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法硕宪法学笔记_第1页
个人总结-法硕宪法学笔记_第2页
个人总结-法硕宪法学笔记_第3页
个人总结-法硕宪法学笔记_第4页
个人总结-法硕宪法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宪法基本理论宪法: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求的几种反映,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体现。

简述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内容的根本性,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

效力的最高性,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1)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3.

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方机关。

2)

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制定机关或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宪法的实质特征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本质、核心的价值)。◎保障人权的功能,凸现着宪法的本质属性。◎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基本运行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是首要的、核心的价值。2,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的三大任务:(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动因)—反对封建复辟,—防止工农革命,—培养本阶级管理国家的人才◎在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这一点,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一致。◎民主主体的普遍化,即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宪法确认各社会阶级的政治地位。

A、宪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其以根本法形式确认阶级斗争成果、巩固本阶级统治地位的法律武器。

B、宪法的内容和形式受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决定和影响,是各阶级社会政治地位的动态反映。◎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宪法也随之完全变化,宪法类型更替。◎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在同一类型的民主政治内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只发生量的变化时,宪法内容和形式随之作出部分调整、修正和补充。◎确认同一类型民主政治的宪法,在不同国家现实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C、宪法与其他法律在表现统治阶级意志过程中的特点:宪法比起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简述宪法的分类(一)

资产阶级学者的形式分类

1.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2.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3.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二)

马克思主义学者分类

1.

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2.

真实的宪法和虚假的宪法(列宁)

简述宪政的特征。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

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宪政的铁证是:

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简述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实践。也可以说,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因此,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而离开了宪政,宪法则成了一纸空文。

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原因1.

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英国宪法产生及其特点:产生:通过逐步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实现的。特点:英国宪法由宪法性文件、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没有统一的、完整的宪法典形式的、颇具特色的不成文宪法。英国最著名的三个宪法:《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标志性法律有:

1.

1679年〈人身保护法〉

2.

1689年的〈权利法案〉

3.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第一次确定了法官终身制和法院独立原则)

美国宪法产生及其特点:产生:1787年制定、1789年生效特点: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比较典型地体现分权与制衡的思想,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调整和完善,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法国宪法产生及其特点:欧洲最早制定成文宪法典的国家是法国。法国1791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的序言是〈人权宣言〉。产生:1791年制定特点: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以保障人权为特点。

原则:1.

主权在民

2.

权利分立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罪刑法定

5.

无罪推定

宪法的发展及其趋势:各国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权利范围政府权利的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宪法越来越着重政府权力的限制各国越来越重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宪法领域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建国初期的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第一次制宪、确认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总的来说是好的1975年1月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第二部宪法—存在严重缺点和问题1978年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1978年宪法---在内容上坚持和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原则和内容,删除了1975年宪法中的一些错误的规定1982年宪法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部宪法该宪法自从1982年2月颁布实施以来,又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的部分内容的修改。这就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的宪法。我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总结了历史的经验,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发展了民主宪政体制,恢复完善了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人大制,恢复主席制,设立中央军委,行政和军事个人负责制,废除任期终身制,精简机构和人员)强调加强民主和法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和人大制,民主原则,民主权利和自由)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主团结(一国两制)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A、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B、资本主义宪法对人民主权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人民群众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C、社会主义宪法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实质上是主权在民。2)基本人权原则。◎社会主义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对基本人权的确认。3)法治原则。宪法优先。法律保留。司法独立4)权利制衡原则。1)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2)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3)国家机关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宪法关系说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宪法关系的一方总是国家或国家机关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分类: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宪法规范的特点:内容的政治性效力的最高性立法的原则性(概括性)实施的多层次性宪法的变迁宪法制定:制宪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制宪权:创制作为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也是宪法制定行为的一种根据。修宪权: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权力,是制度化的制宪权。制宪权与修宪权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制宪权是一种原生性权力,任何变化都不会导致制宪权的变化。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产生的一种派生权力,通常由宪法确定其主体、程序和限制等内容。制宪权的主体:历史上:君主、少数组织、特定团体现代宪法:国民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的起草机关制宪机关是形式宪法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宪法起草机关专门的工作机构,不能独立形式制宪权制宪机关是一种常设机关,而宪法的起草机关具有临时性,一旦宪法的起草任务完成就宣告解散制宪机关有权批准和通过宪法,宪法的起草机关则没有此权制宪机关是经过选举产生,而宪法的起草机关往往是经过任命的方式产生宪法制定的程序:成立专门的制宪机构提出宪法草案宪法草案的通过:宪法草案成为宪法,一般要求代表机关以专门、严格的程序予以通过公布:宪法草案经过一定的程序通过后,一般由国家元首予以公布宪法解释:指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对宪法的含义、内容和界限所作的说明和补充。从内容上讲,宪法解释分为补充解释和违宪解释;依据对宪法解释主体的不同,也可以将宪法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宪法解释的体制:(括弧内为宪法解释的程序)立法机关解释体制(遵循立法程序,即提出、审议、讨论、通过)司法机关解释体制(一般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进行,法院不会主动解释宪法)专门机关解释体制(经过申请来解释宪法,其程序一般为审查、决议、公布)中国宪法解释属于立法机关解释体制,这种解释体制首先由1978年宪法予以确认和建立。宪法修改:指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对宪法规范予以补充、调整、删除的行为,以保证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宪法修改的形式:全面修改:用新的宪法替代旧的宪法,如我国前三部宪法的修改。部分修改:对宪法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增加新的条款。无形修改:不改动宪法条款的情况下,赋予某些条款以新的含义宪法修改的程序:提案:我国《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审定:这一程序在有些国家并不存在审议和表决中国宪法的修改: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一共制定了四部宪法,前面几部宪法采用全面修改的方式。1982年宪法生效以后,采用了部分修改的方式,现行宪法经过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修改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定了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规定了宪法修改的通过程序。绝对多数2/3以上人大代表违宪审查:特定的机关对立法行为以及其他行为进行审查并处理的一种制度。违宪审查的对象主要有:国会或其他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地方的立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的行为,特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选举行为。违宪审查的模式:普通法院模式。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专门机关模式。1920年奥地利宪法法院立法机关模式:不能体现违宪审查机构的专门性和裁判过程的司法性,特别是无法解决自身监督自身立法的问题。人民主权说违宪审查的方式:事先审查:预防性审查,抽象性和非针对性。事后审查:包括两种形式,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中国违宪审查制度:违宪审查的依据:宪法序言和第5条违宪审查的机关:全国人大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违宪审查程序:提出违宪审查对违宪问题进行审查对违宪问题作出处理危险审查结果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设立专门的违宪审查机关完善违宪审查的法律制度加强宪法的适用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性质:也称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其他的一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国家性质的一种反映。补充知识点:我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达标大会制度,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是多党合作制和人民区域自治。人民民主专政: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现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一种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的两个主要特点:统一战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是阶级基础知识分子是依靠力量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色爱国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具有如下特点: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高原则以政治协商为主要工作方式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和界限范围以“三大任务”为奋斗目标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济制度:一个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而形成的,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各种经济关系为内容的规则和政策的总称。1、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1)生产资料公有制。A、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B、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属于国家所有。C、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D、农村和城郊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有的外,属于集体所有。E、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F、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G、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H、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体所有制经济。I、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2)分配制度:A、按劳分配是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不是个人。C、按劳分配的标准不仅是劳动,更多的时候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由多种劳动因素决定。D、个人的劳动报酬受市场调节。E、还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特点坚持依宪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教育文化建设(科教文体卫)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教育和提倡五爱)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政权组织形式: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用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实现国家权利的机关体系、确定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共和制:现在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政体,主要包括总统制、议会制、半总统制和人民代表制。君主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政权组织形式在国家中的地位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阶级本质是密切关系的。它们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政权组织形式从属于国家阶级本质,决定着政权组织形式。所谓政权组织形式从属并且反映国家阶级本质,决不是说政权组织形式对它们从属和反映的国家只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因素,恰恰相反,它对一定阶级本质的国家起着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者阻碍它所从属和反映的国家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目标是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最高地位,其他机关由他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是一院制人民代表是兼职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机关民主集中制(人大制的组织原则)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主要表现:A、所有的人大都是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民意基础。B、国家行政、司法、检查机关由人大产生,具有广泛民意基础。C、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进一步理顺党和人大的关系,改善党对人大的领导进一步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宪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进一步体现权力运作的具体程序选举制度:国家通过法律规定选举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工资人员所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法;选举经费;选民和代表的关系;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等。选举制度的功能:政府合法性的来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公民自我治理的保障。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1953年:中国第一部选举法,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做了具体的规定。1979年: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0年P286进行了5次修正。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三个: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力(1983年)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2010年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一次选举中,选民平等地拥有投票权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选民人数相同一切代表在代表机关中的地位平等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实质上的平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选举: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间接选举: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大会代表的一种选举在县级和县级以下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差额选举原则等额选举:指民意机关代表或公职人员选举候选人的人数与应选代表名额相等的选举差额选举:民意机关代表或公职人员选举中候选人的人数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秘密投票原则(2010年秘密写票处)精神病人有选举权但是不予登记、有选举权不一定有被选举权。选举的组织在实行间接选举的地方,由人大常委会选举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的选举。选举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级,自治县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乡级受上级人大常委会领导。选举的程序;划分选区(每区1-3,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选民登记:一次登记,长期有效。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名单前20日公布,5内日向选委会申诉,3内日处理,不服5内日向法院起诉。代表候选人的提出: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可以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各政党、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名单前15日公布,超额预选正式名单前7日公布投票选举,直接设立投票站和流动票箱,县级选上级,本级人大主席团主持。公布选举结果罢免和补选1)罢免直选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通过;2)罢免间选产生的代表,须经原选举过单位半数的代表通过,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须经各该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3)人民代表因故在任期内出缺,由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补选。破坏选举制度,应当受到行政或刑事制裁。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贿赂方式当选代表无效。政党:指由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以夺取、控制或者影响国家政权运作为目的的,具有严格的纪律和组织体系的政治组织。政党的特征: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政治纲领具有一定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纪律政党制度:关于政党的地位、作用以及有关政党掌握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分类:资党和社党,一党、两党、多党)政党与近代民主政治。政党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关系作用于政治以及法律领域的表现。社会经济关系为政党和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隐入平等和竞争机制,促进了民主制度公开化程序化制度化,扩大了公民参与政治途径。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居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也不存在着轮流执政的问题,但民主党派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和职能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政权组织形式都属于国家的形式。现代国家结构的形式的分类单一制:由若干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基本特征如下: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和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中央政权机关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际国家整体是国际关系中唯一的主体复合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联盟的国家或国家的联盟。联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所组成的联盟的国家。联邦和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都有各自的国家机关体系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联邦和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划分是来自宪法在国际关系中,各成员单位一般独立对外交往的权力邦联: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性的国家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松散的国家联盟。邦联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没有统一的宪法和集中统一的国家机关体系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立主权、中央国家机关体系和法律制度体系邦联的决定要经各个国家的批准才能产生效力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民族因素、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实行单一制是我国民主关系的历史和各民主的居住现状所决定的,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平等发展的需要实行单一制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决定的,也是缩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实行单一制是由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需要所决定的,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和政治稳定。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原则:有利于现代化建设、行政管理、各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照顾到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我国存在三种不同的行政单位:普通行政地方、民主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我国行政区划法律变更程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经全国人大审议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报国务院审批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改变,报国务院审批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的重大变更报国务院审批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乡、民族乡、镇的建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民主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主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主区域自治的基本特征: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国家的领导下统一进行,而不可各自为政,擅自设立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要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绝不能在散居民族区域设立民族自治的内容就是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本地区地方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民族平等原则、国家整体利益和各民族具体利益的高度结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聚居的少数民族能够充分享有自治权,同时散居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利益也能得到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行政区域和经济文化发展区域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间的相互合作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种类型:共有155个自治地方,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建立的自治地方,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如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包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并可作相应的变通管理地方财政安排和管理地方经济建设事业管理本地方的教科文卫体的自主权依照法律规定,组织维护本地方治安的公安部队其他方面的职权“一国两制”: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可以在局部地区因历史的原因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依法保留原有的制度。1990年香港基本法1993年澳门基本法特别行政区: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的特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财政独立,有自己的货币,不征税。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由当地人管理原有的法律制度不变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确立原则: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政权性质,符合“一国两制”的基本精神,同当地历史情况和具体现实相结合,适当吸纳各种既有体制的有事。特点:行政主导、司法独立、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配合。行政主导:行政长官代表行政区。重要议案由政府向立法会提出。政府提出的议案优先列入议程立法会通过议案行政长官签署公布方能生效。行政长官对通过的议案有否决权行政长官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程序解散立法会其他(如:批准临时短期拨款,决定公务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和提供证据)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配合:行政对立法的制衡行政长官拒绝签署通过的法案,3个月内发回重议。协商不一致,行政长官可解散议会,任期内一次。法律草案,涉及政府政策行政与立法之间的配合,提出前必须行政长官书面同意立法对行政的制衡行政长官发回的法案,立法会绝对多数2/3再次通过,一个月内必须签署发布立法会可以迫使行政长官辞职两次拒绝签署法律草案议案解散议会,新议会全体会议2/3通过仍不签署发布的。拒绝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草案,新立法会继续拒绝。立法会可以弹劾行政长官:有严重违法和渎职行为,经法定程序,可以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弹劾。特别行政区政权组织特别行政区长官

:对立法会负责。40周岁,连续住满20年(香港规定在外国无居留权)永久性居民。选举产生,政府任命,任期五年,连任一次。职权:执行权,立法方面、行政方面、司法方面的职权。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政务司、财务司、律政司和各处、署。主要官员政府任命,

连续住满15年(香港规定在外国无居留权)永久性居民。职权:制定执行政策,管理各项行政事务,办理授权的对外事务,财政预算决算,法案、议案、附属法规,委派列席立法会并代表政府发言。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职权: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和任免权。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澳门:终审法院(终审权)、中级法院和初级法院(设立若干专门法庭,包括行政法院),无独立检查机关香港:单设检查机关律政司,为行政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据法律规定,以城乡居民(村民)一定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并由居民(村民)选举产生的成员组成的,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会组织。1982年,非政权机关。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基层行、群众性、自治性的特点。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主人、副主任和委员5-9人组成。全体选举产生或者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个人选举产生。100~700户范围设立。可以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和公共卫生等,分设小组,组长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由主人、副主任和委员3-7人组成。任期3年,可连任。(户籍在本村且居住,户籍在本村不居住本人意愿,户籍不在本村居住满一年申请同意。只可择一村参加选举)组织候选人见面。村民会议村民会议由18周岁以上的本村村民组成(无政治权利的限制)。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1)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2)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3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3)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2/3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法律对召开村民会议及作出决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4)召开村民会议,根据需要可以邀请驻本村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派代表列席。村民代表会议(1)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2)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4/5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1/3以上。(3)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村民代表可以连选连任。(4)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有1/5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代表会议。(5)村民代表会议有2/3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1/2过半数同意。(6)村民代表应当向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负责,接受村民监督原则:村务公开原则(监督机构不得近亲属)民主管理:上级政府对村委会工作指导、支持和帮助,不得干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如何完善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关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权和法律地位,避免将其当作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干部的素质帮助基础群众自治组织增加经济来源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制度建设、规范自治组织的行为拓宽基层群众自治的途径和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我国对出生国籍采用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特殊情况下,中国公民可以保留其在外国的居留权。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公民是法律概念,与外国人无国籍人相对应;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应,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二者的法律地位也有区别。“公民的权利”:所有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所享有的权利;“人民的权利”:主要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地位不同导致两者在享受权利上也有所差别。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规规定的全部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而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受全部法律权利,也不允许他们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二者的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要比人民的范围更广泛,除包括人民意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公民通常表达的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是群体概念。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所确认的、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和履行的最起码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对于国家和公民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宪法所确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反映了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关系,而公民的其他权利和义务则调整公民同某些具体的社会组织及公民间的相互关系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了普通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或原则人权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其最初的含义包括人们追求生活、财产、自由和幸福的权利。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之后成为各国立宪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公民权:人们对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通称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首先,两者性质不同。人权是一个政治概念,公民权是一个法律概念其次,二者不能简单等同。人权和公民权从性质到形式差异很大,人权的一个方面的要求可能具体化为公民权的若干权利,而公民权的一项权利也可能体现着人权的多方面要求。二者不能对等。人权与公民权相比,还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前述的时代性和国际性等特点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特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享有权利的主体十分广泛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十分广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在权利的享有上一律平等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以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实际水平为基础,实事求是地确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内容规定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权利和义务在整体上是相互促进的权利享有上附有限制条件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财产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权,检举、控告权,申诉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特定主体的权利。平等权:我国主张法律适用上的平等说。是公民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合理差别:年龄对责任和权利,生理差别,民族差异)守法上的平等、司法上的平等、反对特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结社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公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某些国家领导人的权利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公民有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公民有权依照法律监督被选出的人民代表和其他国家机关人员,对其中不称职者有权罢免言论自由: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著作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政治言论和非政治言论。预防制和追惩制(英美))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有如下的限制:不得用言论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宣传与煽动不得用言论进行诬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动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出版自由:广义言论自由。指公民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出版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的权利。集会: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示意愿的活动游行: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意愿的活动示威: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思的活动。集会、游行、示威具有如下特征:源于请愿。(登记制,许可制(我国),追惩制)集会、游行、示威是由公民所举行的活动集会、游行、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为了表达某种意愿结社自由:指公民为了一定的宗旨而依照法律规定的手续组织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双重权利:个人加入权利,社团自主性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个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派别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派别的自由;有过去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信仰自由,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组成宗教社团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人身自由:公民一切权利和自由的基础。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扣押和拆检公民的信件应该遵守以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才有权决定扣押或者拆检公民的有关信件扣押或拆检公民的信件只有两种原因:一是国家安全的需要,而是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对于扣押的邮件、电报等,经查明不影响国家安全或与犯罪无关,应立即退还原主或交还邮电部门须扣押的邮件、电报等,应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通知邮电部门对公民个人保存的邮件、电报等,如公安机关或检查机关认为需要检查时,公民有义务交出。如公民拒绝交出,可以强行搜查,但必须出示搜查证。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指公民在限购的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保障。主要有: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1.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2.物质帮助权),财产权和文化教育权。文化教育权利:1.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公民有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监督权:批评权: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有权提出要求其克服改正的意见。建议权: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有权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检举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机关进行检举的权利。控告权: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提出指控,请求有关机关对违法失职行为给予制裁。申诉权:公民对国家机关作出的决定不服,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请求,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取得赔偿权: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特定主体的权利妇女的权利保护:在政治权利方面、在社会经济权利方面、在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儿童老人的权利保护残疾人的权利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基本义务(还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总共9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爱护公共财产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祖国的安全是指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国家各项机密得以保守,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祖国的荣誉是指祖国的尊严不受侵犯祖国的信誉不受破坏国家的荣誉不受沾污国家的名誉不受侮辱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外国人的权利保护国家保护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外国人的受庇护权我国宪法规定给外国人受庇护的含义是:受庇护权只给予提出申请要求的外国人外购人向我国政府提出避难,必须是由于政治原因,不包括一般刑事罪犯我国政府对提出避难的要求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被给予受庇护权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者驱逐。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机构的特点:阶级性历史行特殊的强制性组织性协调性我国中国国家机关体制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的中国国家机关体制。1954年宪法颁布以后至“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中央国家机关体制从“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82年宪法颁布之前的中央国家机关体制现行宪法颁布至今的中央国家机关体制国家机构体系: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两大类我国的中央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我国的地方国家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机构分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乡、民族乡、镇的国家机构分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意志代表方面,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由人大代表人民的最高意志,制定法律,决定国家的重大问题在权限划分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查机关、国家军事机关等由人大选举或决定产生,对他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但必须坚持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国家机关内部方面,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体制,而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都实行首长个人负责制在具体工作方面,不管在哪一个国家机关,具体决策过程都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不能出现“一言堂”,也不能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形。责任制原则人大向人民负责按照国家机关的不同分为集体责任制和个人负责制两种法治原则国家机关的设立和活动都有法可依、任何国家机关及其附属机构的存在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机关作出决定、命令、裁判等工作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符合法律规范任何违法宪法和法律的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予以纠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又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这表明我国实行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相结合、以地域代表制为主的代表机关组成方式。全国人大行使职权的法定期限为每届连任5年。名额不能超过3000人。任期满前2个月完成选举,2/3通过可推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修改宪法:全人常或1/5全代表提议,2/3通过。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全人大制定修改,闭会期间人常可修改(除特别行政区):不抵触,只修改和补充。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等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罢免:全国人大主席团或者3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提出对于全国人大选举和决定的人员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并经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通过。接受辞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国家正、副主席,中央军委全体成员,一府全体成员,两高正职决定国家重大问题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最高监督权其他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由预备会议选出的主席团主持会议。提前1个月通知日期和需要讨论的事项。每届第一次会议,在本届选举完成后2个月内由上届人大召集。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有必要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召集临时会议。预备会议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公开举行,必要时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可决定全国人大会议的秘密举行。2/3以上代表出席。组成人员: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委组成人员,最高检和最高法。其他机关团体负责人,全常批。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案以及其他议案,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提出议案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审议议案对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各代表团审议,或者并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提交大会表决;对代表团和代表提出的议案,则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表决议案: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公布法律、决议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法律案以主席令的形式加以公布;选举结果及重要议案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告或主席令形式公布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和华侨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是人大的辅助性的常设工作机构,不设秘书长,其人选必须是人大代表,专门委员会只设到州级。人大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可以补充任命专门委员会个别的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还可任命一定数量的非人大代表的专家以顾问身份列席专门委员会会议。专门委员会的决议必须经过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之后才具有效力。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任务:审议全国人大主题团或常委会交付的议案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提出属于全国人大或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审议全国人大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或命令,国务院各部委的命令、指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并作出报告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询案的答复,必要时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提出报告对属于全国人大或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临时性委员会:(1)人大及其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组成的对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2)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可以组织调查委员会(成员人大代表,任务完成即撤销)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每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时,由全国人大从代表中选举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与全国人大代表不同,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职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全人大常设机构,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解释,监督,撤销抵触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决议、命令等)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闭会期间,可以解释、补充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但不得抵触。◎解释基本法◎可以制定、修改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A、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计划审批权及预算审批权;B、批准或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C、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D、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E、决定特赦;F、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G、决定全国总动员和局部动员;H、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国务院决定省级行政区内部的部分地区的进入紧急状态)任免权A、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B、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组成;C、任免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和军事法院院长;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查长、检察员、检查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查长;E、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查长的任免。监督权:法律监督权和国家机关监督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质询案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常委会议上,围绕本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向常委会做工作汇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对法律实施工作进行考察的执法检查其他职权:弹性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形式:1.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的委员长会议和由全体组成人员组成的全体会议。2.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要的日常工作的委员长会议。两月一次,委员长主持,必要召开临时会议。人员过半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由其委员长召集并主持,会议期间国务院,中央军委,两高列席,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派主任或者副主任一人可以列席会议。有必要请全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程序1.议案的提出和审议①提出议案。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属于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案。②审议议案。常委会全体会议听取关于议案的说明,随后分组会议审议,并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在下次会议上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③表决通过。议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交付表决的议案。④决定公布。2.质询。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一府两院的质询案。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常委会会议上或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其书面答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最高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出席会议,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可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议案(包括修改宪法的议案)参加各项选举,可对主席团提名的国家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名单提出意见参加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和军委副主席、委员的人选可提出询问、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其下属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可依照法律规定提出罢免案可依法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可向人大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在常委会的统一安排下,对有关地区、有关单位进行视察,就被视察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可应邀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以及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回答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的询问,协助政府推行工作有权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议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各方面的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所享有的权利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发表意见,参与表决,共同决定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人选和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议案、批评和意见的权利依照法律的规定的程序提出质询案的权利依法提出罢免案的权利人身特别保护权言论免责权享受适当补贴和物质上的便利的权利全国人大代表所享有的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在代表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宣传法治并协助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与原选举单位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接受原选举单位和群众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其所选出的代表保守国家秘密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参与对国家事务的讨论和决定,积极参加代表的视察活动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职基本条件有:必须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45周岁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具体程序:由全国人大主题团提出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候选人名单,然后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最后由主席团把确定的候选人名单交付大会表决,由人大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5年,不超2届。人大任免。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任免权:宣布任免,宣布召回驻外使节和代表。外交权:宣布批准或者废止条约等,去别人家玩和带回来玩。荣典权:授予荣誉奖章和光荣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任期5年。国务院组成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由总理提名组成国务院,总理有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任免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议案的权利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其他组成人员向总理负责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和全体会议,对与所议事项总理有最终决定权,并对决定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国务院的职权法规制定权(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的权力。提案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国家预算和预算的执行情况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和废除的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必须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的人选在国务院职权范围内的其他必须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或决定的事项领导权(领导和监督)管理权任免权(任免和奖惩)行政区域划分权紧急状态决定权其他职权(被授予)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1)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2)由主席、副主席、委员若干人组成。主席提名,全大产生,闭会期间,全常产生,5年任期,连任不受限。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委员均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中央军委的有关重大问题要经委员会集体讨论,但是中央军委主席有决定权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是适用法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国家的审判权。人民法院的任务是根据事实和法律审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以及其其他法律规定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通过审判活动,惩罚犯罪,解决民事、经济纠纷,解决行政纠纷,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省辖市、自治区辖市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不设区的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旗人民法院、市辖区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军事法院:分高级、中级、基层三级海事法院:在审级上相当于中级人民法院,其审判工作受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监督和管辖铁路法院:分为中级、基层两级,受当地高级人民法院监督基层人民法院的职权:负责审判第一审案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并且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中级人民法院的职权: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基层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33.高级人民法院的职权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对辖区内海事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上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专门人民法院的职权军事法院管辖现役军人的刑事犯罪案件,军队在编职工的刑事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审理的案件,在作战区和戒严区由统帅部、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