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解题指导_第1页
诗词鉴赏解题指导_第2页
诗词鉴赏解题指导_第3页
诗词鉴赏解题指导_第4页
诗词鉴赏解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诗词鉴赏解题指导》济南中学的胡建岭老师2010年山东卷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出关①(07年山东卷)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画堂春(08年山东卷)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寄远杜牧(09年山东卷)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我们可以看到,山东卷古诗鉴赏选材在唐诗宋词,阅读难度并不高,命题紧扣考纲,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也就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但我们在高考阅卷中看到很多同学分数比较低。大部分同学们在诗词鉴赏题目的实际训练和考试中,也往往感觉摸不着头脑,今天我就和同学们谈一谈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时所要要走好的四步并在最后给同学们三个建议,只要大家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能记住三个建议并在平时训练中走好这四步,高考解答诗歌鉴赏题也并非难事。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或者是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的字词含义。。(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怎得不回头无奈春归

客心孤迥处)。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第一步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读懂了诗歌,能准确翻译。比如济南一模诗歌鉴赏题,对“喧”和“狎”字的字义理解。山行即事

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1分)。“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1分)。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1分)。(2)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1分)。首联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颔联描绘了夏日山中雨后凉爽惬意的景象,“荷雨”、“苹风”说明风雨不大,让人舒服。颈联写喜鹊喜晴,鸥鸟嬉戏的情景。尾联写经过雨洗日照后的明净秀丽的山色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此处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艺术感染力(4分,一联一分)。第二步:分析主旨:结合意象,创设意境,明确内容归类,把握诗人基本情感。(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⑻闺怨闺愁诗: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年份

选文

内容归类

基本情感

题型2007

《出关》徐兰

边塞征战诗

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1、开放题2、诗句表现手法(对比、象征)2008

《画堂春》秦观

即景抒怀诗

伤春(青春易逝的苦闷无奈。)

1、意象与情感2、细节(动作)描写2009

《寄远》杜牧

羁旅行役诗

羁旅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1、语言(叠字)2、情感第三步、辨清联系意象和情感的“媒介”即表现手法。抒发情感的方式

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后半抒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修辞手法和炼字: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结合全诗来看,首句在写“月”时加一“凉”字,有何意味?答:“月”前加一“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2)第二句说:“越中山色镜中看”,“镜”指什么?这样写表达出什么意蕴?答:"镜"喻溪水.诗人这样写表达出月光皎洁,溪面平静,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小处是修辞,大处是融情于景,动静结合)第四步,组织好语言,规范作答,过好答题关。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复习中的建议:1、在平时的训练和测试中要依据文本准确理解词句、感悟诗意,不要养成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的不良习惯。2、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3、、要积累大量的鉴赏用语,否则,你即使能够读懂诗词,也不会回答问题。如: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高考中小说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任光峰:学习目标1、明确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

2、熟练掌握各考点的答题模式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小说的考点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题型有: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人物分析的方法听其言,观其行A.大方向:根据情节分析人物。B.大眼光:结合环境分析人物。如:从时代背景看意义,从具体环境看种种问题——《祝福》辛亥革命时期,从人物关系看社会面貌、悲剧根源……C.细致分析: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白描。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同时又是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委弃的典型。

《祝福》通过“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这三个特定情节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典型的悲剧形象。从她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无形的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权强迫她改嫁,夫权剥夺她做人的资格,神权摧毁她的心灵,政权是这一切罪恶活动的总后台。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鲜明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的。高考例题20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2007年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第一问(2分):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第二问(4分):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08年浙江卷《乌米》1、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答案:⑴坚忍(执着)⑵乐观4、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答案:

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

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

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题型有: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1.交待人物活动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渲染或营造气氛,奠定作品基调;4.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铺垫),6.深化或者暗示主题。常见题型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写

在文中的作用;②分析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及所采用的描写方法;③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④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高考例题2009年浙江卷《魔盒》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200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乌米俄〕阿•马•高尔基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19.小说开场交待了当地特有的风俗和请老娘的种种“讲究”,请简要概括其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参考答案】(4分)(1)引出下文,为陈小手的出场做铺垫,(2)展示社会环境,为陈小手的悲剧命运做铺垫。(每个要点2分)【考情分析】该题学生作答情况较好。基本上都能答出“铺垫”作用,但对于“铺垫”的作用中,社会环境对于人物悲剧命运的推动作用没有掌握。这也是该题失分主要原因。本题抽查得分3.28分。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点明了……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如何展开的?4、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答题思路】了解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主旨;五起线索作用),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回答。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1.(2009)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解析】本题的设置过于简单,考查的意义不大。本来小说的情节就简单,再加上题目已经给出了小说的中心事件。但可能有不少考生被题目唬住了,反而简单的题目繁做,因答案不简明而丢分。

2009年宁夏卷《孕妇和牛》(5)孕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