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_第1页
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_第2页
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_第3页
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椎动脉病(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发病率为20%25%。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颈痛、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伏案工作的时间增多,本病有患病率增加,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亟需探索一种高效、规范化的治疗方法,以期尽快减轻患者的疾苦。为此我们对针药配合龙氏手法治疗CSA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数据和方法1.1龙氏手法组分布本研究共观察临床病例168例,均为来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其中男59例,女109例;年龄25~75(41.3±12.6)岁;三组病程6个月~6年,平均为(2.7±2.3)年。随机分为铍针、温通膏配合龙氏手法组56例;针刺组56例;龙氏手法组56例。三组一般资料经齐同性检验,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中医病诊断疗效评定(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TCD检查见椎动脉血流异常,TCD诊断参考《多普勒超声诊断学》中曹铁生等所提的正常参考值。1.3标准物质的包含知情同意,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及TCD诊断标准并完成相应治疗者,可纳入观察病例。1.4患者有德性折、材料(1)颈椎病的其他分型;(2)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先天性畸形、结核、肿瘤、感染;(3)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进行治疗或检查,或资料不全者。1.5病例入组信息本研究采用三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病例入组信息除课题负责人和治疗操作者外均不知情,治疗操作、观测记录分离,盲法分析评价,研究结束并完成数据分析后才予以“揭盲”。1.6治疗方法1.6.1针剂与龙氏技术团队的合作采用温通膏、龙氏手法结合铍针综合治疗方案。1.6.1.正骨手法进行复位施用手法同时,以温通膏([批准文号]粤药制字Z03020021)为按摩介质涂抹于按摩部位进行操作。整个手法15~20min完成。疗程: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龙氏手法具体操作如下:1)对于环、枢关节错位,取仰卧、低枕位,施以仰头摇正法:①放松手法:术者双手在其颈后外侧作四指揉法1~3次。②正骨手法:术者左手托患者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将患者头仰位,向右仰旋重复活动2~3下,嘱患者放松颈肌,当右转达最大限度时,术者右手加有限制的右转向上牵引“闪动力”。如法向左方重做一次,复位时,多有“咯得”响声,但无不适感觉。2)对于C2-7关节旋转式错位,取侧卧位,施以低头摇正法:①放松手法:术者立于床头。用指揉法及掌揉捏法,从左肩胛区至左颈达枕乳突区进行放松约3min。②正骨手法:如颈椎左旋错位,右侧卧低头位,术者右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定点”,另一只手托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向左转动,缓慢摇动2~3下,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边旋转边牵提,可听到一串小关节响声。如法左侧卧重做一次。3)对于颈椎曲度变直、反向,施以仰头推正法;对于侧弯侧摆式错位,施以侧向搬按法。1.6.1.针柄普通针柄定位:颈椎脊突旁及肩部痛点。铍针的规格:Φ0.5~0.75mm,全长5~8cm,针头长1cm,针体长4~7cm,末端扁平带刃,切口为斜口,切口线为0.5~0.75mm。针柄为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3~5cm。治疗时切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以辨别切口线在体内的方向。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定位后做好标记。常规消毒皮肤,根据患者情况行皮下浸润麻醉。医者左手拇指按压进针点旁边,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痛点达深筋膜,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并在针感层对卡压处软组织进行松解,无针感时出针,不捻转,不留针,疾刺速拔。进针深度视患者胖瘦及病变部位而定,一般1~2cm,不可深刺。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无菌敷料覆盖并包扎。患者施以龙氏手法后再进行铍针疗法,每5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1.6.2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穴:风池、天柱、百会、颈夹脊穴。操作步骤:患者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诸穴常规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运针1次。疗程: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2个疗程。1.6.3龙氏技术组方法同以上龙氏手法,疗程同上。1.7观测指标1.7.1临床疗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制定。1.7.2失稳的失稳现象参照有关文献中拟定的评分表进行评估。参照Borden测量法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失稳(包括颈椎曲度变直、颈椎曲度反向、颈椎旋转移位)的变化情况;以TC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TCD诊断参考《多普勒超声诊断学》中曹铁生等提供的正常参考值。1.7.3安全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1.8统计处理用SPSS10.0分析数据。非等级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的分析比较,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2结果2.1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针药配合龙氏手法组临床疗效优于两对照组,见表1。2.2针药配合龙氏手法治疗wag-l-c各组治疗后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症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以及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得到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以针药配合龙氏手法组为显著,见表2。2.3三组治疗前后的颈部失稳针药配合龙氏手法组纠正颈椎失稳的疗效优于两对照组疗效,见表3。2.4种疗法改善脑血液供应各组治疗后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得到改善,三种疗法均能减轻或消除椎动脉痉挛或狭窄,改善脑血液供应,但改善的程度,以针药配合龙氏手法组为显著,见表4。2.5安全评估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3龙氏手法治疗csa有研究表明,CSA的发生与椎动脉受到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骨赘的骨性压迫而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以及前庭系统功能发生障碍有关。又有研究表明,引起CSA的主要原因更多见的是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和椎动脉痉挛,而并非增生骨赘直接压迫。龙氏手法注重三步定位诊断,通过精确定位,施以针对颈椎错位为主的正骨推拿手法治疗CSA,可达到调整椎体关节紊乱、解除肌肉紧张痉挛、恢复颈曲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龙氏正骨手法可以通过直接减轻对血管的压迫和缓解血管痉挛两条途径达到改善椎动脉供血的目的。铍针可使颈部紧张的筋膜和卡压的皮神经得到减压、减张,将紧张,挛缩的病变组织松解,改善由于这些病理变化所引起的神经、椎动脉受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