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必考点06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1.gif)
![2021年中考历史必考点06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2.gif)
![2021年中考历史必考点06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3.gif)
![2021年中考历史必考点06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4.gif)
![2021年中考历史必考点06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dbb68e286d350510ef1c80a90ee8a88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06
一、时空线索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侵略战争:——MK--------------M
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左宝贵、邓世义和团、清军
昌等抗击日军抗击八国联军
中国人民的
抗争和探索:洋务运动
19世纪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
60年代
二'知识架构
三、考点梳理
(一)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国内: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使清王朝内外交
困,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背景
(2)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具有经世意识、手中握有实权的官僚,耳
闻目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irf-•»«一
国际: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巩固并扩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
总理衙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目的
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叩币夷长叶'(”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先
主张学习层面器物层面
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建设近代国防
代表
中央以■(恭亲王)、文祥,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柞务派
人物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又称“译署”),负责办理对外交
中枢
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扩展到办工厂、开矿、筑铁路、购买船舰、开办新式教育、派遣留
机构
学生等事务,是推动洋务运网的实际领导机构
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
11{1-幽闰濮1〕、的法:*rfa宏1蝴6匚I1-1111L-l
\1/1OV1闫fHTl,j7JU
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
前期:创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办军事工,ZE
代表
内容■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企W
(3)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
成就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船舶修造厂
时间19世纪70年代起口号■”
后期:创代表(1)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豁船招商局,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
办民用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用企业
成就
■(2)1878年,李鸿章在河北滦州济平矿务局
(3)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艮阳铁川,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同
年创办湖北织布局
组建新式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训练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1878年,左宗棠率领装备新式武器和进行新式训练
的清军,逐渐消灭阿古柏侵略军,成功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为中俄
新式陆军
谈判做好军事准备,迫使沙俄归还伊犁
与塞防
新疆建省:1884年设立新疆行阎,加强西北塞防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平定准喝尔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新疆行省的设置、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的建立
(1)19世纪70—80年代,逐渐建成南洋海军、|匕洋海军(也称
新式海军
北洋水邮)、福建海军
与海防(2)1885年,清政府成立统一协调指挥
(3)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1,加强东南海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①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阿,是中国
第一所新式学堂。有利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②开办福州船政学堂,
培养西
培养军事科技人才
式人才
(2)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自然科学等科技书籍
(3)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性质
晚晴时期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
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为中国的限颤开辟了道路(开启了中国发展的历程):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作用
(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
局限
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性
咯师点睛
1.洋务运动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一场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证明洋务运
动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大胆尝试,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是一种创新。洋务派的这种冲破阻挠,
敢于向西方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要学习一切先进的文明,加以创新。
易错提醒
1.区分洋务派和维新派的阶级属性: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失败。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
还出兵侵占了伊犁。
2.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
新疆。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三)、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7895年名称来源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II战号”
日本: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制
定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战争计划
背景
中国:(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运动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
(2)清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
爆发
迫对日宣战
(1)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
陷落
(2)黄海大(海)的:1894年9月,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袭击■洋舰修。双方激战中,
主要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将士殉国,战后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军港,日军夺取制海权
甲午
战役(3)辽东战役:1894年10月--1895年初,日军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旅顺守将■■孤军迎敌,
中日
日本占领旅顺后,制造了嵌顺大屠杀,4天之内两万多中国民众被杀害
战争
(4)确事螭: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夹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汝昌自杀殉国,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性质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国被迫自卫的反侵略战争
对中国:
①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影响③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自强,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兴起:康有为、
梁启超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开始酝酿;出现实业救国、兴办实业的热
潮(张骞兴办实业)
对日本:使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
战败(2)主观原因:清政府消极避战,军备废弛
原因
(3)客观原因: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且蓄谋已久
地图速查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反映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内容
突出(1)战线由朝鲜半岛向中国国内推移,海陆同时进行
特点(2)战事多发生在清朝统治中心区域(环渤海地区的辽东半
岛、山东半岛)
重要(1)大东沟海域: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邓世昌与致远舰全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地点舰官兵英勇牺牲
(2)威海卫:1895年初,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在威海卫战役
中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被日本割占长达50年之久
2.《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1895年地点日本马关(今下关)
签约双方清政府:李鸿电;日本:快藤博文
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及所有附属各岛日本占领台湾地区及澎湖列岛,既掠夺了资源,
及其危害
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后德、法、俄干涉,日又使日本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基地
本放弃辽东半岛,中国支付“赎辽”赔款)台湾、澎湖列岛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E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开放・重庆、苏州、■为商埠
中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成为帝国主义掠夺对象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使其能直接掠夺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股资办r|)中国劳动力和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对中国:
(1)《马关条约》使中国的M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2)《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影响
(3)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危机的发展
对日本:日本从中国掠走的巨款,极大地增强了它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加速了日本向军国主义
过渡的进程
咯师点睛
1.清政府的腐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2.邓世昌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政府的战败导致台湾与祖国分离。我们要坚决维护国
家统一;
4.只有不断变革、自强、自主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我们中学生应树立毋忘国耻、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心系祖国,荣辱与共。
易错提醒
1.《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列强在华设厂,标志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2.《马关条约》的签订,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兴起。
【名词解释】
1.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将工业加工品出售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市场进行倾销,从而获取高额
利润。这种侵略是以坚船利炮为手段进行的;其本质是控制殖民地的市场,销售在本国加工的工业品,获
取高额经济利润。
2.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以此达
到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命脉;其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手段。
(二)瓜分中国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
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1)抢夺利权:对华商品输出、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设厂等
列强
(2)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俄国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及新疆划为其势力范围;德国
掀起
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其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和云南划为其势力范围;英国强租
瓜分
新界和威海卫,将长江流域划为其势力范围;日本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中国
狂潮(3)“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郑策,主张利益均沾,得到各国同意.“门户开
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四)、戊戌变法
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奋。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
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这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
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
风靡海内。
(4)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
影响的报纸.
2.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11―9月21日
名称由来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因历时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耕”
(1)新兴阶级壮大: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
背景(3)民族意识觉醒: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谋求制度变
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4)维新思想传播: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团体,创办报刊,宣扬维新变
法思想
学习层面制度层面,即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目的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层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柳定国是..诏书,帐绪中宣布实行变法
(1)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内容
(3)文化: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4)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惊戌政明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
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结果
戊戌变法失败
(2)除保留小师大学堂外,其余变法诏令一律废除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区产阶级改良运动,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
(1)对近代化:反映了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中国敬治近代他的开端
(2)对民族意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影响(3)对思想文化: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4)对救亡道路的选择:戊戌变法的失败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与顽固,表明和平改良的道路行
不通,促使资产阶级革命迅速发展起来
咯师点睛
(1)戊戌变法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因而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
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勇于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
们敬仰和学习。
易错提醒
请勿混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戊戌变法指的是中国近代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指的是戊戌变法的高潮事件,戊戌政变指的是戊戌变法的失败事件。
(五)、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
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传教士活动更加猖獗,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
(1)兴起:19世纪末,山东、直隶的民间反清结社和义和拳等习武组织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
帝斗争组织——议和团
发展(2)发展: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地区,受到清政府招抚、利用,“兴清灭洋”逐渐成为义和团行动
概况纲领。义和团用张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帝国主义的愤怒
(3)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和清军配合,在天津、北京、廊坊等地阻击侵略军
(4)结束:慈溪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
失败
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积极: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列强压迫的反抗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
影响
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
(1)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为清政府利用、控制和镇压
局限
性
(2)带有鲜明的迷信色彩和笼统排外的倾向,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抗击八国联军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引起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1)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由英国海军司令唾■率领,从天津
向北京进犯,在版坊一带遭义和团阻击,撤回天津。与此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
(2)义和团和清军并肩作战,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
过程
租界与侵略军激战。1900年7月,清军直隶提督■殉国,天津失陷
(3)1900年8月,联军攻占北京并烧杀淫掠,慈禧太后带领■■逃往西安,并在西逃途中请求八国
联军“助剿”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失败
结果1901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1年(辛丑年)签订国家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内容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清政府赔偿白银卜.5亿两,分39年还清,(1)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加剧了中国
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作为担保(2)以海关税等作担保,使清政府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变成“戢嬲■”的条款
拆毁震留崎,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
山海关铁路沿线各战略要地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除交民潮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帝国主义策划侵华的大本营
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改各国总理事务衙门为外务营,班列六部之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政治控制
前
(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2)清政府沦为唯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鬼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影响(3)
(4)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加速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到来
名师息睛
1.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烧杀抢掠、充分暴露出帝国主义野蛮凶残的本质;
2.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我们应不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
易错提醒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和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边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
此,林则徐销烟只是导火线,不管有不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一定会爆发)。
2.我们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3.《马关条约》里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一条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说明帝国主义
从军事侵略逐步转化为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化为资本输出。
4.《辛丑条约》里面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者
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考向一洋务运动主要内容'评价及失败原因
创办近代军事以“自强”为口号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口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
建立新式海陆军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怪和军事人才;设立翻怪馆,翻怪外国科技书籍;
教育方面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评价洋务运动: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②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
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原因: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
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的、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
做,力量既分散,又有限。
(3)洋务运动企图靠单纯地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
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据资料统计,从1862-15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
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
政,,事业的主题是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泊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剿发捻、勤远略”
指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抵御外侮。B正确;废除八股取上是在戊戌变法时期,A错误;兴办民族工业是
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C错误;学习西方思想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D错误。综上故选B。
2.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经济:二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二步形成
......中国一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八.开始近代化探索
.政泡…世枭一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中国J清政府在内处交困下进行社会改堇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C.十九世纪末期
D.二十世纪初期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背景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化的开端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得出该事件是洋务
运动,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B项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故选B。
考向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主观原因:清政府消极避战,军备废驰。
(3)客观原因: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且蓄谋已久。
2.《马关条约》的影响:
对中国:
(1)《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2)《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危机的发展
对日本:日本从中国掠走的巨款,极大地增强了它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加速了日本向军国主义过渡的进
程。
此例神颛11.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时间1894年前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80家933家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条约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绩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
问下图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
订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故正
确答案为Co《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未出现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马
关条约》之后,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向三康有为'梁启超主要活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康有为、梁启超主要活动:公车上书、宣传变法、与顽固派论战、推动“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
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3.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资
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
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4.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
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5.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
维新运动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1.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可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的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B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2.有学者说:“光绪皇帝实际推行并公开领导了革新运动,不愧为一个在特定的内外环境中出现的爱国开明
皇帝。”材料中的“革新运动”
A.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D.产生了思想启蒙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革新运动”指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促进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故D正确;
洋务运动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这是第一一所新式学堂,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故
排除ABC项。故选D。
考向四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内容影响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
严重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给
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
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
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
担
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形式的反帝活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全沦为
《辛丑条约》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半殖民
的铁路沿线要地反帝活动地半封
不仅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建社会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而且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
这种“国中之国”也成为列强
人居住
策划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
部之前政府的控制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漫画是一个时代历史发展的缩影,从侧面折射了时代烙印。下列内容能够直接反映漫画
《提线木偶》寓意的是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
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图片《提线木偶》正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工具的表现,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但没有直接反应漫画内容,排除。故选择
Co
2.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A
【解析】
依据图示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
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图示反映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过程,A符合题意;图示没有涉及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民族
工业曲折发展历程,C排除;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示没有涉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
程,D排除。故选择A。
1.他们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
创而得意扬扬,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中兴”。下列符合这一“有所新创''的时代主题
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
代化的领域是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3.某历史小组搜集了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而*1通总成轮船招而楠赴滨阳学幼小w»l»HZtft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清未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
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材料反映了
A.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5.2014年2月10日,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
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经进行了12年。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
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6.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沉曾说:“这一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
中山选择了革命,张骞选择了实业。”促使他们做出人生重要选择的漂因。是因为“这一年”
A.《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洋务运动兴起,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7.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民主化进
程中时间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8.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出
现更多,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这说明戊戌
变法
A.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
C.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促使新式学堂开始普及
9.下图中①阶段统计的是中国社会使用高频词语次数的总和,该词语是
B.“改良”“维新”
C.“民族”“民权”
D.“民主”“科学”
10.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
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1.《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
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己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
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杭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
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
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
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三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
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
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
的方案。
——蒋廷艘《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砸开“中国的大门”的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
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中国率先“模仿这些技术”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的?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孙中山“救国
救民的方案''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果?
1.(2020年湖南衡阳)漫画针硬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侧漫画反映的事件
A.践行“实业救国”政策
B.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C.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2020年河南)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
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A.增强了清朝军事力量
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3.(2020年江苏苏州)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
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
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4.(2020年浙江舟山)如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英区法凶僧1日**8*因其他
—《中工过代工业史青钟》
ffi4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2020年浙江舟山)从如表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时代强音
时代蹩音
①苟利国挛生£以,2
国叫幡是缝之.
②・人人次名而大6.
决不G拱手而让台.
③国家多电.拿人应当
马革K尸.以比报国.
335一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③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A.屈辱与抗争
B.落后与变革
C.变法与图强
D.内忧与外患
6.(2020年湖北咸宁)如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图例
•通商口岸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7.(2020年四川内江)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
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
8.(2020年四川甘孜)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
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9.(2020年内蒙古包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
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骞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0.(202()年四川资阳)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的是
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
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
11.(2020年内蒙古赤峰)“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
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
材料观点的是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2.(2020年山东德州)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列以下侵略与反
抗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D11J京条②文和蜀・功取出版军族照人喝汆④金阳献义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13.(2020年湖南永州)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边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
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
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
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二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明治维新后,日
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限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材料三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
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
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TX-PEG-Cy3-生命科学试剂-MCE-5984
- Methyl-lucidenate-L-生命科学试剂-MCE-3864
- 19-R-Hydroxy-prostaglandin-F1α-生命科学试剂-MCE-5137
- 5-Fluoro-PB-22-5-hydroxyquinoline-isomer-生命科学试剂-MCE-6038
- 2-Chloromethyl-3-2-methylphenyl-quinazolin-4-3H-one-生命科学试剂-MCE-5287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指标租赁与绿色出行奖励计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门面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住宅小区车位租赁及物业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度试用期劳动合同范本-高科技研发团队
- 2025年度电焊工用工技能鉴定与职业发展合同书二零二五年度
- 安全阀拆除与回装方案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用书考试通过必备一级》
- 2023年高考英语考前必练-非谓语动词(含近三年真题及解析)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案例分享
- 全国职工拔河比赛执行方案
- 网优案例汇总
- 冶金厂、轧钢厂工艺流程图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5课民航服务人员下行沟通的技巧
-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公布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GB 10665-1997碳化钙(电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