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一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地理一轮复习:一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地理一轮复习:一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地理一轮复习:一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地理一轮复习:一 第五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新考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2。能正确解释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其他地理现象.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2.阶段(1)地质时期eq\b\lc\{\rc\(\a\vs4\al\co1(时间: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特点: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2)历史时期eq\b\lc\{\rc\(\a\vs4\al\co1(时间:近1万年,特点: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3)近代eq\b\lc\{\rc\(\a\vs4\al\co1(时间:近一二百年,特点:世界气温明显波动上升))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据图知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向亚热带和低纬度地区移动。 (×)解析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0℃等温线明显北移,显示全球变暖的现象,秦岭南侧为亚热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2013·广东文综)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解析地表有冰雪覆盖时,地面反射作用强烈,吸收太阳照射的热量较少,植树造林后,降低了地面的反射能力,使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加。(2013·江苏地理)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2~3题.2.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3.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答案2.B3.A解析第2题,由图分析,易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第3题,图中四地年平均温度均发生波动,但四地区代表了不同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且波动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说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4.(2012·浙江文综)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①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②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③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考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①暖湿时期:古代文明和经济兴盛。②干冷时期:古代文明和经济衰退。(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变化趋势:1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表面和近地表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影响农业eq\b\lc\{\rc\(\a\vs4\al\co1(有利:北半球气候变暖,使温度带北移,利于作,物生长,不利\b\lc\{\rc\(\a\vs4\al\co1(热带半干旱区,作物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粮食生产潜力降低,植物病虫害爆发,农业受害范围扩大))))②影响工业eq\b\lc\{\rc\(\a\vs4\al\co1(能源利用\b\lc\{\rc\(\a\vs4\al\co1(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技术发展: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得到政策鼓励,获得广阔的市场))③影响人类健康eq\b\lc\{\rc\(\a\vs4\al\co1(夏天持续高温,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增加疾病的发病率,扩大疾病的传播范围))④影响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的影响.⑤影响生态系统eq\b\lc\{\rc\(\a\vs4\al\co1(使原生态系统内的物种遭受重大损失,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加剧))1.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图所示:(2)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地表径流发生变化。(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①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植物的生产率。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2)对工业的影响(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0·安徽文综)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安徽省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天然湿地面积减小。(√)解析气候变化会使某些年份气温升降幅度较大,可能会使安徽省受低温冻害损失加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温总体上升会加大蒸发量,使天然湿地面积减小。(2)(2012·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缓解全球变暖。 (√)解析海洋浮游生物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CO2是温室气体,所以该调节作用可能缓解全球变暖。(2011·江苏地理)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2~3题。2.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3.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答案2。D3。A解析第2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是由冰川融化造成的,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3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冰川融水增多,对全球水量没有影响,只是水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海洋面积增加,沿海低地被淹,海岸线长度减少;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不会造成全球温度下降。(2010·安徽文综)《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完成4~5题.4.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C D.波动上升5.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4.D5.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从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且高低交错分布,但总趋势是上升的,符合波动上升的说法,故选D项。第5题,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使得该省各地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由于气温波动上升,有的年份气温偏低,会造成严重的低温冻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随着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导致蒸发量增大,天然湿地面积会缩小。6.(2012·重庆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答案有利影响: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解析该地区纬度较高,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为热量不足。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温度会升高,作物生长期将延长,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有利影响。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很多人将全球气候变化等同于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尺度,在地球发展的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时期的气温升高。受气候变暖影响,20世纪全球平均海拔平面升高了0。1米~0。2米,我国大陆沿海海平面也上升了约0。14米。练出高分一、选择题下图为“孟加拉国在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过程中可能被淹没的土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的破坏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2.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A.更适于港口建设 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大答案1。D2.B解析第1题,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造成的,因而与酸性气体排放和臭氧层破坏无关。第2题,海平面上升使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造成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4.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但不改变地表形态B.维护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C.不断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促使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D.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答案3.C4。C解析第3题,①为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②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④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目前人类影响到的环节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第4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并且水循环促进地表元素的迁移.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图反映了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动趋势。读图完成5~6题。5.以下有关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1995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B.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C.1998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D.1998~2000年有西移趋势6.这10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是 ()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耗增加B.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耗增加C.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快D.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答案5。B6.A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总体有向西南转移的趋势。第6题,注意转移的方向是向西南,说明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能源消耗增加。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8.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 B.西亚C.北非 D.中亚答案7.B8。B解析第7题,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第8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北非粮食减产;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中亚多为温带荒漠气候区,在全球温度升高3℃后,中亚粮食增产幅度没有西亚地区大。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据此回答9~10题。9.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 B.全球气候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10.人为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A.禁止使用氟氯烃 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答案9。D10.C解析第9题,威尼斯是一座水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及气温升高,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致使威尼斯面临被淹没的危险。第10题,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积极措施.下图为“西藏怒江流域1971~2007年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图”(细线为历年值,虚线为多年平均值,粗线为趋势值)。读图,完成11~13题。11.由图可知西藏怒江流域 ()A.1971~2007年年降水量逐年增加B.1971~2007年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C.1971~1977年年降水量均小于多年平均值D.1997~2007年年平均气温均大于多年平均值12.西藏怒江流域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会导致该流域内 ()A.永久冻土层厚度变薄B.雪线下降C.生物量减少D.蒸发量减少 13.气候变暖可引起青藏高原地区 ()A.开花起始期延后 B.落叶结束期提前C.农作物生长季节延长 D.果实产量减小答案11.B12.A13。C解析第11题,由西藏怒江流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怒江流域在1971~2007年间历年年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西藏怒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怒江流域在1971~2007年间历年年平均气温变化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第12题,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怒江气温波动上升,说明气候在变暖。气候变暖使得部分冻土消融,永久冻土层厚度变薄,故A正确;气温升高,山地积雪融化,雪线高度上升,故B项错误;青藏高原以高寒气候为主,气候变暖更有利于生物生存,生物量增多,故C错误;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故D项错误。第13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气温升高,使青藏高原地区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导致农作物开花期提前,A项错误;热量充足,导致作物生长期延长,落叶期延后,B项错误,C项正确;生长周期延长,有机物质积累时间延长,产量提高,D项错误。二、综合题14.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大气中CO2增多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球变暖,气象灾害事件增加。研究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降水将会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我国东南沿海__________灾害的强度、频率会增加.(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破坏影响人类健康(2)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植被(3)增加蒸发加强台风(热带气旋)(4)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全球合作;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等。解析第(1)题,CO2气体经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吸收利用;生物遗体沉积后,被埋藏地下,可形成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③④为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第(2)题,大量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