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钠的合成_第1页
唑来膦酸钠的合成_第2页
唑来膦酸钠的合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唑来膦酸钠的合成

偶氮酸钠[1-硝基-2-(1-羟基-1-基)亚巴比基]二羧酸单盐酸,1-缺水。由瑞典诺华开发的混合环双磺酸盐。这是第三种双磺酸盐,于2000年1月在加拿大首次上市。随后在欧盟、美国等8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批准,商品名为Zometa,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高钙血症(HCM)及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的骨转移。该药能有效治HCM,晚期肿瘤骨转移和变形性骨炎,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有望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1具有疗效高、给药剂量小、给药方便、安全性较好等优点,也是目前FDA批准的唯一对实体瘤骨转移有效的双膦酸盐药物。目前双膦酸盐药物在我国尚处在临床应用的初始阶段,但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文献曾对1的合成进行报道,但存在反应条件比较苛刻,有机溶剂(甲醇,氯仿和氯苯)残留量容易超标,产率低,纯度低,污染环境等缺点,不符合药用标准,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反应介质,已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蒸汽压极低、不易燃烧、热稳定性好、既可作反应介质又起催化作用、可循环再利用等诸多优点。本文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以咪唑-1-基乙酸盐酸盐(2)为原料,在[bmin]BF4离子液体中,通过与磷酸和三氯化磷缩合和水解反应制得唑来膦酸,再与氢氧化钠成盐合成了1(Scheme1),总收率60.0%,纯度99.8%。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纯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药物合成提供了一条绿色有效的合成新途径。同时,离子液体所具有的能够回收并重复使用的独特性能,不仅解决了因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避免了反应介质一次性消耗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使得离子液体这一绿色反应介质符合现代制药工业的要求。1实验部分1.1红外光谱测试Kofler型显微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BrukerDPX-400MHz型核磁共振仪(D2O为溶剂,TMS为内标);美国BIO-RADFTS-4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美国AgilentHP1100型组合式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仪。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1.2合成中(1)[bmim]br的制备在干燥的三颈瓶中加入N-甲基咪唑14.8g(0.18mol)和三氯乙烷80mL,搅拌下滴加新蒸的正溴丁烷20.4mL(0.19mol),滴毕(约30min),回流[(78±1)℃]反应4h~5h。静置分层,下层[bmim]Br用三氯乙烷(2×15mL)洗涤,用水泵抽出残余的三氯乙烷得棕红色透明液体[bmim]Br。在圆底单径烧瓶中加入[bmim]Br6.58g(30mmol)和水5mL~10mL,冰水浴冷却,搅拌下于5min内滴加30mmol·L-1的NaBF4溶液[NaOH(1.2g)+水10mL+40%NaBF4(4.7mL)],滴毕,继续搅拌10min~20min后倒入分液漏斗中,用二氯甲烷50mL萃取,水层用二氯甲烷50mL萃取,合并二氯甲烷层,用水(2×25mL)洗涤,无水MgSO4干燥;常压脱溶,残余物为深黄色粘稠液体[bmim]BF4,置真空干燥箱中于90℃干燥10h~12h待用。(2)蒂苏烷基-5-噻唑-1-基乙酯基乙酯的合成在三口瓶中依次加入咪唑13.62g(0.2mol)和[bmim]BF4100mL,搅拌下升温至60℃(回流),缓慢滴加氯乙酸乙酯24.51g(0.2mol),滴毕(约2h),回流反应16h(TLC监测)。降至室温,过滤,滤饼干燥得咪唑-1-基乙酸乙酯约24g,无需精制,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在三口瓶中加入咪唑-1-基乙酸乙酯24g和浓盐酸34mL(放热升温至85℃),搅拌下回流反应10h后再剧烈搅拌2h;过滤,滤饼于80℃常压鼓风干燥得白色固体2约25.65g,收率79.4%。(3)固体唑来膦酸溶液的制备在三口瓶中依次加入217.26g(145mmol),搅拌下加入[bmim]BF440mL和85%磷酸16mL,于60℃滴加三氯化磷30mL,滴毕(约4h),回流反应4h。降温至40℃,抽滤,滤饼倒入9mol·L-1HCl80mL中,搅拌下回流反应6h。趁热过滤,滤饼加入9mol·L-1HCl80mL中,重复上述操作。合并滤液,减压蒸干得黄色油状液体,加入混合溶剂[V(丙酮)∶V(乙醇)=1∶1]240mL,搅拌下析出固体,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得白色固体唑来膦酸(3),收率90.1%,纯度>98.5%(HPLC,下同)。在三颈中加入346.4g(0.16mol)的水(450mL)溶液和氢氧化钠5.6g(0.10mol),搅拌下回流反应30min。冷却结晶,过滤,滤液浓缩一半得粗品,合并滤饼和粗品,用蒸馏水(410mL)和异丙醇(60mL)溶解后,用活性炭脱色;冷却结晶,过滤,滤饼用水洗涤,于40℃~60℃干燥得142.4g,收率85.0%,纯度99.8%,m.p.239℃;1HNMRδ:8.68(s,1H),7.48(s,1H),7.34(s,1H),4.67(t,2H);IRν:3485,3447(O-H),3011(=C-H),2830(C-H),1643(C=C,C-N),1459(C-H),1406(C-N),1324(P=O),1094(P-O),711,671(P-C)cm-1。2结果与讨论2.11合成条件的优化(1)过流和滴加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反应条件同1.2(3),考察三氯化磷的滴加速度对1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滴加过快时,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反应非常激烈,液体喷溅,温度快速升高,造成产率低下。若是缓慢滴加,反应速度太慢,消耗时间太长。滴加时间为4h时,产率最佳(90.1%)。(2)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三氯化磷滴加时间4h,其余反应条件同1.2(3),考察2与磷酸和三氯化磷缩合的反应温度对1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随着温度升高,产率逐渐增加,但当回流温度较高时,收率却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三氯化磷分解所致。另外,温度过高时,溶剂挥发和溶剂泄露损耗必然增加。回流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慢,反应不充分,故而收率低。最佳反应温度为70℃左右。由此可见,合成1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三氯化磷滴加时间为4h,缩合反应温度为70℃,其余反应条件同1.2(3)。2.2bmim/bf4的重复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