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对当今世界和平的维护带来的启示材料解析分析讲解通过二战后一系列反战和平斗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深重灾难和人类对自身共有家园的依赖和共同维系的责任,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材料解析情境再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青年学生、士兵、国会内部的反战行动和观点;国内民众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美莱村惨案美国侵越战争受到本国民众的反对和声讨,从而导致了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无论国家的实力如何强大都无法坚持长期的对外战争讲述过程材料解析情境再现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联大确定“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纪念国际和平日”联合国以和平主题确定的一系列纪念日正反映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的真诚愿望情境再现史料研习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包括民间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以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界精英罗素和爱因斯坦在维护和平的斗争中所做的努力;教材还特别择取了战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背离人民意愿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在国内引发的大规模反战运动,以此更加深刻地体现民众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行动;此外,教材最后介绍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在反战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确立的经常性的、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的一系列纪念日。本课引言通过非常形象而贴切的内容直引主题──英国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为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创作的宣传歌曲《给和平一个机会》,通过对歌曲表达主题的说明体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一目主要叙述了面对原子武器巨大的、灾难性的破坏力,以及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可能导致的战争威胁,国际上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纷纷觉悟,联合倡导和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核战争的行动。战后群众性的世界和平运动首先由文化界人士和各国知识分子发起。1947年11月,在巴黎首次举行群众性的保卫和平和自由的全国代表大会。1948年8月,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来自45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举行世界文化界人士保卫和平大会。在其后成立的国际联络委员会中有法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及其夫人、作家阿拉贡、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智利诗人聂鲁达、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等。1949年2月,该联络委员会和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及75位文化界和政界人士联合发表宣言,致全世界各民主团体和全世界和平保卫者,建议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举行,由于部分代表未能得到法国政府的签证,所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成为此次和平大会的又一会场。此后世界和平大会多次召开,并建立常设机构,宣传和组织世界范围内的反战和平运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一目主要叙述了在诸多文化名人之中,英国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伯特兰·罗素对反战和平运动做出的突出贡献。1950年罗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仪式上,罗素的演讲题目是《有重要政治意义的需求是什么?》,而他的答复是:对和平的冷静的呼唤。1954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发表了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罗素称并非以英国人或欧洲人,甚至也不是以西方民主国家的一分子的身份来说话,而是作为人类一分子来说话。这次演说在人们当中迅速扩散了对人类前途的忧虑感。各大洲的科学家和官员们都以极大的注意力关注着罗素。罗素以自己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和深切的忧患,向著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出吁请,希望共同为维护和平大局和拯救人类免遭毁灭而大声疾呼。《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立即成为国际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界广泛拥护的倡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一目主要叙述了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后国内各阶层对战争的反省和抗议运动。其中包括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汉斯·摩根索从美国国家利益的坚决主张者转而宣称美国的邪恶不正:“当我们谈到违背战争规则时,我们必须谨记住,最基本的违背之举,莫过于从事这种战争,而因此带来所有其他违禁之措施。”在参议员外交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富布赖特的著作《跛足》中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已经付出的代价是:5.5万多人死亡,30多万人残废,和远远超过1500亿美元的战费。……这是一场徒劳无功、莫名其妙的十字军战争。”但更加重要的反战力量是广大民众。全国各大学的青年学生正值入伍年龄,他们对战争的体会最为直接,因此反战的方式也更加激烈。各大中城市的普通民众则是由于自己的亲人被送往战场,或是感受到美国军队在越南前线以所谓“保卫自由民主制度的正义行动”所进行的却是非人道、甚至是灭绝人性的暴行。他们怀疑美国是否已经在越南把自己变成了残酷的野兽。美国人自问:“什么样的目标使得这场大屠杀变得合情合理?如果我们在战场上摧毁了越南,又将如何拯救它?”因此,全国各界人士都以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抗议运动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媒体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全国性的反战浪潮甚至影响了新一届总统大选,几乎所有可能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的人都许诺如果自己当选将使美国摆脱“越战”。约翰逊总统在1968年3月因民众的反对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而最终退出竞选。作为一个发动战争的不得人心的总统,约翰逊离开白宫。继任的尼克松总统则向民众保证“新任领导将结束战争。”“国际和平年”一目主要就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中特别确定的纪念日:“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年”、“纪念国际和平日”。在此特别建议教师要在讲述中使学生区分清楚“国际和平日”和“纪念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日”的确定是在1981年联大上,具体是将9月份联合国大会开幕之日定为“国际和平日”;而“纪念国际和平日”则是在2001年联大上明确规定从次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对于前者“国际和平日”来说,后者“纪念国际和平日”无论从其倡导的力度还是具体表达的理念都表现出发展和完善的特点──明确具体纪念时间;更加要求在此纪念日所有国家和人民应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在讲述国际和平年时,教师可结合中国在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纪念活动中开展的许多影响广泛的活动,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与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发展主题融为一体。本节内容是关于战争与和平主题最为直接的阐述,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反思战争、珍视和平的人文教育。除了战后世界反战和平潮流中表现出的一大批极具人性力量的音乐作品外,还可为学生提供其他类型战争反思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经典反战电影片名导演片名导演《西线无战事》刘易斯·迈尔斯《坦克大决战》肯·安纳金《现代启示录》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巴顿将军》富兰克林·J·沙夫纳《野战排》奥利弗·斯通《生于七月四日》奥利弗·斯通《广岛之恋》阿伦·雷乃《阿甘正传》罗伯特·泽米基斯《无主之地》丹尼斯·塔诺维奇《猎鹿人》迈克尔·西米诺《桂河大桥》大卫·里恩《拯救大兵瑞恩》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无人区》达尼斯·塔诺维奇《兄弟连》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最长的一天》安德鲁·马顿《钢琴师》罗曼·波兰斯基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①利用英国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为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创作的宣传歌曲《给和平一个机会》,通过对歌曲表达主题的说明体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引出第一子目“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②创设情景导入。教师搜集有关人类战争史上具有震撼力的数据(见案例一)和场景照片(世界大战的惨烈、原子弹爆炸等),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类战争的灾难,从而引出本课课题。③史料分析导入。教师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请学生阅读后提出思考性问题──人类面临这样的问题将会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从而引出课题。“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一目内容主要叙述了战后世界著名文化界人士如何进行反战和平运动。建议教师在此能够补充相关材料,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战后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热切渴望和对战争潜在威胁的担忧。此外,还可利用“历史纵横”栏目中有关中国代表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材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共和国建立后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一目的教学中建议教师利用和补充相关史料并设计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罗素和爱因斯坦这些学术大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然科学的发展不能与人类道义相背离,科学家所关注不应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应深刻认识技术是为着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此目通过对罗素和爱因斯坦维护人类和平观点(见教学案例二)的分析恰恰可以很好地回答本课导言中设计的探究问题之一──“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不能和平相处?”在讲述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期盼时,教师可运用下面的材料进行说明。1938年底,爱因斯坦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邀请,为5000年后的人类写了一封信,内容是把“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诉5000年后的人。”这封信原来准备装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埋在一个大建筑物的下面,并立一个碑告诉人们,这封信要到6939年才能取出来。人们以为这封信是保密的,实际上早就公开了,被收在《爱因斯坦全集》之中。爱因斯坦在信中写到:“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渡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的低下。”──《爱因斯坦的人文科学思想与2l世纪的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一目,建议教师首先分析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可参考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1965年1月就职演说时的观点:“我们从前称为外来的恐怖危险和麻烦,现在已持续存在我们生命中。如果美国子弟的生命必须牺牲在陌生的地域,财富必须抛撒在那里,那也是我们基于信念必须支付的代价。”在讲述美国民众的反战运动时,能够补充相关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强国所发动这场战争却使之身陷泥潭,而政府声誉也因此一落千丈,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战后世界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潮流。“国际和平年”一目主要是让学生识记联合国定立的维护和平纪念日。2.教学案例案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特别关注其中的数据:有人统计过,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上,人类绝对享受到的和平时光只有区区数百年。特别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自相残杀,死亡高达6400万之多。(师):在所有的战争场景中,恐怕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就是核爆炸的瞬间。再请同学们体会一下下面这段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在1945年7月16日。当天,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被引爆,它将一团蘑菇云连同其他物体送入4.1万英尺高的同温层,并震碎了125英里以外的一扇玻璃窗。当原子弹的主要设计者J·罗伯特·奥本海默注视这一切时,他用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的句子来概括这一时刻:“现在我是世界的毁灭者,正在走向死亡。”──[美]理查德·W·布利特《20世纪史》(师):看到这段描述,同学们的感受怎样?(生):(略)(师):人类的第一次核试验足以使它的设计者感到自己已成为“世界的毁灭者”,但是据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发表的《战略年刊》说,5个公开拥有核技术的国家──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在1945年以后共进行了2047次核试验。其中居于首位的是美国,进行了1032次核试验;苏联次之,为715次……这样恐怖的死亡感受,竟然被人类自己重复了数千遍。所以,我们实在有理由深刻思索,人类是要生存还是要死亡?答案是一定的,那就是──生存。于是,反战和平运动的兴起就成为世界人民的选择。案例二关于罗素的讲述(师):在众多文化界名人中,英国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伯特兰·罗素以自身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力,积极进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1950年,罗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仪式上,他发表了这样的感言:原子弹和细菌弹,不管是由邪恶的共产党人或是邪恶的资本主义者所利用,都将使华盛顿和克里姆林宫战栗,而且将使人类一步一步地走向毁灭的深渊。──1950年罗素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感言(师):从这段感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罗素怎样的心声?(生):(略)(师):在罗素的眼中,原子武器和细菌武器对人类的伤害是不分意识形态和正义与非正义的,由此可以看出,罗素是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那么我们下面看到的这段文字,恐怕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罗素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忧虑。这是1954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发表的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罗素声明他并非以英国人或欧洲人甚至也不是以西方民主国家的一分子的身份来说话,而是作为人类一分子来说话:我作为人向人类呼吁:切记你是人,除此以外都把它忘了吧!果如此,就等于打开了通往天堂的通路。如果不这样,那么,在你们面前,除了全体死亡以外别无他途。──罗素《人类的危机》的演说(师):在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人类前途怀有深切忧患的思想家内心独白。即使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我们今天再读到这段演讲词时,我们依然会深深感动于他的激情和强烈的人类使命意识。案例三关于美国反战运动中的以“反战”、“和平”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师):在美国民众的反战浪潮中,有很多著名的流行音乐人不再将个人的生活感受作为创作的主题,而开始用自己极富才华的音乐语言表达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悟。下面表格中所列出的就是当时最富盛名的一些音乐人和他们的作品:20世纪50~60年代以“反战”、“和平”为主题的部分歌曲人物作品约翰·列侬《给和平一个机会》《想象》鲍勃·迪伦《随风而逝》《战争的主人》《大雨将至》《敲开天堂的大门》菲尔·奥克斯《战争结束了》约翰·丹佛《我们制造武器干什么?》(师):我们择选其中的一首歌曲,来感受一下它的内容:《想象》约翰·列侬幻想世上并没有天堂,这很容易,只要你试试看。在我们下面没有地狱,在我们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都为今天而活,想象这世上没有国家。试试看,这并不难。没有杀戮或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你可以说我是个梦想家,但我不是惟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师):请同学们把这首歌词与书上鲍勃·迪伦创作的《随风而逝》歌词对比一下,谈谈你对这两首反战和平歌曲的感受。(生):(略)案例四关于美国反战运动(师):60年代持续十几年之久,每年投入达几百亿美元,并且在卷入的高峰期投入50万部队的越南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财政赤字逐年扩大,这使得美国的鼎盛时期到60年代末终告一段落。请大家听一首当年美国最为著名的反对越南战争的歌曲,他的作者是当时十分著名的流行音乐人鲍勃·迪伦,《随风而逝》。(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后有什么感受?(生):(略)(师):这首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似乎表达出青年一代对未来无尽的迷茫和对当权者愤怒的控诉。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组照片,从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信息呢?①美军在越南战场作战的惨状:尸横遍野、死亡阴影笼罩下的美国士兵、陆战队员运送尸体、残兵败将、救援失败后痛苦的直升机长、孤立救援;②美军在越南的暴行:枪杀南越爱国学生、死在美国士兵枪口下的越南儿童、刺向南越百姓的匕首、美莱村惨案;③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反对继续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1969年华盛顿反战游行、反战花童;(生):(略)(师):在我们共同直观感受了美国在越南这场不义的战争后,再来分析一下下面的数据和材料。1965~1968年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作战情况1965年1966年1967年1968年参战军队数量38.53万人48.56万人53.83万人死亡人数1369人5008人9378人14592人1968年期间,我们阵亡的人数平均每周达到278人。我们每年在战场上的额外花费220亿美元。征召人数提高到平均每月3万人,尽管做了这样的投资,在战场上还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尼克松于1973年5月3日致国会咨文(师):从这些数字和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怎样的情况?(生):(略)(师):的确,美国的战争付出与其所获实在相差悬殊,好像美国政府远道而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
- 《丛林故事》选择题(含答案)
- 生物工程实习协议
- 商业综合体弱电布线合同范本
- 网络文学积分管理制度
- 物业管理公司员工聘用协议
- 廉政合同文件
- 养殖场养殖产品志愿服务合同
- 乳制品配送货车司机劳动合同
-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环境法全套课件
- 驾校科目二应急预案流程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易考突围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简便计算“拓展型”专项练习(解析版)
- 《狼王梦》好书推荐课件
- 创业培训课件
- GB/T 15241.1-2023与心理负荷相关的工效学原则第1部分:心理负荷术语与测评方法
- 第一章声现象-噪声及其控制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氢燃料电池课件
- 加班审批表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