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子风纹图一
1981年1月,考古工人在陵马原墓中发现了大量美丽的丝绸纺织品。“品种的多样性、工艺的精致和保存完好。这座墓的挖掘对丝绸和刺绣的历史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墓中出土的衣物共三十五件,按其织造方法和组织结构,可分为绢、绨、纱、罗、绮、绵、绦、组八类,其中刺绣品有二十一幅,历经二千多年,这些丝织品仍然色泽如新,光彩照人。刺绣品的绣纹图案更是匠心独运,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面对这些鬼斧神工式的艺术绝品,我们不仅领略到楚人灵动飞扬、自由浪漫的艺术精神,同时还感受到先秦南楚神秘莫测的神话巫术氛围。这些刺绣品绣纹图案并非仅仅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作品,它们出现在楚人墓葬品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其主要的功能价值必然与楚人的巫术神话意识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绣纹图案的艺术表层,就无法进入楚人的心理经验世界。只有把这些充满魔幻意味的艺术形象纳入先秦神话系统,从对应和整合的角度去寻找它们的原型,才能确实地把握它们的真实含义,从而发掘其深层的文化意蕴。1、关于“东南角”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的全部刺绣品中,凤纹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已见刺绣纹样的十八幅中,有凤纹的十七幅,而且形态各异,无一重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头风”纹(图一)。图中凤首如枭,凤腹近圆,正面而曲腿,双翼齐举,两个翼端都内勾如凤首。“三头凤”的形象怪诞奇特,显示出一种超自然的神话巫术意味和神秘的美感。“三头凤”,在古代典籍中难以找到明确的记载,但却可找到与之相关的“三头人”的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曰:“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艺文类聚》卷90、《太平御览》卷915引《庄子》逸文曰:“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其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名琼枝,高百仞,以璆琳琅玕为实。天又为生离珠,一人三头,递卧递起,以伺琅玕。’”“三头人”又名“离珠”,“守候”着传说中的神树“琅玕”,上述记载相互印证,说明“三头人”(离珠)在上古神话中具有相当显赫的地位。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十二月神帛书》中有三头神,据饶宗颐先生考证,这三头神即三头的“离珠”。那么,“三头人”与“三头凤”有何关系呢?袁珂先生写道:“窃以为(离珠)即日中踆鸟(三足鸟),张衡《思玄赋》:‘前长离使日兮’,注:‘长离,朱鸟也’。《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鸟’。传:‘鸟,南方朱鸟七宿’,离为火,为日,故神话中此原属于日,后又象征化为南方星宿之朱鸟,或又称为离珠。……而世传古之明目人,又或冒以离朱之名,喻其如日之明丽中天,无所不察也。日鸟足三,足讹为头,故又或传有三头离珠(朱),于递卧递起,以伺琅玕。”袁珂先生的考证说明“三头人”的原型即“离珠”,也就是太阳鸟三足鸟,同时也揭示了上古神话中人、凤、太阳、星宿之间嬗变互渗的关系。“三头凤”正是神话原型离珠的艺术造型。从《山海经》记载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三头凤”或“三足鸟”嬗变为其他类型的痕迹。《大荒西经》曰:“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三头凤”(三足鸟)衍变为“三头人”,又衍变为“三身人”,还交待了其父母“帝俊”、“娥皇”,这种现象显示上古神话由原生态向历史化演变的趋势。《大荒西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三头凤”(三足鸟)演变为“三面人”,其神话细节更为丰富,不仅交待了其文,还指明了其所在方位地点,明确揭示了“三面之人不死”的神话深层语义。从“三头凤”到“三面人”的类型演变中,其巫术宗教思维的深层意蕴由隐而显,终于表露出“不死”的意义指向。正是由于“离珠”(三头凤)及其变体具有永生不死的巫术宗教功能,所以它往往与圣人的葬所联系在一起。《山海经·海外南经》曰:“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于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久、视肉、虖交。”《大荒南经》曰:“赤水之东,有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离俞、鹰、贾……。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久……”郭璞注:离俞即离朱。《山海经》中提到帝尧等上古圣人时一再涉及到离朱,暗示离朱与人的生命行为密切相关,其巫术宗教功能十分明显。上古神话中,“凤鸟”(包括三头凤)是具有图腾意味的神物,根据巫术规则,具有图腾意义的动、植物往往与人的生命行为密切相关,人的生命内核、精华贮存、寄居在图腾物中,可以说,图腾崇拜是上古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卡西尔说:“原始人绝不缺乏把握事物的经验和区别的能力,但是他在关心自然和生命的概念中,所有这些区别都被一种更为强烈的感情湮没了;他深深地相信,有一种基本的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Solidarityoflife)沟通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个别生命形式。原始人并不认为自己处在自然等级中独一无二的特权地位上。所有生命形式都有亲族关系似乎是神话思维的普遍预设。”上古神话中的“三头凤”与“三头人”、“三身人”、“三面人”之间的转化与沟通,无疑是原始思维“生命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楚人奉“凤”为具有图腾意味的神物,“三头凤”(离珠)出现在楚人墓葬品中就不足为怪了。当人的生命载体衰老死亡后,生命的内核就回归转移到“三头凤”中,在神话思维同质互渗原则支配下,生命的内核流转运动,永生不灭,这正是“三头凤”特定的巫术宗教功能。2、“浚大量”与“三珠”离珠的关联《山海经·海内经》曰:“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三头凤”纹绣纹样中的植物极可能就是“琅玕树”。郭璞注:“琅玕子似珠,《尔雅·释地》曰:‘西北之美者,有昆仑之琅玕焉。’《列子·汤问》篇云:‘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这里的“珠玕之树”中的“珠树”即指《海外南经》中记载的“三珠树”,其文曰:“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北,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由此可知,“琅玕”与“三珠”同属一类,与“三头人”或“三头凤”(离珠)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考察图一“三头凤”纹绣纹样,其植物形状类似《海外南经》中描述的“三珠树”。图中植物的花、茎、叶上皆有珠形物,大圆圈内套着三颗小珠,暗合“三珠”之名;其穗条状如夜空中拖曳而过的彗星之尾,这些特征与“叶皆为珠”、“其为树若彗”的描述极相吻合,“琅玕树”、“三珠树”同属一类,即其华实“食之不老不死”的不死之树,其巫术功能与“三头凤”(离珠)完全一致,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实际上隐喻着“三头凤”(离珠)依赖不死树”珠玕之树”的华实以维持永生不灭的生命运动。肖兵先生推测:“所谓‘三珠树’、所谓‘琅玕树’……可能都是离珠之神生命的结晶,是他的所谓‘manna’,也就是‘太阳之精’。这一推测颇有道理,所谓“又为生离珠,一人三头,递卧递起,以伺琅玕。”“以伺琅玕”中的“伺”似应作“饲”讲,用“珠玕之树”的花、果饲养离珠,使其永生不死。在神话巫术中,这表现的是一种输送生命之能的方式。“递卧递起”隐喻“三头人”(离朱)的生死转换,神话巫术思维不承认真实意义上的死亡,采用转换的方式把生死表现为“卧”(休息、睡眠)和起(活动)的交替活动,以此构成“三头人”(离珠)的生命运动节奏,这种节奏又暗合植物春荣冬枯的生长规律,“离珠——琅玕(三珠)”两者互渗同一,在动静荣枯的交替运动中生生不息,永无止境。3、月、星“三光崇拜”的神话巫术上古神话中,太阳崇拜与由太阳、月亮、星辰“三光”所组成的“光明崇拜”占据着十分引人注目的地位,它们形成了原始神话、尤其是自然神话的核心。英国学者弗里德利希·麦克斯·缪勒说:“日出是自然的启示,它在人类精神中唤起依赖、无助、希望与欢乐的情感,唤起对更高力量的信仰,这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所有宗教的发源地。”诚如缪勒所言,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在中国原始宗教神话中确实占据着最为显著的地位。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大量“纳日宾日”的记载,反映了殷商时期频繁而隆重的太阳崇拜。《礼记·郊特性》中也有关于祭日的记载:“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进一步考察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的绣纹图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隐含着楚人的“太阳崇拜”和日、月、星“三光崇拜”的神话巫术意识。图二的两侧各有一组日、月、星的象征符号,上面的形符号代表太阳,中间的形符号代表星辰,下面的形符号代表月亮,这些符号绝非随意的艺术创造,而是集中地表现了楚人“三光崇拜”的巫术神话意识,费尔巴哈说:“一切只要有点生气的宗教,都把它们的神灵搬到云端,搬进以太或太阳、月亮、星辰里去。”对光明的崇拜和迷恋正反映了上古时期特有的心理体验。在楚人的“三光崇拜”中,太阳又占据着中心地位。在图二中凤身龙身的形符号,与“三珠树”的象征符号相同,似为太阳符号的变体,它几乎出现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的所有图案中,象征着万物的生命内核,正如肖兵先生所言,是“太阳之精”或“生命的结晶”。图二的两条蟠龙体上各有九个形符号,与之相连的两只凤冠上也各有一形符号,这种组合排列决非偶然,其中似隐含着“十日神话”原型。《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如果我们把凤看作扶桑上枝,把龙看作扶桑下枝,这一组合形象的神话含义就昭然若揭了。实际上图二中龙、凤与中间的“扶桑”状植物纠结在一起,已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十月神话”在上古时期影响极大。楚人为崇日民族,其殉葬品纹饰中突出太阳地位,十分自然。太阳是自然界发光体中最辉煌最壮丽的物体,在上古人的心理世界里,太阳成为万物生命的本原。古罗马作家普林尼(公元23年——79年)在他的《自然史》一书中写道:“我们应该相信,太阳是整个世界的生命和(更坦率地说)灵魂,不仅如此,他还是整个自然的主宰。”原始思维认定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本原,遍及世界的太阳崇拜表现了早期人类这种共同的生命意识和情感。卡纳尔写道:“生殖崇拜与太阳崇拜,到处都是比肩而立的。……人类的崇祀,最原始的企求,不外乎是‘繁息’,而繁息与太阳是分不开的,所以生殖崇拜与太阳崇拜永远勾连在一起。……上古的人,早就认识其本身及禽兽之所以繁生增殖的原因,故此,无怪乎他们所崇拜的神祇,有许多同时兼为太阳神与生殖神。”这清楚地揭示了上古人崇拜太阳的真实原因,他们把太阳看作生命的本原,万物生命的源泉,又是万物生命的内核。对太阳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对生命的迷恋和渴求。屈原《涉江》写道:“与天地兮齐寿,与日月兮同光。”正是鲜明地表达了楚人以太阳为核心的光明崇拜意识中强烈的生命情感。4、龙与虎的神道有人认为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绣纹图案中的龙、虎均为凤的对立面,是楚人贬抑的对象。全面考察历史记载和考古文物,这一论断似不太准确。楚人不仅崇凤,而且尊崇龙虎。据史料记载,楚国镇国之宝为“九龙之钟”,代代相传,奉为神物。越人击败楚军,占领郢都,有意毁坏“九龙之钟”,从心理上打击楚人。考古文物也为我们提供了楚人尊龙的实物证据。随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其青铜鼓座上铸有八对大龙,曾国为楚国附庸,其国宝重器的铸造无疑会受到楚人的控制和影响。楚人有“九龙之钟”,曾人编钟上则有八对大龙,也充分表明了楚与曾的统属关系和等级差别。何况随曾侯乙编钟出土的还有楚王酓章缚,其缚座上也铸有一对龙。这些事实都为楚人崇龙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虎”也同样是楚人尊崇的对象,《左传》宣四年曰:“初,若敖娶于,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淫于子之女,生子文焉。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子田,见之惧而归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故命之曰:‘斗谷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实为令尹子文。”楚国显贵以“於菟”(虎)命名,崇虎意识不言自喻。在上古神话中,龙虎与光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凤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郭璞注: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往照天门中也。龙在上古神话中往往与光明、火精联系在一起,仍然是光明崇拜的衍变派生。虎在上古神话中也是光明之神,《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昆仑之墟“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面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兽是虎的神话化,其职责是看守天门,主要看守东方的天门,那门便叫“开明门”。《淮南子·地形训》“八极”中“东方曰东极之门,曰开明之门。”《天问》:“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开明兽所看守的“开明门”一开,天就亮了。“开明兽”(虎)实际上是“黎明之神”,其与光明的联系显而易见。由此可见,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图案中,龙、虎都与光明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不可能与同属光明崇拜系统的太阳鸟“三头凤”处于对立的地位。按照神话互渗转化的规则,龙凤虎之间应是同质异构、亲密交合的关系,这从下面两幅绣纹图案的构图意识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图三中的龙凤成对相傍,它们的身躯上都长出相似的“三珠树”,暗示着两者生命内核的同质互渗。图中的凤或仰首后倾,或直立展翅,作舞蹈状,其身上的“三珠树”倾向龙身的“三珠树”,暗示两者的亲密交合关系。图四中以“凤”为中心,以凤身的“三珠树”为联接物,将凤、龙、虎绾连为一体,形成动态的生命运动形式,形象地表现了万物生命形式的亲族关系和生命内核的互渗流转。综上所述,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上的动植物、自然物及其组合关系都具有特定的巫术宗教意义和功能,它们与古代典籍的有关记载在整体上对应相关,在细节上密合一致,其意义指向十分明确,表现了楚人生命一体化的巫术宗教意识和强烈的生命情感。这些奇异神妙、五光十色的图案表露了楚人超自然的心理世界。也构成了楚人生气盎然的宇宙生命运动系统。以太阳为中心的“三光”是这一宇宙的生命本原,其光明之能即是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行业会员开发与维护
- 浙江电力管道施工方案
- 供水新旧管连接施工方案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真题2024
- 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北方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
- 管道粘结施工方案
-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案例
- 危险源辨识培训课件
- 三星级饭店住宿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4月自考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
- 卫生部妇产科诊疗规范及指南
- 荆楚文化之楚国历史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
- 一汽大众店淡季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课件
- 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劳务费发放表模板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5第五讲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 银行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ABB IRB 1100产品手册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