐明皇要召见李白的时候,这个家伙居然喝得一塌糊涂,试想唐明皇见到他那个样子,会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吗?于是后来,李白也就只得郁郁而终了。而那个自称“四明狂客”的贺知章,当官之余也是经常喝得醉熏熏的,十足一种腐败分子,他和张旭这一帮人在仕途上都不得志,大概是酒害了他们吧!酒,确实是坏东西,文人一旦沾染上了,都会发狂。中国诗酒关系略论
学
生:李双红
指导教师:阮荣华
教学单位:文学院摘要:自古以来,诗与酒关系亲密。诗因酒而生辉,酒因诗而雅化。诗酒两者的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诗酒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试图从酒的源头及作用入手,对诗酒关系的类型及演变过程加以阐释,另外也对两者形成的诗酒文化作了进一步地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Abstract:Therearecloserelationshipbetweenwineandpoetryfromtheancienttimes.Theprefectblendofthewineandpoetryformsaspecialnationalfeaturesculture——thepoetry-wineculture.Itisabringsceneryintraditionculture.Thearticlediscussesthetypeandthedevelopmentprocessoftherelationshipfromtheoriginofthewine.Moreover.Itexploresthespecialculturedeeply.Thetheoriesandtherealisticmeaningisobviousinnowadays.核心词:酒;诗人;酒诗;诗酒关系;诗酒文化Keywords:wine;thepoetry;thepoetry-wineculture;relationship一前言中国是一种诗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诗歌。中国又是酒的家乡,几千年的酿酒和饮酒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从《诗经》起,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诗与酒文化发展也始终是息息有关,紧密相联着。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饮酒作诗,诗增酒趣;咏诗歌酒,酒扬诗魂。。美酒与美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发明了灿烂的中国诗与酒的文化史,它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二酒的源头及作为客观物质对诗人的作用机制和影响酒,是一种极古老极普通而有特色突出的饮料。饮酒,向来是一种覆盖面很广的生活方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至于酒的来源,晋·江统《酒诰》云:“酒之所兴,肇于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对于这三种说法,历代的学者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认为酒源于黄帝者,引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然《本草》已著酒名,《素问》亦有酒浆,则酒自黄帝始,非狄仪也。”认为酒源于狄仪者,引《战国策·魏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而认为酒源于杜康者,则引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在民间传说中,也认为杜康是酒的创始人。但许慎在这里认为杜康是用高粱酿造酒的创始人,是造酒的改良者,晋陶渊明曾说过“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1]但是,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都不太精确。酒的发明绝不是故意制造,而只能是无意中发现的,是粮食和果品自然地通过糖化、发酵而成。由于晋江统在《酒诰》一文早就指出:“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全晋文》卷106)因此,事实上酿造办法的发明靠某一种人在某一时刻完毕是不太可能的,它需要诸多人在长时间的实践基础上完毕。仪狄,杜康等可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酿酒技术和办法,从而被后人载入发明者的史册。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那便是酒的产生,至迟在夏代早期,距今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酒本身,是一种物质文化,但从酒的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到处折射、凝结着人的知识、情感、意念,因此酒从一开始就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复合体。酒之因此成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重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从外在方面看,是由于它有广泛的标示作用,酒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作为单纯的饮料来看待的,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促激人们性格的作用。“无酒不成席”,喜酒、庆功酒、满月酒、送别酒等等,酒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酒体本身内在方面看,则是由于它有特殊的寓寄作用。《说文》十四卷下云:“酒,就也,因此就人性之善恶,从水酉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成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2]这可是对酒的功效所作的简要概括。酒的成分,重要含乙醇和多个脂类,少量饮用,可畅和血脉,舒适心胸,故含有和乐人生的作用。并且,它对人整体产生的兴奋和麻醉作用是全方面的,既能使体力暴发性地短时间增强,又能使审美意识飞跃(感知致敏、情感谢荡、想象飞跃、神思飞越),更能够激和加大潜意识的流动。或许,这正是酒的魅力所在,也是诗与酒发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封建专制主义长久占统治地位的我国古代社会,文人的自由度很小,环境总是压抑人,而饮酒所开辟的心理活动的一定能量和空间,正好成为那些怀抱美妙抱负而碰到打击、排斥的人们摆脱束缚,舒展个性,追求精神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为诗酒联系提供了契机。至此,我们不难理解诗人为什么对酒情有独钟。能够说,酒是灵感的诱发剂。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氛围的熏陶也含有独特的作用。酒,使诗人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诗情;酒,使诗人凭添勇气和力量,突破陈规写出直抒胸臆、浪漫奇特的诗篇。“酒酣则墨畅”正阐明了这个道理。有人曾说,酒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辅助剂。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到处可见酒影,到处可闻酒香。尽管这有点夸张,但却真实地反映了酒与诗的亲密联系。酒激发了诗的灵感,诗增强了酒的神韵。酒在其发展过程中与诗交融,赋予了酒丰富深刻的内涵,发明了极其独特的文化。换句话说,中国诗人在酒杯中发明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诗酒文学也正是酒文化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三中国诗酒关系的类型及演进(一)中国诗酒关系的类型饮酒想起诗,赋诗必饮酒。酒与诗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好似一对孪生兄弟,以至于我们翻阅中国诗歌史诗的章章节节,均可闻到那扑鼻的阵阵醇香。固然,诗和酒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相称复杂的,体现形式也多个各样,有的直接咏酒,有的因酒成章,有的有酒名而无酒实,有的有酒实而无酒名等。为了便于更清晰地理解诗与酒的关系,笔者根据酒、诗人、诗三者的联系状况,将诗酒关系简要的分为下列四种:1、诗人→诗→酒
这个类型指的是,诗人作诗描写酒或者跟酒有关的人和事情(直接写酒)。诗歌是生活的反映,而饮酒早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诗歌里写酒是局限性为怪的。这时的酒,还只是作为客观物质的酒而存在,诗歌里面的酒也还只是物质文化的一种代码的形式在诗歌里被描写。此时的酒与其它的物质没有任何差别。例如,《乐府古辞·杂曲歌辞·乐府歌》:“春酒甘如醴,秋醴清如华”,这是赞美酒的。尚有写宴饮的,如《古歌》:“上金殿,著玉樽。延贵客,入金门……主人迈进酒,弹瑟为清商”。尚有写祭祀的,《周礼·冬官·梓人》:“祭侯之礼,以酒脯醢”。同时尚有写酒礼和酒德的等。2、酒→诗人→诗
这是指喝了酒的诗人所写的诗。在这一类型中,酒即使没有直接转化为诗歌的成分,但是它在艺术发明(写诗)过程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作用:适度的麻醉和兴奋作用。酒后作诗,历史上大有人在。例如,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作诗之前曾经“饮帐中”。在中国诗歌史上,有诸多作品都是诗人在“酒酣”之后的即兴创作。在此不一一列举。3、诗人→酒===诗
这是指诗与酒之间不是简朴的描写和被描写的关系,酒融入了诗中,已经成了诗歌的有机的一部分,这与第一、二类型的状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的酒已经完毕了由物体到艺术形象(心灵感受)的升华,它已经是诗歌旨趣、意境的有机成分。也就是说,物质的酒开始向精神的酒转化。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在该诗中,尽管“酒”是一闪而过,但对于整首诗歌、整个意境也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这首较典型以外,尚有诸多。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事实上跟下边一种类型很靠近,有时候难以分开。4、酒===诗人===诗
这是指诗人、酒、诗三者已经结为一体。在内容上,除了和第三种类型有相似之处外,另外突出的一点就是酒与诗人的创作状态有了很大的联系。例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尚有李白的《将进酒》等都属于这种类型,它是诗酒关系中最复杂、最普遍的一种,是诗酒关系发展的最高层次。其实,诗酒关系的类型固然不排除其它的分法,笔者之因此这样划分,是有所考虑的。重要是这样划分对后文阐明诗酒关系的演进有便利之处。(二)中国诗酒关系的演进即使说诗歌诞生之前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两者的关系毕竟也是由简朴到复杂,从有关到相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为了加深对诗酒关系的认识,笔者重点叙述一下诗酒关系的演进过程。1、第一时期(上古——汉代前)能够说这一时期诗歌与酒的联结是比较简朴的。普通来说,这时期两者关系基本限于第一种类型,即诗人通过诗歌描写酒和跟酒有关的人或事物。精确的说,就是当时的酒与饮酒还不是被作为客观的对象反映到诗歌里。人们赞美酒,描写祭祀、节庆日、礼俗日、寿诞日、招待来宾时的饮酒场景,其中说到酒的时候,基本上是跟菜肴、音乐之类的并立的,也就是说酒还没有跟人的情绪产生像后来那样的关系(有部分作品中含杂着酒与人情绪的关系,但是少而又少)。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最早就和酒打上交道,是诗与酒结缘实际可考的开始。它通过文字记载了305首古代无名氏的诗篇,其中有44首涉及到酒,占15%左右,而大量有关酒的诗篇都在大、小《雅》中,特别以《小雅》为多。这由于《风》诗大都是民歌,《雅》诗则是士大夫中上层人士的诗。当时酒还是奢侈品,为平民所难得,自然不能行之于民间歌咏。下面举几个例子以阐明之:1、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2、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豳风》3、我仓疏盈,我庾维亿。觉得酒食,以享为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小雅·楚茨》4、幡幡瓠叶,采之享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小雅·瓠叶》在这四个例子里,无论是寿宴还是祭祀,酒都只是一种饮料,跟食物(“羔羊”、“食”、“瓠叶”、“兔首”)并立。同时,酒是上层社会才干享用的一种特权象征,因此会以诗写酒的也多是贵族、官方等上层文化人物。西周至春秋,北方的统治阶级经常以诗歌灌输人们“酒以成礼”、“饮酒温克”等酒德酒礼的意识形态,例如《周颂·丰年》中“为酒为醴,丞界祖妣,以洽白礼”,有些诗篇则谴责纵酒过分的腐败作风,例如《小雅·湛露》就对“厌厌夜饮,不醉不归”的行为表达高度不满。另外,《诗经·宾之初筵》是中国第一首详尽描写酒宴的全程、饮酒场面以及人物醉态的诗篇。另外有一篇《诗经·周南·卷耳》:“徙彼崔嵬,我马虺愦。我姑酌彼金儡,维以不永怀。徙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为了怕长久的挂念,为了怕长久的难过,主人公屡屡地喝酒,可见,他已经运用酒的麻醉作用了。因此,在上古时期的酒诗中,有酒与人的情绪结合在一起的,但极少。能够说,《诗经》首开诗酒文化之先河,从此,诗与酒难解难分,两者开始了他们在中国文学史和酒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漫长而悠久的结伴航程。《楚辞》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文学产物,与酒有关的作品也诸多,例如《九歌·东皇大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君》中(操余孤兮反沦降,授北吉兮的桂浆”),《招魂》、《大招》及《渔夫》等。《招魂》是三闾大夫屈原的作品,当中生动地描写了上层社会奢华之至的饮酒宴客的场面,以及千娇百媚、眼波流转的美人醉态,充足体现出南国的诗人赞赏恣饮酣畅的浪漫态度。有人曾将《招魂》与《诗经·宾之初筵》并称为先秦诗酒文学双璧。《楚辞》中写酒的诗篇虽较《诗经》为少,但相对于《诗经》倡导酒德酒礼的态度,《楚辞》更偏向于观赏尽情享乐、恣纵酣适的饮酒方式。总之,古老诗歌中对酒的描写和赞美,充足阐明诗人与酒结缘的历史相称悠久。2、第二时期(汉代)
这是诗酒关系的飞跃时期。诗酒关系发生飞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汉代先后出现了像“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同时知识分子的地位较以前朝代有所提高,这就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时机,诗酒关系也逐步亲密起来,出现了前文所说的(二),(三)两种类型。飞跃的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1)酒后作诗的状况大量出现。项羽的《垓下歌》、荆柯的《易水歌》、刘邦的《大风歌》,均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俗话说,酒壮英雄胆。荆柯刺秦王,对酒悲歌,发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铮铮誓言,刘邦醉斩白蛇,得兴汉室,衣锦还乡之际,召家乡父老百二十人酒酣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还家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何等的激动人心。项羽兵败乌江之际,与爱妻把酒诀别,慷慨悲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到兮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何等的苍凉悲壮!这都是诗人在酒后的创作的佳作。除此之外,尚有东方朔(见《史记·滑稽列传》),杨恽(《附缶歌》),汉灵帝刘宏的(《悲歌》),(见《后汉书·何后记》附王美人传)等人都续有所作。(2)出现了述写较为复杂的跟酒有关的故事的诗篇。含有代表性的有西汉末杨雄《酒赋》,辛延年的《羽林郎诗》,这首诗歌描写了一种发生在酒店里的故事,一种贵戚家奴跑到由一位西域少女开的酒家,跟美丽的西域少女调情求欢,遭到了少女的回绝。这首诗所塑造的西域少女形象对后裔的诗歌创作有明显的影响。尚有汉乐府中的《鼓吹曲辞·将进酒》、《四厢乐歌·上寿酒歌》等等。(3)酒开始跟哀愁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与汉末的战火纷飞、天下动乱的环境有关,许多酒诗也就多了某些忧郁激昂,悲凉慷慨的特点。其中在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饮酒被当作人生苦短情绪之下的遣闷、及时行乐的一种办法。例如:《乐府古辞·大曲·满歌行》:饮酒歌舞,乐复何必?《善哉行》:“欢日尚少,戚日苦多。何以忘忧?弹筝酒歌。”《古诗十九首》其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同上其十二:“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种生活态度即使不乏消极的成分,但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说,它无疑为后裔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4)出现了诗酒之会。在汉代文人看来,酒与诗的因缘,还因酒是人们日常应酬的惯用品而加密。文人独酌固然能助诗兴,催诗情,集宴欢饮尤能句动彼此的间的诗兴和诗情的交流。于是,诗人的酒会顺理成章的成了诗会。这些文人诗酒之会常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早如西汉梁孝王刘武宴集文士与兔国,命枚乘赋柳,路娇如赋鹤,公孙诡赋鹿,邹阳赋酒,公孙乘赋月,羊胜赋屏风;其中韩安国赋几不成,被罚酒,大概是文人诗酒会之始。在汉武帝时,赋诗以佐饮的习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在饮酒赋诗中发明了“柏梁体”。汉武帝于元鼎二年(前1)在长安城中北阙内建造柏梁台,据《三辅旧事》云:“帝尝置酒其上,召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能上。”(四部丛刊)三续18)诗为七言,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号为“柏梁体”。[3]它不仅开创了一种诗体,也是后来联句诗的最早记载。喝酒喝到最高境界的,当首推东晋的陶渊明,他视酒为“佳人”,“情人”“无夕不饮”,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因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各情去留”,过着一种“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的生活,声称“若复不快饮,空页头上巾”。他的诗歌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酒诗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也为后世歌之颂之。陶渊明开创了历代诗人“无酒不成诗”的全新局面,其诗集收录诗文现存174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因此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陶渊明篇篇有酒”,也无怪乎白居易说他“篇篇劝我饮,另外无所之。”[5]陶渊明对中国诗酒关系的发展奉献极大。
在陶渊明之前,酒中即使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仍然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即使到汉代,酒也只是激发情绪而已,直至魏晋阮籍,嵇康,“也是酒还是酒,诗是诗”,两者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必然的内在联系。陶渊明是第一种故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同样因不满现实而借酒避世,寄酒为迹,魏晋的名士多纵酒恣饮,憎恨感怀;而陶渊明嗜酒却止于微醺,达成宁静自得、回归自然的更高境界。陶渊明饮酒,在品其酒趣本身,因此能得酒之深味及饮酒乐趣,这种“深味”是“渐进自然”的人性自由。陶爱酒之深,甚至亲自采菊酿酒;陶渊明写酒,已将酒由身外之物提高至人类的内在心灵层次,其内容之缤纷丰富涵盖了日常生活可及的各层各面。诗酒文学发展至此,不止可说是臻至成熟,陶渊明到处“以酒寓情”的方式更成为后世诗人的重要典范。让我们观赏其诗作《饮酒诗》:《饮酒诗》之十四:故人赏我趣,挈虚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这首诗颇能反映他归隐田园,“酒逢知己”的乐趣,以及参加劳动,与民休戚的平等精神。尚有“静寄东轩,春醪独扰”,“有酒有酒,闲饮东窗”。——陶渊明《停云》“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陶渊明《连雨独饮》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一语道出了陶渊明酒诗中的深心。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本身人格的清高和自为。他的咏酒诗,首开诗风,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我们能够从后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的类似诗作中看到这种影响。陶渊明极看重“得酒莫苟辞”,他是一种饮酒非本意的诗人。他的酒诗往往“意不在酒,意不在琴”,说他“饮中行”(清人宋大樽对诗酒关系曾作的评论)是有道理的。[6]同时,在这一时期,专门写酒或以酒为主题的文赋和诗词诸多。建安七子之一的王集《酒赋》,刘伶的《酒德颂》,晋·张载的《鄙酒赋》,梁·家江总有《劳酒赋》,曹植、王柴、刘祯各有《公宴诗》,嵇康有《酒会诗》七章,晋·陆机有《宴玄圃诗》,陆云有《宴会诗》,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连雨夜饮》,《述酒》,梁·范云有《当对酒》、《对酒》等。4、第四时期(唐代)
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唐之治”,是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人,均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美丽的诗篇。这些诗人们时而集饮赋诗,时而把盏独酌,创作几乎已达诗酒交融的境地了。诗酒关系发展到了极至。不仅上文所说的多个类型兼备,并且能够说无臻不妙。唐代的酒诗,真正达成了丰富而深刻。说它丰富,豪放的,低徊的,忧伤的,欢快的,揭发丑恶的,再现美妙的,应有尽有,说它深刻,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人生感受,唐代诗人凭借着他们超卓的禀赋和惊人的胆识,辅以酒神的激情,作了近乎完美的再现或体现,诗酒的高度结合,是唐代文学的一大特色。在这一代的大诗人几乎没有一种不饮酒的,没有一种诗人不写酒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酒,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了大量的不朽之作。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明确提到酒的诗有46首,占15%强。单说一部《全唐诗》五万首,涉酒的诗篇也多达五分之一,要从中找出与酒有关的句子,也是俯拾即是。台湾诗人洛夫说的更绝:“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最少还会淌出半斤酒来”能够说在琳琅满目的唐诗中,到处都弥漫散发出沁人心肺的酒,折射出唐代的酒文化的风采,如果唐诗中没有了酒,唐诗就会失去多少醉人的魅力和迷人的光彩。最少,笔者是这样认为。现在笔者以唐代三大诗人为例,初步统计一下酒在他们诗中的比例,以窥酒在唐诗中所占的大致位置和比例。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说:“我曾经就杜甫现存的诗文1400多首作了一种初步的统计,凡说到饮酒上的有300首,为21%强。作为一种对照,我把李白的诗和文1500首作了一种初步的统计,说到饮酒上的有170首,为16%强(第196页)我也对李白和杜甫集中的酒字和饮酒有关的词作过一种初步统计,李白诗中出现的酒字115处,酣字18处,酌字22处,杯字18处,樽字14处,其它的如酿、酹、酩酊、玉浆等有24处,共322处。杜甫的诗中提到酒字的有170处,醉字81处,酣字22处,尚有其它的累计385处。白居易的诗歌中的饮酒诗,前人也作过大略的统计,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诗“2800首,饮酒诗800首”,其比例也在三分之一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饮酒诗在唐诗中所占比例之大,非同普通。[7]能够说,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饮酒文士。下面重点介绍李白与酒的关系。酒以诗名,诗以酒名,诗仙加酒仙,使得李白更加带有传奇色彩。能够说,李白的诗是超凡的才干和芬烈的美酒共同酿造的文学瑰宝。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被人们称为传神之笔,生动地道出了李白与酒的关系。它也无疑空前增加了李白诗仙与酒仙的出名度。李白常自称豪饮,颇有些自吹自擂的味道。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他在给妻子的《赠内》诗中写道:“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有些夸张,但其嗜酒程度之深,也可略见一斑。李白之嗜酒,在《襄阳歌》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醉中所作的诗,大多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体现一种壮美。酒醉而赋诗是李白独有的风格。他的长篇歌行,多是写于醉中,象他的《壶吟》,《梁园吟》、《江上吟》、《笑歌行》、《行路难》、《把酒问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杯》等,都是酒后的即兴之作。最能代表这类作品的就是他的名作《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局限性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此诗是一首劝酒歌。它以引亢高歌的慷慨气势,充足传达了诗人豪放浪漫的性格,迄今仍然牵引震撼着读诗人的心情。诗人十分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非常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努力谋求自我的实现,即使屡遭坎坷和挫折,可不感到自馁。他即使也在大发牢骚,但并非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企图从酒中寻找慰藉,补充力量,犹如这酒精是李白的能源和消醉剂,是酒在协助李白排除忧愤,自慰自解,增强他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此诗严羽评云:“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字句赏摘。盖别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此其所长。”(严羽评点李集)此语所言极是,正是酒的作用,激发了李白的满腔豪情,写出了激情澎湃、势如江河的壮美诗歌。[8]在笔者看来,李白最拿手的还是月下的醉吟之词。有人说,李白是明月魄、玻璃魂,我要说李白的明月魄和玻璃魂只有浸泡在美酒中才干发出最明亮璨眼的光辉。在此选择几句有代表性的诗句,以飨读者: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而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月下独酌》其四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另外,酒仙李白为了体现饮酒的妙趣,为世人留下了有名的《酒中之趣》: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醉,何必求神仙?三杯道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这首诗,是李白称颂饮酒的一篇热情奔放的宣言书,是其一生中对酒的最高礼赞。酒为天地而设,酒为圣贤而存,酒是“通大道”、“合自然”的不二法门。这种李白独悟的“酒中趣”,就是他所孜孜不倦追求的率情任真,不累世俗,自由解放的抱负境界,就是他借酒而造设的心灵天国。总之,李白的诗,是诗与酒的交融,是酒激发了他的灵感,启发了他的智慧,解放了他的思想,释放了他天才的发明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酒成就了他的诗歌。诗借酒以灵,酒借诗之名。诗仙与酒仙融为一体,才成之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对酒一往情深。从14岁时就称“酒豪”其酒量与李白不相上下。杜甫一生坎坷,得意之日少,困苦之日多,贫困潦倒限制了的他的豪放,也诱发了他对酒的无限眷念,直到晚年,老人还“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还”、“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杜甫的咏酒诗中写实的成分较多,如《客至》等。杜甫的诗中有一首描写盛唐时代文人浪漫饮酒风习的名作《饮中八仙歌》,在古代饮酒诗歌中堪称绝唱: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够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全诗构造十分特别,诗无头无尾,骤起骤落,段与段互不关联,犹如一架屏风,分别展示了八位嗜酒如命的酒徒形象(贺知章、李进、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合而观之,又能共同体现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风貌。杜甫歌咏的“饮中八仙”,从各自生平事迹看,多是欲有作为而难有作为,不得已沉湎于醉乡,以排遣哀愁,忘却世态昏浊,现实性极强,留人印象至深。[9]白居易也是一位酒徒,他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自称“醉司马”),并且也以善酿出名。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咏酒的竟达800余首,他把诗、酒琴当作三位最知心的朋友。“所亲惟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饮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他的诗酒代表作有《何处难忘酒》,《醉饮先生传》、《秦中吟》、《琵琶行》等,他还写了一篇讴歌饮酒之文《酒功赞》,并创“香山九老”诗酒之会。从唐代的诗人与魏晋比较看,唐代的诗人对魏晋文士的诗酒不乏赞叹,不乏仰慕之情,但唐代的诗酒基调与魏晋不同,有着明显的分野。魏晋文人,处在政治动乱的社会,朝不保夕,心中充满着忧伤和恐惧,饮酒是为了消忧,逃避现实,无法谱出昂扬的情调。而唐代的文人,生于政治较为开明之世,社会处在上升发展阶段,故有一股朝气回荡在诗中。诗情豪迈,酒情热烈,如奏黄钟大吕,有宏亮激越之音。一杯热热烈列的酒,不仅洗尽了前人的哀愁和颓废的色彩,并且是开后世豪迈诗派的先声。唐代诗人的诗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总之,唐代酒业到了鼎盛时期,诗歌创作也达成高峰。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的局面最后形成了。酒与诗的关系在此发展到了及至。诗酒两者相得益彰,融为一家。诗酒风流已成为中国诗人必备的风范之一。5、第五时期(宋代)
宋代是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加强的时代,同时含有“重文轻武”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地位较高,其创作丰富,是诗词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诗词人饮酒人数多,也是风气之所在。北宋初年,范仲淹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是“归来中夜酒醺醺”,元佑时期,欧阳修是“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于钟”,苏轼是“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南渡时期的女词人李清照,可算是酒中巾帼,她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尽了诗酒飘零。[10]继而起之,驰骋诗坛的陆游,曾以《醉歌》明志:“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一腔豪情,借酒力以增强、发泄。集宋词之大成的辛弃疾,“少年使酒”,中年“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晚年“一尊搔首东窗里”、“醉里挑灯看剑”,以酒写闲置之愁、报国之志,使人感到“势从天落”的力量。笔者在此重要介绍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文人与酒的关系。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妇孺皆知的醉翁。当他遭诬被贬官到滁州后,常与友人在“醉翁亭”饮酒赋诗或借酒浇愁,还写下了出名的《醉翁亭记》,该文从头到尾始终“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由于酒。在欧阳修的诗文作品中,几乎随处能够嗅到酒的芳香,“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三杯卯酒人经醉,一枕纯眠日亭午”,“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我们能够感觉到诗人喝得多么富于情趣,多么尽兴啊!北宋另一位出名的文学家苏轼,也是出名的酒徒。但苏轼并不擅饮,能够说在全部的好饮的骚人墨客中,他的酒量是最浅的,但他却很喜欢招待朋友饮酒。在“朝曦迎客艳重岗,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不杯当属水仙王。”(《饮湖上初晴后雨只一》)中描写的就是这种情景。他自己曾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这又为后世文人启动了新一流的酒风。他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更是在他饮酒后,在醉意朦胧中一气呵成的。他不仅喜欢酒,还亲自酿酒,对酿酒有一番研究,著有《酒经》一书中,相称具体谈到了从制饼曲到酿酒的过程。苏轼把酒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也说的最为透彻,他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道:“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意思是说外在的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到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只要喝上点酒,诗便自然出来了。因此,他称诗有“钓诗钩”并有“文间本天成,饮酒自得文”的诗句。[11]宋代诗评家唐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酒化为诗的蜕变过程体现出来了:“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可见,诗酒二物一向就是联姻的,这大概就是历代诗人喜欢酒的缘故吧!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国之深,可和李白,苏轼等并列。在李清照笔下,酒和她的诗词同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早年,李清照的诗词重要是写少女的浪漫,以及与赵明城的相亲相爱。此时,她的诗词中,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是例证。除此之外,尚有诸多。但靖康之乱后,诗人仓皇南渡,国破家亡,爱人病逝,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之后,李清照已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其中的代表作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尚有《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这些诗词中,女诗人的诗才和酒香一起流光溢彩。总之,尽管宋代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再加上朋党之争,使士人们感到外界空间非常狭小。因此,他们更重视内部空间的发展,使宋代文人含有一种“内敛”的文化品格,从而酒文化也发生了变化,由唐以前的浓厚的放旷色彩转向“中庸”了。宋代文士中饮酒人多,但饮酒的量、饮酒的豪情,却跟前代大有不同。即使也有豪饮之士,但基本上体现为个体行为,而整个社会风气则倾向于饮而不醉,醉而不沉的“微醺”状态。[12]我们从上面的诗词中不难看出这种状态对诗酒关系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6、第六时期(宋代后来——近当代)
元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文人的“自由空间”更小,特别是清代,随着“文字狱”的兴起,诗文的发展较唐宋就要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了,酒风也渐渐衰落下去了,好饮者而又才高八斗的文人,也就更少了。但尽管如此,诗酒联姻的传统在这一时期还是得到了传扬,硕果累累。
无论是从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到陈维崧的“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无不是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在这一时期,诗文多忧郁低沉,消极放逸之情,酒诗也有这些特点,如:“莫惜黄金醉青春,几人不饮身亦贫。酒中有趣世不识,但好富贵之其真。”——-高启《将进篇》“朔风虏酒不成醉,落业归鸦无数来。”——戚继光《盘山绝顶》“水为万古无情缘,酒是千龄不老丹。”——易顺鼎《重九前一日汉上酒楼独饮》元代的出名的戏曲家白扑,身当元代异族时期,借居金陵,以诗酒自娱,始终不仕。在他的代表作《中吕·阳春曲·知己(之三)》中,其主题即是及时行乐,明哲保身,将生活的乐趣寄情于诗酒。但却经常在饮酒作诗时,因吟不出佳句而苦恼,这种真率之情,别具一格。尚有明代的自恃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写了出名的《把酒对月歌》,他仕途失意,流落江湖,那位7前的李白是他心中的偶像,该诗仿效李白的“把酒对月”的真趣,于朗吟间倾注了无限的景仰之情,并借以自况,傲视群伦。[13]清朝一文人赵执信,曾描述过酒与诗的关系,“其意犹五谷也,文则饮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形,酒形,质变尽。吃饭而饱,能够养生,能够尽年;饮酒而醉,尤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因此然者”。清人宋大樽也曾把诗人与酒联系在一起,说《诗经·豳风·七月》的作者为“饮之圣”,陶渊明是“饮中行”,李白是“饮中狂”,刘伶和阮籍“乖名教者大”,“太白犹古之狂者肆,刘、阮则今之狂也荡”,结论说:“宜言,饮酒者莫如诗。饮,诗人之通趣矣,奈参迹者殊多焉。”[14]到了近代,由于社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有关酒的诗词中,也多了某些激情、革命性的时代特色。例如:“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谭嗣同《夜成》“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诗。”——秋瑾《秋风曲》“孤雁声中两酒挠,成荷香里一诗飘。”——刘光第《飘湖》“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孙文《挽刘道一》尚有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谋求革命的出路,伫立黄鹤楼,面对滔滔长江,把酒临风,引吭高歌“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当代作家中,好饮之人也并不鲜见。鲁迅先生是不嗜酒的,但他笔下的人物,像孔已己,便是十足的酒鬼。鲁迅还写过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的文章;诗人郭小川,他挺过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却因饮酒过分,而“一醉解千愁”。尚有郁达夫,喝酒上瘾的,据说他写东西时,总是一手把杯,一手执笔,饮了又写,写了又饮。除以上几位外,尚有诸多文人与酒存在亲密联系,在此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中国诗酒关系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相称复杂的。诗与酒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一种漫长、波折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故有人说,它也是酒文化不停文人化的过程。诗与酒两者的完美融合发明了极其丰富的诗与酒文化,诗酒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对中国诗酒文化的认识
中国诗与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孪生子,“酒朋诗侣”,似胶如漆,审视诗与酒文化,它所显示的巨大作用和各自的特色,以及结合后焕发的奇光异彩,都令人惊叹不已,在此,简朴谈谈笔者对诗与酒文化的认识。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分司着“出口”和“进口”的诗与酒,能够说是“双悬日月照乾坤”,它们呈现着社会风貌、风俗人情,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意向心态,即求繁华、爱和平、讲文明、盼幸福的文化心态。从古以来,华夏大地几乎每一项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诗与酒,中国几乎是诗酒的世界,从《诗经》“酒既和旨”到陶渊明的“酒中有深味”,到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到杜甫的“诗酒尚堪趋使在”,直到今天毛泽东的“把酒酹滔滔”,朱德“愿将菊酒解前仇”,诗酒携手,绵绵不停。家国的重大喜庆,要饮酒赋诗,个人的喜怒哀乐,也会吟诗举酒,诗酒是表情达意的最佳方式。诗酒文化又显示着中华民族的发明力,战斗力和激进精神。这体现在首先是诗酒的本身的不停发展和精益求精上。以诗来说,由《诗经》式的单音节,四言,短章到双音节,组诗,骚体再发展到骈体,近体,律绝,词曲,自由体,新格律等等,不停创新,向喜闻乐见,应景适时奋进;以酒而言,由醇和味美向陶情适口,色香味,到适应多个场合多个年纪,多个口味到创名牌获国际金奖等向有益人类身心健康,为国争光这方面不停创新。另首先,从诗酒所产生的效应、影响来看,要获得在武力以及谈判桌上不可获得的成果,固然必不可少酒力。“杯酒释兵权”便是成功的趣例,比“笔尖几横扫五千人”并不逊色。而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些诗句,更会增加对守边将士的卓越功勋和艰辛的生活的敬重。酒还能够作为“审干”的工具,诸葛亮就有“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一说,杜甫的名诗《饮中八仙歌》正是以酒来凸现八位诗人的风采,酒的作用可谓大矣。诗同样如此,能在各方面发挥它特殊的作用。“悠悠苍天”之忧国忧民,“粒粒皆辛苦”之悯农促政,“丹心汗青”之坚贞正气,“诗月西厢”之缠绵执着等等皆是因诗而显,由诗生成,诗正也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酒又是自我完善的武器,即使是苦吟人不知,独酌无相亲,仍是能够修养品德,能够磨练才艺,而当才艺超群,使用得当时,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文化传媒内容制作合同
- 2024年大型活动保障车辆租赁合同
- 2024年上海房屋装修工程分包合同
- 2024年廉洁承诺函:双方诚信自律协议
- 教育工作者主要先进事迹(5篇)
- 中学生读书演讲稿
- 2024年度质量控制合同:MLB棒球帽正品知识分享
- 2024年工程监测与检测合同
- 2024室内外演唱会舞台安全检测合同
- 2024年国际商贸合同的科学与艺术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学术论文文献阅读与机助汉英翻译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重庆大学
- 2024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导则
- 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供货方案六篇
- 深入学习2024《军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 (初级)航空油料特设维修员(五级)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同仁堂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中国蚕丝绸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换电站(充电桩)安全风险告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