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教学大纲汇编2009年6月目录1、《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教学大纲.........................................12、《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教学大纲.........................................43、《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教学大纲.....................................94、《医学科研方法论》教学大纲....................................................125、《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146、《医学统计学》(生物工程)教学大纲........................................18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218、《保险统计学》教学大纲...........................................................239、《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25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大纲...........................................2711、《卫生法规与监督学》大纲.......................................................3312、《预防医学》教学大纲...............................................................3613、《卫生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3914、《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4115、《卫生经济学》教学大纲...........................................................4716、《分析化学》教学大纲...............................................................4917、《药物分析》教学大纲...............................................................5218、《仪器分析》教学大纲................................................................5619、《卫生分析化学》教学大纲.......................................................592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大纲...........................................6221、《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642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6623、《放射防护》教学大纲................................................................7024、《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7225、《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大纲...............................76《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20140学分-学时2-3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限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临床医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临床医学研究和工作的实际中去,提高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能力。二、实习要求通过流行病学实验,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见实习大纲。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初步学会用流行病学的思维方式对疾病与健康的群体现象进行分析,具备探索病因的能力。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对常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对计算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和解释,并得出科学可靠结论的能力。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流行病学248绪论2疾病分布23病因与病因推断2现况调查2队列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2传染病流行病学2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2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23筛检与诊断试验22循证医学2医院感染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讨论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10%讨论课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王蓓主编.临床流行病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七、课程教学内容1.绪论: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意义。2.疾病分布:基本掌握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了解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熟悉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熟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3.病因与病因推断:初步掌握病因的判断标准,并学会灵活运用。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4.现况调查:了解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目的;熟悉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初步掌握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5.队列研究:初步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准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和优缺点。6.病例对照研究:初步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以及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熟悉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7.传染病流行病学: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理论;熟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8.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掌握疾病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熟悉疾病监测的概念及意义;了解初级卫生保健。9.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掌握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的基本特点、设计原则与要点。熟悉疗效及预后评价的主要指标。10.筛检与诊断试验:掌握筛检与诊断试验的概念与区别、熟悉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和各指标的意义,初步学会对实际诊断试验方法的评价。11.循证医学:熟悉循证医学概念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循证医学发展简史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12.医院感染:熟悉医院感染的分类、主要原因及其主要预防策略与措施。《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2501学分-学时-实验5.5-68-44)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研究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实际中去,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进行毕业课题设计和科研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实习要求通过流行病学实验,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并学会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详见实习大纲。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流行病学的思维方式对疾病与健康的群体现象进行分析,初步具备探索病因的能力。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对计算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和解释,并得出科学可靠结论的能力。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总论部分4030绪论4疾病分布46描述性研究46队列研究43病例对照研究4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43理论流行病学2研究的真实性与因果推断43传染病流行病学2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2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2筛检23循证医学2各论部分2814伤害流行病学2突发事件流行病学2分子流行病学27遗传流行病学2恶性肿瘤流行病学2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2糖尿病流行病学2流行性感冒2感染性腹泻2病毒性肝炎47疟疾与肾综合征出血热2性传播疾病2结核病流行病学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姜庆五主编.流行病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0卷):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七、课程教学内容1.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2)疾病分布: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熟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了解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3)描述性研究: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目的;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熟悉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了解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公式;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4)队列研究: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准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队列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5)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设计原则与要点。熟悉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7)理论流行病学:熟悉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8)研究的真实性与因果推断:掌握病因的判断标准,并学会灵活运用。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了解真实性概念、病因模型、因果联结方式。(9)传染病流行病学: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理论;熟悉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10)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掌握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慢性非传染病流行概况以及在社区中开展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意义。(11)伤害流行病学:掌握伤害的概念、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和措施。熟悉伤害发生的基本条件、测量指标。了解伤害的分类、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12)突发事件流行病学:掌握突发事件概念,熟悉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13)精神卫生流行病学:了解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方法。(14)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掌握疾病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熟悉疾病监测的概念及意义;了解初级卫生保健。(15)筛检:掌握筛检概念、评价方法和各指标的意义,学会对实际筛检方法的评价。熟悉筛检的效果考核及常见偏倚。(16)分子流行病学:掌握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设计要点;熟悉分子流行病学常见研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了解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联系及其不同点。(17)循证医学:熟悉循证医学概念及在现代流行病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循证医学发展简史及在卫生决策和临床工作中的应用。2.各论部分(1)遗传流行病学:掌握遗传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熟悉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了解遗传性疾病的预防。(2)管理流行病学:了解管理流行病学概念、研究和评价的方法、作用、以及应用前景。(3)药物流行病学:熟悉ADR因果关系评价作用。了解药物流行病学概念、资料来源和收集、研究和评价的方法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特殊性、以及药物流行病学应用前景。(4)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掌握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的定义、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及主要病因;熟悉恶性肿瘤的预防;了解肺癌、肝癌的预防。(5)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掌握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主要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与危险因素;熟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了解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概念。(6)糖尿病流行病学:掌握Ⅰ型和Ⅱ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熟悉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各自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了解糖尿病的临床分类和诊断标准。(7)流行性感冒:掌握流感病毒变异的种类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流感的预防措施。熟悉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及免疫。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机制及其分类与命名;流感的流行特征;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流行的影响因素。(8)感染性腹泻:掌握感染性腹泻的概念、流行特征。熟悉治疗原则和主要防制措施。了解几种重要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其特征。(9)病毒性肝炎:掌握5种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及主要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病原学特征。熟悉5种病毒性肝炎的人群易感性特点,5型病毒性肝炎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了解5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基因结构,甲、丙、丁、戊型肝炎的病原体结构。(10)疟疾:掌握疟疾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等方面的特点;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熟悉影响疟疾流行的因素;疟疾的流行特征;疟疾的预防对策和措施。(11)肾综合征出血热: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血清学分类,主要的宿主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疫区分型。熟悉主要预防措施。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特征。(12)性传播疾病:掌握性传播疾病的概念、主要的性传播疾病种类及其流行特征;熟悉性传播疾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主要预防措施与策略。了解其流行概况。(13)结核病流行病学:熟悉结核病流行特征及防制策略和措施。(14)地方病流行病学:掌握地方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熟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流行特征和预防控制。了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区划分标准和诊断标准。《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2302、4202407学分-学时2-3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该课程是大类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能初步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设计、研究资料的分析及其结果的解释;通过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二、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期刊中出现的常用统计方法和统计符号能正确理解,并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简单资料的统计分析。三、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医学统计学32绪论1统计资料的整理与描述4统计表与统计图1研究设计基础2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2统计推断基础6方差分析2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4直线相关与回归4常用非参数统计方法2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实例分析2总复习2四、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占100%,教学内容中掌握占60%,理解内容占30%,了解占10%。考试时可带计算器。五、教材及参考书1.陈启光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倪宗瓒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六、教学内容掌握几个基本概念即同质与变异,总体、个体与样本,变量的分类,抽样误差。理解统计量与参数,频率与概率,小概率事件及小概率原理。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内容,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与要求以及如何学好医学统计学。掌握频数表的编制,频数分布的图示和频数表的应用;集中趋势的描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与百分位数的适用资料以及均数未分组的计算公式;离散程度的描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与标准差的优缺点;分类资料的率和比:比、构成比和率的概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构成比和率的区别。理解加权法计算均数和标准差的思想,相对离散程度的适用场合;标准化法的概念、目的。了解标准化率的计算,医学上常用频率指标。:掌握统计分析表的绘制与各类统计图的作用。4.:掌握实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中的对照原则;研究设计的常见类型:完全随机化设计、配对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实验研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实验设计中的重复原则和随机化的原则;随机化分组方法与优缺点。了解研究设计的意义;实验研究的特点;常见的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优缺点。:掌握正态分布:定义、性质,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95%面积所对应的u值),正态分布的应用(尤其是制定参考值范围,包括概念、确定的一般原则和步骤、计算方法)。理解二项分布:定义、性质(均数与标准差,累计概率的计算,分布图形,正态近似条件),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和二项分布的应用。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6.:掌握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用途;标准误与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参数估计:意义,点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与计算;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三种类型t检验和u检验的假设检验方法,适用条件;假设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概念,可信度(1-α)与检验效能(1-β)。了解t分布曲线特征、t分布的分位数、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联系;方差齐性检验。掌握方差分析的用途和应用条件;两种设计形式资料的特点。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变异的分拆及各部分变异所反映的内容。了解不同设计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简便计算法;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的比较:最小显著差法和新复极差法的计算;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SNK法的计算,组数a的含义;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多个方差齐性检验的Bartlett法,变量变换的目的及种类。8.:掌握两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及适用条件;多组率或构成比比较的x2检验。理解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校正x2检验,u检验与精确概率法;配对两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配对四格表的编制,x2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了解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的应用条件。9.直线相关与回归:掌握直线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回归方程建立的最小二乘法,回归系数的意义;直线相关与回归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理解直线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回归直线的图示法,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有方差分析、t检验与相关系数查表法;方差分析中变异的分解,剩余平方和的意义;回归方程的应用有描述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预测和控制。了解过定点的直线回归。10.常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掌握非参数统计的优缺点;编秩的一般规律。理解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两样本与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等级相关系数计算的适用资料。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Ridit分析法。14.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实例分析:了解统计方法的选择与不同实验设计和不同数据特点以及不同分析目的有关。《医学科研方法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1311学分-学时2-3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预防医学专业的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日后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二、实践能力要求结合医学问题,能独立完成较为简单的与预防医学有关的研究设计。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医学科研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例,通过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对所学本科程内容进行自我总结、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为手段,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参考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扩充知识的能力。3.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培养学生清晰、准确、完整表达所学知识的能力。4.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创造性解决医学科学研究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医学科研方法论239医学科研选题与立题3研究设计总论3研究设计总论3实验设计3实验设计3实验设计3论文撰写3论文撰写3课题设计书撰写3论文和课题设计书撰写3考试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其它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10%,其它考核方式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1.梁万年主编.医学科研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刘沛主编.公共卫生研究中的群随机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七、教学内容1.医学科研选题与立题:掌握医学科研选题和立题的基本过程,选题的条件、原则及评价标准。2.研究设计:掌握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3.群随机试验:掌握群随机试验的基本概念,应用条件和特点。4.科研设计书的撰写:了解撰写立题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经费预算的基本方法。5.综述和论文撰写:了解综述及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了解论文评阅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2401学分-学时-实验4-60-20)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科主干课程。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统计思维方法,理解和了解科学研究中的统计设计原则,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信息的能力,了解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简单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学习其它课程、阅读专业书刊,从事科学研究奠定牢固的统计学基础。二、课堂讨论要求通过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的分析,复习巩固理论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对期刊中或案例中出现的统计方法进行评述,并能运用课堂讲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处理简单的实际资料。三、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期刊中出现的常用统计方法和统计符号能正确理解,并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简单资料的统计分析。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力的培养。2.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书本后习题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相关的数理统计书籍,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解。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并能将书本中的例子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恰如其分地回答研究者的问题。四、建议学时分配授课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卫生统计学6020绪论、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62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标化)、常用概率分布42参数估计基础42假设检验基础62方差分析62卡方检验52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24*两变量关联性分析3简单回归分析、多重线性相关与回归62Logistic回归分析、断面资料的统计分析5生存分析、实验设计7调查设计、抽样调查52总复习1*:期中测验2学时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教学内容中掌握内容、理解内容和了解内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30%、10%。考试时要带计算工具。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陈长生主编.卫生统计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4.龙永红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七、教学内容1.绪论: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了解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2.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理解利用统计图表描述定量资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和规则;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电脑实验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了解描述分布形态的偏度系数与峰度系数的计算和意义。3.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掌握三种常用相对数的定义和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理解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及其应用;了解定性资料的来源、各种人口学统计指标的应用。4.常用概率分布:掌握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资料的特点、数字特征和正态近似条件;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曲线下面积的计算;医学参考值的概念和计算。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一般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了解质量控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5.参数估计基础:掌握计算均数及频率的标准误;总体均数95%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正态近似法计算总体概率的95%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阐述标准差与均数标准误的区别。理解抽样误差的概念;标准误的意义及其应用。了解通过电脑实验了解抽样分布及t分布的特征,了解查表法估计总体概率的置信区间。6.假设检验基础:掌握常用的t检验、二项分布资料的Z检验以及Poisson分布资料的Z检验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包括每种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资料类型。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检验功效的意义及计算;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通过电脑实验了解常用的正态性检验的方法;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7.检验:掌握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2检验;多组频数分布的2检验;以及配对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2检验。理解单个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四格表的确切概率计算法和配对设计下多分类资料的McNemar检验。了解2分布与Z分布的关系;似然比2统计量。实验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几种常用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盲法的概念及意义。理解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了解科研方法的分类;样本含量估计的意义。方差分析: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各种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理解方差分析的条件;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了解方差齐性检验和变量变换。10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掌握不同设计类型秩和检验编秩方法。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非参数检验适用资料。11.两变量关联性分析:掌握利用散点图确定两个定量变量之间有否线性关系;Pearson积差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的应用条件并能计算相应的相关系数,同时进行假设检验。理解对不同类型的变量,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利用散点图分析样本相关系数可能出现的各种假象,并作出合理解释。12.简单回归分析: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回归系数的计算与回归系数检验的意义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总体回归系数的统计推断;残差与残差分析。了解总体回归线的95%置信带与个体预测值Y的区间估计;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的基本步骤。13.多重线性回归与相关:掌握相关、简单相关、偏相关与复相关,回归,简单回归、偏回归与全回归等概念。理解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了解多重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及其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通径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其应用。14.调查设计:掌握调查表的制定与考评;基本抽样方法的正确应用。理解调查计划、整理计划的制定;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的质量控制与组织实施。了解调查研究的概念、分类;调查设计要点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非概率抽样和敏感问题调查法。15.总体特征抽样调查的设计与分析:了解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时总体均数和概率的估计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时样本量的估算方法;一阶段整群抽样时连续型变量总体均数和连续型两变量比值的估计及其样本量的估算方法。16.横断面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标准化法的意义和直接法标化思想;编制简略寿命表的方法与步骤;去死因寿命表的意义。理解间接法标化方法的思想和标准化法的应用条件;寿命表中主要指标的意义。了解横断面研究的概念;寿命表的概念与分类;去死因寿命表编制方法与步骤;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7.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了解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及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人时发病率、发病概率和累计发病概率的意义、区别与估计方法;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方法;M-H分层分析方法及其趋势检验方法;暴露人年的计算;队列研究的设计及需注意的问题;队列研究的样本含量估计。18.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了解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资料的优势比的意义、计算和置信区间估计的方法;成组设计资料优势比的假设检验方法;M-H分层分析方法及其趋势检验方法;1:1配对设计两分类变量优势比的假设检验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偏倚的种类与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估计。19.Logistic回归分析:掌握logistic回归分析的用途;logistic回归系数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与优势比或相对危险度的关系。理解logistic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方法;条件logistic回归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适用条件;如何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和筛选因素。了解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如何用logistic回归模型做预测。20.生存分析:掌握单因素生存曲线的K-M方法和中位生存期的计算;单因素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及适用条件。理解中位生存期的概念、生存曲线的特点及解释;Cox模型回归系数与RR的关系及模型适用条件。了解生存资料的特点和Cox模型的概念及应用。21.综合评价:理解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步骤。了解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22.Meta分析:掌握Meta分析的基本含义。理解Meta分析的统计方法。了解Meta分析的偏倚和应用。《医学统计学》(生物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2302学分-学时2-3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或医学领域中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它是生物或医学领域的一门工具课,也是生物或医学科研与实际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应用统计方法与相关专业的学科进行综合分析,达到去伪存真、帮助研究者得出更为科学可靠的结论。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于医学或生物实践活动中,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能初步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设计、研究资料的分析及其结果的解释;通过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医学统计学成为医科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二、上机实习(实习)要求无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随机现象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培养。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参数估计,检验统计量的计算。并可利用EXCEL进行操作。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计算方法。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医学统计学32绪论2统计资料的整理与描述4研究设计基础4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4统计推断基础6方差分析4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4直线相关与回归2常用非参数统计方法2*实验误差分析常用统计方法4*医学诊断试验研究与评价4*医学随访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4*总复习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0~10%期末考试成绩占90~100%六、教材及参考书1.陈启光.医学统计学(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方积乾.卫生统计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余松林.医学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倪宗瓒.医学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七、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绪论:掌握同质与变异,总体、个体与样本,变量的分类,抽样误差。熟悉统计量与参数,频率与概率,小概率事件及小概率原理。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内容,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与要求以及如何学好医学统计学。(2)统计资料的整理与描述:掌握频数表的编制,频数分布的图示和频数分布的分析,集中趋势的描述,离散程度的描述以及分类资料的率和比。熟悉分组资料的三种平均数计算公式,标准差的加权计算公式,相对离散程度的适用场合,标准化法的概念、目的。了解标准化率的计算,医学上常用频率指标。(3)统计表与统计图:掌握绘制正确的统计表;根据所给资料选择恰当的统计图。熟悉统计分析表的基本框架和各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4)研究设计基础:掌握实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中的对照原则,研究设计的常见类型的基本概念。熟悉实验研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实验设计中的重复原则和随机化的原则、随机化分组方法与优缺点。了解研究设计的意义,实验研究的特点,常见的抽样方法优缺点,常见的抽样方法适用范围;多阶段抽样方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5)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掌握正态分布:定义、性质,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95%面积所对应的u值),正态分布的应用(尤其是制定参考值范围,包括概念、确定的一般原则和步骤、计算方法)。熟悉二项分布:定义、性质(均数与标准差,累计概率的计算,分布图形,正态近似条件),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和二项分布的应用。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6)统计推断基础:掌握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用途;标准误与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参数估计:意义,点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与计算;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三种类型t检验和u检验的假设检验方法,适用条件;假设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熟悉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概念,可信度(1-α)与检验效能(1-β)。了解t分布曲线特征、t分布的分位数、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联系;方差齐性检验。(7)方差分析:掌握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资料的设计形式,变异的分解;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资料的设计形式,变异的分解。熟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变异的分拆及各部分变异所反映的内容。了解不同设计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简便计算法;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的比较:最小显著差法和新复极差法的计算;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SNK法的计算,组数a的含义;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多个方差齐性检验的Bartlett法,变量变换的目的及种类。(8)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掌握两个样本率比较:x2检验及适用条件,多组率或构成比比较: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熟悉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校正x2检验,u检验与精确概率法;配对两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配对四格表的编制,x2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了解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的应用条件。(9)直线相关与回归:掌握1直线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回归方程建立的最小二乘法,回归系数的意义,直线相关与回归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熟悉直线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回归直线的图示法,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有方差分析、t检验与相关系数查表法;方差分析中变异的分解,剩余平方和的意义,回归方程的应用有描述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预测和控制。了解过定点的直线回归。(10)常用非参数统计方法:掌握非参数统计的优缺点,编秩的一般规律。熟悉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两样本与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等级相关系数计算的适用资料。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Ridit分析法。(11)实验误差分析常用统计方法: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精密度、准确度定义,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定义及控制。熟悉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步骤;几种常用质控图的绘制及应用条件。了解误差考核。(12)医学诊断试验研究与评价:掌握常用诊断试验指标包括真实性评价指标和精密性评价指标,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诊断试验评价的注意事项。了解医学诊断实验研究和评价的意义、设计方法,评价定量诊断试验的统计学要求。(13)医学随访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医学随访资料的特点、生存时间的定义,生存数据的特征。了解生存率估计方法以及生存率的组间比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2101学分-学时3-48)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随机现象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培养。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参数估计,检验统计量的计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计算方法。三、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8概率论的基本概念6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6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3样本及抽样分布3参数估计6假设检验9总复习3四、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其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10%其它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教材及参考书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龙永红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复旦大学编.概率论:第一版.第一册、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六、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了解与随机事件和概率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会运用概率的性质、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了解贝努里概型的概念,并能掌握贝努里概型和二项概率的计算。(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掌握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重要的分布,会利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概率,会求简单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了解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会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会应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会求两个随机变量和的分布。(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一些重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会计算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以及相关系数。(5)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切比雪夫定理,知道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德莫佛一拉普拉斯定理。(6)样本及抽样分布: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直方图的作法,了解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了解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掌握样本均值和方差的计算。(7)参数估计:掌握参数估计的基本理论,会求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8)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理论,掌握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以及总体分布假设的检验法。《保险统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2303学分-学时3-48)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医疗保险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上机实习要求掌握Excel中统计数据的输入,会利用Excel计算基本的统计量,能进行基本的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能理解和解释Excel的输出结果。会利用Excel做统计图。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保险中的随机现象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培养。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进行统计计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计算方法。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保险统计学48导论2数据的搜集5数据的整理与显示6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6列联分析4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5一元线性回归5多元线性回归4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6指数5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其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10%其它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1.方积乾主编.统计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盛骤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平等编著.统计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袁卫等编著.统计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耿修林等编著.应用统计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2七、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序论:理解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的关系、区分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2)数据的搜集: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与数据的类型、了解统计调查方式、了解数据的搜集方法、掌握调查方案的设计、了解数据误差及对数据的质量要求。(3):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了解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和目的、掌握品质数据整理与显示的方法、掌握数值型数据整理与显示的方法、用Excel作频数分布表和图形、合理使用统计表。(4)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掌握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集中趋势不同测度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离散程度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离散程度不同测度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偏态与峰度测度方法、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并进行分析。(5)列联分析:解释列联表、进行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独立性检验、测度列联表中的相关性。(6)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解释方差分析的概念、解释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及应用。(7)一元线性回归:掌握相关系数的含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和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掌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掌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可化为线性回归的曲线回归、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8)多元线性回归:了解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掌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理论。(9)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掌握时间序列对比分析的方法、掌握长期趋势分析的方法及应用、掌握季节变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循环波动的分析方法。(10)指数:掌握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利用指数体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实际中常用的几种价格指数。《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2402学分-学时-上机1.5-16-16)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SAS(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统计软件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权威统计软件之一,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理学、财经、社会科学等一切从事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处理的领域中。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权威统计分析软件,在掌握有关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该软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发挥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作用。二、上机实习要求通过上机掌握SAS软件的数据集建立编辑方法,熟练应用该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能自行编写SAS程序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并能正确的阅读SAS软件输出结果。三、能力培养要求 1.分析能力培养:通过实例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能够针对具体的数据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并能在软件中实现。 2.表达能力培养:通过实践使学生能清楚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并能清晰、简洁的解释和表达软件输出结果的意义。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与课堂讨论实验上机计算机应用1616SAS系统简介3数据集建立和编辑3数据资料统计描述2t检验2分类资料统计方法2秩和检验2直线相关与回归2SAS数据集的建立与编辑3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3t检验3卡方检验3秩和检验2相关与回归分析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其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10%其它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1.沈其君主编.SAS统计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与电脑试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七、教学内容(一)SAS系统简介:掌握:SAS系统的启动、退出;SAS程序的组成及书写规则;SAS窗口的切换。了解:SAS系统特点;SAS显示管理系统(二)数据集的建立和编辑:掌握:DATA步建立SAS数据集;EXCEL数据集转为SAS数据集;SAS数据集的再加工;SAS数据集的合并与连接;常用的SAS运算符。了解:SAS数据集的浏览;SAS的函数(三)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掌握:MEANS过程的语句组成及选择项;UNIVATIATE过程的语句组成及选择项;资料正态性检验的选择项(四)数值资料的统计推断----t检验:掌握:总体均数区间估计的语句;t检验的SAS实现(五)分类资料的统计方法:掌握:Freq过程的语句组成及选择项;x2检验的SAS实现(六)秩和检验:掌握:Npar1way过程的语句组成及选择项;秩和检验的SAS实现(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掌握:CORR过程的语句组成及选择项;REG过程的语句组成及选择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201502学分-学时-实验5.5-64-48)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所面临基本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二、课程实验要求本课程包含14项实验,具体目的及要求详见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实验讨论课及实验报告中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力的培养。2.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3.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6448绪论44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金属及类金属中毒44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45有机溶剂中毒、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44高分子化合物、农药中毒44生产性粉尘及尘肺概述、矽肺44煤工尘肺、硅酸盐尘肺45其他尘肺、职业性肿瘤44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不良气象条件对健康的影响42生产性噪声、振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44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84工业通风84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8五、考核方式1.总评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课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2.实验课成绩低于60分者(按100分计),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3.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低于60分者,则本课程总评成绩以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计,实验课成绩不再计入总评成绩。六、教材及参考书1.王簃兰,刚葆琪主编.现代劳动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何凤生主编.中华职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七、课程内容(理论课)的教学要求1.绪论: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首要任务。掌握职业性病损、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的概念、发生职业病的条件、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概念和内容、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内容。熟悉劳动条件、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的异同点。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类型。了解生产性毒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职业流行病学特点与应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混杂和偏倚因素及其控制以及职业毒理学的研究内容、职业毒理学的研究方法、职业毒理学的实际应用。2.职业性有害因素:(1)概述: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基本概念。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2)生产性毒物:掌握生产性毒物、职业中毒的概念,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主要存在形式,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了解毒物在体内的过程。(3)生产性粉尘:掌握生产性粉尘的概念、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及控制措施。了解生产性粉尘在体内的过程。矽尘、煤尘和石棉尘的特性及接触机会。(4)物理性有害因素:掌握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局部振动的基本概念、特点。熟悉物理因素的共同特点、高气压作业、低气压作业、噪声评价的指标、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振动评价的参量。了解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低温作业、噪声的概念、噪声的物理特性、振动的物理量、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及特点。(5)生物性有害因素:了解三种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接触机会及致病性。引起职业性损害的寄生虫、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接触机会及致病性。(6)心理因素:了解单调作业、夜班作业、物理因素作业、生产性毒物作业、粉尘作业、脑力作业存在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7)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有害因素:了解矿山、冶金、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生产过程及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3.职业与健康(1)神经、精神系统:了解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常见化学物,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2)呼吸系统:了解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常见化学物及呼吸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3)血液系统:了解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及对血液系统的毒作用。造血器官的解剖和功能。(4)消化系统:了解引起口腔和胃肠病变的职业性因素,中毒性肝损害病因及损害类型。(5)心血管系统:了解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职业性有害同素及损害表现。(6)肌肉骨骼系统:了解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的病理改变和损伤机理,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职业性常见损害及预防措施。(7)泌尿系统:了解肾脏生理,肾脏对毒物的易感性,中毒性肾损伤的选择性。(8)生殖系统:了解生殖过程、生殖系统的生理调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生殖健康。(9)感官系统:了解感官系统的生理解剖,感官系统的职业性致病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感官系统的病理改变及主要职业性病损。(10)皮肤:了解职业性皮肤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及职业性皮肤病的病理改变。(11)免疫系统:了解免疫学基础,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职业性超敏反应、变应源,多重化学物过敏及职业性超敏反应的处理。4.职业病的诊断与防治(1)职业中毒:掌握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职业中毒的诊断。熟悉职业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2)金属与类金属中毒:掌握铅和汞的中毒机理以及慢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铅和汞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职业性慢性铅、汞中毒诊断分级标准、处理原则和预防。了解镉、砷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职业性镉、砷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锰、铍、铬、镍、锌、铊、锡、锑、磷、硒、硼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要点。(3)刺激性气体中毒:掌握刺激性气体的概念、毒理、主要毒作用表现中毒的诊断及防治原则。肺水肿的临床分期及防治原则。熟悉氯气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了解刺激性气体的分类,氮氧化物、氨、光气、氟化氢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4)窒息性气体中毒:掌握窒息性气体的概念、分类、毒理、毒作用特点、主要毒作用表现和治疗原则。熟悉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的毒理。了解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甲烷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5)有机溶剂中毒:掌握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毒作用特点及对健康的影响。熟悉苯的毒理及急、慢性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了解苯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急慢性苯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预防,甲苯、二甲苯的毒理、理化特性、接触机会、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二氯乙烷、正己烷、二硫化碳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6)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掌握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特点、毒作用共同特点。熟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的处理和治疗、预防和控制,苯胺和三硝基甲苯的毒理、主要临床表现和防治。了解苯胺和三硝基甲苯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急性苯胺中毒的诊断和急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的诊断。(7)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对人体危害程度所取决的因素。熟悉氯乙烯的毒理、慢性氯乙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了解氯乙烯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急慢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丙烯腈、含氟塑料、二异氰酸甲苯酯、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8)农药中毒:掌握农药的概念,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毒理,急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熟悉常用农药的种类,我国农药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及农药毒性的划分。农药对健康的主要影响,农药中毒的预防。(9)尘肺:掌握尘肺的定义及分类。矽肺的定义、病因,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矽肺的预防.熟悉矽肺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煤工尘肺的定义、病因、接触机会及病理,煤工尘肺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硅酸盐尘肺的特点,石棉肺定义、病因、接触机会,棉尘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的定义、病因、接触机会、发病机理。了解矽肺的病理、治疗及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石棉肺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石棉尘肺与肺部肿瘤、其他硅酸盐尘肺的病因、接触机会、病理及临床表现,石墨尘肺等疾病的病因、接触机会、病理及临床表现,棉尘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10)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掌握中暑的概念、发病机制与主要临床表现。减压病、高原病的定义及主要临床表现。噪声对机体听觉系统的影响。手臂振动病的概念、主要临床表现。熟悉热适应的概念,中暑的致病因素、诊断、治疗,防暑降温措施。减压病、高原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了解体温过低与冻伤。减压病、高原病的诊断、处理原则及预防,噪声对机体非听觉系统的影响,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及分级,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振动的主观感受和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手臂振动病的诊断和分级、发病机理、治疗和处理原则,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及放射病,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和卫生防护,射频辐射、红外辐射、紫外辐射和激光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护措施。(11)职业性传染病:了解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12)职业性皮肤病:了解煤焦油和煤焦沥青、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橡胶业、金属及其化合物、合成树脂引起职业性皮肤损害的病因及接触机会,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13)职业肿瘤:掌握职业肿瘤的概念及八种法定职业肿瘤的病因。熟悉职业肿瘤的特点、识别和判定职业肿瘤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肿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职业肿瘤的预防原则。(14)职业性五官疾病:了解常见五官疾病致病因素、治疗原则、急救措施等.5.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掌握识别和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方法和依据。预防、控制、或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综合措施。(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评定的概念,接触评定的内容,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概念、作用、要素、内容。熟悉接触评定的方法、危险度评定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危险度管理。了解危险度评定示例。(2)职业环境监测:掌握职业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监测。熟悉环境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了解车间物理有害因素的测量。(3)生物监测:掌握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生物监测的特点。熟悉常见生物监测的类别。了解生物监测策略及生物接触的卫生标准。(4)作业场所卫生安全预评价:掌握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的概念、职业危害预评价内容和指标、程序,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及现场调查和现场监测。熟悉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5)作业场所通风与照明:掌握工业通风、自然通风、热压、风压的概念。流量、全压全压系数的概念,通风机的常用参数及意义。静压、动压、全压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比德管的联结。如何拉计算尺、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计算。熟悉生产性通风的意义和作用、卫生学要求。全面自然通风的概念、分类,普通天窗、避风天窗、开敞式天窗、风帽的结构特点,局部机械通风安装时的注意要点。罩口的分类、各种吸气罩的特点及相关计算,通风机的分类及命名。简单管道阻力计算和复杂管道阻力计算。等速采样时采样装置应满足的主要要求,除尘器效率评价的方法。了解公卫医师对生产性通风的任务、生产性通风的分类、通风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全面有组织自然通风的评价。除尘器的分类及各种除尘器的作用原理。比德管、微压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及特点,管道的测量步骤,罩口测试,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的评价。通风管道内测点的确定。复杂管道阻力计算示例。照明的基本概念,采光方式,照明的形式,光源的选择,劳动场所照明卫生学评价。(6)个人防护用品:了解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用途、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保养。7.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1)职业病防治法:掌握职业病防治法各章的中心内容。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化的发展历史。(2)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掌握职业病诊断的原则及方法、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分类、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事故紧急报告时间规定、事故处理紧急措施。熟悉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类及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判定、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内容和健康档案的管理、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及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具备的条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及有关要求。了解职业病鉴定的有关规定、各法规的处罚规定、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与资质认定和管理。(3)职业卫生标准:掌握职业卫生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熟悉我国职业接触限制制订依据和原则、生物接触限制的概念。了解有害效应与保护水平、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制。(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掌握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内容及应考虑的问题、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内容及分级监督管理。了解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与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监督的内容。(5)国际职业卫生法规与管理:了解国际职业卫生安全机构及德国和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历史、法规与体制。《卫生法规与监督学》大纲(课程编号4201504学分-学时2-3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卫生法规与监督学是研究卫生监督制度和卫生监督实践,揭示卫生监督工作一般规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从卫生监督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结合我国卫生监督实际,融合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监督学等社会科学与公共卫生学、医学等自然科学有关内容,阐明卫生监督学的基本理论、监督程序、监督事项等。该课程是预防医学的必修课之一。根据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目标,主要教学目的是为预防医学本科学生提供实用、必要的卫生监督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在未来的卫生监督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公共卫生与人体健康,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二、上机实习要求无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卫生监督事实的卫生监督依据及违法责任的讲解,培养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4.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对复杂案例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验上机卫生法规与监督284卫生法基础理论2卫生法基础理论2行政处罚及法律救济制度2卫生监督概述卫生监督法律关系及监督主体2卫生监督依据卫生监督手段2卫生监督手段2卫生监督程序2卫生监督责任2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与监督2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与职业卫生监督放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2食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11化妆品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校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2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与监督11卫生行政执法文书2卫生监督案例讨论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其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10%其它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及参考书朱宝铎,李天琨主编.卫生监督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七、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卫生法基本理论:掌握卫生法的概念、特征及基本原则;掌握卫生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卫生法的实施及卫生法律责任。熟悉卫生法的渊源及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2.行政处罚及法律救济制度:掌握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和程序;熟悉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管辖。熟悉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和国家赔偿。3.卫生监督概述:掌握卫生监督的概念和性质、卫生监督的作用;熟悉卫生监督的分类及原则。了解卫生监督与卫生行政立法及卫生行政司法间的关系。4.卫生监督法律关系及监督主体:掌握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及构成要素;熟悉卫生监督主体的概念和分类。5.卫生监督依据:掌握卫生法和卫生标准的概念及等级划分及卫生监督证据的概念、种类和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卫生法律体系。6.卫生监督手段:掌握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卫生强制执行的概念;批准卫生许可证的条件;行政处罚种类和形式。熟悉卫生监督检查的概念、分类和方法;卫生行政处罚的原则和适用条件。了解卫生法制宣传教育的概念、意义和形式。7.卫生监督程序:掌握卫生监督程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则;许可证发放程序;卫生监督工作、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租赁合同:办公场地租赁及装修协议
- 2024年度艺术品买卖合同作品真伪鉴定
- 2024年二手住宅交易与按揭贷款协议2篇
- 现代技术服务费合同9
- 2024年度工程环境评估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vi设计及实施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授权合同的品牌使用与授权期限3篇
- 2024年度智慧城市建设与技术合作合同
- 化工设计:第10章 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 蓄水池建筑工程施工协议书
- 皮卡分体焊接作业指导书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软件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
- 分布式屋顶光伏组件支架安装施工方案
- DB32∕T 4111-2021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基础技术规程
- 地铁运营车站保洁
- 小学 主题班会:中国民间故事(11张PPT)
- 全球各主要股指期权市场做市商制度比较研究
- 《口腔修复学(一)》教学大纲
- 砌体结构知识讲解
- 六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堂(课堂PPT)
- 液压破碎锤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