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920年1月,化装成商人的陈独秀从北京前往上海,他的行李中有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打算寻找一个合适人选将其翻译成中文。陈独秀的密友有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也正找人翻译,就让当时《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推荐人选,邵力子脱口而出:“能担任此任者,非陈望道莫属!”陈望道是何许人也?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陈望道兄弟都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陈望道先后就读于义乌绣湖书院、金华中学、浙江之江大学,后到日本留学。陈望道留学日本期间,正值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兴起,他阅读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河上肇的《贫乏物语》等宣传社会主义的读物,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多的了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回到祖国,并接受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邀请,前往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陈望道等人在浙江一师进行新思潮宣传,给整个浙江带来极大冲击。反动当局责令一师对陈望道革职查办,这受到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反动当局随即出动警察包围学校,从而酿成著名的浙江“一师学潮”。这一学潮得到全国的声援,最终迫使反动当局收回成命。“一师学潮”让陈望道认识到,倡导改良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因此,当他接到邀请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1920年早春,陈望道带着两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回到浙江义乌分水塘老宅,开始了翻译工作。老宅已经年久失修,再加上浙江早春天气寒冷,条件十分艰苦。陈望道不以为意,专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一日三餐也都是老母亲帮着打理并送到房间来。看着儿子因连续工作而身体消瘦,陈母包了些粽子,让他蘸红糖吃以补身体。陈母在屋外问红糖甜不甜时,陈望道连连回答“够甜了,够甜了”。等陈母进来收拾碗筷时,发现儿子满嘴墨汁。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工作,竟然蘸了墨汁吃粽子,还感觉不到异味,实在是太过投入了。1920年4月底,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于5月中旬赶往上海交稿。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8月中旬,中译本《共产党宣言》1000册公开出版,被迅速抢购一空。到1926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已印行17版。鲁迅当时评价说:“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摘编自曾庆江《陈望道:千秋巨笔,首译“宣言”》)材料二: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白话文倾向,这与他的政治和文化主张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一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而1920年前后又恰是白话文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曾在新文化运动阵地《新青年》任编辑的陈望道是这场运动的坚定支持者、践行者和捍卫者,所以他的《共产党宣言》译本白话文风格是意料之中的。与文言相比,陈译本句子变长,四字格变少,“之乎者也”的文言功能词几乎绝迹。译文还大量使用文白过渡时期特有的助词“底”,且呈现出“底”“的”混用的现象,譬如“各国底语言”“社会底历史”“用自己党底宣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另外,译文偏向口语化,譬如“草了下列的宣言”“他的特色就是把阶级对抗弄简单了”。对于修辞学家陈望道而言,这未免不是一种用所谓“引车卖浆者言”的大众语来创立新的书面语风格的努力。在当时的中国,许多西洋词语都是直接采用日语译名,陈望道虽然以日译本为主要底本,但他在术语上并非全数照搬日译本现有的译法,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选择性地修改。譬如日译本中的“绅士”和“绅士阀”,陈望道译作“有产者”“有产阶级”;日译本的“平民”,陈译本中作“无产者”。而在修辞方面,与日译本相比,陈译本在用词上更注重韵律节奏以及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如“革命要素”变换为“革命种子”,“农业的革命”变成了“土地革命”,两种阶级对立状态的“相敌视”转换为“对垒”,将资产阶级的发展从“没落”变换为“倾覆”。简言之,中译本在措辞上更为激烈,有着明显的“尖锐化”倾向,这可以理解为陈望道基于自己的信仰,为强调《共产党宣言》的立场、提高革命号召力、鼓动人们的斗志而来采取的一种翻译策略。(摘编自林风、冯倾城《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材料三:从文本研究方面看,中国人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翻译性解读、注释性解读和考据性解读。所谓翻译性解读,是指为了更好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文本所进行的各种理解,如对人名、地名、术语的理解。其中,包括对已有中文术语的选择运用和新术语的创造。我国学者的翻译性解读从翻译《共产党宣言》片段文字时就开始了。由于《共产党宣言》原文是德文,对不懂德文的人来说,要理解它的思想,首先就有一个翻译的问题。恩格斯说过,翻译马克思的著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中国人要准确翻译《共产党宣言》,就更加困难,要做好这件事情,不仅要懂得外文,还需要了解当时欧洲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经历和语言风格等。早期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性解读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译词的随机性。如对马克思、恩格斯中文名字的翻译就有十多种。1899年在上海《万国公报》发表的《大同学》一文中,他们的名字被译为“马克思”“恩格思”;后来又有人译作“马克司”“嫣及尔”等;直到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的《共产党宣言》才把他们的名字译为“马克思”“恩格斯”,此后固定下来。又如“资产阶级”一词,1899年译为“纠股办事之人”;1920年陈望道译为“有产阶级”;到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本才确定为“资产阶级”,并沿用至今。(摘编自杨金海《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文本解读史及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陈望道接受翻译《共产党宣言》邀请的重要原因是其思想认识发生了转变。B.陈望道采用白话文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其顺应时代发展选用的翻译策略。C.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以日译本为主要底本同时参照英译本完成的。D.陈望道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为中文的行为不属于翻译性解读。【解析】“不属于翻译性解读”错误,从材料二“陈望道虽然以日译本为主要底本,但他在术语上并非全数照搬日译本现有的译法,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选择性地修改”,因此可知,陈望道的翻译属于翻译性解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材料一以陈望道日本留学的经历,说明他具有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基础。B.材料一用陈望道蘸着墨水吃粽子的故事来表现人物精神,文章选材具有典型性。C.材料二的主旨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的选用上具有白话文倾向。D.材料三中对《共产党宣言》翻译难度的说明也可佐证陈望道翻译此书时的艰辛。【解析】“材料二的主旨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的选用上具有白话文倾向”错误,材料二的主旨实际上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白话文倾向,这与他的政治和文化主张有着密切关系。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发行具有社会基础,顺应当时社会需求。B.翻译《共产党宣言》,译者要忠于原著,不能自创新术语,以防违背原著精神。C.阅读《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文本解读史,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研究。D.随着时代发展,翻译《共产党宣言》用词随机性越来越小,科学性越来越强。【解析】“不能自创新术语”错误,材料三“所谓翻译性解读,是指为了更好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文本所进行的各种理解,……包括对已有中文术语的选择运用和新术语的创造”,这说明可以自创新术语。4.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两处画横线句子都提及陈望道对“有产阶级”一词的翻译,请分别分析其在材料中的作用。(4分)【答案】_材料二:说明陈望道基于自己的信仰在中译本措辞上有“尖锐化”倾向。材料三:说明早期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性解读存在译词的随机性特点。__5.假如你是《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的解说员,如何向参观者介绍馆藏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请根据材料相关内容,列出解说词的提纲。(4分)【答案】_①陈望道的生平思想;②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③陈望道翻译过程中的典型故事;④译文语言风格特点;⑤首次出版发行的时间;⑥出版后的影响。(答两点即可)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海燕(节选)峻青五月的一个傍晚,我由定海乘船去嵊泗列岛。船在这宁静的粉红海洋里,像一匹在草原上撒欢奔跑的小马。林小燕站在舱外甲板上,默默地望着大海出神。她是刚分配到文工团的新演员。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听到她在吟诵高尔基的《海燕》①,她整个身心都贯注其中。“是为演出准备的吗?”“不是,”她笑了,“因为我想起一个人,一个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人。”她抬起头来迅速地望了我一眼,说道:“她和我一样,是一个部队文工团的演员。不,她不是演员,是英雄,是真正的英雄!”“说吧,小燕,我很希望听听这个英雄的故事。”她点了点头,眼睛望着前面那一列在月光下迷迷蒙蒙的山影,神情回到了过去。风怒吼着,大海里翻滚着雪白的浪花。一只小小的火轮呜呜地叫着离开定海码头,向着大海里驶去。那是1950年秋天的一个黄昏。小火轮上只有二十几个乘客,全是当地居民,另有三个军人,其中一个女的长得非常漂亮,身上穿着一套草绿色军装。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像闪电似的。那时候,我正病得厉害,在厕所旁边一条狭窄过道上躺下,像个蜷缩的小狗。迷迷糊糊中,一股凉森森的冷开水涌进我的喉咙。我的神志渐渐清醒,睁眼一看,喂我水喝的正是那个穿草绿色军装的女同志。见我睁开了眼睛,她长长地嘘出一口气。她照顾我在一条长凳上躺下,我的泪唰唰地流了出来。我把身世详细地告诉了她。我父亲是个渔民,我五岁时他出海打鱼遇上风暴再没有回来。母亲叫我到定海学戏,戏班里老板打骂虐待,最后把生了病的我赶出来。她流了泪,把她的出身历史也告诉了我,她叫蓝海燕,也是渔民的女儿。父母参加抗战双双牺牲了。她在部队剧团大,成了一个话剧演员。那天夜里,她对我说了很多话。最后我疲倦了,依偎在她身边呼呼睡了过去。突然一阵枪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睁眼一看,啊!有两个商人打扮的“乘客”手里端着匣枪,把文工团的两个男同志打死了。还有两个拿枪的“乘客”把海燕大姐按在凳子上用绳子捆,海燕大姐在拼命挣扎。我吃了一惊,忽地爬起身来。“不许动!”有人粗声地喊,“谁动,我打死谁!”舱门口高凳上站着一个粗黑的汉子,手握一支匣枪。啊!那是我老板的哥哥、我的仇人单耳虎!我心想糟了,遇上海匪了。乌云低低地在海面翻腾,白花花的浪头一排接一排地向着轮船冲来,船在这茫无边际的海上摇晃着。单耳虎向一个穿海员服装的老头儿喊道:“船长,开船。大陈②的方向。”“什么?大陈?”老船长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全舱乘客也都叫喊起来。这不是一般的海匪,这是劫船逃跑!老船长看看那黑洞洞的枪口,又看看那地上的尸体,脸上出现惊惧的神色。船外风浪声突然增高了,风在呜呜地呼啸。就在这万分紧张的关头,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身旁响起:“船长,不要开船!”我回头一看,啊,是蓝海燕!她高高地仰着头,挺着胸,眼睛里放射着闪电似的亮光:“坚决不开!记住,船长,你不能忘记一个海员的荣誉,不应该做祖国的叛徒!这儿是我们军队控制的区域。我们的巡逻艇随时都会来!”海浪凶狠地拍打着船体,呼啸的海风吹开了窗子,涌了进来。天空乌云乱翻,电光闪闪。海燕的头发高高扬起,她简直就像一尊庄严的女神,立在那里,眼睛里闪着光。人们振奋起来了,立刻有四五个人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枪声响了,接二连三有人倒下。舱里又沉寂了,乘客们缩回位上,绝望地望着海燕。她把乱发向后一甩,大声地说:“老乡们,我们坚持下去!他们逃不掉!”“我不开!”老船长毅然点点头。他的脸上,惊惧的影子早已不见了。沉默,紧张的沉默。风浪在大声地呼啸着,惊慌和紧张在匪徒们当中开始滋生。突然,透过风浪的呼啸,远处海上传来一阵隆隆的响声。“巡逻艇!”站在舱门口的黑瘦子大声说,匪徒们更加惊慌。我的心里不禁一阵狂喜。“小妹妹!”我回头一看,是海燕大姐。我立刻领会了她的意思,赶紧趁这时机溜到海燕大姐身后给她解开了绳子。海燕抖掉身上的绳子,像一阵旋风似的冲向门口。乘客们轰地站了起来,随着她一齐奔过去。“砰砰!”海燕大姐摇晃了一下,血从她的左肩涌了出来。后面的群众一拥而上,黑瘦子被踏成一团肉酱,匣枪落进了海燕大姐的手里。暴风雨般的战斗爆发得很快,结束得也很迅速。四个匪徒受到了应有惩罚,却独不见了特务头子单耳虎。突然响起一声冷枪,海燕大姐身子一晃,跌到船板上。船尾上有人喊:“快来呀,在水里!”大家一齐涌到船尾。朦胧的亮光中,水中一个黑色的影子。船上的人都气得不行,也急得厉害。突然两声枪响,我回头一看,啊,是海燕大姐!只见她一手捂着满是鲜血的胸脯,一手擎着匣枪,威严地望着海里。海里的黑影不见了。船上响起一阵沉雷般的欢呼声。斗争胜利了,我们又回到船舱。但是海燕大姐却再也没能睁开眼睛……林小燕的故事讲到这里停住了。月亮这时已经升得很高了。风轻轻地吹着,掠过银波闪闪的海面,带来周围小岛上的五月的花香。林小燕凝神望着这银色的海面,又低低地吟诵起那篇她心爱的《海燕》。1959年10月20日(有删改)【注】①《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高尔基通过对海燕形象的描写,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②大陈,大陈岛,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位于椒江区东南52公里的东海海上。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大陈岛失去外围屏障,国民党当局被迫实施“大陈撤退”计划,毁坏岛内设施,向台湾撤离,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大陈岛。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蓝海燕与林小燕都父母双亡,二人同病相怜,这是蓝海燕关心照顾生病的林小燕的原因之一。B.蓝海燕同情林小燕的遭遇,且十分痛恨单耳虎等特务的行为,可见她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C.面对特务的凶残,老船长起初惊恐,后在蓝海燕的激励下变得勇敢,这衬托了蓝海燕的形象。D.蓝海燕的英勇牺牲使林小燕深受革命精神洗礼,林小燕的形象与蓝海燕的形象相映生辉。【解析】“都父母双亡”“是蓝海燕关心照顾生病的林小燕的原因之一”错误。林小燕只是父亲去世,并未父母双亡;蓝海燕照顾林小燕在前,二人互叙身世在后,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7.关于文中蓝海燕等人与海匪斗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海匪扮成商人混入乘客中,开枪打死了文工团的两个男同志,而蓝海燕也被捆起来了。B.单耳虎要求船长开船,驶向大陈的方向,老船长对此非常惊讶,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海匪。C.在紧要关头,蓝海燕挺身而出,她告诉船长不应该做祖国的叛徒,又告诉老乡们要坚持下去。D.巡逻艇的出现才让海匪们惊慌起来,四个匪徒受到了惩罚,蓝海燕在击毙单耳虎后牺牲了。【解析】“巡逻艇的出现才让海匪们惊慌起来”错误,原文是“沉默,紧张的沉默。风浪在大声地呼啸着,惊慌和紧张在匪徒们当中开始滋生。突然,透过风浪的呼啸,远处海上传来一阵隆隆的响声。‘巡逻艇!’站在舱门口的黑瘦子大声说,匪徒们更加惊慌。我的心里不禁一阵狂喜”。可见,并不仅仅是巡逻艇的出现才让海匪们惊慌起来。8.蓝海燕是文本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处的描写。(6分)【答案】_①海浪凶狠,海风呼啸,乌云乱翻,电光闪闪,环境描写写出了此时海上环境的恶劣,渲染了形势的紧张,烘托了主人公蓝海燕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②“海燕的头发高高扬起”“眼睛里闪着光”是动态描写,“简直就像一尊庄严的女神”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通过外貌、神态描写),既写出了蓝海燕的神采,又表现出了蓝海燕的威严、镇定和不可动摇的形象特点。__9.文本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小燕吟诵《海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_①《海燕》与蓝海燕同名,林小燕时常吟诵《海燕》,体现了林小燕对蓝海燕的想念,永远无法忘怀她。②林小燕吟诵高尔基的《海燕》,热情歌颂了蓝海燕临危不惧、坚强无畏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也体现了林小燕自身的成长和进步。③文本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小燕吟诵《海燕》。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适之性疏率,李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适之因奏事言之。上以问林甫,对曰:“臣久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适之既失恩,韦坚失权,益相亲密,林甫愈恶之。初,太子之立,非林甫意,林甫恐异日为己祸,常有动摇东宫之志。而坚,又太子之妃兄也。皇甫惟明尝为忠王友,时破吐蕃,入献捷,见林甫专权,意颇不平。时因见上,乘间微劝上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为。会正月望夜,太子出游,与坚相见,坚又与惟明会于景龙观道士之室。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林甫因奏坚与惟明结谋,欲共立太子。坚、惟明下狱,林甫使慎矜与御史中丞珙、京兆府法曹吉温共鞠之。上亦疑坚与惟明有谋,而不显其罪。癸酉,下制责坚以干进不已,贬缙云太守,惟明以离间君臣,贬播川太守,仍别下制戒百官。夏四月,韦坚等既贬,左相李适之,自求散地。庚寅,以适之为太子少保,罢政事。其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客畏李林甫,竟日无一人敢往者。以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同平章事。希烈,宋州人,以讲《老》《庄》得进,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李林甫以希烈为上所爱,且柔佞易制,故引以为相。凡政事一决于林甫,希烈但给唯诺。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主书抱成案诣希烈书名而已。(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B.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C.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D.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解析】“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两句意思相对,且“林甫为爱己”作“以”的宾语,“适之虑事不熟”作“薄”的宾语,应当分别单独成句,排除A、B项。“适之”作“由是束手矣”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B.“因奏事”的“因”指乘机,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的“因”意思相同。C.望,通常指农历每月第十五日,与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望”意思相同。D.癸酉,是干支纪年的一种方式。我国古代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用来纪年等。【解析】“因奏事”的“因”是“趁机”的意思,“因为长句”的“因”是“于是”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李适之性格粗疏,思考问题不周全,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抢李林甫的功劳,惹皇帝生气。B.李林甫当初不同意太子的册立,担心太子以后对自己不利,常有动摇太子地位的想法。C.皇甫惟明在打败了吐蕃后,入朝廷进献捷报,看见李林甫独掌大权,心里感到很不平。D.李林甫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策划阴谋想共同拥立太子即位,皇帝也怀疑二人结谋。【解析】“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抢李林甫的功劳”错误,由“适之既失恩”可知,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李适之被李林甫算计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乘间微劝上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为。(4分)译文:_(他)利用机会暗中劝皇帝疏远李林甫,李林甫知道这事后,就指使杨慎矜秘密伺察皇甫惟明的所作所为。__(2)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4分)译文:_杨慎矜(向皇帝)告发了这件事,认为韦坚身为皇室的亲戚(外戚),不应该与边境将领关系过于亲密。__14.李适之的儿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为什么宾客们都不敢去?(3分)【答案】_①李适之失势,自求调任散官。②李林甫专权,且与李适之有嫌隙。③宾客们畏惧李林甫的权威。__【参考译文】李适之的性格粗犷、轻率,李林甫曾经对他说:“华山藏有金矿,如果开采出来,可以使国家富裕,皇帝还不知道这事呢。”有一天,李适之趁着向皇帝汇报事情之时把华山有金矿的信息告诉了玄宗。玄宗就向李林甫问起这件事,李林甫回答说:“我知道这事已经很久了,但是,华山是陛下的本命,是王气的所在地,开凿华山不合适,因此我不敢说。”玄宗就认为李林甫爱护自己,而怪李适之考虑问题不周全,对李适之说:“今后你要上奏什么事,应当先和李林甫商议,不要轻易建议。”从此李适之不敢多论政事。李适之已经失去皇帝的恩典,韦坚失去权力,二人的关系就越来越亲密,李林甫也越发讨厌他们。刚开始,李亨被立为太子,并不是李林甫的意思,李林甫害怕以后对自己不利,常常有动摇太子地位的志愿。而韦坚又是太子妃韦氏的哥哥。皇甫惟明在太子是忠王时曾经跟他是朋友,这时(皇甫惟明)打败了吐蕃,入朝廷进献捷报,看见李林甫独掌大权,心里感到很不平。当时晋见皇帝,(他)利用机会暗中劝皇帝疏远李林甫,李林甫知道这事后,就指使杨慎矜秘密伺察皇甫惟明的所作所为。正值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夜,太子出游,与韦坚相见,韦坚又与皇甫惟明在景龙观道士房中相会。杨慎矜(向皇帝)告发了这件事,认为韦坚身为皇室的亲戚(外戚),不应该与边境将领关系过于亲密。李林甫趁机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策划阴谋,想共同拥立太子即位。韦坚、皇甫惟明被逮捕下狱,李林甫派杨慎矜和御史中丞王珙、京兆府的法曹参军事吉温共同审讯他们。玄宗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但并不公开他们的罪行。癸酉,玄宗下制书责备韦坚因谋求官职地位存有野心,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因为离间君臣关系,贬为播川太守,又另外下制书让朝廷所有的官员都引以为戒。夏四月,韦坚等人被贬官后,左相李适之惧怕,自己请求调任散官。庚寅,任命李适之为太子少保,罢去他的宰相之职。李适之的儿子卫尉少卿李霅曾经摆设盛宴招待宾客,客人因畏惧李林甫,整整一天都没有一个人敢到李霅那里参加宴请。玄宗任命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为同平章事。陈希烈是宋州人,因为擅长宣讲《老子》《庄子》而得以升官,又专门用神仙符瑞来讨好玄宗。李林甫看到陈希烈受到玄宗的宠爱,而且柔顺奸佞容易控制,所以把他引荐为宰相。凡是国家政事都由李林甫裁决,陈希烈只是唯唯诺诺表示同意而已。按以往的先例,宰相在午后六刻退朝回家,李林甫上奏现在天下太平没有什么事,宰相在巳时就可以回家。军国机务,都可以在自己家中决断,掌管文书的官员抱着已经处理好的公文拿去让陈希烈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宋]赵鼎①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西北欃枪②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石漱石③。【注】①赵鼎:历经靖康之难,南渡后曾两度拜相,被后世誉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②欃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是凶星,喻指叛乱、动乱。③枕石漱石:语出《世说新语》,意指隐居生活。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词人夜宿山寺,从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等角度营造出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寓情于景。B.酒阑人静,词人想抚琴排遣孤独,奈何琴弦却断了,只能通过看书来消解对友人的思念。C.词人将自己年少时的横槊风流、意气风发,与年老时的四处漂泊、面容憔悴进行了对比。D.现实中,词人过着看人脸色的生活,这和自己想象中枕石漱石的隐居生活有较大的差距。【解析】“对友人的思念”错,曲解文意。作者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夜深无眠,孤身一人处在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之中,内心不由得生出孤独寂寞之情。根据“与谁唱”可知,词人正是无处排遣这种孤寂之情,而非对友人的思念。16.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答案】①漂泊异乡,环境凄清冷寂;②酒阑人静,却无处排遣孤独、寂寞;③西北叛乱不止,山河破碎,国家动荡不安;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答三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如其礼乐__,__以俟君子__”中可以看出。(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鼎铛玉石__,__金块珠砾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土块,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__”两句写旧朝繁华已逝,但有烟草依旧,词人以此寄惆怅之情,抒发兴亡之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是绿濛濛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__①__的宫殿里了。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哈尔滨,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厉厉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__②__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用来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__③__。谁看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迷离的光。呵,冰灯,冰灯!你就是一首冬天的芭蕾,一朵开在心上的昙花,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浪漫曲!18.请在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3分)【答案】_①晶莹剔透__②惟妙惟肖__③黯然失色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就像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案】_①原句为问句,语气强烈,强调冰灯的神奇世所罕见;②原句为对偶句,句式工稳整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__2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答案】_①反复:“冰灯,冰灯!”强调作者呼告的语气;②比喻: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冰灯的优美神奇;③排比:句式铿锵有力,节奏感强。(答两点即可)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础,是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层面对国人口腔健康的重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首次将口腔健康纳入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大部分人对牙齿的保健并未引起__①__。很多人把口腔卫生等同于口腔健康,这是误解。人们日常的口腔保洁是必要的,但也只能维持较好的口腔卫生。《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状况及口腔卫生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我国儿童和中年人群的口腔健康形势__②__。事实上,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的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健康状况与个人饮食习惯、口腔保健行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糕、饼干等精加工含糖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增加,增加了龋病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居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保健意识仍有待提高,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__③__。21.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加点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D)A.当然,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的请求都是相等的。B.七手八脚地就把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抬起来送到二等舱的一间客房里去了。C.李老师对未佩戴口罩的张三、李四、王五等三人进行教育。D.《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等科幻小说深受读者喜爱。【解析】文中加点的“等”字表示列举未尽。A项,“相等”的“等”是“等同”的意思。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不同。B项,“二等舱”的“等”是“等级”的意思。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不同。C项,“张三、李四、王五等三人”中“等”表示列举后煞尾。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不同。D项,“《三体》《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等科幻小说”中“等”表示列举未尽。与文中加点的“等”用法相同。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或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4个字。(6分)【答案】_①足够重视__②不容乐观__③尚需时日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