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史_第1页
现代城市规划史_第2页
现代城市规划史_第3页
现代城市规划史_第4页
现代城市规划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城市规划史

由于经济能力所限,这一时期较为重点的城市建设,主要是一些大城市内的棚户区改造与工人新村的规划建设,如北京的什刹海、龙须沟,天津的墙子河、金钟河,上海的肇嘉浜等,上海新建了第一个完整的工人居住区—曹杨新村,天津在中山门、西南楼、吴家窑、丁字沽、王串场、唐家口等地修建了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始建于1951年。均为两层立柱式砖木结构,五开间,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为275平方米,居住面积173·4平方米。大户居住面积为20·4平方米,小户居住面积为15·3平方米。每层均辟有公用厨房,为5户合用。厕所设在底层,为同一个单元内的10家住户共用。

1949年5月22日,北京的前身—北平市成立了“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梁思成建议北平应当采用4种不同的“体形基础”,即分区、邻里单位、环形辐射道路网、人口面积有限度的自给自足市区。“分区是将市区内居住、工业、行政、游息等等不同的功能,分划在适当的地区上”。“有限度的市区是不许蔓延过大的市区。最理想的以五六万人为最大限度。超过此数就应在至少三四公里距离之外,另建一区两区之间必须绝对禁止建造工商住宅建筑,保留着农田或林地。这种疏散的分布,可使每区居民,不必长远跋涉,即可与大自然接触。若不幸而有空袭的危险,则分散的目标比广大集中的目标的安全性也大得多。”巴兰尼克夫方案从1949年12月19日北京建设局局长曹言行、赵鹏飞的“关于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意见”,可以看出将行政中心设于原城区以内的意见占了上风,而且对苏联专家的意见予以肯定。城市规划的引入与调整阶段(1953-1957)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中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次由国家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工业城市的城市规划活动为主,为保证156项重点工程布局合理、选址得当、配套建设,中国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积极开展了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不仅促进了工业建设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同时也拉开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序幕。“一五”期间,城市规划与其它行业一样学习苏联,从规划理论、规划程序、规划方法到技术标准。方法主要是聘请苏联专家来华指导工作。1952年到1959年,建工部(城建部)先后聘请穆欣、巴拉金、萨里舍夫为苏联城市规划顾问组组长。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城市无一不是苏联专家参与制定的培训了一大批中国规划技术人员参与制订中国最初的城市规划标准指导部分城市的规划制订工作穆欣参与规划的城市:沈阳(1952年8月)、上海(1953年9月),、郑州(1953年)、石家庄(1953年)巴拉金参与或指导规划的城市:武汉(1953年);吉林(1954年);包头(1955年);郑州(1954年上半年)“一五”期间,国家非常重视工业厂址的选择。采取的方法是有国家建委同意组织选厂工作组,吸收有关部门,如城建、铁道、交通、地质、水利、电力、公安、人防、卫生等部门参加,进行实地考察,现场研究方案。工作组分工业、城市、交通、能源、工程地质、水资源等若干小组。小组讨论,大组集中。第一,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取得共识。第二,发现问题,就地协商解决,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从区域发展来安排工业厂址,有利于拟定出较为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强烈的工业文化的理性主义色彩“集权模式”,政府成为城市建设复杂过程的唯一控制者和参与者城市规划为国家和政府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行政手段,城市规划是纯粹的物质和工程设计,规划师只是技术人员,不参与决策过程,规划部门只是作为横向平行结构的组成部分,任务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城市发展既不能提出计划,又不能进行控制。1953年5月5日中苏签署了《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苏联政府决定在1953年至1959年内,援助中国建设和改建91个企业,同时完成1953年4月以前苏联援建的51个企业,共为141个企业(后增加为156个项目)。对于这些企业,从选择厂址,搜集设计基础资料。确定企业的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苏方担负工作总量约70-80%我方担负20-30%),供应设备(苏方供应设备总量约50-70%,我方负担30-50%),指导建筑安装和开工运转,一直到新产品的制造,无偿地给制造新产品的技术资料等等,总之是从头到尾全面地给予援助。这些新的工业基地和工厂,都是经过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和有计划地组织施工建设的,不但有总体的布局,完整的厂房、办公楼,而且有职工住宅、食堂、学校、商店、幼儿园等生活设施齐全的福利区。武钢居住区1956年由国家建设委员会试行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技术性法规—《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将苏联的“区域规划一总体规划一详细规划”三个阶段精简为“总体规划一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并针对不同城市做出了不同规定,城市规划程序可以变通办理。该法规的编制与修订,也是当时的国家建设委员会顾问、苏联专家组组长、城市规划专家克拉夫秋克参与完成的。这个《暂行办法》影响着相当长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的内容一直影响至今。青岛会议1958年初,毛泽东主席视察青岛回京,称赞青岛城市建设好。建设部遂派人考察,把青岛的城市建设特点概括为五条:城市用地功能分区明确,工业区、海港区、生活居住区、游览休憩区分布合理,安排有序;道路建设随坡就势,起伏有度,街道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得体;建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城区特别是东部和南部地区山、海、城等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相映生辉;规划统一,成片建设,加强管理。于是建设部决定在青岛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交流各地城市规划建设经验,部署今后城市规划工作。中国建筑学会也决定届时在青岛举行专题学术研讨会,分析总结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特色。提出“用城市建设的大跃进来适应工业建设的大跃进”和“快速规划”的方法,提出“在10-15年左右的时间内,把中国的城市基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城市”,这些方针在全国性的规划会议上推广并广泛实施,城市发展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导致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发展大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规划工作。这些规划活动带来了建国初期规划活动的第三个高潮。都市计划方案山东省组成了三个规划工作组(每组4-5人)分别到胶东和鲁南、鲁西北三个地区开展工作,在20天内完成了26个县镇粗线条的规划。快速规划“三年不搞城市规划”(1960-1963)在1950年代后期,自然灾害、苏联毁约和“大跃进”,社会经济生活面临严重危机。1961-1965年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李富春副总理宣布“三年不搞城市规划”,导致规划机构撤并、人员下放,城市规划事业大为削弱,许多城市又进入无规划的混乱自发建设状况。城市规划的短暂恢复(1963-1965)到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国民经济逐渐回升。1963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再用三年时间,即1963-1965年在逐步好转的基础上继续调整。1965年对于国际形势,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提出今后“以国防建设第一,加强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新方针。1964年,在内地建设上实行“山、散、洞”的“三线”建设方针“三线”城市类型“三线”建设的城镇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种为集中建设的城市,如攀枝花市是有30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虽然比较成功,但发展受到限制。第二种是工业靠近原有城镇布置,促进原有城镇的改造和发展。第三种是工厂进山进沟分散布置,形成许多小工业点和工人镇,犹如天女散花,星罗棋布。总之,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强调工业布局要“村落化”、“城市乡村化”,走非城市化的道路,导致所形成的大多数城镇,规模太小,留下了严重问题。从1958年夏季开始,只经过了几个月时间,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已经在广大农民的热烈要求的基础上,改组成了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1)生产区,包括工厂,农业生产基地、试验田、畜牧场等;(2)居民点包括住宅、儿童机构、小学、绿地、生活服务设施、幸福院等;(3)公共活动区包括社本部、大学、研究所、商业服务业中心、医院、影剧院、俱乐部、军事演习场等①居住区功能增加。由于强调消灭城乡差别,要求城市居民点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生产与生活结合,一些小工业被引入居民点,组织家庭妇女和老弱病残者参加劳动,因此出现了工厂和车间。由于居民要随时参加政治活动,居民点中有了会议室。有些地方为了体现全民皆兵的思想,在居民点中还设置了练兵场。②强调集体化生活。因为当时认为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社会化人生产要求人们生活也要集体化,因此城市人民公社内强调集体生活、集体劳动。一些常规家庭生活的基本内容被组织到居民点的范围完成。例如:居民统一在食堂就餐,各户住宅不设厨房;各户的拆洗缝补也由集体劳动完成;家庭妇女被组织参加街道工业,托幼和照顾老人的工作也由街道统一组织,等等多种规划思想同场演绎,既有苏联区域规划理论的广泛推广,又有毛泽东近代大同思想“新村”设想为原型的人民公社规划,还有粗线条“快速规划”的普及推进,在政治经济大环境的波动中呈现时而迅猛发展时而全面退缩的局面。四、《城市规划法》出台1980年10月,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是拨乱反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会议对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发展的方针,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城市市长的主要职责是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并要求“尽快建立我国的城市规划法制”。会议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草案,是80年代末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雏形和基础。此草案经修改后,国务院先作为行政法规于1984年1月5日颁布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有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经过多次修改,1989年12月2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成为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重庆人民大会堂(1952-1955)全国政协礼堂欧式建筑,建筑细节中国化。属于装饰主义的传统主义技法。折衷主义手法中国美术馆,1960,借鉴传统高台建筑设计手法建设部大楼欧式建筑,建筑细节中国化。属于装饰主义的传统主义技法。伊斯兰教经学院传统风格成吉思汗陵(衣冠冢)历史文脉的延续、开创了内蒙古地区新地方主义的先河。上海鲁迅纪念馆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风格保留了原二层庭院式的江南民居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理念。将传统建筑和新的建筑形式较好的结合起来。北京电报大楼(1957),外观简洁、比例恰当,是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重要实例。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来源于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决定兴建十大建筑,展现十年来的建设成就。人民大会堂为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加班进行建设,仅仅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图纸到从内到外所有装修及设备的安装调试。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为环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