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_第1页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_第2页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_第3页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_第4页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太子参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太子参的种植在多个省区中药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通过资料查询、产区情况的实地调查,在历史沿革方面理清了太子参从人参之小者到石竹科孩儿参的变化过程,理清了从山东、江苏产地到福建、安徽、贵州的产地变迁;从市场供求及价格的变化理清太子参从一个小品种成为一个常用中药材的关键节点,从发表的研究文章情况显示出太子参逐渐成为医药行业中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同时,分析了太子参的产业现状、优势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标签:太子参产业;问题和优势;发展建议[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increasingrol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dustryofmanyprovincesinchina,PseudostellariaeRadixisoneoftherapiddevelopmen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sedonreferencesandon-siteinvestigationofmainproducingarea,wecleartheprocessofchangefromthesmallofthePanaxginsengtothePseudostellariaeRadixinaspectsofhistory,andthechangeofproducingareafromShandong,JiangsuprovincestoFujian,AnhuiandGuizhouprovinces.AndweclearhowthePseudostellariaeRadixbecomeacommonlyusedChinesemedicinalherbsfromasmallvarietybasedonthemarketsupplyanddemandandpricechanges,andithasgraduallybecomeahottopicoftheresearch.ThispapersummarizedthestatusquoandtheexistingproblemsinthePseudostellariaeRadixindustry.Onthisbasis,we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thePseudostellariaeRadixindustry.[Keyword]PesudostellariaeRadixindustry;problemandadvantage;countermeasuresdoi:10.4268/cjcmm20161301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证。现代研究证明太子参主要含苷类、糖类、氨基酸类、油脂类、磷脂类、环肽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等成分,在改善心肌缺血、糖尿病的糖脂代谢,以及改善记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1-3]。近30年,太子参的年需求量从不足900t上升到约7500t,市场价格历经“破百冲四”的行情走势,成为中药材业内的一个明星品种,本文根据对太子参产区、市场情况的调查,总结了我国太子参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对策。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太子参种植的历史变迁及现状评价太子参始载于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1757年),随后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也有记载:“所指应均为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C.A.Mey之小者”[4],“但自有太子参之谓称和运用始,可能已有药商为利所驱,用当地石竹科孩儿参诈冒人参者,托言‘太子参'”[5]。至解放初,市场上既有人参之小者又有孩儿参同时作为“太子参”。后因石竹科孩儿参确实具有部分类似人参的功效,遂逐渐摆脱伪品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中药品种。20世纪50年代,太子参被列为山东的省管药材,在临沂和莒南县开始引种驯化和大面积试种,临沭县则形成以提供太子参种苗为主的经营模式[6-7]。早期江苏省中医院以太子参替代人参制成“参味合剂”,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在镇江、江宁县等地也有一定的引种栽培经验[8-9]。20世纪60年代末,在药材公司的推动下,在福建闽东山区开始引种太子参,至80年代太子参的种植逐步成为当地山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柱产业[10]。1973年安徽宣城选择洪林、棋盘乡为基地,试行太子参野生变家种,至1991年扩种面积达5000余亩⑷(1亩-667m2),后期还通过组培选育出适宜中东部地区种植的种源并推广,使太子参成为安徽省的重点地产品种之一。1992年贵州施秉县自福建柘荣引种栽培太子参[11],经过20多年的引种栽培,已经成为全国太子参的主产区之一,由于贵州太子参药材色泽光亮、饱满,商品性状良好[12],各药材市场的太子参大多号称为贵州太子参或施秉太子参。现在贵州施秉、安徽宣州和福建柘荣是太子参的主要产区,由于太子参从种植到采收约7〜8个月,属于短期可快速扩种的药材,近几年四川、湖南、江西、广西、重庆等地也有栽培试种。太子参市场价格和需求情况一般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太子参商品主要以野生为主。70年代以后,太子参商品逐步以栽培为主[13]。至80年代,发生过3次太子参的收购量大于需求量,提出要均衡发展生产的建议[14],但该建议对市场和产业并未有重大的影响。自1985年至今,太子参的市场行情经历了3次价格的高峰和低谷,相隔约10年。第1次是1990年6月产新前,市场的统货价格一度涨至100元/kg,1992年12月回落最低6元/kg;第2次是1998年产新时,价格涨到40元/kg,至1999年2月,统货价格一度涨至110元/kg,后由于太子参产量和存货为需求量的2倍以上,致使价格回落至2001年7月的9.5元/kg;第3次是2009年产新后价格上涨,遭到人为炒作,至2011年5月统货价格一度涨至400元/kg,一跃成为名贵药材,近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能过剩,2013年8月新货上市时价格又回落至40元/kg,2014年5月下滑至35元/kg[15-16]。太子参周期性的价格波动,总体上讲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以及被人为炒作引起的偏差。市场价格过高,增加了太子参产业下游产品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种苗的价格,增加了种植的成本,刺激农民非理性的扩大种植面积,加剧后市的价格震荡。市场价格过低,无疑将打击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伤害种植户的利益。太子参原本是一个三小品种,20世纪80年代全国年需求量约500t,90年代末全国年需求量约为900to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9年抗击“甲流”中,太子参在诸多配方中高频率出现,加深了人们对太子参的认识,在保健食品和民间食疗、煲汤、凉茶中得到普遍使用。至2014年,使全国太子参的需求量增至6000〜7500t,表现出较强的需求增长。根据对贵州施秉县专营太子参企业与大户的统计,2013—2015年礼品包装的太子参药材销售达250t,主要用于日常保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有14个成方制剂处方中含有太子参,涉及近300家企业,其中“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自2007年后销售超过10亿元/年[17],年需求太子参药材约为1500t左右。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对太子参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是1957年,赵晓俊、周太炎在《中药通报》上发表的“太子参栽培试验的初步总结”。以太子参作为篇名主题词查询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至2015年共有796篇,1990年以前只有17篇文献,2000年以后研究文献数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2010年以后每年不少于50篇论文,最多的是2013年有92篇文献发表。近几年国家、省级围绕太子参的研究支持力度亦很大,贵州、福建、江苏、云南等科研工作者分别就太子参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质量和环境、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物质基础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包括国家自然基金每年度均有3〜5项资助太子参的基础研究项目,显示出太子参的研究逐渐被行业关注。太子参产业发展的优势政府重视太子参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政府重视是太子参产业获的快速发展的关键。近几年贵州、山东、福建、安徽等省都把太子参产业列为地方政府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以贵州为例,太子参的种植已列入《贵州省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贵州省“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中药材专项规划》和《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的重点发展品种;由贵州省科技厅、黔东南州科技局和施秉县科技局联合主持的“施秉中药材产业科技合作专项计划”,已连续5年对施秉县太子参产业的研究给予了专项支持,为贵州太子参连续多年成为市场上的品牌做出了贡献;2012年2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太子参管理办法》,对黔东南州太子参的种植、加工、经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申请并获批《施秉县太子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定了《施秉太子参》国家标准。这些工作为贵州太子参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种植加工有基础,市场有发展前景野生太子参是一种宿根性的多年生草本,具有茎节生根、膨大成块根的特点,通过驯化栽培,已经成为一种为期7〜8个月的短周期生产药材。主要以芽头良好的块根为种根,在秋末整地做畦挖浅沟,施放底肥,摆放种根,覆土,来年参苗出土后的3—4月进行1〜2次中耕除草、追肥,至7—8月倒苗后采挖,经过净选、清洗和晒干或烘干,即可成为商品参。由于块根营养丰富,出苗壮,栽培技术和产地加工技术简单,容易推广,栽培面积和药材产量容易快速发展。通过研究[18-20],在基本弄清了太子参种子休眠机制及其打破休眠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子参种子种苗的标准,为太子参采用有性繁殖栽培模式、利用有性繁殖进行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选育做好准备。随着近几年各地政府将种植太子参作为扶贫攻坚、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方法加以扶持和推广,农户已养成了种植太子参的习惯,种植面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能够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全国年需求量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太子参与人参相比,药性更为平缓,更加适合儿童、老人和体弱多病者,更具保健功能产品的潜能,有进一步扩宽太子参在医药和保健产业的空间。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技术瓶颈3.1产业层次低,资源优势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太子参是可再生的资源,且适合种植的范围较广,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太子参产业仍然处于以农业种植为主,科技含量、附加值低,利润小,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尽管太子参作为饮片、中成药的原料以及民间滋补食品被广泛的应用,但医药工业的消耗量只有年需求量的50%〜65%,其中一半以上为“健胃消食片”所用,与其他大宗药材比较,医药工业需求量相对较少。如三七产业有“血塞通”、“复方丹参”和“三七新型饮片”三大品种,年需求三七药材超过3000t[18],具有明显的大品种拉动优势。同时,太子参种植和加工仍然以农民各自为主,集约化程度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和大型企业支撑,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种源混乱,缺乏优良品种。根据研究[19-21],栽培太子参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源在太子参环肽B、多糖等的含量方面均存在差异。加上药农盲目引种、换种等行为极为普遍,致使栽培太子参种源混杂,大叶、小叶、无花、多花、少花等多种性状混杂;块根性状不一,如有纺锤型、长圆锥型、分枝状、细圆柱形等性状。种源上的混乱和差异,必然导致药材质量的差异,以及产量的不稳定。二是种植模式单一,病虫害严重,种植成本高。太子参的块根繁殖多年,染毒退化,致使叶斑病、白绢病,紫纹羽病和根腐病等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每亩需要35〜40kg种根,直接成本2000〜3000元(按2015年的种根价格计算),为了留种,还减少了商品药材的产出。三是种植面积无序增减。价格高时,无序增加面积和投入,造成来年供过于求,或者价格低时,急剧减少种植,又造成来年供不应求的恶性循环。3.3受制于食品药品政策的规定,应用领域的拓展受限民间将太子参作为滋补保健品的食疗材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也是江浙沪及沿海民众煲汤、制凉茶等的重要原料。但由于没有进入卫生部《可用于药品和食品目录》名单,在法规上还不能作为滋补的食品使用,更不能作为食品原料制成产品,极大地限制了太子参的综合开发利用,成为太子参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太子参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4.1建立省级研究平台,加强应用研究人参、三七、丹参、金银花等多种药材都建有省级及国家的研究平台。以贵州太子参为例,贵州省应该依托高等院校,联合地方和企业推动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太子参研究院,或者研究工程中心,构建由研究院、工程中心、实验基地、推广站等所组成的太子参产业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对太子参种植产业中出现的连作障碍、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以及种植模式进行研究,切实解决太子参种性退化、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对太子参的有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为新产品开发,扩展太子参的使用范围,增加太子参的社会需求打下基础。同时,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加强合作和交流,扩大太子参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太子参进入食品新资源由于能否进入卫生部《可用于药品和食品目录》名单,是太子参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在对太子参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议省政府积极推动卫生部将太子参纳入食品新资源管理,对拓展太子参的使用范围和增加品种类型、提高太子参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栽培新模式药材不仅要有疗效,而且更需要疗效的稳定,需由药材质量及质量的稳定来保证。种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和基础,解决好源头问题是关键。所以,品种化栽培是中药材种植的必然。以目前贵州太子参种植的现状为例,其中之一就是种源混乱,种质混杂,导致产量、质量不稳;加上单一以种根繁殖的栽培模式,染毒严重,种性退化,且种植成本高。因此,急需筛选优质种源,尽快培育出2〜3个优质、抗病、产高质稳的优良品种,同时加强包括有性繁殖模式在内的种植模式研究和推广,切实解决太子参种质退化、抗病弱、成本高等问题。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新品种开发和大品种的培育中成药或保健食品大品种的培育和拉动效应无疑是太子参需求量持续增长最为重要的动力,因此,积极开发以太子参及其有效成分为主导的创新药物、健康相关产品,培育大品种、大品牌,强化品牌战略实施,如果能在5年或者10年内形成几个或十几个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品种,如“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一样,每个品种年需求太子参上千吨,一定会将我国太子参培育成为超千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大品牌。[参考文献]徐立,陶玲,俞斌,等.太子参多糖对LPS诱导原代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6):46.夏伦祝,徐先祥,张睿.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9,18(9):17.程黎晖.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5):307.朱乐善.太子参研究述要[J].基层中医杂志,1993,7(3):47.刘训红.太子参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131.山东省卫生厅药政局生产科.太子参的栽培方法[J].山东医药杂志,1959(8):34.康传志,周涛,江维克,等•我国栽培太子参资源现状及药材品质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7):542.赵晓俊,周太炎.太子参栽培试验的初步总结[J].中药通报,1957,3(5):206.沈栋侠,耿惠兴.太子参根群生长特性及块根(子参)膨大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J].南京药学院学报,1964(11):76.刘斌,陈颖.关于太子参的研究概述[J].武夷科学,2003(19):172.肖承鸿,周涛,江维克,等.贵州栽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6):812.康传志,周涛,郭兰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