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实录_第1页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_第2页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_第3页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_第4页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01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四、讲析课文内容三、整体感知参考内容目录030204内容摘要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座城,他古色古香,历史悠久。这个人就是——郁达夫,这座城就是——故都的秋。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1、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有《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散文集》六卷;代表作品有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散文《雪夜》《故都的秋》《南行杂记》《扬州旧梦寄语》《江南的冬景》等。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2、写作背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到半年多,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争爆发一个多月,整个中国为日本的入侵风雨飘摇,所以作者写完这篇文章不久就离开了祖国。作者追求自由、光明、美好的独立人格。他对遭受摧残、奴役的祖国的深深关切和热爱之情。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并思考:本次演示写了什么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明确:本次演示写于1934年8月。作者写此文是为排遣郁闷而写。全文中不涉及其他人物,纯粹是直抒胸臆,将全部感情倾注于对北平秋色的描绘之中。表达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感情。第一部分(1—2)总起“想”“念”故都之秋的感情。第二部分(3—13)分写五幅图的内容。第二部分(3—13)分写五幅图的内容。①天色——清静悲凉;②牵牛花——落寞与幽清;③秋槐落蕊——细腻与孤寂;④秋蝉残声——衰弱与凄凉;⑤都市闲人——悠闲与落寞第二部分(3—13)分写五幅图的内容。第三部分(14—15)总收全文,照应开头,抒发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四、讲析课文内容四、讲析课文内容(一)讲析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作者身在何处?心在哪?他为什么如此想念北平的秋天?四、讲析课文内容明确:身在杭州,心在北平。因为北平虽属陪都地位,但毕竟曾为帝王之都,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北平又以老城为主,具有胡同和四合院的优雅格局和清静氛围;此外北平的秋季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天空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显得特别高远清净而明澈;北平之秋更有着别处无可比拟的带有地域色彩的所谓“北国风光”。四、讲析课文内容所有这些使作者对北平之秋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之情。因此作者把这种感情称之为“想”“念”。由此也可以看出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四、讲析课文内容2、提问:这一段是直抒胸臆式的表达“想”“念”之情,感情色彩非常浓厚。除了直抒胸臆之外,作者还用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加强感情色彩的?并体会其作用。四、讲析课文内容明确:加强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句子有:①“不远千里”一词,表明作者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也要品味故都之秋的决心;②“像橄榄又像鸽蛋”这个比喻句用“又”字连续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神往之情;③“以……为背景”构成一幅充满时代气息且具有诗情画意的北国风光图;④用两个“都”字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神往之情;⑤用“天造地设”四、讲析课文内容一词强调了北平自然景观的优越性;⑥用“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中“扫”字赋予人格化了的描写突出了北平之秋清静、明净的特点;⑦用“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中的“潜意识”和“落寞”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都之秋清静、明净景色的喜悦之外的复杂感情。所有这些词语或句子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同时也都起到了加强感情色彩的作用。它们和直抒胸臆的词语或句子一起把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神往之情推向了高潮。参考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欣赏作品“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理解作者以自然人文景观表现特定情感意境。2、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分析,学会如何以自然之色、平凡之景、简单之景传达深刻的主旨。【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如何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感情。【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中情景的深层次分析,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特殊情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关于“秋”的散文一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秋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故都的秋》,它以北京的秋天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深深眷恋。【教学过程】2、简介作者及本次演示体裁、特点:作者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其文学作品多以反映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以及他们在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中感到无法找到出路的心灵的沉痛和悲哀。【教学过程】本次演示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描写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北京秋天的热爱之情。文章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朴素清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学过程】3、背景介绍:本次演示写于1934年8月,当时作者旅居北平(今北京),对故都北平的秋有着特殊的感情和认识。北平曾是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但在近代却饱受列强欺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过程】这种历史背景使得作者在描写北平的秋天时既有欣喜与欣赏之情,也有对昔日帝都的哀叹与感慨。同时,作者将北平的秋天与自己的故乡浙江相比,更显得对故都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4、题目解说:“故都”即原来的都城之意,“故都的秋”即“原来都城的秋天”。在本次演示中,“故都”指的是北平,“故都的秋”则是指北平的秋天。作者在文中写道:“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里的“北国”【教学过程】即指北平,“特别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