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生物学七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生物圈中的人单元
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从猿到人的进化3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人的生殖
生殖系统4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人的生殖
生殖过程5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青春期6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7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8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9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消化和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10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合理营养11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12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3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4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5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流动的组织一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浆16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流动的组织一血液血细胞17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血流的管道一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18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血流的管道一血管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19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输送血液的泵一心脏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0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输送血液的泵一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21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输血与血型22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排泄、排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23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和排出24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近视及其预防25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耳和听觉26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27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28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9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30第四单元第六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31第四单元第六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32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3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34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35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并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36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第二课时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分析、评价、展示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属于第5个主题。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从系统、器官等不同的结构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的知识体系:
1.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的个体;其分泌的性激素对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2.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3.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 4.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5.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6.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7.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8.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9.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内容及活动建议
1.人的生殖和发育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观察有关的模型、挂图,观看有关的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像资料。描述受精过程。描述胚胎发育过程。2.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具体内容活动建议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关注食品安全。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例。3.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变换过程。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4.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描述其他排泄途径。5.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病的资料。6.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自然博物管、历史博物管。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单元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体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该主题被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教材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鉴于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较40年前的青少年提前2年,七年级学生正跨入青春期起始阶段,这样安排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适时、及时的青春期启蒙教育;二是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在完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自然地过渡到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生命观点”这一核心素养内涵。“生命观点”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第四单元并不只是单纯的人体生物学,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人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加之本单元主要学习人体的生理构造和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生物概念较抽象,学生会感到难度大。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本单元生物学概念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再加之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借助多种教学媒体、教学模型、教学实体、标本、图像、画面、报告、故事等,千方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潜能,降低学习难度。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调查活动及图片分析概述人类的起源、男女生殖系统结构特点、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2.通过生活实例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通过实验分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3.通过对图片资料及模拟实验过程的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4.物质是通过血液来运输的,血流的管道是血管,动力是心脏。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血液循环系统具有运输氧与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以及激素等功能。 5.通过实验分析以及资料分析后推测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通过图片分析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通过分析得出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7.通过设计实验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拟定保护当地环境的计划,从而亲身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二)作业目标 1.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同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通过亲身感受能确立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2.在题目中多次出现图表资料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解读各种图表和数据的能力。设计类实践作业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合理营养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引导学生去关注长辈,从而渗透情感教育。3.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能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可以自己操作呼吸过程实验,认识到呼气吸气的发生与各个呼吸肌肉的关系,可以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4.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互联系。学会根据血常规化验的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通过习题的训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习题中安徽励志少年自救的经历,能更好的向同学们展示了学好生物学的价值。5.通过识图题,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通过对图片资料及模拟实验的探究,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通过资料料分析比较,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是相适应的。6.通过作业的练习,巩固加深了学生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受到神经-激素调节的理解,包括眼和耳的结构及其功能,五种感官的形成;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内分泌腺的特点等;使得学生在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稳态与平衡观。近视情况的调查,有关反射的成语俗语、运动时对神经系统的保护等作业,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关爱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7.搜集信息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酸雨和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践活动,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确定作业设计基本流程: ①明确作业目标---②选取情景素材---③设定问题任务--④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依照以上的流程完成每一课时作业的设计。2.关注作业设计类型多样性,注重实践性、实用性等综合类作业的设计。比如除了传统类型的作业如选择题、连线题、填图题等,本次作业设计还将重视实验类、探究类、调查类、设计类等实践性更强的题目设计类型。试图以新类型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的去动手、动脑。同时也希望他们能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3.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育人导向,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标准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在设计作业时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作业内容组织形式。4.生物学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在本次作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中提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1.作业内容
(1)下列有关“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人类的祖先是现代类人猿
B、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人类方向进化没有关系
C、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唯一证据
D、分析“露西”化石,“露西”可能采用了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新冠疫苗在即将应用于临床之前,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需要在下面的动物中进行药物实验,为了实验效果比较接近于人,你认为应该选择的动物是()
A.黑猩猩B.狒狒
C.猕猴D.金丝猴
(3)阅读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2019年8月英媒报道,在埃塞俄比亚处干涸大湖河流三角洲发现的,“湖畔南方古猿”距今420万年前,比露西古老100万岁。2010年,《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Anthropology)及《自然科学会报B》(The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B)在线发表了约翰尼斯·海尔·塞拉西(YohannesHaile-Selassie)团队在埃塞俄比亚Woranso-Mille地区新发现的南方古猿湖畔种的游离牙齿、颌骨、头后骨骼等片段,研究结果无法否认湖畔种和阿法南猿之间的祖裔关系,似乎表明湖畔种就是露西的祖先。但是,8月27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约翰尼斯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布了他们对于南方古猿湖畔种新材料的研究。湖畔种曾经被认作露西的祖先,现在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他们真的是露西的祖先么?本次《自然》发表的这篇文章更像是约翰尼斯和自己的一场学术辩论——用新的材料打破自己曾经对于南方古猿演化历程并不全面的认知。湖畔种并非是露西的祖先。当然,科学家们不断地用新的化石、新的方法去探索人类的起源问题,是他从开启古人类研究那一刻起,就一直坚守的初衷。思考问题:
①判断下面这句话是事实还是观点:
“湖畔南方古猿”距今420万年前,比露西古老100万岁,湖畔种是露西的祖先。 ②课后查阅资料,近些年科学家有发现比露西更古老的人类化石吗?科学家都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2)为选择题,(3)为材料分析题,建议完成时间为15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D(2)A(3)①观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需要大家知道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由臂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逐渐进化使用自然界现成工具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进化成人类,因此,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人类方向进化有直接关系。第二课时
1、作业内容
(1)下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根据图来回答相关问题。 ①进化论的建立者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经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②以上那个图代表人类开始出现?(填序号)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工具越来越复杂,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的发育。 (2)以下关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言的产生促进了火的使用
B.直立行走解放了前肢,使身体更灵活
C.制造和使用工具,提高了捕猎和御敌能力
D.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分析图片回答问题,(2)为选择题;建议完成时间为10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①达尔文森林古猿②B③脑(2)A火的使用,使古人类身体的营养得到改善,促进了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语言。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中不同阶段人类的形态特征来尝试描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本题会让学生明确人类出现的显著特点就是直立行走,在发展过程中,使用工具的能力和脑容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三课时
1.作业内容
(1)男性主要的性器官及功能是()
A.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B.输精管:输送精子C.附睾:储存和输送精子D.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2)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分泌。②.[2]:输送卵细胞及受精的场所。③.[3]:的场所。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选择题,(2)看图填空题;建议10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A(2)①1卵巢卵细胞雌性激素②输卵管③子宫胚胎发育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各有哪些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都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尤其是男、女性的性器官及功能,还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也为下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课时
1.作业内容
(1)俗话说:“母子连心”,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 A.卵巢B.胎盘C.输卵管D.阴道
(2)二胎政策放开后萍萍的妈妈又决定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萍萍和她的弟弟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下面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①A表示受精卵,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 完成的。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就意味着新生命已经诞生,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等复杂的过程后形成胎儿,那么胎儿发育的场所是,胎儿要经过周就发育成熟了。(3)周末在家用书包装十多斤的物品,围在肚子上一天,进行日常生活,特别是弯腰动作、简单运动、平躺睡觉、做些家务等,体会母亲怀孕期间的辛苦;或者“为母亲做一件最能表达心意的事情”。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选择题(2)看图填空题;建议完成时间为15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①输卵管②子宫38(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也让学生知道应当感恩父母。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主要考察学生对生殖过程是否了解,学生一定要会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在输卵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等复杂的过程后形成胎儿,胎儿的发育在子宫。在此过程中还要学生确立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第五课时
1.作业内容
青春期是每个人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为了解本地的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情况,请完成下列调查报告。分值标准:A.完全不符合---1分B.有些不符合---2分 C.有些符合---3分D.完全符合---4分序号测试内容ABCD1平时你很难听得进去父母和老师的意见2你总是我行我素,从来不理会父母、老师的态度3你的真正想法父母极少能够理解和接受4你觉得父母总是干涉你所做的每一件事5父母会禁止你做一些事,因为他们怕你会出事不安全6你讨厌父母总是把你当小孩子看7你觉得父母、老师很尊重你的观点8你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和父母、老师沟通9你讨厌父母对你的事提出意见10你从来不会很痛快地按照父母的意见去做事11你认为大多数规章制度不合理,因该废除12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13对批评你的人,总是感到厌烦、恼恨14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15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本节作业为调查类实践作业,完成调查报告并分析问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决定时间安排,建议完成时间为15分钟。 3.评价设计:
你的测试结果如下:
你的逆反心理严重:50---60(分)
你的逆反心理程度一般:26---49(分)
你的逆反心理程度很浅:15---25(分)
分析如下:
你的逆反心理严重!50---60(分)
你所做和所干的事总是与众不同,与习俗和规定不符。如果你不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不努力加以克服,你只能是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独行者。你渴望独立:追求独立和平等,渴望有些事能自己做主,渴望有自己活动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你渴望认可:追求独立就要求大人们对他尊重、认可和信任。你渴望友谊:尤其是同伴间的关爱,因为这种关系是平等的。 你的逆反心理程度一般!26---49(分)
你可以认真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我们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你的逆反心理很浅!15---25(分)青少年要学会自律,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主动与成人接触,向他们请教,多一份沟通,也多一份理解。青少年也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发现自我价值。让那些无意义的逆反心理慢慢消失。青春期的孩子有点逆反心理也不是什么反常的事,家长老师们只要对逆反心理的成因有一定了解,掌握调治的方法,孩子慢慢长大,成熟一点就会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家长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对孩子要理解和尊重,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身心发展才能健康快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更能正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了解自己叛逆的情况,找到合适的调节方法,加强社会适应性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根据调查结果,教师也需找到合适方法、时机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健康度过青春期。 第六课时
1.作业内容
(1)学校的足球队要参加县级比赛了,为了提高大家的比赛能力学校决定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在比赛和训练中学生们都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在比赛当天的饮食中可以适当增加含()较多的食物。 A.糖类B.水C.维生素D.无机盐
(2)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并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在神州十三号任务中,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这次中国人还将第一次在太空过春节。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员配备了多种航天食品,食物不仅有主副之分,还讲究荤素搭配。那在以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A.糯米粥B.鱼C.酱菜D.饼干
(3)最近气温变化幅度比较大,婷婷就因为没有及时增添衣服感冒了,生病使她胃口不好不太想吃东西,体重明显下降,那她体内的有机物被消耗的最多的是()
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水
(4)“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下列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A.可以分别燃烧湿润的花生、核桃种子。B.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C.1毫升水每升高1℃,吸收4.2焦的热量。D.称出一粒干燥种子的质量,将这粒种子放到火焰上点燃。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2)(3)(4)为选择题;建议完成时间为15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A(2)B(3)C(4)A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的作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细胞的重要原料,也能提供能量,脂肪是储存备用的能源物质。作业(1)就是考察糖类的作用,作业(2)考察蛋白质的作用,作业(2)考察脂肪的作用。 第七课时
1.作业内容
(1)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那么补铁可以预防以下哪些症状()
A.地方性甲状腺肿B.缺铁性贫血C.坏血病D.佝偻病 (2)下表列出了A、B、C、D、E五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根据表中的信息,用表中食物标号及相关文字填空: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食物克克克毫克毫克毫克A0.49094745B49.373240100C9.86.26271214D52.30.312.3054E153632300①根据上表可知,食物有利于防治干眼症、皮肤干燥;食物适合抵抗力下降的患者食用;食物有利于防治佝偻病;青少年生长发育快,应多吃食物。 ②小强同学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那么你可以建议他多吃表格中的类食物。③吃牛肉、猪的肾脏及粗粮等可以防治脚气病,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 。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选择题(2)分析数据题;建议完成时间为10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①BEAC②A③维生素B1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了解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虽然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求量不大但缺少它们就不行,所以大家要了解一些缺乏症并知道如何通过食物来补充。通过对第(2)题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知道一些无机盐或维生素的缺乏症,并知道如何食物补充。 第八课时
1.作业内容
(1)如果我们误吞了一粒西瓜子,那么这粒西瓜子不会经过的消化器官是()
A.胃B.咽C.食道D.肝脏
(2)如图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探究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号和⑤号试管可以作为对照实验来验证温度对唾液的消化作用有没有影响 B.滴加碘液后①号、②号和⑤号试管溶液变蓝,③号试管溶液不变蓝 C.该实验中,④号试管是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D.实验中②号试管和③试管可以作为对照来验证唾液的消化作用
(3)如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是表示某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a.图一中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其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物质中,在此开始被消化,最终分解成后被直接吸收。 b.图一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它分泌的能促进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图二中表示脂肪被消化的曲线是。 c.图二中X曲线代表某营养物质,其初步被消化的场所是口腔,最终分解成。 d.图二中,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其含有的消化液有。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选择题(2)实践探究题(3)识图题;建议完成时间15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D(2)C(3)a.②胃蛋白质氨基酸b.①肝脏胆汁Yc.葡萄糖d.D小肠肠液、胰液、胆汁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需要掌握的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在哪儿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及产物是什么都是本节要掌握的,所以第3题就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训练学生解读曲线图能力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的学习内容。第2小题是考察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探究实践活动及唾液的消化作用的掌握情况,一定要注意探究实践活动制定方案时要控制变量,保证变量的唯一性。 第九课时
1.作业内容
(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①小肠长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B.食物中的所有营养物质都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C.消化主要是通过消化液中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3)如图是人体的部分消化结构及其关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
a.图二中[]分泌的消化液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使变成微小的颗粒,促进其与相关消化酶的接触和消化。 b.小肠具有许多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这种环形结构表面又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它们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积;结构①和结构②的壁都只有一层构成,结构②内还分布着丰富的[],有利于营养物质快速吸收。c.小亮同学午餐吃了米饭、糖醋排骨、清蒸鲈鱼、炒青菜,喝了猪肝汤,那么经消化、吸收后进入体内图中③所示结构内的含量最多的4种小分子有机物是。 (4)探究实践活动: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
学生根据对小肠结构的学习来分组完成此项探究活动。建议:小组先设计探究实践方案再选取材料制作模型。主要环节大致有:提出任务、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形成初步产品、改进设计、表达交流或展示。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2)选择题(3)看图填空题;建议完成时间15分钟。(4)探究实践活动;完成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B(3)a.④肝脏脂肪b.①皱襞②小肠绒毛上皮细胞③毛细血管c.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小肠既是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学生要知道小肠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分别是什么。第3题就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掌握如何,当然除了小肠外,胃和大肠也可吸收少量营养物质。通过完成作业学生一定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第十课时
1.作业内容
(1)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喜欢吃火锅,下列搭配不符合“合理营养”观点的是:()
A.吃火锅时,要有蔬菜、水果、肉类、菌类适量,备点酸奶
B.汤锅要清淡,先吃菜再吃肉,最后煮面配点绿叶蔬菜
C.肉适量,多配点海带、绿叶蔬菜、菌类,放点玉米D.多放点羊肉、鱼肉及豆制品,不点蔬菜(2)为了引导人们健康饮食,中国营养学会绘制了“平衡膳食宝塔”(如图),下列有关平衡膳食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天摄入量最多的应该是①层的食物B.有人为了减肥每天只吃②层的食物C.④层中的营养物质在胃内最终被消化D.上班族健康三餐能量的比例应为3:3:4(3)尝试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请家长在学生设计的食谱上签字,并请家长为孩子写上几句话,表示对孩子的鼓励。主食:
设计原因:
菜肴:设计原因:餐后:
设计原因: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2)选择题;建议用时5分钟。(3)设计类实践作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完成时间。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及提示:(1)D(2)A(3)设计合理即可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三餐能量占比为3:4:3。学习完本节学生应了解合理营养,并能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学生设计了午餐食谱后,应让家长知道孩子对他们的关心,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所以第3小题的作业就是设计食谱并让家长在食谱上签字并留言。第十一课时 1.作业内容
(1)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该关注包装上标注的哪些内容?()
①保质期限②生产日期③生产许可证编号
④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⑤包装图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A.不食用已发芽的马铃薯
B.不食用已发霉变质的食品
C.少吃腌制和添加防腐剂的食品
D.购买袋装食品时不需要查看保质期
(3)“吃出健康”已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关于青少年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多吃炸串及辣条②饮食要定量,不能暴饮暴食③粗细粮合理搭配 ④适当多吃含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⑤多喝可乐或奶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2)(3)都为选择题,建议完成时间10分钟。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A(2)D(3)B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较广,但又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购买食品时注意包装袋上的信息以及如何“吃出健康”的良好饮食习惯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第十二课时
1作业内容
(1)下列有关“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可保证气流通畅 B、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温暖空气
C、呼吸道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如图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哮喘是_____(写序号)这一结构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b.图⑥所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 c.“食不言、寝不语”是蕴含一定科学原理的,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可能导致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引起剧烈咳嗽。d.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毒可侵入________(写序号),造成此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实变。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3)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2011年5月1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新的戒烟令,香烟中有4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约有250种有毒或者致癌物。香烟燃烧时,有3000多种化合物在烟雾中缭绕。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达250万之多。烟草烟雾中的焦油沉积在肺部绒毛上,破坏气道纤毛的功能,烟雾的直接刺激使气道产生炎症,使痰增加,支气管发生慢性病变……
a.吸烟会损害人的________系统,这个系统由________和肺组成
b.烟雾的刺激使痰增加,痰是________细胞分泌的黏液和外来的细菌等混合形成的,________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c.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比较一下吸烟被呛到和吃饭被呛到有什么区别?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选择、情景类填空及问答,建议15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a.⑤b.肺c.会厌软骨气管d.⑥(3)a.呼吸呼吸道b.腺纤毛c.吸烟呛到是由于呼吸道和肺受到了烟雾中的物质刺激引起的,吃饭呛到是由于食物进入呼吸道引起。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呼吸运动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但是对呼吸道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作用知之甚少,本课时主要考察学生对呼吸道的了解程度,以及呼吸道对进入肺的气体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同时,同学们要学会生活联系实际,掌握与呼吸有关的一些生活常识,并能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十三课时
1.作业内容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气管B.支气管C.肺D.鼻
(2)下列有关呼吸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运动有关的主要肌肉是肋间肌和膈肌
B.膈肌收缩,胸廓也随之缩小
C.吸气时,肋骨在向内向下运动
D.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有一个,各有两叶
(3)下图的模拟装置,可以用来模拟胸廓的变化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②的代表支气管
B.乙图表示膈肌舒张、位置上升、呼出气体的过程C.甲图可表示膈肌舒张、位置下降、吸气的过程D.玻璃罩模拟胸廓,甲图表示的过程,胸廓容积减小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选择题,建议5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C(2)A(3)B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左右各有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本课时主要考察学生对呼吸过程的初步认识,关于呼气、吸气和肋间肌、膈肌以及胸廓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通过考察书本上的演示实验可加深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第十四课时
1.作业内容
(1)当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气体含量变化是() A.氧气增多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下列关于肺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泡数量多,壁薄
B.痰的形成与肺泡壁分泌黏液有关
C.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如图为肺泡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它们的壁都很薄,都是由一层扁平的构成,有利于。b.上图中A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B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_。c.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________里。d.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________层细胞。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选择和识图填空,建议10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B(3)a.毛细血管上皮细胞气体交换b.氧气二氧化碳c.组织细胞d.两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吸气时,许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肺泡里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本课时主要考察学生对气体交换过程的认识,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这里考察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学生在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时,关于每个部位气体的变化容易混淆,考察学生对肺泡中气体的变化和毛细血管中气体变化的掌握。第十五课时
1.作业内容
(1)能够准确表达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是()A.B.C.D. (2)血浆中最多的有机物是()
A.水B.蛋白质C.葡萄糖D.无机盐
(3)某高三同学课堂上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精神不振等症状,教师及时将其送到医院,医生给他做了血常规化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涂片玻片标本如图,化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图表信息回答问题:a.血细胞①的名称是
______,当病菌侵入人体时,它能通过变形而穿过________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b.该同学的化验结果中
________和________值均低于正常值,医生初步诊断他可能患有贫血并建议他多吃一些________的食物。检查项目正常值检查结果红细胞
计数
(RBC)3.5×1012﹣5.5×1012个/L3.0×1012个/L白细胞
计数
(WBC)5.0×109﹣1.0×1010个/L80×109个/L血小板
计数
(PLT)1.5×1011﹣3.5×1011个/L2.6×1011个/L血红蛋
白(Hb)110﹣160g/L95g/Lc.血液是一种____组织,它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____作用。 (4)往甲、乙两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的鲜血,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一种物质,不久就发生了变化(见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在乙试管内加入了_________。b.在乙试管内,血液分成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________,呈_______色,半透明;下部分是_______,其中绝大多数是_______色、不透明的_______;上、下层的中间是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________和________。 c.甲试管内出现了凝固的血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血细胞中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
(1)、(2)为选择题,(3)为识图填空题,(4)为探究实践类活动,建议10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C(2)B(3)a.白细胞毛细血管b.红细胞血红蛋白铁和蛋白质c.结缔保护(4)a.抗凝剂(5%柠檬酸钠)b.血浆,淡黄,血细胞,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c.血小板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血液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十六课时
1.作业内容
(1)血细胞中被喻为“勤劳的搬运工”,“忙碌的修补匠”,“英勇的战士”的依次是()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B.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D.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
(2)下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A.甲B.乙C.丙D.丁(3)煤气中毒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夺去了血红蛋白的氧
B.一氧化碳与氧结合 C.一氧化碳与大量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体内缺氧
D.一氧化碳会使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影响了氧的运输
(4)陈老师参与援疆计划,从安徽淮北赴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明显增加,增加的成分可能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浆
(5)国家打拐办为帮助失踪儿童与亲人尽快相认,可以分别采集父母与儿童的血液样本,进行遗传信息比对。在这一技术中,从血液中提取的遗传物质主要是来自于()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
(6)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A.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C.铁是维生素C的成分B.铁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D.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
情景类选择题,建议8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C(2)A(3)C(4)B(5)B(6)A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通过分组介绍三种血细胞来掌握血细胞的功能,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情景类选择题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第十七课时
1.作业内容
(1)中医通过“切脉”可以知晓病情,西医往手背里的“青筋”输液来治病,“切脉”和“青筋”分别指的血管是()
A.静脉、静脉B.动脉、静脉C.动脉、动脉D.静脉、动脉 (2)张天爱同学扁桃体发炎,在医院她先后进行了肌肉注射、皮试、打了吊瓶,你知道这是分别“打”了什么部位或结构吗?()①皮肤下的静脉②皮肤下的动脉③皮肤内的毛细血管④肌肉内毛细血管 A.②④③B.④②①C.②③①D.④③①
(3)图中,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B.图乙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①
C.③是小静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4)安徽励志少年周桐于2019年9月22日上学路上遭遇渣土车后轮碾压双腿。周桐异常冷静,他没有哭泣叫喊,而是忍着剧痛取下鞋带,吃力地扎住血流如注的血管,为挽救生命赢得了时间。此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三种都可能 (5)冠心病患者发生病变的血管是()
A.主动脉B.心脏的毛细血管
C.冠状动脉D.上下腔静脉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
情景类选择题,建议6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B(2)D(3)C(4)A(5)C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节主要内容是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和分布。血管是对血液知识的延伸,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又是学习血液循环途径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初中生好奇心很强,而且本节内容与人的身体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生活中学生都有受伤出血的经历,利于他们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习题加深他们对血管的结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的理解和掌握。 第十八课时
1.作业内容
(1)下图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其中:A、B是两种气体,C、D是两种液体。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C是组织液,D是血液;②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③此血管为小动脉;④C是血液,D是组织液;⑤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⑥此血管为毛细血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2)下列关于人体血管中瓣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静脉内都有静脉瓣
B、大动脉内有动脉瓣
C、血管中的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动脉流向静脉
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的,防止血液倒流
(3)同学们体育考试后面色红润,与此直接相关的血管主要是() A.小动脉B.小静脉
C.主动脉D.毛细血管
(4)请将下列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功能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①动脉A.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②静脉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③毛细血管C.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④血浆D.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⑤红细胞E.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⑥白细胞F.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
(1)至(3)为选择题,(4)为连线题,建议10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B(2)D(3)D
(5)①-B②-A③-C④-F⑤-D⑥-E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主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总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目前血管疾病是我们当前社会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在医疗水平还不完善,期待未来孩子们的加入。也展示了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期盼。 第十九课时
1.作业内容
(1)如图为人的心脏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B处所指的腔以及和它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A.右心房、肺动脉B.左心室、肺动脉
C.右心室、主动脉D.左心室、主动脉
(2)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某些部位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以下所列位置没有瓣膜的是()
A.心室与动脉之间B.心房与心室之间
C.四肢静脉内D.心房与静脉之间
(3)通常情况下,将手放在左胸口的位置,能清晰感受到心脏的搏动,下列关于心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脏的四个腔左右相通、上下分隔
B.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C.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心脏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4)给心肌细胞运送养料、氧气的血管是()
A.主动脉B.肺动脉C.冠状动脉D.下腔静脉(5)与静脉血相比,动脉血具有的特点是()A.颜色暗红,氧含量少
C.颜色鲜红,二氧化碳含量多B.颜色暗红,二氧化碳含量少D.颜色鲜红,氧含量多 (6)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流出,此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最大,被称为收缩压。下列部位可以测到收缩压的是()
A.肺静脉B.上肢动脉C.上肢静脉D.手指毛细血管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
选择题,建议8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1)A(2)D(3)A(4)C(5)D(6)B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七年级孩子通过生活经验对心脏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有比较抽象,通过习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学习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同时也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第二十课时
1.作业内容
(1)下列关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静脉→心房→心室→动脉B.动脉→心房→心室→静脉
C.静脉→心室→心房→动脉D.动脉→心室→心房→静脉
(2)与静脉血相比,动脉血具有的特点是()
A.颜色暗红,氧含量少B.颜色暗红,二氧化碳含量少
C.颜色鲜红,二氧化碳含量多D.颜色鲜红,氧含量多
(3)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葡萄糖D.氨基酸
(4)患扁桃体炎时,医生常常采用手背静脉注射药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通过心脏和血管运输到达病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到达病灶至少两次经过肺
B.扁桃体炎患者的白细胞数目会增多
C.药物随血液运输的动力来自心脏
D.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5)读图理解: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与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______壁最厚(填标号);图1中⑤⑥属于______(填动脉/静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______,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b.图2中②所代表的气体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作用实现的。而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c.体循环的起点是,肺循环的终点是。(均填图2中的字母)
d.下表是四位患者的血液常规化验数据(其他检查项目均正常)。请据表回答:患者项目检查结果正常范围参考值单位A红细胞(RBC)3.03.5-5.5×1012/LB血红蛋白(Hb)90110-160g/LC白细胞(WBC)154-10×109/LD血小板(PLT)77100-300×109/L ①患者C检查结果是白细胞数量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可能身体某部位。 ②患者常常出现头晕,精神不振,眼睑和口唇苍白,是______和______过少(填字母),初步判断是贫血症,患者平时应注意多吃含______较多的食物。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
(1)至(4)为选择题,(5)为识图资料分析题,建议15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A(2)D(3)A(4)A
(7)a.⑨动脉瓣膜b.氧气呼吸运动气体扩散c.DBd.①高于发炎②AB铁和蛋白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在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来探知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第二十一课时
1.作业内容
(1)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2)在地震中,小明受伤了需要输血,小明的爸爸(A型血)、小明的妈妈(B型血)和已经年满18岁的哥哥(O型血)都想给小明献血,但医生说,三人中只有爸爸的血绝对不能输给小明,小明的血型是()
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
(3)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D.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4)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患有传染性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
B.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C.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可少量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D.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5)如图表示的是李明的血型鉴定结果,据图判定李明的血型为() A.A型B.B型C.AB型D.O型
(6)无偿献血是成年公民应尽的义务。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在3月8日妇女节这天我们学校组织了献血车进校园活动,广大教职工都积极响应号召,尤其是男同志们踊跃踏上了义务献血车。医务人员先让喝一杯水,然后让躺在一张椅子上,开始验血、抽血。抽出来的血被装进事先加入了一种液体的袋子,一边装血一边轻轻振荡。献血完成后,医务人员对我们表示感谢并叮嘱我们饮食注意事项。a.献血前喝一杯水的目的是________。b.验血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c.血袋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d.献血后,应该在饮食方面注意多吃________。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
(1)至(5)为选择题,(6)为情景类填空题,建议10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B(2)B(3)C(4)C(5)C(6)a.增加血浆中水的含量,使血液不至于粘稠。b.验证每个人的血型。c.防止血液凝固。d.含铁及蛋白质等丰富的食物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题目分析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要知道血量对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当人体出现大量失血就需要输血,这就有必要了解血量与输血的关系;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第二十二课时
1.作业内容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很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请根据泌尿系统模式图回答问题:(1)泌尿系统由①、②、膀胱、尿道组成。(2)_____(填标号)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的作用是。(3)③是,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4)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过高。医生会建议患者多饮水,这样可以有利于尿酸的及时排泄,与尿酸排出体外相关的器官是。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⑴⑵⑶⑷识图填空,建议10分钟完成。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肾脏;输尿管(2)①;形成尿液(3)膀胱(4)肾脏基本思路:掌握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识图对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用已学知识解释有关生物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够有效地将前后知识连接起来。 第二十三课时
1.作业内容
(1)下表中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浆、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异同(“√”表示含有的成分,“×”表示缺少的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成分红细胞大分子蛋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项目√白质√√√√甲√乙×√√√√√丙××√√√√丁××√√×√ ①.根据成分可判断甲为;乙为;丙为;丁为。②.排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之一,对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尿常规检测结果中有葡萄糖,则医生推测此人肾单位中的可能发生了病变。 (2)显微观察发现,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a、b、c所示。其中a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原因是什么? (3)研究人员发现用高脂饲料饲喂的健康小鼠,12周后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白蛋白,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因。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情景素材类、探究实践类题目,建议15分钟完成。 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1)①血液、血浆、原尿、尿液②肾小管(2)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a、b、c所示。其中a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原因是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增大了其吸收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3)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小鼠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受损,通透性增大。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 第二十四课时
1.作业内容
(1)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北京和河北举行,其中的冰壶项目,考验参与者的体能与脑力,展现动静之美,当选手把冰壶掷出去,看着它滑远时() A.晶状体曲度变大,瞳孔变小
B.晶状体曲度变大,瞳孔变大
C.晶状体曲度变小,瞳孔变小
D.晶状体曲度变小,瞳孔变大
(2)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获得图像信息的部位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A.角膜和视网膜B.视网膜和大脑视觉中枢
C.晶状体和大脑皮层D.视网膜和视神经
(3)近两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学生较长时间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课。部分学生使用不当,眼睛近视了或近视加重了。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防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学习累了,可以躺床上玩会手机B.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 C.近视眼是因为玻璃体曲度过小D.每天做眼保健操没有效果 (4)调查班级中有近视眼的同学,包括他首次配眼镜的年龄、近视度数、近视成因、视力检查时间间隔等,分析收集的数据,以此制做一期保护视力的宣传报。()班学生视力调查一览表姓名年龄近视情况
(度数)首次近视年龄近视成因视力检查时间间隔1.2.3.4.…… 2.使用方式及时间要求:(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卖公司合同范本
- 产品抵押工资合同范本
- 内部购买服务合同范本
- 999玫瑰买卖合同范本
- 云南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04购房合同范例
- 无锡锦鲤池过滤器施工方案
- 主体盖房合同范本
- app监控合同范本
- 公司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GB/T 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第三节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圆周运动》课后练习(有答案解析)
-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本
- 基于单片机的老人跌倒报警装置获奖科研报告
- 呼吸机及管路的管理课件
- 维修质量检验制度
-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21098
- 品质控制计划(QC工程图)
- DB15T 1193-2017 城市供水行业反恐怖防范要求
- 汽车营销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