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关于柳宗元研究综述_第1页
近十年关于柳宗元研究综述_第2页
近十年关于柳宗元研究综述_第3页
近十年关于柳宗元研究综述_第4页
近十年关于柳宗元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十年关于柳宗元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阶段性据统计,关于柳宗元的学术研究有50种专业书籍和2200篇研究文章。跟其他学术一样,在这一百多年中,柳宗元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旧学到新学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的发展历程。依据对研究成果质、量的分析,考虑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因素,将柳宗元研究划分为准备期、发展期、扭转期和鼎盛期等四个时间段。以下将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作简单分析。(一)旧学及旧方法的应用:作为研究内容的基础从1900年到新中国成立的近五十年的时间,对于柳宗元研究而言,属于准备阶段。这个时期,虽然研究成果不是非常突出,只有林纾的《韩柳文研究法》一部专著和30多篇研究文章,但对于以后的研究工作却多有开创之功,不容忽视。1.这一时期,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柳宗元研究完成了从旧学向新学的转变,标志着柳宗元研究的新局面的到来。旧学是指以宋学、汉学为主,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虚文”之学。无论是以讲求义理为特征的宋学,还是以考证训诂为擅长的汉学,其研究对象均限于古人经卷,而远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求。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则往往采用随笔、杂感的批评形式,不成体系。秉承前代传统,柳宗元研究亦是如此,林纾的《韩柳文研究法》代表了这一时期用旧学方法研究柳宗元的最高成就,其他的如周荫堂的《读柳文》、董郁青的《读柳文随笔》等也算是旧学的代表成果。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西方学术思想的大批涌入,旧学逐渐为新学所取代,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柳宗元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也开始尝试用新的方法、新的视野来面对传统的经典。胡寄尘《柳宗元的小说文学》、李辰冬《韩柳的文学批评》、梁孝瀚《柳宗元之文艺思想及其影响》等研究成果,便是用新思潮、新方法研究的结果。新方法、新思想的广泛应用,为柳宗元研究的全面繁荣,打好了基础。2.在这个阶段,从关注内容上来说,柳宗元研究在继承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探索。这个时期柳宗元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柳宗元被作为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为学术界认识和关注,在评价古文运动时,给予了柳宗元充分的肯定。另一个主要内容便是对柳宗元具体作品的批评,用传统的方法研究传统的内容,如铭新《读柳子厚封建论》、宋立桢《读柳子厚晋文公问守原议书后》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同时,胡寄尘的《柳宗元的小说文学》从小说理论的角度对柳宗元的文学活动进行分析,季羡林的《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则从题材来源的角度研究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可视为这个时期研究内容开拓的代表作,而且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深远的影响。(二)充分的研究,政府对立法确定了更高的认识,提出了在研究柳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时期,是柳宗元研究的发展期。这期间,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6部,相对于前一个时期,其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较大突破。其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柳宗元生平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自文安礼《柳先生年谱》和张敦颐《柳先生历官记》以后,对于柳宗元的生平研究一直比较寂寞,20世纪以来,只有王韶生的《柳柳州年谱补订》一项成果。建国以后,在柳宗元生平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其间施子愉先生可谓卓有成效。施子愉先生在柳宗元旧谱的基础上,参之以史传,考之以行事,编成了《柳宗元年谱》。《年谱》不仅详细考证了柳宗元的家世与行事,增补旧谱的遗漏和舛误,而且对柳宗元诗文进行了编年,将柳宗元的诗文系之于各年之下,对于年代不可考者,则根据诗文内容与风格分别系之于长安、永州、柳州之后。这是最早对柳宗元诗文进行系年研究的著作。大作完成十多年之后,经过删节,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7年第1期上刊布;第二年,复加增订,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编印成书。此后,陶剑琴、顾易生又各自编写、出版了通俗读物《柳宗元》、吴文治出版了《柳宗元评传》,在这些著作中都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柳宗元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对于柳宗元的生平多有探索。这个时期,对于柳宗元生平的探索,确立了这一问题的基本框架,80年代以来,对柳宗元生平的研究,大多是在这一基础上的修补。2.在柳宗元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更大突破。受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学者们开始将阶级分析和唯物主义思想运用到柳宗元研究当中,从而对柳宗元的哲学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揭示出这位杰出思想家的独特成就。黄云眉先生在《柳宗元的文学评价》一文中,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分析了柳宗元所积极参加的“永贞革新”的进步意义,肯定了柳宗元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廓清了柳宗元政治上的阴霾。此后,赵纪彬、侯外庐等人分别撰写文章,就柳宗元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进行阐释,这成为以后研究柳宗元思想的一个主导。3.在文学研究方面,也突破了传统,取得了新的进展。日本学者清水茂的《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记》一文的翻译与发表,推动了学者对柳宗元文学创作实质的探讨,肯定了柳宗元的“遗弃”心态。任访秋、刘大杰、管希雄、周振甫等学者对柳宗元的散文也进行了新的评定,目光则更多地投向了作品的艺术特色,探讨柳宗元散文的总体艺术特征以及某些名篇的艺术成就。诗歌的研究也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马茂元《柳宗元的诗——读书札记之二》、陈友琴《关于柳宗元的诗及其评价问题》、姚奠中《柳宗元的诗歌——柳宗元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之二》等文章都对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以及诗歌艺术特点进行了探索,肯定了柳宗元的诗歌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柳宗元辞赋的研究,姚奠中在《学术通讯》上发表了《柳宗元的辞赋——柳宗元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之一》一文,对柳宗元的辞赋进行研究,这是20世纪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关注柳宗元的辞赋,就是在整个辞赋研究领域,也是比较有开创性的。在这个阶段,由于学术环境的相对宽松,学术研究的争论也比较引人注意。叶葱青、房澍民等学者围绕《渔翁》诗展开了争论,王芸生、吴孟富等学者围绕汉语、柳宗元的评价问题展开了争鸣,关于柳宗元是否彻底的无神论者也有一番争论。在这些学术争鸣过程中,不但推进了学术的发展,也渲染了学术气氛,使得整个学术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是前一个时期单兵作战所无法企及的。当然,随着学术环境的变化,学术争鸣也开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沦为了政治批判。(三)初始的研究即是对即品目而观之通,即通要思想的体现,作为研究对象的物“文革”十年,受政治的影响,柳宗元研究一度成为显学,也创造了许多柳宗元研究的神话。十年的时间,发表、出版各类所谓的研究文章、研究著作,笔者所统计的已达300多种1,而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周一良的《读柳宗元的〈封建论〉》在《北京日报》发表以后,《人民日报》率先转载,全国各大报刊纷纷效仿。类似于这样的情形,在这个阶段并不止这一次。如此的轰动效应,远远不是一个文学家、一个文学研究者所能企及的。如此多的研究成果,却只是关注着一个话题——杰出的法家人物;只关心着几篇文章,据笔者统计,1973年共发表各类文章26篇,其中有25篇是围绕《封建论》展开的。如此单一的主题、狭窄的内容,恐怕也只能用神话来解释了。在这个阶段,唯一不受政治环境左右的研究成果是章士钊先生的《柳文指要》。章氏自幼喜好柳文,浸染其间六七十年,晚年倾其精力创作了《柳文指要》一书。全书分为《体要之部》41卷和《通要之部》15卷,体要者,“谓《柳集》本体所有事,必须交代清楚也”,依照原集次第,逐篇加以说明,多有发明;通要者,“谓各即品目而观其通,得所会归也”,概括千年来之评论,分别项目,各归部居,加以分析,时有卓见,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柳宗元研究,从而使其成为当时学术界鲜有的硕果。这个时期的柳宗元研究,除《柳文指要》之外,虽然谈不上什么成就,但对于柳宗元作品的普及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也是当时的政治家和学者所始料不及的。另外一个始料不及的结果便是有一批学者从这个神话中走出来,走上柳宗元研究的道路。对柳宗元唯物主义思想的片面夸大宣传,也直接影响了后八九十年代的学术研究,不少学者并没有走出这个思想的误区。(四)柳侯祠的社会心理研究不断被加强,形成了研究中心80年代初学术研究的转型,使柳宗元研究走向了全面繁荣。从1977年到2004年,在这28年间共出版各类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1787篇,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学术会议的召开,催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1981年10月,在永州召开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论文56篇,零陵师专学报刊发了其中的13篇。1982年11月,在柳州举办柳宗元哲学思想讨论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后编辑出版了《广西柳宗元哲学思想讨论会论文集》。1983年11月在柳州召开了全国柳宗元哲学思想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101篇,结集为《柳宗元哲学思想讨论会文集》,先后在各学术刊物上发表;为了配合会议的召开,广西学者还编辑出版了《柳宗元哲学著作注译》《柳宗元石碑刻注释》《柳宗元研究论文资料索引》等著作。1989年9月,永州举办全国柳宗元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论文85篇。1993年8月,在柳州召开了首届柳宗元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论文60余篇,论著8部,会后编辑出版了《国际柳宗元研究撷英》。1998年10月,在山西永济召开了“98山西永济全国柳宗元学术研讨会”,会后编辑了论文选集。2002年8月,在永州召开了“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会议论文96篇,会议前后还出版了《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柳侯泽惠——柳宗元在柳州》《一代宗师柳宗元》等著作。2004年11月,在柳州召开了柳宗元学术研讨会,同时出版了《柳宗元大辞典》《柳州柳学研究文集》《柳侯祠文献汇编》等学术著作。2.柳宗元研究在传统的研究内容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新的研究领域也不断得到探索。陈雁谷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柳宗元,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了《柳宗元社会心理思想研究》等专著。尚永亮先生将柳宗元作为一个个案,进行贬谪文化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柳宗元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主题。可以说,柳宗元研究已经触及到了各个方面,而且不少是前人所未涉及的。3.柳州、永州两个研究中心的逐渐形成,推动了柳宗元研究的深入开展。依托柳侯祠的地理之便,柳州成为了柳宗元研究的一个中心。1985年8月,柳州成立了柳宗元学术研究会,并编辑出版不定期刊物《柳学研究动态》;1995年初,又在柳州教育学院(后改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柳宗元研究所;《柳州师专学报》开辟了柳宗元研究专栏,刊发柳宗元的研究文章;《柳州日报》副刊上有“柳园絮语”专栏,刊发柳宗元研究的信息和成果。柳侯祠的地缘优势,研究学会的积极活动,学术专栏的开辟,使得柳州聚集了一大批柳宗元研究的专业人员,成为柳宗元研究的主力军。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十年,永州人对柳宗元研究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成为柳宗元研究的另一支主力军。从1987年起,《零陵师专学报》(后改名为《零陵学院学报》)开辟了柳宗元研究专栏;1988年零陵师专设立了柳宗元何绍基研究室(后来改为柳宗元研究室);2001年永州成立了柳宗元研究学会,并编辑会刊《永州柳学》,形成一个研究中心。柳州、永州两个研究基地的形成,聚集了一大批专业研究人员和柳宗元研究的爱好者。4.年轻学者的成长比较迅速,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将柳宗元作为了研究对象,为柳宗元研究的持续深入发展积蓄了力量。据笔者统计,目前已经有20多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将柳宗元作为了研究对象,其中一部分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骨干,甚至成为柳宗元研究的中坚力量。如谢苍霖《论柳宗元散文》、周明《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的山水文学》、胡可先《永贞革新与中唐后期文学研究》等学位论文便将柳宗元作为了考察对象。二柳宗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柳宗元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相对于唐朝的其他著名作家,柳宗元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也存在着一些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一)采用了不平衡的研究内容,即效柳宗元研究一直存在着冷热不均的现象,不仅各个阶段发展不平衡,即便是同一个阶段,学者所关注的对象也不均衡,而从整个柳宗元的研究史来看,更是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集中到了少数问题和少数作品之上。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个阶段在研究成果数量上相差很大,如果再考虑到时间跨度,则这种不平衡更为明显。从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柳宗元研究领域,传统的研究内容依然占据着绝大多数的空间,对于散文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其他文体,而且每个阶段都是如此。对于辞赋的研究,严格说,到鼎盛期才为学者重视,不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是研究的绝对与相对数量,都无法与散文、诗歌等传统的文体相对应。从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柳宗元研究的不平衡则更为明显。柳宗元有诗歌138题164首,而研究者所涉及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从统计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柳宗元诗歌研究的论文成果共有285项,其中作品研究的成果162项,而有关《江雪》研究的成果则为65项,分别占研究总量的23%、作品研究成果的40%,几乎撑起了柳宗元诗歌研究的半边天。另外,从鼎盛期作者的分布情况来看,也是不均衡的,柳州、永州两地,集聚了相当一批研究者和一些研究机构,也创造了一批研究成果,而其他省区则往往是单兵作战,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大气候。(二)好的文献整理在社会舆论的反思相对于唐代其他作家的研究,柳宗元研究在基本文献的整理方面是比较滞后的。一百多年来,多种版本的柳宗元集先后得到印行出版,在柳宗元研究的推广与普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1979年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柳宗元集》最为学者所注意。然而,关于柳宗元集的笺释,却迟迟不见出现。在其他别集笺注、笺释、校注等版本层出不穷的时候,柳宗元的文献整理显得有点苍白了。与文献整理一样尴尬的是研究资料的汇编,从唐代以来,柳宗元便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对象,其研究成果也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然而,对于这笔丰富的研究资料,当代的学者却往往是无可奈何,无法借鉴。为了摸清柳宗元研究的家底,吴文治先生20世纪60年代编辑出版了《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再版时改为《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资料汇编》),台湾学者罗联添先生编辑了《柳宗元事迹系年暨资料类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