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刑法(上课)分析_第1页
2016-刑法(上课)分析_第2页
2016-刑法(上课)分析_第3页
2016-刑法(上课)分析_第4页
2016-刑法(上课)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法律制度(P232)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1、刑法的概念: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刑法的根本原则(P232)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需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惩办”。2、罪刑相当原则3、适用刑法一律公正原则案例: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D〕A、聚众淫乱罪B、组织淫秽表演罪C、寻衅滋事罪D、无罪犯罪〔Crime〕的概念:是指严峻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当受到刑罚惩办的行为。二、犯罪概述(P232-)思想品德与法律根底-第八章-刑法

犯罪构成的概念: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一〕犯罪构成(P233)思想品德与法律根底-第八章-刑法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具体包括:犯罪

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

客体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缺一不行什么人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客观方面实施了什么危害行为犯罪客体对什么社会关系造成危害刑事法律制度偷人手机蹲监半年年仅21岁的阿强是广东省城市建设技工学校的一名在校生。2023年6月22日凌晨2时许,阿强在宿舍内,趁室友何某某睡觉时,盗走了其放在枕头旁的摩托罗拉A1200型手机1台,价值人民币2200元。当天阿强被带走。近日,天河区法院审判了此案,认为阿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秘窃取他人的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窃取罪。鉴于其认罪态度较好,且赃物已缴获,酌情从轻惩办,判其有期徒刑6个月,并惩办金1000元。关于赐予学生李利隆开除学籍处分的准备

华南农教[2023]27号信息学院2023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李利隆,于2023年7月8日上午9点多,到学校16号楼一楼工商银行自动柜员机预备取钱,觉察一张银行卡留在柜员机中,反抗不住诱惑,先取出100元,接着又取出800元,然后通过查询觉察有1万多元可以转帐,遂将钱转到自己的银行卡。事主觉察银行卡丧失后,马上报警,并得知钱已经转到银行卡上,遂办理了银行卡冻结手续。7月10日上午,李利隆觉察自己的银行卡出了问题,无法取钱,在到五山工商银行办理手续时被警察送到五山派出所帮助调查。经过审问与调查,证明李利隆犯罪事实明确,已经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学生李利隆因盗窃触犯了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依据《华南农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其次款的规定,经2023年第五次校长办公会议争论准备,赐予学生李利隆开除学籍处分。1、犯罪主体〔P233〕犯罪主体——指实施危害行为并担当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分类: 单位——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自然人

一般主体〔刑事责任年龄和具备刑事责任力气〕特殊主体〔还要求具有特定的职务或身份〕如:重大飞行事故罪的主体、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受贿罪的主体、非法贷款罪的主体等均为特殊主体。〔1〕、自然人犯罪主体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刑事责任年龄依据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我国刑法刑事责任年龄分三个阶段:

我国刑法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坚持两条重要而特殊的原则:从宽惩办原则;不适用死刑原则。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有意、有意损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已满16周岁,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完全刑事责任力气具有刑事责任力气-有识别和把握自己的行为的力气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

刑事责任力气 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担当刑事责任所必需和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识别和把握自己行为的力气。分类: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刑事法律制度只对犯——有意、有意损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担当刑事责任。相对无刑事责任力气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刑事法律制度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惩办;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识别或把握自己行为力气的精神病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惩办;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办。醉酒的人犯罪,要不要负刑事责任?〔2〕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单位犯罪,必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如走私罪、单位行贿罪、偷税罪等。单位犯罪的,一般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惩办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判处刑罚。2、犯罪主观方面(P233)概念——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犯罪行为及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有意或过失〕、犯罪的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几种因素。罪过——必要要件

犯罪目的——选择要件

犯罪动机——非构成要件,不影响定罪,而影响量刑。▼不行抗力和意外大事犯罪有意犯罪过失故意过失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主观上的过错刑事法律制度犯罪故意(明知故犯)含义——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会——“必定”和“可能”。〕直接有意—明知会发生,希望…间接有意—明知会发生,放纵…我国首例“安乐死”始末

1984年10月,陕西省汉中人夏素文被诊断为“肝硬变腹水”,1986年6月23日病危,被其子王明成等送往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治疗。入院当日,医院就给患者家属发了病危通知书,后常常规治疗,病症稍有缓解,但夏仍感到苦痛难忍,表示想死。6月25日上午,王明成和妹妹向主管医生、汉中市传染病医院住院部肝炎科主任蒲连升询问母亲病情,蒲连升说治疗无望,并向他们介绍了国外使用“安乐死”的状况。

次日王明成在向院长确定其母获救无望的状况下,要求给其母实行“安乐死”遭到拒绝。

6月28日,王明成及其妹又要求蒲连升给夏素文实施“安乐死”。在王明成和其妹一再要求表示情愿担当一切责任后,蒲连升给夏素文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处方一张,在处方上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让王明成也在处方上签了名。蒲连升强令该院实习生蔡某给夏素文注射,蔡将局部药水推向地面。

当日下午,王明成和其妹见母亲未死,两次去找值班医生李某,李某按蒲连升医嘱又开了100毫克复方冬眠灵,由值班护士作了注射。夏素文在6月29日凌晨5时死去。

首例“安乐死”引发官司

夏素文死后,7月3日,汉中市〔现更名为汉台区,下同〕公安局立案侦查,并于9月20日以有意罪将蒲连升、医生李某、王明成及其妹四人收容审查。同年12月20日,公安机关对4名被告人解除收审,转为取保候审。

1987年3月31日,汉中地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夏素文的死因作了鉴定,鉴定认为:夏素文的死因与病变本身和复方冬眠灵的作用两者兼有,其中复方冬眠灵则更快促进了病人的死亡。

汉中市检察院于同年9月以有意罪将蒲连升、王明成批准逮捕,并于1988年2月8日向汉中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另外两人则免予起诉。汉中市人民法院于1990年3月15日至17日公开审理了此案。一审开庭审理后,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2月28日批复省高院:“你院请示的蒲连升、王明成有意一案,经高法争论认为:‘安乐死’的定性问题有待立法解决,就本案的具体情节,不提‘安乐死’问题,可以依照刑法的规定,对蒲、王的行为不作犯罪处理。”

1991年4月6日,汉中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宣告蒲连升、王明成两被告行为“属于剥夺公民生命权利的有意行为”,但“情节显著略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条,宣告蒲连升、王明成二人无罪”。汉中市人民检察院对一审判决两被告不构成犯罪提起抗诉;蒲连升和王明成则对一审判决认定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不服提起上诉。汉中地区中院于1992年3月25日二审裁定:驳回汉中市人民检察院和蒲连升、王明成的上诉;维持汉中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

间接有意犯罪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1〕、主动追求一个犯罪的结果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状况。案例:一个人想毒死他的妻子,然后在妻子咖啡罐里面放了毒药。她的妻子拿来了招待客人,把客人毒死了。行为人对毒死妻子而言是的直接有意;对被毒死的客人而言,是间接有意。〔2〕、追求一个非犯罪性的结果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的发生。案例:甲在公园里面打鸟,鸟在树枝上,位置很低。节假日公园里人很多,树对面不远的地方就有很多的游客来来往往。行为人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朝树上的鸟射击,全然不顾四周的游客。一枪开过去,结果子弹飞过那棵树击中了人,这种状况被认定为间接有意,属于为了追求一个非犯罪结果〔打鸟〕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致人死亡〕,对犯罪结果成立间接有意。犯罪过失(应当预见)含义——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开,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意外大事不能构成犯罪: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未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可能预见、轻信能避开……案例:甲是保姆,一日甲为某家的婴儿乙洗澡时突然听到响,便将乙放在浴缸一头,使其背靠墙坐着,甲跑去接,由于是熟人便多聊了几句,回来后觉察乙自己爬到了浴缸里已被溺死。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疏忽大意的过失〕案例:24岁的青工张某特殊宠爱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边喊“可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里,张某连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A、间接有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大事〔C〕3、犯罪客体(P233)犯罪客体——指刑法所疼惜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由于任何犯罪都侵害了确定的社会关系。我国《刑法》规定了十类犯罪客体。〔P236〕如:盗窃罪的客体

区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犯罪对象指的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分1、犯罪客体准备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如:甲盗窃的是备用的、尚未安装的通讯线,乙盗窃的是正在使用的通讯线。甲构成盗窃罪,乙则构成破坏通讯设施罪。因乙所侵害的客体是与通讯相联系的公共安全。2、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并非全部犯罪都有犯罪对象。如:偷越国〔边〕境罪,其客体为国家对出入国、边疆的治理制度。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客体的犯罪,大局部是没有具体的犯罪对象的。3、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根底,犯罪对象则不是。

4、任何犯罪都危害客体,而对象却不愿定受到损害。4、犯罪客观方面(P233)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

危害行为——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危害结果——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方法犯罪时间犯罪地点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又称为选择要件。(如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聚众斗殴罪等。)危害行为 作为-----制止做而去做举刀,投毒下锅等危害行为不作为-----有义务且能实施某行为而未实施。假设造成严峻危害性的,构成犯罪。义务〔前提〕义务的来源: 1、自法律的明文规定。 如:遗弃罪。2、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 如值班医生。3、来自法律行为的义务; 如受雇为他人照看小孩的保姆有确保小孩安全的义务。4、来自行为人的从前行为; 如汽车司机交通肇事撞伤行人,有义务送伤者去医院抢救。危害结果危害结果——通常是指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当危害结果已经发生,为使行为人对这一结果负责,就必需查明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但应留意的是,合法行为、自然力作用等及其所引起的某种结果,不属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范畴。某小学生上课常常捣乱,教师向家长反映,家长教育方式粗暴,动手打了这个学生。该生一时想不通,喝毒药自杀了。教师对学生的死负刑事责任吗?不能简洁地把因果关系与负担刑事责任等同起来,假设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有意或过失,尽管其行为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也不应负刑事责任。无罪过大事:不行抗力和意外大事不行抗力——客观上造成了损害、非有意或过失,由于不能抗拒的缘由引起的。“不能抗拒”,指虽然生疏到,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行为人无力排解或阻挡。如马受惊伤人意外大事——客观上造成了损害、非有意或过失,由于不能预见的缘由引起的。“不能预见”,指就当时的条件而言,行为人无法生疏到。如开车打喷嚏撞倒电线杆排解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确定的损害结果,外表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解犯罪的事由,即正值防卫和紧急避险。〔二〕、排解犯罪的事由〔P233〕为了使国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展的不法侵害,而实行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值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以下行为,不是正值防卫:①防卫挑拨行为。②疼惜非法利益而实施的行为。③相互斗殴。

1、正值防卫(P233)正值防卫的条件:必需是为了疼惜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行防卫。必需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必需是对正在进展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必需是针对进展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正值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正值防卫的时间条件正值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展之时才能实行,不能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以下情形一般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一是不法侵害已经完结;二是不法侵害人自动终止;三是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四是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连续侵害的力气。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对于防卫过当行为的罪名,应当依据具体过当行为的性质,以及行为人的罪过形式,并依刑法分则有关条款予以确定。无限防卫权,又称无过当防卫,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状况下所实施的正值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展行凶、、、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峻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案例?〕女司机遇劫撞死劫匪无罪佛山中院裁定属正值防卫案发:出门遇劫,驾车撞死劫匪37岁的容女士是小有成就的生意人,居住在顺德伦教鸡洲某社区。08年7月13日凌晨5时许,容女士驾车驶出车库,预备出门做生意。不料,两名年轻人早已潜伏在她家车库旁,他们手持铁制钻头,一左一右站在容女士驾驶的小车两侧,用钻头敲打两侧车窗。容女士当时很慌张,大喊救命,并按响汽车喇叭求救。目击者梁先生回忆,年轻人将车窗敲碎后,拉扯容女士的头发,旋即抢走容女士放在副驾驶位的手袋。随后,两人搭乘一辆在四周接应的摩托车快速逃跑。容女士称,手袋内装有现金8万余元及假设干收款单据等物,她当即准备———追匪!容女士车库门前是条笔直的、约3米宽的道路,两旁都是握手楼,劫匪无法从旁逃跑,只能径直前行。在百米开外,容女士追上了劫匪搭乘的摩托车。劫匪见遭紧逼,选择冲上离道路足足有30厘米高的住宅区连续逃跑。梁先生回忆,容女士直接把车开上去,先是撞烂一道木栏杆,再撞烂一道铁栏杆,最终撞倒摩托车,3名劫匪被撞飞,其中一人当场死亡。容女士事后交代,她只是想撞倒摩托车,拿回自己的手袋,从没想过要撞死人,可当时天还没亮,现场混乱,自己戴的眼镜又被弄烂了,所以没能看清,不知道劫匪已经无路可走了。

争议:是“巾帼英雄”还是防卫过当事发后,容女士乐观协作警方调查,并表达了深深的歉意,声称撞死劫匪完全是她意料之外的事情。可是由于媒体的介入,该大事很快就成了网络热门。据报道,在网络上,90%以上的网友都赞成女司机的勇敢行为,有人将其封为“巾帼英雄”,还有网友甚至希望推选其为“广东十大女杰”。分析:当时行为还没有完成,被害人可实施正值防卫,缘由:一、虽被抢财物已在行为人掌控中,但仍在被害人目击范围内,因此抢动行为仍未完成;二、现场不是静止概念,是可移动的,只要被抢财物在被害人可目击、可追及的空间范围内,被害人可实施有效行为追回被抢财物,如遇行为人抗拒,被害人可予还击〔如本案的开车撞人〕。因而被害人女司机的撞人行为符合正值防卫的构成要件,不应担当刑事责任〔对于罪等暴力犯罪而言,不存在是否防卫过当的问题,本案被害人造成行为人一死一伤的后果无需论述〕。

终审:女车主属于正值防卫09年1月,顺德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容女士的行为属正值防卫,无须担当刑事责任。顺德法院还认定,两名劫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实行暴力手段当场劫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罪。鉴于赃款已被起回,且两人能自愿认罪,酌情予以从轻惩办。遂依法判处两劫匪有期徒刑12年、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惩办金12023元、11000元。宣判后,两名劫匪提起上诉,认为顺德法院认定的“劫匪在过程中拉扯被害人头发”证据缺乏,恳求予以改判。佛山市中院审理后认为,拉扯头发这一事实在容女士的报案陈述中有所反映,在两名劫匪承受警方侦查过程中也有所供述,相关证据能够相互印证,故驳回两被告上诉,维持原判。作出判决后,主审法官针对该案的争议焦点,即女车主是否防卫过当作出解释。法官称,女车主不顾个人安危,在患病后机灵地撞倒歹徒的摩托车,尽管造成一名歹徒死亡的结果,但这照旧符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值防卫”的规定。案例: 甲在路上看到儿子正被两个人拦截、纠缠、推打,预备上前制止。这时一名便衣警察也为制止纠纷冲上前去,在未说明身份的状况下,直接架住甲的儿子,且动作粗暴。甲误以为是对方同伙,上前用扳手砸向便衣警察的头部,致其死亡。甲的行为的性质是什么?答案:属于假想防卫,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甲遭到乙持刀,一下子把乙打倒在地摔晕过去。这时,甲特殊生气,拿起罪犯掉在地上的刀子,几刀下去,把摔晕在地的乙扎死了,问:关于甲行为哪种是正确的?A、将者杀死属于正值防卫B、防卫过当C、前面的行为是正值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前面的行为是正值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有意〔D〕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急,不得已实行的紧急避险行为〔损害较小合法权益,以疼惜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它是一种排解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此而造成必要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2、紧急避险(P233)

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案例: 甲遭到乙等三人的无端殴打,并被乙用刮刀刺伤。甲连忙夺路跑走,此时,乙等人高呼:“抓小偷!”。路人丙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甲一时难以摆脱,虽然知道丙是不明真相、见义勇为的群众,仍不得已刺伤丙,得以脱身。事后查明,甲被乙刺成重伤,某甲给丙造成轻损害。甲的行为是紧急避险武某驾车行使时突见前方五米处一人挑担向右横穿大路,武某一面紧急刹车,一面对右急打方向盘,车身将路边一电线杆撞断,将路边一行人砸成重伤。武某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属于〔〕A.过失重伤罪B.紧急避险C.不行抗力D.意外大事B〔三〕有意犯罪形态(P233-234)有意犯罪形态是指有意犯罪在其进展过程中,由于某种缘由而停顿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1、犯罪预备指行为人为了犯罪,预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行为。条件:1、行为人已经开头实行犯罪的预备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3、行为人在犯罪预备阶段停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缘由。惩办: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惩办或者免除惩办。

为了实施犯罪,预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惩办或者免除惩办。犯罪预备行为人实行了犯罪预备行为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缘由使犯罪未能得逞特征案例: 某士兵观看一女兵从宿舍出去打水,顺手把门掩上,产生了强奸的念头。他偷偷溜进女兵的宿舍,藏到女兵的床底下,伺机强奸。女兵打水回宿舍后,感到床下似乎有人,喊人来把他抓获。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强奸预备行为。由于行为人为了强奸而实施了预备行为〔藏在床下便于实施强奸〕,由于意志以外的缘由〔被觉察抓获〕而未能着手开头实施暴力、胁迫的强奸行为,假设行为人已经着手、强奸,由于意志以外的缘由没有既遂的,是犯罪未遂,不是犯罪预备。2、犯罪未遂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缘由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顿状态。特征: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缘由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缘由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惩办。犯罪未遂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人犯罪未得逞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缘由使犯罪未能得逞特征如: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突然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觉察,跳窗逃走,就是犯罪未遂案例: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连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觉察少了一个戒指并疑心陈某,便立刻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务的行为AD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顿形态。·自动放弃的中止犯罪·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犯罪特征:1、状态:行为停顿〔彻底性、有效性〕2、阶段:犯罪过程的任意阶段3、缘由:行为人自愿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顿形态。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惩办;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惩办。犯罪中止犯罪既遂以前〔即犯罪过程的任意阶段〕必需是自动放弃犯罪必需是彻底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特征例: 乙某意图强奸韩女,使用暴力脱去韩女的裤子后觉察,韩女正处在月经期。乙某遂停顿犯罪。此案例中,乙某的行为符合犯罪中止的第一种情形“自动放弃犯罪”。 甲欲杀妻,用菜刀连砍数刀后见妻子情状极其可怜,心生不忍,便抱起妻子来到医院急救,妻子因准时抢救而幸存。属于“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犯罪”。

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连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觉察少了一个戒指并疑心陈某,便立刻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务的行为(D)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有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4、犯罪既遂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可怕,便消退念头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A〕以下案例分别是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为什么?A.大学生吴某溜进邻居家,拿了两张盖了章的空白支票,因担忧受到法律制裁又自动放回原处。其实,他假设想拿走也无法得逞,由于他的行为早已被窗外的邻居何某觉察。B.被公司开除的张某潜入原公司财务室,把保险箱翻开,观看巨款已提走,便无望而去。C.李某出狱后生活无着落,准备四周的银行,他制订了准备,并买回土制手枪一把。后被房东觉察私藏的手枪,并报警,警察将其抓获。A(既遂)B(未遂)C(预备)案例〔四〕共同犯罪〔P234〕

1、概念——指二人以上共同有意犯罪。2、构成要件:主体——必需是两个以上具有犯罪主体资格的人;客观——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主观——共同的犯罪有意。3、犯罪集团——3人以上、较固定的犯罪组织。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主犯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或者帮助作用的犯罪人从犯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胁从犯有意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人教唆犯1、主犯——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依据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惩办。对于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应当依据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惩办。2、从犯——从轻、减轻或免除3、胁从犯——减轻或免除4、教唆犯——依据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惩办。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惩办。假设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惩办。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1、刑罚的概念和特征概念: 刑罚——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峻的法律制裁方法。特征: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必需有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准备;是一种最严峻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三、刑罚制度〔P234〕主刑

附加刑管制—不需关押,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并不超过3年。

拘役—短剥自由,就近关押,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并不超1年。有期徒刑—适用最广,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并不能超过20年。

无期徒刑—剥夺终身自由,实行监禁,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死刑—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除出境—适用于外国人。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当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当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2、刑罚的体系(P234)以下关于刑种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主刑只能独立适用,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B.主刑与附加刑在轻重程度上不具有可比性C.死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必需同时适用D.死缓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A3、刑罚的裁量(P235)刑罚的裁量即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的审判活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原则。法定刑〔法律明确规定的刑罚〕法定情节〔法律明确规定的从轻、从重、减轻和免除刑罚的情节〕酌定情节〔指审判机关依据案情具体状况和对于法律精神的理解,可以在法定刑内从轻从重的情节〕从重惩办、从轻惩办〔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减轻惩办〔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具体的量刑制度包括〔P235〕:

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和假释〔1〕累犯指因犯罪而受过确定的刑罚的惩办,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确定之罪的状况。对于累犯,应当丛重处理。〔2〕自首和立功

自首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或者被实行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照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把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特殊自首〕。可以从轻、减轻,犯罪较轻的可以免于惩办立功指犯罪分子揭露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或者供给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行为。分为一般立功〔可以从轻或减轻惩办〕和重大立功〔可以减轻或免于惩办〕。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于惩办。以下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A〕A、甲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甲给监察局打,成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3〕数罪并罚概念——法院对同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的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依据法定的并罚原则、刑期计算方法,酌情准备其应执行的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我国刑法规定适用数罪并罚的状况: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死刑和无期徒刑以外,应当在总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1、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承受重罪吸取轻罪原则,只执行一个死刑,而不得准备执行二个以上的死刑或其它主刑;2、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刑的,只应准备执行一个无期徒刑,而不执行两个以上的无期徒刑,或者将两个以上的无期徒刑升格执行死刑,或者准备执行其他主刑。吸取原则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形: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69条〕链接条文;

在刑罚执行期间觉察漏罪的并罚〔70条〕链接条文;——先并后减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并罚〔71条〕链接条文。——先减后并〔4〕缓刑 ——对所判刑罚附条件不予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战时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没有现实危急的犯罪军人缓刑一般缓刑战时缓刑〔5〕减刑减刑是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承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6〕假释假释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确定刑期后,能认真遵守监规,承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有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四、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P236〕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有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性质最严峻的一种犯罪,是我国刑法主要打击的对象。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要罪名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窃取、刺探、收买、非法供给国家隐秘、情报罪资敌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有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以危急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罪组织、领导、参与恐惊活动组织罪破坏播送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罪名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罪名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和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急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