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高中必修上语文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同步练习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材料一: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精神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培养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连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正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摘编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材料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被人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材料一自2003年至今,我国先后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但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进度,远远赶不上古村落逐渐消失的速度。“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曾忧虑地说道。而在消失的村落中,有不少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自2000~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摘编自《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央广网2017年12月11日)材料二(摘编自《中国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统计分析及分布概况》)[注]中国村落遗产保护现有体系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从区位上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除开东北地区的空缺区,大致呈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增多的特点,且分布不均匀。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力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消亡速度。但由于经验和法制等不足,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仍‘道阻且长’。”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说。“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到今天还鲜活地存在?看看古村落就可以找答案。”多年来,胡彬彬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及中国5000多个乡村,被称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古村落拥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观念、精神道徳情操等。”胡彬彬直言,当前中国古村落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孤立地保护建筑形态,“有方向性错误”。2017年,胡彬彬主持撰写的中国首部关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与保护的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强调对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对于古村古镇的“旅游开发热”,胡彬彬也有冷静的思考。他认为,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无序的商业开发导致“千村一面”,最大限度保护文化的特质性。(摘编自《古村落保护要注重活态和人文》,中国新闻网2018年1月27日)材料四从农村考上北大研究生的“85后”青年汤敏,出于对古村落文化的思考,他放弃工作专心于做公益。如今,他创立了“古村之友”,在全国率先发起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并邀请爱好古村落的人一同参与。目前,他的团队已覆盖全国30个省1000支志愿者队伍,聚拢成规模可达四五万人的古村保护志愿者团队。汤敏通过实地调查大量走访,写下一篇“救救梅州”的万字长文,引起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最终,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300多座古屋免于拆毁。梅州还因此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的保护条例》。汤敏认为,一个地方的文明,是一个地方人的乡愁。文明的美,是地方不断涌现人才的“密码”,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更应该保护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摘编自《渠县青年汤敏辞职保护古村落》,《成都商报》2018年1月31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已经或濒临消失的村落中,有不少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抢救和保护的进度远远赶不上村落消失的速度,对此有关专家十分忧虑。 B.从2003~2014年,我国公布了六批历史文化名村,从公布数量来看,一直呈递升态势,其中第六次公布数据已破百,比第一批多95个。 C.胡彬彬和汤敏都做了大量保护古村落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胡彬彬认为建立科学高效保护体系的道路仍很漫长。 D.梅州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此地的300多座古屋没被拆,这些都与汤敏的努力密切相关。(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了不少数字,意在说明我国古村落濒临消失的态势,以夸张的形式来唤醒民众,加强人们对古村落保护的急迫感。 B.胡彬彬认为,当前我国古村落保护存在“方向性错误”,其突出表现是孤立保护建筑形态,而忽略了古村落自然与人文的丰富内涵。 C.因为我国古村落今天还鲜活地存在,所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这是胡彬彬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D.冯骥才、胡彬彬和汤敏都是保护古村落的功臣,汤敏对其保护的触角最敏锐,他创立了“古村之友”,在全国率先发起对古村落的保护。(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胡彬彬与汤敏在古村落保护工作方式上的不同之处。答:

答案1.【答案】(1)C(2)B(3)①文化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培养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②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③国家层面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解析】(1)“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说法错误。原文说“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2)A.“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中的“无法”说法以偏概全,原文是“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C.“成了必然趋势”说法属于无中生有。D.“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说法关系倒置,应该是为了使传统节日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从材料三看,“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和“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无关。2.【答案】(1)B(2)B(3)汤敏更注重实践,做古村保护公益活动,创立“古村之友”,拥有庞大志愿者团队;胡彬彬更注重研究,提出“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的观点,以及古村落开发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解析】(1)“从公布数量来看,一直呈递升态势”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第三、四批公布的数量不变,都是36。(2)A.“以夸张的形式”错误,材料一中“我国先后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但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进度,远远赶不上古村落逐渐消失的速度”“自2000~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这些都是事实,作者使用这些数字目的是引起人们的警醒。C.“因为……,所以……,这是胡彬彬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有误,选项强加因果,同时这也不一定是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材料三中说“只有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到今天还鲜活地存在”,这是无须调查的现实。D.“触角最敏锐”无中生有。(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