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1页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2页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3页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4页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山景行、至圣儒学------《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高州市第四中学赖艳【课标内容】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教材分析】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以,本主题在教材中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尽管高三的学生经过过去两年的历史学习以及一轮的复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比较欠缺,加上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而且它的演变的背景又与中国几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有重要的关系,所以还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理念】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成长。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问题探究、创设情景、参与活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正确地理解知识和加强情感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古代各重要时期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探究其演变过程。②归纳中国古代各重要时期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探究其特点形成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①多角度评价孔子和儒家思想,学会论从史出,多角度探讨历史现象的学习方法。②通过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之间对知识进行迁移拓展,互相提出问题,相互帮忙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到孔子以及儒学,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学以自勉,培养达者兼济天下的时代责任感。【教学方法】教法:目标导学法、问题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儒学不同时期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2.儒学不同时期发生演变的原因。难点:1.儒学“不变”的原因2.多角度评价孔子及儒学。【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孔子在历史上多变的形象,询问原因导入课程……教师:“为什么孔子在历史上的形象是多变的?”通过今天的复习,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下面让我们跨越历史长河,回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去感受至圣儒学的魅力。(设计意图:运用孔子的多变形象设疑,既突出课题,又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行下面内容的学习。)明变:儒学思想的演变从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尊称和称号中探究儒家思想的演变西汉平帝:谥“褒成宣尼公”西汉平帝:谥“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元:改称“文圣尼父”北周静帝:进封“邹国公”隋文帝杨:尊为“先师尼父”;唐太宗:尊为“先圣”武则天:封为为“隆道公”唐玄宗:谥“文宣王”宋真宗:加称“玄圣文宣王”元武宗:加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尊称“至圣先师”清顺治:加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先秦--秦朝--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问题:从对孔子的尊称可以看出:(设计意图:运用孔子的称号屡遭改变的情况,去探究儒学地位的演变,既贴合高考目前的考察趋势,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上古:隋唐:三教合一、复古运动西周:宋:融汇贯通、生机焕发上古:隋唐:三教合一、复古运动西周:宋:融汇贯通、生机焕发先秦:春秋创立:不被重视元明:官方推崇、地位巩固战国发展:暂露头角秦:遭受重创明末清初:批判继承.仍为主流汉:政府重视,成为主流近代:利用、抨击魏晋南北朝:佛道兴盛,受到冲击现代:沉寂、复兴(设计意图:一轮复习时,对于从先秦--近现代儒学发展的历程已经进行过细致的回顾,所以二轮复习时,注意查漏补缺,充分去深挖课本深层次的知识,将视野投放于先秦之前,儒学在上古和西周的发展状况并链接高考如何考察。)【高考链接】(2016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13全国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从不同时期的儒学特点去探究儒家思想的演变师:从高考题中我们知道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高考考察的高频考点,那么除了宋明时期还有哪些时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呢?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汉代、明清等时期,顺势引导他们通过材料题对这些重要时期的时期儒学的核心思想和显著特点进行探究。材料一:先秦时代的儒学具有明显的“德性色彩”,而汉代以后的儒学则具有明显的“威权色彩”。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如孔子等强调“正名”,主张“修己安人”和“仁政”“德治”;汉代以后的儒学适应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逐渐片面强调君权、父权和夫权,儒学慢慢蜕变,呈现了为后人诟病的“缺乏平等意识和自由理念”等特征,与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人民日报》材料二:理学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理学家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三: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理性,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问题:请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的显著特点。答案:先秦儒学:“德性色彩”(民本、仁礼、教化)

汉代儒学:威权色彩”。(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宋明理学:理性色彩(吸收佛道思想,理论化、思辩化的哲学体系)

明清儒学:“启蒙色彩”(批判地继承发展、早期民主启蒙特征)(设计意图:紧贴近年高考考查方向,结合史料分析四个重要转型期儒学的核心内容和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做到“论从史出”。)二、求因:儒家思想演变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汉代组大一统时期时期先秦组转型期时期活动一:各小组成员课前合作探究,上课时小组代表总结探究成果发言,其他组的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总结。汉代组大一统时期时期先秦组转型期时期明清组顶峰期宋明组繁荣期明清组顶峰期宋明组繁荣期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在“入世”中不断创新蜕变,越来越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意愿,保证了王朝的稳定发展。(设计意图:紧贴近年高考考查方向,提高学生从时代背景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的掌握程度。)【拓展延伸】为什么不变孟子所说的孝悌,是父家长制小农经济在道德思想上的反映,也是与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密切联系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都是跟儒家的中心思想相一致的。儒家文化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普遍理念主要表现在:1、儒家文化以伦理价值为中心。2.儒家文化以社会国家为本位。3.儒家文化以义务至上为准则。4.儒家文化以完美人格为理想。5.儒家文化以世界大同为归宿。【总结】:社会因素:;自身因素:;(设计意图:紧贴近年高考考查方向,查漏补缺,挖掘课本隐含的知识。)活动二:合作探究,迁移知识师:(老师展示课件)能力提升目标:请结合自己的观察或同学的回答,对本课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迁移,相互之间提出问题、相互之间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实在无法解答的问题,由老师作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迁移知识,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评判:评价孔子和儒家【论从史出】中国: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西汉《史记·孔子世家》“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明朝《焚书·答周柳塘》“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再重光于世界。”----1934梁漱溟西方:伏尔泰:(18世纪)“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黑格尔;(19世纪)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在哪一个民族里都能找得到……20世纪初,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儒学具有入世、平实以及中庸的精神,是西方文化借鉴的重要品质----2014《光明日报》问题: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动笔评论“孔子及儒家”。(设计意图:老师提供多元角度供学生借鉴,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动笔评价,学会多元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强化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老师投影学生答案、学生尝试点评,进行分享交流,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课堂小结后,聆听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