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某地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可以治疗皮肤病。这里的“硫、铜、锌”指的是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3.小明在厨房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可能是食盐”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氧B.铝C.钙D.碳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蜡烛燃烧 D.铁水铸锅7.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CaCO3 B.SiO2 C.Al2O3 D.CuFeS28.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一下其味道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9.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氮元素和钠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电子层数不同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C.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分子发生改变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10.20℃时,往50g蔗糖溶液中加入5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后加热前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1.化学实验中常用到小木条,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C.在铁丝上系一根燃烧的小木条,在氧气里点燃铁丝D.把小木条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12.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已知铅元素(Pb)化合价为+2,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A.+5 B.+6 C.+7 D.+813.某化学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C.持续加热碳酸氢铵,最终有固体残留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无需用蒸馏水清洗,直接放回原滴瓶1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大量的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构建安全体系,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计民生。近期,媒体报道的某些环境问题、卫生问题和安全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1)据报道:“济南两个月查处了13家‘铝包子’铺”,所谓‘铝包子’是指所用面粉中非法加入了含有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成分的泡打粉,食物中铝元素超标,危害身体健康。在硫酸铝铵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共有___种。(2)露天烧烤不仅污染环境、导致周边空气中PM2.5指数严重超标,在烧烤的肉类食物中还含有强致癌物质——苯并(a)芘(化学式为C20H12),在苯并(a)芘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填最简整数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重量;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以上各实验项目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18.(8分)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什么?_____(答出一条即可)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同学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且产生了淡黄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此现象作如下探究。(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为什么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资料)镁元素的化合物的颜色:物质MgOMgCl2Mg3N2Mg(NO3)2MgCO3Mg(OH)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猜想)(1)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分析资料,小组成员认为淡黄色固体是Mg3N2,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的,导致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实验)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①组装仪器(如下图,钟罩下端无底)。②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③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④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⑤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到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分析)(3)步骤②中将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_______,(4)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5)步骤③中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结论)小组同学的猜想正确。(拓展)(6)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请写一点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题分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①③都是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选B2、C【解题分析】由题意温泉中含有硫、铜、锌等,可以治疗皮肤病,其中硫、铜、锌等存在于物质的组成化合物中,是指元素。故选C。3、B【解题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可能是食盐”是一个猜想与假设的过程,在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假设的环节,故选B。4、A【解题分析】

A、为节约药品,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只需盖满容器底部,故符合题意;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太多会溅出,故不符合题意;C、药品的取用,应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mL--2mL,故不符合题意;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故不符合题意。5、C【解题分析】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C。6、C【解题分析】

A.酒精挥发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冰雪融化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蜡烛燃烧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是化学变化;D.铁水铸锅,只有物质状态、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7、B【解题分析】该样品中含有氧、硅、硫、钙四种元素;A、四种元素中没有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故A错误;B、二氧化硅是由氧元素和硅元素组成,包含在四种元素中,故B正确;C、氧化铝是由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四种元素中不含有铝元素,故C错误;D、CuFeS2是由铜元素、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四种元素中不含有铜元素和铁元素,故D错误。故选B。8、D【解题分析】

【题目详解】A、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朝向没人的方向,故A错误;B、为防止中毒,实验室内的药品不可品尝,故B错误;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但可丢入垃圾堆中,故C错误;D、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故D正确。故选D.9、A【解题分析】

A.氮元素和钠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错误;

B.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故正确;

C.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正确;

D.硫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故正确;

故选:A。10、B【解题分析】

A、20℃时,往50g蔗糖溶液中加入5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故A错误;B、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故B正确;C、稍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故C错误;D、稍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故D错误。故选B。11、B【解题分析】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A正确;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故B错误;C、在铁丝上系一根燃烧的小木条,在氧气里点燃铁丝,故C正确;D、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外焰碳化程度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碳化程度最不明显,说明焰心温度最低,故D正确。故选B。12、B【解题分析】铅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4=0,则x=+6价.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13、B【解题分析】

①向烧杯中加水,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提高烧杯内的温度,正确;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③白磷的量不足,就不能完全消耗氧气,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错误;④实验中由于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膨胀,故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故后向左移动,正确;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正确,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④⑤,故选B。14、D【解题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错误。B、刚加热完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会导致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C、加热碳酸氢铵,产生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持续加热最终无残留,故选项错误。D、滴瓶中的滴管已与滴瓶固定组合,无需冲洗,选项正确,答案选D。15、B【解题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四3∶5【解题分析】⑴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在硫酸铝铵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共有氮,氢,硫,氧四种。(2)苯并(a)芘(化学式为C20H12),在苯并(a)芘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20=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④木炭砸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③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木炭是黑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木炭可以燃烧;【解题分析】

物质的变化是指一个过程,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性,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加有“能”,“难”,“易”,“会”,“就”“是”等词语。【题目详解】④是物理变化,因为把木炭砸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③是化学变化,点燃木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有碳酸钙生成,故是化学变化;①②⑤不是木炭发生的变化;由上分析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木炭是黑色的固体,不溶于水,等;化学性质有木炭可以可以燃烧。18、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解题分析】

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故答案为: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空气中没有氯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