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一组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教师:贾克文边强教学课题:《中国小说观赏》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三言”、《红楼梦》观赏教学篇目:《玉堂春》《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目的】1、理解话本小说的发展简史,重点理解“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2、理解《红楼梦》的重要情节和伟大成就,作适宜的扩展阅读和自主学习。3、以所选课文为主,观赏古代白话小说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和叙事办法。4、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5、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对的解决人际交往。【教学重点 】1、介绍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择要介绍“三言”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给学生一种总体的印象。 2、介绍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 3、就课文节选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作某些赏析研讨。 4、进一步探讨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的特点。【教学安排】本单元两篇文章,拟以《玉堂春》为讲授课,《情真意切释猜疑》为自学课。【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环节】第一学时
〖教学内容〗1、介绍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择要介绍“三言”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给学生一种总体的印象。2、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人情世态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一种,又叫“人情小说”、“世情小说”,是指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明代小说时,用了大概两章的篇幅讲了“人情小说”。他说:“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二、话本小说与“三言”1、有关“话本”中国小说,经历了六朝的“志怪”“志人”,唐代的“传奇”,在内容和体裁上逐步丰富成熟。肇始于唐代,繁华于宋代的“说话”艺术,使古代小说不可逆转地朝着白话的方向发展,遂成主流,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类型。①话本
,
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重要涉及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说话”艺术产生于唐代寺院的俗讲(讲经)和民间说唱。寺院僧人在解说佛教典型时总是故意无意地加入某些通俗的佛经故事来吸引听众,而民间的说唱更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自己取之不尽的素材。
在宋代都市的大众娱乐场合“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中,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我们今天所说的小说事实上就涉及了宋代的小说与讲史这两种。最初的话本,仅仅掌握在说话人手里,秘而不宣。随着市民阶层观赏水平的提高,文人的加盟,使话本的内容更加丰富,文学性也越来越强。加之印刷术的进步,书坊老板开始刻印话本牟利。这样,公开刊行的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诞生了。话本小说的基本体制:一题目,二篇首,三入话,四头回,五正话,六结尾。题目——根据正话内容确立标题。篇首——作品开头往往有一首诗、词或一诗一词。入话——对篇首的诗词加以解释,然后引入正话的一段文字。头回——在正话之前叙述的故事,与正话相似或相反。正话——话本的主体部分。重要是叙事文字,中间也时有诗词、对句点缀。篇尾——正文结束后用来收煞全篇的部分。②拟话本
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2、有关“三言”:
①作品介绍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其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宋元旧本或明代话本,少数是冯梦龙的拟作。它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通过文人的整顿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顿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情、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②有关作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茂苑野史、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曾参加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是晚明主情、尚真、世俗文学思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他收集、整顿、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
“三言”。
(下列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决定与否介绍)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1)强调文学应体现真情。
《山歌》、《挂枝儿》:“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认为民歌是《诗经》的嫡传,在文人创作走向僵化的当今,大力倡导民歌及民间创作才是“惟时所适”之举。
2)与“礼教”对立的“情教”观。
《情史类略》:“我欲立情教,教导诸众生”,“六经皆以情教也”.“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必勉强,从至情上做必真切.”
3)倡导通俗。
“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古今小说•序》)相反,那些“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辞或伤于藻绘,则局限性以触里耳而振恒心。”(《醒世恒言•序》)
认为小说能够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动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喻世明言•序》)
“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据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警世通言•序》)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者,取其能够道(导)愚也;通者,取其能够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喻世明言•序》)
3、补充:
凌濛初与“二拍”
★
由于冯梦龙的成功,激发了另一位通俗小说爱好者的热情,这个人就是比冯梦龙小六岁的凌濛初(1580—1644)。凌濛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他先后创作刊刻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世称“二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继承了“三言”的精神,但其文学成就稍逊一筹。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二拍”。
三、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明代中叶,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金瓶梅》差不多和《西游记》同时问世。这部长篇小说,从《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生发开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根本的长篇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继承了文人独立创作的传统。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就借石头之口,对野史传奇、才子佳人等类小说加以批驳,指出它们各自的俗套,或“假借汉唐名色”,或开口“文君”,满篇“子建”,毫无新意,从而标榜《石头记》“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根本,描写了一种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妙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达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也达成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全书出现的人物,有名字的就有四百多人,含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不下几十个。作者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广大的社会背景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此呈现人物的性格,体现他们的爱与恨,美与丑。无论是从揭示生活的深度广度方面还是从艺术发明的丰富生动方面,《红楼梦》都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玉堂春》,初步梳理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第二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玉堂春》故事梗概,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2、指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京剧《苏三起解》已是家喻户晓的出名唱段: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京剧《苏三起解》就是根据《警示通言》中的“玉堂春”改编的。《玉堂春》的故事始终广泛流传,被改编成弹词、鼓词、戏曲等多个艺术形式。京剧《苏三起解》《三堂会审》等折子戏至今搬演不衰,可见其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程度。(教师可播放京剧《苏三起解》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字词归纳
1、识记字音
磕(kē)头
应(yīnɡ)允老鸨(bǎo)
城隍(huánɡ)
钗钏(chuàn)
模(mú)样
衲(nà)帛
掣(chè)脱
作揖(yī)
收讫(qì)
2、识记字形
磕头/溘然
拭泪/试图
衲帛/接纳
半晌/响应
掣脱/引擎
作揖/编辑/缉拿
算账/营帐
收讫/迄今
3、词语解释
应允:答应,允许。
奉承:逢迎,谀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
温存:真情安慰,温顺体贴,休养。
哄诱:诱骗。
收讫:货、款等收清。
三、梳理情节1、介绍节选部分前后的重要情节(本内容摘自教参)小说开头以一首《鹧鸪天》词开头:“公子初年柳陌游,玉堂一见便绸缪。黄金数万皆消费,红粉双眸枉泪流。财货拐,仆驹休,犯法洪同狱内囚。按临骢马冤愆脱,百岁姻缘到白头。”然后把时间定格在明代正德(1506—1521)年间,礼部尚书王琼退隐,将回南京。临行前让管家王定讨帐,顺便陪三公子王景隆(小名三官)读书。书中交代:“景隆,字顺聊,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三个月后,王定把三万两银帐讨回,正待起程回南京,王三官提出要“到大街上各巷口,闲耍片时,来日起身”。二人来到街上,看不尽人烟富庶,车马喧闹。后来转到东华门附近的一种酒楼,碰到生得标致的一秤金家的丫头翠香翠红,又经酒保之口,说出一秤金的妓院里“更有十二分颜色”的三姐,号为玉堂春(小名玉姐)。于是,王三官不顾管家的劝阻,寻访玉堂春,与她“成婚”。王三官挥金如土,替老鸨还债、修房、置办首饰酒器,为玉姐造百花楼一座。管家王定为摆脱责任,只身回南京。王三官与玉姐如胶似漆,不可分离。一年之后,王三官三万银两花完,老鸨便怠慢下来,继而设计赶他出门,流浪街头。后来王三官寄宿王银匠家,终于因受不了银匠妻子的闲话而离开。于是,他信步漫游,走到关王庙前,进去将身世向关老爷诉说一番。他出来时,便碰到了卖瓜子的金哥。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节选的。课文节选部分背面的情节是:王三官回南京,经家人调解,其父原谅了他。于是王三官在家潜心读书,中了举人、进士,家人为他娶妻。玉姐被老鸨设计,卖给山西商人沈洪。沈妻皮氏与邻人赵昂通奸,又妒沈洪娶妾,就在面条里下毒,毒死沈洪,反诬玉姐。皮氏贿赂知县,玉姐被屈打成招,押入死牢。王三官因怀念玉姐,自请到山西为官,当上了山西巡按,到洪洞县重新审玉姐一案,判皮氏凌迟,赵昂斩首,知县罢官。这时苏淮已死,只得追一秤金之罪,枷入大牢。玉姐未曾失身,复归王三官。王三官携一妻一妾回南京拜望父母,皆大欢喜。2、问题探究,梳理情节
速读全文及课后赏析,梳理全文情节,
画出文章构造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三官偶遇金宝 金宝牵线搭桥城隍相会定计 一、玉姐资助三官三官卷土重来 玉姐三官盟誓 玉姐赠金送夫 巧对鸨儿,趁机脱身 二、玉姐智斗鸨儿痛斥鸨儿,引其入套 强迫鸨儿,智得文书总结:这篇小说是典型的情节小说,故事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如玉姐提出去城隍庙还愿,设下巧妙的圈套,而鸨子浑然不觉。待到三官“气象一新”,卷土重来时,鸨子先是“惶恐”,后又陪出笑脸。当知晓三官卷物而逃时,顿时气急败坏。读者至此,定然猜想玉姐会处境危险,性命堪忧。不想,通过一番当街的唇枪舌剑,居然是鸨子败下阵来,玉姐反而讨得自由之身,清净守节。这样复杂波折、惊心动魄的情节,唤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即使这些情节的设计有巧合编造的痕迹,有出人意料的一面,却也在情理之中。鸨子赶走千金散尽的三官,已属翻脸不认人的市井无赖之举,原来理亏;玉姐设计让她自落圈套,又使她有口难言;邻里街坊的主持公道也不容她无理取闹。这些都是支撑情节戏剧性的有力逻辑因素,也因此使小说摆脱了单纯追求情节离奇的倾向,增强了艺术含量。第三学时〖教学内容〗1、感悟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艺术特色
。2、分析文中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掌握心理描写的办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讨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回想小说中的核心情节,感受苏三这一人物形象
)
玉姐救助落难的景隆(三官):善良,纯洁
春院内有情人山盟海誓:多情,专一,坚贞
巧与鸨儿智周旋:机智,泼辣
二、归纳思想主题★小说中对立着的一组人物揭示了一种如何的主题思想
?明确:作者以赞美的笔调,叙述三官和玉姐忠贞不渝的爱情,必定了超越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的诚挚爱情,揭发了以鸨儿为首的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卑鄙品质,歌颂了底层妇女聪颖智慧和崇高品德,含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体现出新兴的市民文化的思想观念。三、品味艺术特色
1、贯穿全文的根本是?
风流才子与青楼美女的爱情
2、小说构造上的特点
环环相扣,单线发展,依次递进。
3、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办法
①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个性鲜明举例明确: 流浪街头的三官,提到玉姐,既羞愧又胆怯,因此让金哥去玉姐“那里看风色,他若想我,你便题我在这里如此。若无真心疼我,你便休话,也来回我。” 玉姐的语言则率真泼辣,见到三官,直呼“哥哥”,与鸨儿对阵,直骂得狗血喷头,可谓敢爱敢恨。 鸨子的语言则随机应变,见风使舵,软则哀求,硬则撒泼,可谓神情毕现。 ②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逼真生动 举例明确: 三官落入困顿,无颜见昔日曾被他照顾的小商贩,就“双手掩面坐于门限侧边”; 三官将见玉姐,却“躲在东廊下相等”,“羞面通红”。 这些描写,生动地呈现了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 ③人物心理描写特别成功 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认真品味: 其一,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体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成了细腻传神的程度。 其二,老鸨据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天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 其三,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这里的“心有一动”,体现出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演得恰到好处,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其四,在鸨子呼唤玉姐出来见王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作者这时又点染出鸨子的复杂心理:“这一时待要骂,又用着他。”只得“扯一把椅子拿过来,始终坐下,长吁了一声气。”鸨子在这里的隐忍不发,不是她有修养,而是怕失去财神。与她以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被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 ★拓展探究:心理描写的作用及技法(下列内容教师根据本身需要决定与否讲授) ☆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例证: 都德的《最后一课》,其中写了他的一段天真的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悟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徙传,刚刚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同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迈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分,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它有助于刻划人物的性格特性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 例证: 《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一向不说那些“仕路过济”的“混账话”后来,作者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例证: 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玛丝洛娃在监狱里以犯人身份会见前来探视她的贵族地主聂赫留道夫,“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往下,就进入往事的回想。起初,她心头擦过一丝美妙的回想,由于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她想起他的残忍作为,想起他留给她的痛苦和屈辱。这些至今仍象磐石同样压迫着她,使她无法摆脱,她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于是记忆中那种爱情的幻境顿时化为泡影。但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运用他一下。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道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但愿用对玛丝洛娃的描写尚有助于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学以致用:心理描写的技法 ☆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 ☆通过梦境幻觉来反映人物的心理。 ☆运用环境景物烘托人物心理。 ☆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心理。 ☆通过“意识流”的摹写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 〖小结〗《玉堂春》这篇小说对人物动作、外貌、心理的描写,有机地填充在情节的骨架之间,使整部作品浑然厚重,也使作品中的人物血肉丰满,生动可感。 四、讨论交流 试就小说“大团圆“的结局谈谈你的见解。(课后练习三) 提示:有关讨论角度,除了从“当时社会环境”方面考虑外,还能够从中华文化的审美心理(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小说文体的发展阶段等方面加以分析。参考资料: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曾言简意赅概述: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消亡给人看,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尼采说过:喜剧就是把个人的局限性,完整呈现给人看。翻开中国民间文学的故事,无论情节如何悲惨波折,在过程之中如何的“血淋淋地撕破给人看”,但是在结局中绝大多数仍然以大团圆收局,来遂人民大众的美妙愿望,迎合人民群众崇尚善恶有报的心理欲望。如流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祝”动人故事,他们死后能够化作双飞蝴蝶;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自杀后,“分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树,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也能够说这类神话式的大团圆,都以善意的心理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美妙愿望。“大团圆”是中国民族心理的体现,是中国文艺民族特色的反映,与西方悲剧中一悲终究进行比较,中国的古典悲剧,悲则悲矣,却从不给人以绝望的感觉,往往更讲究一种“团圆之趣”。无论剧情发展多么波折,主人公命运几多坎坷,人生遭受了多少巨大的不幸,黑恶丑陋势力非常强大,作品最后仍然是以喜剧方式而告终。据此,曾有人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我国许多古典爱情作品:“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金榜题名大团圆。”这是不无道理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这类“大团圆”结局普通都是以“夫贵妻荣”这种方式来团圆的。这种“大团圆”实际是为封建科举制度涂脂抹粉的,它实际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从而,掩盖了封建礼教扼杀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事实。这类作品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反封建锋芒,含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通说来,中国人比较喜欢和谐完美,而不喜欢残缺不全,喜欢调和而不喜欢激烈的冲突,对这种和谐、宁静、温情而美满的生活,抱有天真而固执的信念。这与西方作品的悲剧主题有着很大的区别。五、布置作业课后自读《情真意切释猜嫌》,完毕下列问题。1、思考三,在你的心目中,林黛玉是如何一种人。2、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薛宝钗的认识。〖教学后记〗《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理解黛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2、认识宝钗情真意切的姐妹深情。过程与办法1、把握核心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2、结合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重点难点】体悟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点拨归纳。学法: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在初中学习过《香菱学诗》,高中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有些同窗应当还看过整部《红楼梦》,应当说同窗们对《红楼梦》或多或少有些理解。下面请同窗们谈谈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状况。根据学生回答作有关提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哀过分,全书未尽即与世长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普通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照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反了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根本,描写了一种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妙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是一部集园林、绘画、服饰、饮食、医药、歌词诗赋为一体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红楼梦》的选文《情真意切释猜嫌》。板书:情真意切释猜嫌它出现在《中国小说观赏》选修本中,作为“人情与世态”专项的一篇例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这篇小说,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摹人情与世态的。(本环节通过复习有关知识,明确《红楼梦》既是中国白话小说的顶峰之作,也是描摹人情与世态的绝世佳作。)二、设疑解题选文背面注释说文章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编者却给选文加了一种《情真意切释猜嫌》的题目,我们懂得,文章的标题应当是文章内容的概括。那我请问同窗们,谁“情真意切”?释谁的“猜嫌”?综合文本所选内容,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板书:宝钗黛玉那我再请问同窗们两个问题:1、黛玉“猜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宝钗是如何“释”去黛玉“猜嫌”的?(本环节通过设立疑问释题,试图给学生明确一下阅读观赏文本的方向。)三、观赏文本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思考上面两个问题。教师点拨、引导,归纳、概括。1、黛玉“猜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文本中能够找到对应句子,选文第三段开头,黛玉叹道:“……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稍加概括,学生应当比较容易得出答案。明确:黛玉认为薛宝钗心里藏奸。教师提问:黛玉为什么会认为薛宝钗心里藏奸呢。能够带着学生适宜回想、补充。课后“赏析”第二段前面三句话涉及了两层意思:一是宝钗美貌而健康,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贾府上下一致称赞,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说白一点,就是黛玉嫉妒宝钗;二是宝钗的金锁上面有“不弃不离,芳龄永继”字样,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字样,贾府人多有“金玉良缘”之说,对黛玉这个情窦初开而又多愁善感的少女来说,宝钗事实上又是自己的“情敌”。黛玉怎能不对宝钗存有猜嫌。板书:多愁善感2、宝钗是如何“释”去黛玉“猜嫌”的?然而,此时黛玉却旧病复发,卧病不起。众人都来“望侯”,自然引出宝钗前来探病。⑴引导学生注意黛玉的病情和心理。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有关句子,教师引导归纳。“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愉快,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了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第四十五回条目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阐明黛玉在秋分之后一种阴雨天旧病复发。秋后阴雨天,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伤感,何况是一种卧病在床的人,更何况是多愁善感的黛玉,心中是何等的凄苦,何等的孤单。“有时候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侯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黛玉心情烦闷。明确:旧病复发闭门将养——形体娇弱;盼人说话而又厌烦——心理矛盾。由此可见,黛玉之病,一在身体,二在心理。⑵宝钗探病,尽释猜嫌。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核心信息:宝钗探病,选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随众人前往“望侯”,“说不得三五句话”,黛玉便厌烦了。即使黛玉“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但宝钗“体谅他在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某些委屈”,也就不去“苛责”她。即使第一次前往探病,黛玉厌烦,但是宝钗还是又一次前往。这体现出宝钗的宽容大度。板书:宽容大度第二次独自前往探病,是选文的重点,正是这次真情切意的探病,消释了黛玉长时间来对宝钗的“猜嫌”。第二段文字重要写两人交流病症,宝钗提出建议,调节饮食,吃燕窝粥,进行食疗。“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适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能够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这是一段多么关心体贴的话啊。这一段话是谁说的话啊,是年纪与黛玉相仿的宝钗,是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协会选人用人优化方案
- 团体康复治疗项目实施方案
- ALC轻质隔墙板的环保施工方案
- 生物医学工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方案
- 景观照明设计施工方案
- 企业员工培训质量月活动方案
- 2024年稀土高速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港口货物下料溜子安装方案
- 制造业员工工资结构优化方案
- 金融行业招聘会安全方案
- 公关服务合同
- 芯片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摸底调研卷
- GB/T 44352-2024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用活性炭通用要求
- 2024山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限公司招聘49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市政道路交通疏导方案施工方案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 第4课时简单加、减法
- “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申报书
-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全套教学课件
-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新人教版
- 2024年下半年辽宁事业单位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