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规模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才有意义内蒙古奶联社调研后的启示_第1页
奶牛规模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才有意义内蒙古奶联社调研后的启示_第2页
奶牛规模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才有意义内蒙古奶联社调研后的启示_第3页
奶牛规模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才有意义内蒙古奶联社调研后的启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奶牛规模化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与种植业相结合才有意义内蒙古奶联社调研后的启示

奶牛业的发展是逐步从农业小规模养殖向规模转变的,这是发达国家经验证实的工业发展法。目前,我国奶业正经历着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过渡转型阶段,尤其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奶业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然而,现有的饲养小区、奶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形式,由于缺乏种植业的有效支撑,并未在提高生鲜奶品质及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怎样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奶牛产业规模化发展道路,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内蒙古“奶联社”自2004年成立以来,探索出一条以规模化为基础的“农牧结合”发展模式,使得奶牛单产水平显著提高,生鲜奶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收益大幅度提高。我们于2009年11月中旬对该企业考察后认为,其经验值得借鉴。1规模化养殖与优质生奶的能力规模化生产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为什么奶牛养殖必须要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这是因为奶牛养殖业所生产出来的初级产品是生鲜奶,生鲜奶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下游加工环节产品质量的好坏。也就是说,优质的产品必须来自优质的原料,如若没有优质原料做基础保障,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乳品加工生产线,也无异一个华丽的花瓶饰物。然而,优质的生鲜奶只有满足一些必要条件才能生产出来。一般情况下,优质生鲜奶生产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一是优良的奶牛品种,其不仅单产水平高,而且牛奶品质好;二是均衡的饲料营养,良种需要有良法配套,饲料营养不均衡,生鲜奶的质量无法保障;三是良好的卫生环境,优质的生鲜奶只有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下才能生产出来;四是优秀的专业管理,品质越高的生鲜奶生产,越需要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简言之,要生产出优质生鲜奶,这四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可以想象,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养殖根本无法同时满足这四个基本条件,要同时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奶牛养殖就必须走规模化发展之路。需要指出的是,规模化养殖只是生产优质生鲜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奶牛规模化养殖包括饲养小区、奶业合作社、规模饲养场等不同形式,这些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然生产出优质生鲜奶。换言之,优质的生鲜奶必须是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才能生产出来的,但是,规模化生产不一定就能生产出优质生鲜奶。例如,目前多数饲养小区和奶业合作社生产出来的生鲜奶,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奶牛饲养小区是目前我国奶业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形式,也是各级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规模化养殖形式。但是,目前现存的奶牛饲养小区基本不具备生产优质生鲜奶的基本条件。主要是因为进入小区的依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入区后还是分户经营,没有实行统一的规范管理。养殖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遍没有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和优质牧草,因而不能保证奶牛日粮的饲料营养均衡供应,导致乳脂率、乳蛋白率等营养指标偏低,细菌指标偏高,并由此造成生鲜奶的质量不稳定。奶业合作社代表着未来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发展奶业的基本生产方式。但是,同饲养小区一样,目前我国多数合作社并不具备生产优质生鲜奶的基本条件,因为目前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饲养小区带有共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在相当多的地区,奶业合作社实际上就是饲养小区的翻版,名义上叫合作社,实际上还是饲养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总体上具备了生产优质生鲜奶的基本条件,但是,地区之间、场与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一般而言,规模化程度与优质生鲜奶生产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即规模化程度越高生产优质生鲜奶的能力亦越强。这种正相关主要是因为规模化牧场一般都具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在饲料营养的均衡性、卫生环境管理等方面要好于饲养小区和奶业生产合作社。但是,目前多数的规模化养殖场处于“农牧分离”状态,即缺乏相应的土地生产出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青粗饲料,最主要的是缺少优质苜蓿和全株玉米青贮。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虽然规模化牧场生产出来的生鲜奶质量要好于其他生产者,但是,距优质生鲜奶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2“农牧结合”养殖模式的普遍效果“奶联社”的正式名称是“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2255万元。目前,有员工200余人,其中,130余人工作在牧场一线,其余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该公司的发展规划,公司将先后建立25个规模化牧场,其中,5个自有牧场,20个与伊利合作牧场。每个牧场的单体规模为存栏1000头奶牛,其中,成母牛占60%以上。该公司已与伊利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奶联社”作为伊利集团的奶源基地,生产的全部生鲜奶将交售给伊利集团的乳品企业。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截止2009年11月中旬,该公司已建成3个自有牧场投入生产,余下的2个自建牧场将于12月底前投产;计划与伊利合作的20个牧场已有3个投入生产,2010年上半年投产9个,其余的下半年全部投产。“奶联社”规模化养殖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实行了“农牧结合”的养殖新模式。这使得“奶联社”既不同于奶牛饲养小区,又不同于奶业合作社,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在奶业发达国家已相当普遍。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奶牛产业的基本经验,奶牛产业属于土地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发展奶牛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与之配套。一般而言,一头泌乳牛需要有一公顷的耕地作为饲料保障。一公顷肥沃的土地可为一头泌乳牛提供足够的精饲料、优质牧草和全株玉米青贮。在许多发达国家,这些饲草饲料类的投入品基本都是农场自己生产的,无须购买。这就是发达国家发展奶业生产的“农牧结合”模式。调研期间我们发现,“奶联社”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和实施“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例如,“奶联社”协助土默特左旗的北什轴乡波林岱村成立了波林岱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吸收了本村100多户入股,每500元为一股,入股最低限额为1000元(2股),最高10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吸收股本金总共100万元。成立该公司的目的是想通过租赁当地村民的承包土地,公司根据与奶联社签订的协议,专门为“奶联社”生产全株玉米青贮原料。目前,该公司已租赁到村民的土地约1500亩,全部用于生产青贮玉米。尽管这种“农牧结合”养殖模式与发达国家的有所不同,但是,实际效果基本一致。例如,“奶联社”通过与该公司的合作既可以得到青贮玉米,又可以实现牛粪还田,当地村民也从种植青贮玉米中获得高于收获玉米籽实的经济收益。在我国现有的规模化养殖形式中,无论是养殖小区、合作社还是规模化牧场,多数都是单一地饲养奶牛,没有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如同发达国家那样的“农牧结合”模式。因此,它们当中绝大多数面临着同一个共性问题,也就是在奶牛日粮当中缺少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这是我国目前生鲜奶品质低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奶联社”恰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牧结合”养殖模式,在经营理念和实践上,实现了奶牛养殖模式的跨越式发展。进而,缩短了我国奶牛养殖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从目前的实践看,“奶联社”实施的“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已经产生了一些积极效果。根据奶联社提供的数据材料,公司成立以来取得以下主要成效:第一,生鲜奶质量有显著提高,乳蛋白、乳脂、干物质含量等指标分别比散养户高0.3~0.4个百分点,细菌数降低到2万以下。奶联社第一示范牧场由于生鲜奶质量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奶生鲜奶生产供应商,并为此获得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组织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第二,奶牛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农户饲养的奶牛在进入“奶联社”规模化牛场18个月后,单产水平由原来的4.1t,提高到5.7t,比入社前提高了37.5%。第三,生鲜奶销售价格显著提高。散养农户的奶价为2.50元/kg,“奶联社”的奶价为3.50元/kg,奶联社的生鲜奶销售价格比散养农户提高了40%。3“农牧结合”发展模式的实质“农牧结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或定义。一种解释是农区与牧区之间的结合,即牧区重点繁育幼仔,然后到农区集中育肥,这样既可减少草原牧区的超载过牧压力,又可以发挥农区精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从而形成农区和牧区的优势互补。另一种解释是在同一个地区内实行农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即农业为畜牧业提供精粗饲料,畜牧业为农业提供畜力和有机肥料,从而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的良性互动。很显然,这两种形式的“农牧结合”与本文提出的“农牧结合”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本文提出的“农牧结合”是指在一个规模化养殖场的内部实行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这种“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各国,应用得非常普遍。这里我们不妨以德国为案例做一些具体说明。事实上,德国农民在发展现代奶业进程中,大都采取了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在发展奶业的同时还从事与奶业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种植业,包括种植谷物或精饲料、青饲料和牧草。很显然,德国的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商品生产,而是为奶业提供饲草饲料,即让种植业为奶业发展服务。本文的作者之一曾经访问过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家庭农场,该农场主饲养了109头挤奶母牛(在巴州属于大规模农场)。除了饲养奶牛外,他还经营105公顷土地,其中,45公顷长期作为配方草场;15公顷种植小麦:15公顷种植玉米;15公顷种植大麦:15公顷种植油菜。配方草场用作生产青贮饲草;玉米用作生产全株青贮;小麦和大麦用作精饲料;油菜榨油后利用饼粕作精饲料。也就是说,该农场奶牛所需要的青、粗饲料和精饲料全部产自农场主自己经营的土地。该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可以被看作是德国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的一个具体缩影。德国的家庭农场为什么选择了“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因为在家庭农场内部实行“农牧结合”有以下好处:第一,有利于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家庭成员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日期、不同季节在奶业与种植业之间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进而实现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第二,有利于节约奶业生产成本。饲草、饲料的自产自用,既可以保证均衡供应又可以保证优质、廉价供应。因此,家庭农场内部的“农牧结合”,其实质,是一种成本节约型的奶业。第三,有利于农场发展循环经济。农场生产的精粗饲料用来发展奶业,奶业生产产生的粪便经过适当地处理后还田,成为种植业的优质肥料,既减少了粪污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农场对化肥的依赖。因此,家庭农场内部的“农牧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资源利用循环型的畜牧业。“奶联社”不是“农牧结合”养殖模式的发明者,但是,“奶联社”确是“农牧结合”养殖模式的忠诚用户,其正在探索和推广这一理念,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这是“奶联社”为我国发展现代奶业做出的一份贡献。“奶联社”的成功经验表明,提高生鲜奶质量的关键是需要把奶牛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奶牛提供优质的玉米青贮和牧草。然而,“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依靠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以规模化养殖为基础,因为全株玉米青贮和优质牧草生产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化生产的产物。因此,奶牛养殖业的“农牧结合”必须要以规模化养殖为基础,只有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才能推广“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当前,我国的奶牛养殖业正经历着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过渡的转型时期,特别是三聚氰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