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宁夏县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1页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宁夏县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2页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宁夏县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3页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宁夏县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4页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宁夏县级优课)x-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从“看眼开世界”到维新变法作者单位:中卫一中刘畅内容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依次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展示的图片、代表人物的言论资料,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内涵。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解答,探讨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各种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不能救国,理清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想历程。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解答,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并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士大夫对待西学(技术、器物)态度的变化中,能认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价值。通过阅读材料和问题解答,认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启蒙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转变的艰难过程,体会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冯桂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见识和勇气。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临危思变、善于应变的积极态度和敢于担当、敢于除旧立新的责任感及爱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在借鉴和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时,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或断章取义。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共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依据据课程标准,维新变法思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评价是历史思维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能力,因此,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是本课难点之一。教学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可引用诸多历史著作中的大量材料,部分材料学生阅读有些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设计的学案可事先给学生预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以及设计意图导入:创设情境问题导入(2分钟)中国近代史是百年屈辱史、百年抗争史,也是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李鸿章到康有为、孙中山,再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进程。思考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所决定的;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新授: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5分钟)一、出示材料探究:为什么19世纪40年代有识之士会“睁眼看世界”?二、结合教材,概括林则徐和魏源学习西方的表现和思想主张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出示材料:材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材料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引导学生思考魏源的主张和含义2.魏源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思考: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们相比,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同时还存在什么样的局限?学生学会从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

认真听老师所言,以理解知识。

通过材料阅读和问题解答,使学生认识到,在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秉承传统士人“经世致用”的精神,本着“救亡图存”的目的,立足现实,积极了解西方,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受到时代的局限。

新授: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5分钟)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出示图片分析这一主张的背景;背景:代表人物、时间:曾国藩、李鸿章等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引导学生阅读,并解释“体”“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含义。体:主体、本质。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即功能。“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实践活动:洋务运动结果:失败评价:积极性局限性理解中体西用的内涵,全体学生朗读内容。师生共同探讨中体西用这一主张的实质,并分析其目的

回答问题。学生看图片并结合教材分析“中体西用”的影响让学生充分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体现了分层教学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新授:三、维新变法思想(20分钟)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原因产生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分析早期维新思想的局限性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角度分析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背景: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文化: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不断传入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主张:思想家代表作活动及主张共同点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特点:打着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借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名望来宣传?实践:戊戌变法失败意义:出示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探讨维新思想的影响

师生共同探讨,多名学生谈谈各自的观点。

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总结要点

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课件上的表格,回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作品及主张,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分析材料,并归纳总结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温故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比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难点突破。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透过现象看实质的能力

学生知识迁移与升华。归纳总结(3分钟)一、地主阶级器物1.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2.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中体西用”(实践)二、资产阶级制度1.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制度君主立宪(未实践)2.康梁维新派(戊戌变法)系统施政纲领(实践)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回答: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解放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引发学生回味,力图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巩固练习(4分钟)幻灯片展示4道选择题课后探究: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均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学生思考回答检查知识的掌握板书设计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背景:代表人物林则徐主张、表现、地位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含义、意义评价:积极、局限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代表人物及时间思想主张:中体西用含义、实质、目的实践活动:洋务运动结果:失败评价:积极性;局限性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产生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评价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背景代表主张;特点实践意义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这节课上的非常活跃,准备的资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问题来看:第一:涉及面广,突破了教材的局限,使课本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渗透。第二:我要求学生针对这一课至少提一个问题,让学生也参与备课,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第三:也体现了问题从学生中来,通过整合又回到学生中去,过程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能力的新课程理念。这样在老师的牵引、点播下,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讨论某些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延伸阅读建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陈旭麓:《近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