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十殿王图》与日本的海外藏画_第1页
敦煌出土《十殿王图》与日本的海外藏画_第2页
敦煌出土《十殿王图》与日本的海外藏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敦煌出土《十殿王图》与日本的海外藏画

敦煌石窟的唐代丝绸绘画《十王图》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关于十王的绘画作品。然而,朱景轩的唐代名画记录了此类主题的描述。盛唐时期,吴道子曾画此于长安景云寺壁,据称有远近屠夫见画中报应的惨状,终日惶恐不安,甚至放下屠刀,立改他行。唐末,佛教的善恶果报,凭借这类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而渐入人心,内中许多依据《十王经》而作的书法,绘画,雕塑,印章,从上述于敦煌发现的数卷这类书画卷轴,图文并茂地表现了地狱十王的各殿情景,我们如将其与现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的六世纪晚期唐代西域克孜尔《地狱图》比较,虽题材同一而人物形象及绘画风格迥异,敦煌的《十王经》卷中阎王等的形象已演绎为具象写实且细腻精谨的汉化人物,克孜尔的西域画则保留了原有的简朴的画风。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记载,五代有专绘道释绘画而闻名的王乔士(十世纪),就曾绘制过《地藏十王图》达百幅之多,可见此类绘画题材的影响之大。源自于印度的佛教地狱变的绘画形式嬗变汉化之后,画中的十殿阎王以及各殿的情景,均浸淫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官僚府衙的权阶色彩,我们从现藏于海外的南宋时期有关十殿阎王及地狱的绘画中看出,这些出自民间画师笔下,形象生动,颜色艳丽,融释,道于一体的宗教观念的水路画,在当时已为海外大量接受,主要是因为南宋时期的朝鲜与日本,受我国影响,开始流行汉化佛教地狱的信仰,紧接着对于这类水路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十二世纪中期至十三世纪,南宋对外商埠的贸易大港宁波,因其海运传输之便,成为了当时民间画师菌集之地,并成了专门绘制水陆画销往海外的作坊式的中心,所以,就我们所知道日前许多流失海外的《十殿阎王图》,主要自南宋以来,均先后被日本与南朝鲜公私收藏。由此传播渠道影响了日、高丽有关地狱经变和六道轮回的信仰。而当时以绘制这类外销水陆画为生计的画师,曾为外销之画建立过较为统一的风格标准便于外销,而其中亦不乏高手,这些画师中主要有周季常,陆信忠,林庭珪,金大受,金处士等,而又以陆信忠(十二世纪——十三世纪初)最为著名且最多产,该画师在国内虽名不见经传,但却名震东瀛,可以看出,这些民间画师虽技艺精湛,却为正宗画家与理论家视为不入流而遭鄙夷,故均未能载入画史,以至于我们的研究带来不便,甚至出现考证上的失误,如美国的一些研究东方绘画的学者曾就金大受与金处士是否为一人而出现判断上的错误,后终由日本研究学者发现此错主要是由于对落款断句的错误而造成。应为明州“车桥西,金大受”与明州“车桥西,金处士”,二十世纪初,就有一印有朱款“金处士”的《十殿阎王图》自日本被卖至美国,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购得其中四幅,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得五幅,另外的一幅去向不明,后被发现仍为日本的私人收藏。而现流失于美国的《十殿阎王图》唯有陆信忠的画上题有各王的榜书,但混有两个系列不同的“十殿阎王”名称,而金处士的《十殿阎王图》则无榜书。除上述南宋时期这些画师的作品之外,另有元代陆仲渊所画的至少有三幅《十王图》,元代佚名之作有三幅设色绢本现藏于日本奈良国家博物馆,还有另一元代佚名所作的九幅《十王图》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其中一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绢本卷轴画以外,在民间还有大量的木刻版画与纸本的《十王经》插图,多采取图与文字说明的形式,各殿多有题名榜书,使观者易于接受,这类附有文字的《十王经》插图,表现手法有些类同,线条简洁,多显粗率,似完全是为了图解文字所绘,但其中亦不乏一些佳作,画中十殿阎王的形象与绢画中有些相似,多头戴金冠,方冠,冕旒等,绢画中的阎王设色面庞白净丰瞍,须眉刻划精细而在木版画与纸本中则有些各呈面貌,随意性较大。但均表现了阎王俨然一帝王丞相之相,其画中殿堂景象一派森然,等级分明,完全是世间府衙作派,这些木版画与纸本的《十王画》插图,多为连幅通卷形式。但又为各自独立的画面,每幅皆有榜书与诗跋。为便于叙述与阅读,各画中诗画并茂,较为形象,各殿执刑惨状则明眼可见。其中纸本与木版画单纯的线条造型相比,纸本中的人物造型表现技法是在白描基础上略加渍染,形象显得较丰满。佛教绘画中有许多为水陆画,是作为寺庙里举行水陆道场时悬挂的一种宗教画,而这种水陆道场又称“水陆法会”。全名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水陆道场源于印度,佛教称:由阿难设水陆道场,施食救度一切饿鬼,在我国的南朝梁武帝时就已有,而于宋代兴盛的这种佛教仪轨形式的绘画,其中即有许多有关阴曹地府的内容,如十殿阎王,六曹四司判官,五道将军与诸阴帅,鬼卒等形象。据说这一仪轨的创立,则是梁武帝梦中得神僧启示,醒后得宝志禅师指点而成。与这些卷轴画及木版画一样,有关十殿阎王的形象我国大足石刻造象中就有地狱变的大型群雕,反映地狱十殿阎王的艺术形象,据史称,这些位于大佛湾的龛窟石刻是由南宋僧人赵智风于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公元1179-1244)的七十年间主持营建了这一“密宗”道场的摩崖石刻造象,而“地狱变相”的群雕,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为十尊佛象,中层塑地藏王菩萨和冥府十殿阎王及两司,下层为十八层地狱,较完整地反映了十殿阎王和地狱情景,并为惩恶塑造了刀山,寒冰,拔舌,铁床,锅烫等地狱场景,以此来慑伏人心。关于阎王的身世与由来,最初源于印度佛教中护法神团二十四诸天之一,但并非佛教所独有,最先可能产生于在印度的民间信仰和印度教,其最早的阎罗形象出现在印度最古老的诗歌集《梨俱吠陀》(公元前1500——前1000年间)中,相当于我国周朝时期。其中阎王亦作阎摩,作为冥王出现,他是太阳神毗婆薮之子,其身世是《问地狱经》和《净度之昧经》;“阎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经与维陀如生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狱王,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头有角耳皆悉忿怼,同立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诸小王是,百万之众,诸阿傍(鬼卒牛头马面之类)是。这段文字可从《法林珠苑》卷十二中见到。阎王之称,是梵文Yamaraja的译音,意译为“缚”,缚有罪之人,其名也较多,大致有阎王,琰魔,炎魔,阎摩罗,阎摩,加上官号,称为琰魔王,阎摩王,琰摩法王,或阎罗天子,梵名也有译为“阎摩罗社”和“琰摩逻闍”的,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称:“魔,梵语,鬼趣名也。意译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道)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而在佛教典藉中最早有十三冥王之说,据《梵汉对映私抄》中就有称冥界有十三冥王,皆为诸佛菩萨的化身,分别负责死者的七七日至三十三周等忌日的超度,分别是:一,不动明王,称秦广王,,二,释迦佛,称初江王,三,文殊菩萨,称宋帝王,四,普贤菩萨,称五官王,五,地苦恼菩萨,称阎魔王,六,称弥勒菩萨,称变成王,七,药师佛,称泰山王,八,观音菩萨称平等王,九,势至菩萨,称都市王,十,阿弥陀佛,称五道转轮王,十一,阿閦佛,称莲华王,十二,大日佛,称衹园王,十三,虚藏菩萨,称法界王。至唐末广为流传的“十殿阎王”即十三冥王的前十位,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分居十殿,各司其职,但其姓氏存有两套不同姓氏,一套为萧,曹,廉,黄,韩,王,毕,千,薛,薛。另一套则为:蒋,历,余,吕,包,毕,董,黄,陆,薛,前者见《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搜神记》卷三《十殿阎君》。而后者见《玉历宝钞》,《阎王经》。十殿阎王于唐末后载于经中,借佛道两家的合力弘扬,名扬天下,而宣传十殿阎王的佛教经藉《十王经》为成都府大圣慈寺沙门藏川所撰,现藏于日本,其中文字鄙俗而不堪卒读,道教方面的经藉有上述的《玉历宝钞》,《灵宝经》,以及《搜神记》等。有关《十殿阎王图》中除阎王之外,还另有其他等级的许多人,均受各殿阎王所辖,按其它民间小说及佛教典藉所记,我们可知阴曹地府中有判官和十大阴帅,判官原出于印度的阎王手下,为阴间判案的官吏,我国地狱也有此官,阴间判官的级别很高,最重要的判官司职大约有四类,掌刑判官,掌善簿判官,掌恶簿判官,掌生死簿判官,掌生死簿的判官为首席判官。据明代《列仙全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西游记》等载,其人名崔珏,传说唐太宗魂游地府时曾与崔判官交谈过,由其陪同游览了地府之景。民间传说多为四大判官,可能与此四类划分有关。据《玉历宝钞》等记载,四大判官为阴律司,阴察司,赏善司,罚恶司。而根据明代小说《醋葫芦》介绍十殿阎王案前有司礼判官,司食禄判官,司衣判官,司酒色财气判官,司生死判官,嗣部判官等。另有十大阴帅即日游神(日游巡),夜游神(夜游巡),豹尾大帅,黄蜂大帅,鸟嘴大帅,鱼腮大帅,无常(黑白无常)大帅,鬼王大帅,牛头大帅与马面大帅,阴兵鬼卒等。从以上看出,这说明了我国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极大的容受性与中国民间造神的随意性,十殿阎王的姓氏有两种说法,并且是有姓无名,不知何人,虽有假名相托,但无法确指,如韩擒虎,包拯,薛平贵等,大概中国向有生前为清官死后亦应为王的说法。顺应而已,汉化了的十殿阎王也均按照人间的官僚衙门而仿设,每殿阎王端坐于案前审案,左右为随侍官员,案前是解押罪魂的四大阴差或十大阴差,有直接监管鬼卒施刑的阴帅阴将,而鬼卒之类则位居最低阶层,再加上画中许多判官与阴界文武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