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分)小明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老师估计小明可能在发烧。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分析与论证 D.交流与合作2.(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75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C.一粒花生米的质量约50g D.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3.(2分)如图所示为运动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4.(2分)在同一条直线上,乙车从起点出发,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5秒甲、乙两车相距10米 D.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5.(2分)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6.(2分)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接近于()A.2μm B.2cm C.2mm D.2dm7.(2分)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m B.km C.m/s D.km/h8.(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A.2:1 B.1:2 C.9:16 D.16:99.(2分)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A.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2.61cm C.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10.(2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乙比甲大 C.在0~10s,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东运动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1.(2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2.(2分)如图所示的运动学图象,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图与乙图 B.乙图与丙图 C.甲图与丁图 D.丙图与丁图13.(2分)我国百米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成绩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打破亚洲纪录。某次训练中,测得苏炳添7s末的速度为9m/s,则他在这次训练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9m/s B.10.1m/s C.10m/s D.11.2m/s14.(2分)下列各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木板长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1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人一步大约为1m B.光年是时间单位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3.6km/h D.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70×109μm16.(2分)在平直的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是()A.座椅和房屋 B.树木和房屋 C.火车头和树木 D.火车头和座椅17.(2分)同一物体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cm。则该长度的更接近于()A.13.82cm B.13.71cm C.13.175cm D.13.81cm18.(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19.(2分)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20.(2分)学好物理,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如图,其中测量方法或读数都正确的是()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21.(2分)飞机在跑道上滑行3000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s,则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km/h,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22.(4分)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动员中,(选填“甲”或“乙”)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2.5s,则他的速度是m/s,合km/h。23.(3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为,6s时两车相距,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24.(2分)某段路的标志牌如图,它表示:在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此地到达楚雄至少还需小时。25.(4分)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在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A的长度是cm.在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A的长度是cm26.(2分)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图甲表示物体做运动;图乙表示物体运动(均选填“静止”、“变速直线”或“匀速直线”)。27.(1分)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2分)28.(4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请指出其中的至少两处错误:(1)(2)。29.(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d,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B.算出铜丝直径d;C.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2)铜丝直径d=(写出表达式);(3)该同学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将偏。30.(3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1.(7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其目的是(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少测量时间的误差。(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BC=cm,vB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5)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32.(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m/s;vBC=m/s;(2)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运动;(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结束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选填“大”或“小”)。33.(3分)如图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m/s;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一些。二、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34.(9分)一轿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1)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向前开行,为什么?(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则从标志牌处开到厦门需多少时间?35.(9分)下表是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列车时刻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站名北京西天津南阳重庆北到站时间—08:4013:4518:45发车时间08:0008:4513:50—里程/km020012002050求:(1)从北京西到天津,列车所用的时间;(2)从北京西到天津的平均速度;(3)若该列车全长400m,当以速度180km/h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石门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分)小明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老师估计小明可能在发烧。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分析与论证 D.交流与合作【答案】B【分析】对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老师的“估计”属于猜想与假设。【解答】解:小明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故选:B。2.(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75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C.一粒花生米的质量约50g D.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答案】B【分析】根据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通过分析与计算,逐一判断各选项说法是否正确。【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5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8.3m/s;C、一粒花生米的质量约1g;D、中学生随着音乐做一套眼保健操用约为7min。故选:B。3.(2分)如图所示为运动会火炬传递的现场,手持火炬的火炬手领跑,火炬护跑队员保持固定距离跟随在两侧。对于上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以火炬手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B.以护跑队员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 C.以观众为参照物,护跑队员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炬是运动的【答案】D【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若把火炬手作为参照物,所以火炬是静止的;B.若把护跑队员作为参照物,所以火炬是静止的;C.若以观众为参照物,所以护跑队员是运动的;D.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火炬是运动的。故选:D。4.(2分)在同一条直线上,乙车从起点出发,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5秒甲、乙两车相距10米 D.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答案】D【分析】(1)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乙车的速度;(3)由图可知经过5s两车的位置,据此可知甲、乙两车的距离;(4)由图可知经过6s两车的位置,据此求出甲、乙两车的距离。【解答】解:A、由图可知,路程不变,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A错误;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通过10m所用的时间为5s乙===4m/s;C、由图可知,两车都在10m处,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车在10m处,两车相距Δs=12m﹣10m=2m。故选:D。5.(2分)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答案】C【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小芳相对于小芳骑的自行车位置不变、迎面走来的行人,若说她是静止的。故选:C。6.(2分)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接近于()A.2μm B.2cm C.2mm D.2dm【答案】B【分析】对于长度的估测,可以拿出常用的20cm刻度尺为比较的工具,2mm有多大,2cm有多大,一目了然。【解答】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cm左右。故选:B。7.(2分)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m B.km C.m/s D.km/h【答案】C【分析】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m/s;【解答】解:A、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B、km是长度的常用单位;C、m/s是速度的国际单位;D、km/h是速度的常用单位;故选:C。8.(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A.2:1 B.1:2 C.9:16 D.16:9【答案】C【分析】已知甲和乙的速度之比、通过的路程之比,利用v=求时间之比。【解答】解:由题知:v甲:v乙=4:3,s甲:s乙=6:4,由v=可得t=,所以,==×=×=。故选:C。9.(2分)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A.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2.61cm C.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答案】C【分析】(1)根据图像读出时间。(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3)读出小球在BC段和AB段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比较即可;(4)读出AC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故A错误;B、由图可知,故B错误;C、由图可知BC=2×4.1s=0.2s,路程sBC=5.50cm﹣2.50cm=6.00cm=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4.1s=0.5s,路程sAB=2.50cm=0.025m,所以vBC===3.15m/s,vAB==≈0.083m/s,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由图可知,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11m/s。故选:C。10.(2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乙比甲大 C.在0~10s,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东运动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答案】C【分析】(1)在s﹣t图象中,甲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0~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处于静止状态;乙物体在0~2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可解答;(2)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甲、乙两物体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3)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据此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从而得出以甲为参照物乙的位置变化情况。【解答】解:A、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乙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故A错误;B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甲,故BD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甲>v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东运动,故C正确。故选:C。11.(2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C【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A错误;B、在认真的测量下,故B错误;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以及测量仪器等都有关;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D错误。故选:C。12.(2分)如图所示的运动学图象,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图与乙图 B.乙图与丙图 C.甲图与丁图 D.丙图与丁图【答案】B【分析】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静止;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做加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速度不变的匀速运动,据此判断。【解答】解:图象甲是s﹣t图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示物体静止不动;图象乙是v﹣t图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图象丙是s﹣t图象,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是正比关系;图象丁是v﹣t图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可见,乙、丙图象表示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B正确。故选:B。13.(2分)我国百米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成绩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打破亚洲纪录。某次训练中,测得苏炳添7s末的速度为9m/s,则他在这次训练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9m/s B.10.1m/s C.10m/s D.11.2m/s【答案】C【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平均速度是用对应的路程与对应时间的比值计算,与某一时刻的速度无关,用时为10s==10m/s,C正确。故选:C。14.(2分)下列各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木板长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分析】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带刻度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要估读。【解答】解:AB、在刻度尺的使用时,故B错误;C、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不能测量物体的长度;D、刻度尺带刻度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故选:A。1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人一步大约为1m B.光年是时间单位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3.6km/h D.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70×109μm【答案】C【分析】对生活中常用的物理量进行估算,判断对错。【解答】解:A、成人一步大约为0.5m;B、光年是长度单位。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3.6km/h。D、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70×104μm,故D错误。故选:C。16.(2分)在平直的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是()A.座椅和房屋 B.树木和房屋 C.火车头和树木 D.火车头和座椅【答案】B【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在平直的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和车厢的座椅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路边的树木和房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选:B。17.(2分)同一物体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cm。则该长度的更接近于()A.13.82cm B.13.71cm C.13.175cm D.13.81cm【答案】A【分析】①每次测量的数据应相差不多,精确值应相同,只有估读值不同,如果某一测量值与其它值相差太多,则该数值是错误的;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纪录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分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为减小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解答】解:由题目所给数据可知,物体长度的测量值精确到13.8cm,精确值错误;物体的长度为L=≈13.82cm。故选:A。18.(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可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一定越大 D.速度与运动路程无关,与运动时间也无关【答案】D【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解答】解:A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它的数值等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故A,D正确;B、正在进站的和谐号动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故选:D。19.(2分)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答案】C【分析】(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1m/s=3.6km/h。(3)根据V=进行计算。【解答】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v===10m/s;羚羊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速度:54km/h=15m/s;速度从小到大排列为:运动员、汽车。故选:C。20.(2分)学好物理,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如图,其中测量方法或读数都正确的是()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答案】C【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放正;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刻度尺测量工件长度时没有放正,故A错误;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C、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6mm,故C正确;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数据没有估读。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21.(2分)飞机在跑道上滑行3000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50s,则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216km/h,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答案】216;运动。【分析】利用速度公式得到飞机的平均速度,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中,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变化的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解答】解: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v===60m/s=216km/h;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答案为:216;运动。22.(4分)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动员中,乙(选填“甲”或“乙”)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路程较大;(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2.5s,则他的速度是8m/s,合28.8km/h。【答案】(1)乙;路程;(2)8;28.8。【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运动员的速度,然后进行单位换算(1m/s=3.6km/h)。【解答】解:(1)由图可知,两运动员中乙的速度较快。(2)乙运动员的速度v===8m/s=3×3.6km/h=28.3km/h。故答案为:(1)乙;路程;28.8。23.(3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为0.1m/s,6s时两车相距0.6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运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出6s时两车的距离;首先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为参照物,判断乙的运动状态。【解答】解:读图可知,经过6s,乙运动了0.6m、乙两车的距离为1.2m﹣2.6m=0.7m;则甲的速度:v甲===0.2m/s;乙的速度:v乙===4.1m/s,由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同一时刻甲在乙的前面向南运动,则乙向北运动。故答案为:0.8m/s;0.6m;北。24.(2分)某段路的标志牌如图,它表示:在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此地到达楚雄至少还需1.5小时。【答案】80km/h;1.5【分析】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汽车速度不能超过80km/h;“楚雄120”,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楚雄还有120km;利用t=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楚雄需要的时间。【解答】解:标志牌上,“80”为限速标志最大=80km/h,“楚雄120”表示从标志牌到楚雄的路程s=120km,由v=可得从标志牌到楚雄需要的时间:t===1.5h。故答案为:80km/h;3.5。25.(4分)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在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物体A的长度是2.4cm.在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A的长度是2.40c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由甲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2cm;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2cm和7cm之间,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4cm;(2)由乙图知:刻度尺上4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物体左端与7刻度线对齐,右端在2.40cm处。故答案为:1;2.4;2.40。26.(2分)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均选填“静止”、“变速直线”或“匀速直线”)。【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甲图s﹣t图像、v﹣t图像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由甲图可知,是s﹣t图像,表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是v﹣t图像,乙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匀速直线。27.(1分)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2.25cm。【答案】2.25【分析】我们在读取刻度尺所示的长度时,要首先观察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在读数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测量时是否是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右端读数为3.25cm。故答案为:2.25。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2分)28.(4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请指出其中的至少两处错误:(1)刻度尺没有放正(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任何测量工具的使用要讲究规则,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为:零刻度线磨损的要从其它整数位置开始测量;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视线要和刻度垂直。根据以上几点来对照本题的图,从中找出问题所在。【解答】解:(1)由图看出,没有把刻度尺放正;(2)由图看出,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读数视线没有和刻度垂直)。故答案为:(1)刻度尺没有放正;(2)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29.(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d,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B.算出铜丝直径d;C.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CDAB;(2)铜丝直径d=(写出表达式);(3)该同学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将偏大。【答案】(1)CDAB;(2);(3)大。【分析】(1)(2)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3)根据测量的数据分析。【解答】解:(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故合理的顺序为:CDAB;(2)铜丝直径d=;(3)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会使得测量的长度变大。故答案为:(1)CDAB;(2)。30.(3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C。(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小组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31.(7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其目的是增长(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少测量时间的误差。(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BC=50.0cm,vBC=0.5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5)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B。【答案】(1)v=;(2)小;增长;(3)50.0;0.5;(4)大;(5)B。【分析】(1)实验是通过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再由v=即可求解某段时间内(或路程内)的平均速度;(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应小一些,使小车运动时间增长;(3)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取长度,再由v=即可求解;(4)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小,再由v=即可判断;(5)由图1可知,小车在AB段通过的路程短,但所用时间长,在BC段通过的路程长,所用时间短,据此判断。【解答】解:(1)该实验是利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其运动时间即可求解某段时间内(或路程内)的平均速度;(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由图1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点对应刻度尺的4.00dm处BC=6.00dm﹣1.00dm=4.00dm=50.0cm;小车由B运动到C用时tBC=15:35:23﹣15:35:22=1s,所以vBC==0.7m/s;(4)若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小AC偏大;(5)由图1可知,小车在AB段通过的路程短,在BC段通过的路程长,说明小车做加速运动;AB图:v﹣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D图:s﹣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故CD均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v=;(2)小;(3)50.0;(4)大。32.(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0.2m/s;vBC=0.5m/s;(2)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结束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小(选填“大”或“小”)。【答案】(1)0.2;0.5;(2)变速直线;(3)小。【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AB、sBC、sAC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BC、tAB、tAC由秒表直接读出;速度用公式v=计算。(2)根据两个速度值判断出小车运动状态的变化;(3)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结束计时,使所计时间偏大。【解答】解:(1)由图示:sAB=10.00dm﹣6.00dm=4.00dm=40.4cm,sBC=6.00dm﹣1.00dm=5.00dm=50.0cm,tAB=2s,tBC=4s。AB段的速度vAB===20cm/s=5.2m/s,BC段的平均速度vBC===50cm/s=4.5m/s;(2)根据计算结果可知,vBC>vAB,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3)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结束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算出的速度偏小。故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