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席慕蓉专题阅读
个人生平:1943年10月15日,席慕蓉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1949年,迁至香港,1953
年,席慕蓉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
1954年,席慕蓉迁至台湾,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师从巢静老师、
董秀老师及杨蒙中。
1956年,席慕蓉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
立群老师、周锁老师。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
1959年,席慕蓉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
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1963年,席慕蓉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
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1964年,席慕蓉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后师从里昂・德
浮斯教授。
1965年,席慕蓉的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
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北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1966年2月,1966年2月,席慕蓉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
1967年,席慕蓉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北
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1968年,席慕蓉在北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1969年,席慕蓉以
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1970年,席慕蓉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
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
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4年,席慕蓉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1976
年,席慕蓉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1977年,席慕蓉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
栏.
1979年4月,席慕蓉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7月《画诗》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
12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
发表。
1980年,席慕蓉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7月长
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1981年,席慕蓉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
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
《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
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
《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1982年3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12月出
版《镭射艺术导论》。
1983年2月,席慕蓉的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7月与晓风、
爱亚合着《三弦》小品文集出版,10月出版散文集《有一首歌》。
1984年,席慕蓉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
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1985年3月,席慕蓉与刘海北合着散文集《同心集》出版,心岱作序,10月散文集
《写给幸福》出版。
1986年,席慕蓉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4月与陈
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
8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10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1987年1月,席慕蓉的诗集《时光九篇》出版。4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
诗奖。5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
1988年3月,席慕蓉的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
生之作品。7月赴印尼里岛作荷花写生。9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1989年1月,席慕蓉的散文及素描集《信物》出版,3月出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
4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9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
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
1990年7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
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991年,席慕蓉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4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
出版《花季》画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出版。7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
8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容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
1992年2月,席慕蓉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2月发表
《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5月应邀
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
6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出版。
创作风格:
写作情感: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
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
生命中的温存。
写作技巧: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
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
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
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
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特色——重覆的句型及问句的使用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
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
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
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尤其,当
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
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人物评价
读者评价:
席慕蓉是抒情的,而作品中所运用的技巧更是表达出此一讯息,重覆的句型、问句的
使用,文中充满跳跃感,在不经意中仍有奇句,文体虽是散文,但诗的意味浓厚,这也是席
慕蓉散文之作异于其它散文作家的。
台湾著名诗人痛弦评价:
“现代人对爱情开始怀疑了,席慕容的爱情观似乎在给现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
中国文化报记者评价:
席慕蓉是一个以百转千回的爱情诗、写实写意的行走诗影响了一批乂一批年轻人的著
名诗者。
席慕容的写作“折叠”着自己对原乡、生活的爱。“诗歌一直都在。诗歌是无所求的,读
诗也是无所求,写诗也应该无所求,那个诗才活得起来。”也是这种“无用论”的读诗心态和写
诗心态,使得席慕容的诗歌总能让人寻找到共鸣。特别是她对原乡的向往,在城市化快速发
展的当下,更让移居其他城市的年轻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燕子
席蒙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享外,古道边,芳草碧连....有一
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
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享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享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但丧地
对我说:“好可惜我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
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借!”
父亲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
好。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看凯儿,听医生的嘱时,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
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芒翠萃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
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显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
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
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遍又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
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绑就是蕉子,那
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眉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
风好荣,我抱着我的孩子J站在南国的肝陌上注视看那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
种?蓼胧的欢喜和一种服边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清,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
写生,在一本报道是丁附近天然密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孩子,四片上的它有若样的黑色
羽毛,一样的驾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程和说明里,却写营它的名字是乌秋在那个
时候。我的同围有看好好的朋友我却在你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
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
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她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
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
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
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4分)
2.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回答。(4分)
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解程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朦胧的欢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朦胧的悲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在那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
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
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
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种错误,我实在是舍不
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4.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一些小小的美丽
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4分)
[参考答案1
1.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享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
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2.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
“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
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3.⑴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
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FI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
朦胧的优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
无法排解。
(2)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战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
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4.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
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懂慢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遇憾。因
此,作者会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宋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感,结合自身
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知识点1.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
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
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
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知识点2.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一一贯穿全文线索;《顶碗
少年》一一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一一关联主要情节;《生命的舞蹈》一一象征或
比喻;《秋天的怀念》一一透露情感主旨。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
(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一语双关。
知识点3.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一般答
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知识点4.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生活》;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逊漂流记》: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
女孩》《桂林山水》;
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知识点5.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
个方面来答。
无边的回忆
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
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
成六条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
六年后,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好几次,有爱管闲
事的,或者好心的女孩子劝我:“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或者:“阿蓉,
你该换拖鞋啦!"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这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
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她:“你知
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的原因吗?”
而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课比较少,
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
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有时候我可以一直走下去,走上一两个钟
头的路。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
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我的下午都是排
得满满,别有用处的。晚上回家后赶快洗个澡就睡了。
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
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
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
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
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
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
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
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
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我们回
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子里下
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
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钱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
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
到它的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
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
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性文章,其写作的线索是什么?(2分)
2.“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3.“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
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我们读出了一个的女孩形象,一
位的外婆形象。(2分)
5文章的标题“无边的回忆”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答案】
1、明线是一双塑胶拖鞋的故事;暗线是作者对外婆的深情。
2、承上启下
3、略。有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4、性格活泼开朗,有点嚣张任性,感情丰富对我疼爱有加的外婆
5、“无边”说明「外婆对我的爱博大而无私;“回忆”则表明外婆的关怀使“我”难
以忘怀。
知识点一:常见的段落作用:开头、中间、结尾、插叙、某个情节、反复出现的段落(难
点,本节课不涉及)
都从四个角度出发:1、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修辞、对比、引用等
2、内容:概括+情感或形象
3、结构: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点题
4、表达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戛然而止
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
开头:照应标题、开门见山、统领全篇、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埋伏笔、交代
(
故事背艮设置悬歆氛围、基调等
__________结构《中间:照应标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承上后下(过渡)、伏笔、铺垫、总结
段落作用,上文引出新话题
、结尾:照应标题、首尾呼应、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主旨、卒章
显志、以景结情、留于读者想象
内容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修饰对象+特点(人、物、泉):生动形象地…
主旨情感修辞+表达效果
1、主要题型。
(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
含义。
(3)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
恰当的评价。
注意:①句式(《母亲的血压》)②长短句(《一只鹰落在屋顶上》)③语法(《宁波人家的
水磨粉》)④修辞⑤描写⑥诗句⑦俗语、谚语、方言、俚语
2、设题方式。
(1)画线文句的理解;
(2)某句独立成段有何好处;
(3)开头或结尾某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5)作者写某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6)如何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7)某句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8)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某句话;
(9)某句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10)反复出现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11)矛盾性的句子的表达作用等等。
3、阅读现代文,想充分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中心句、抓转承句、抓点睛句、抓警句、抓矛盾句、抓感情句、抓描写句、抓
修辞句、抓尾句。
注:不管是何种句子,要想理解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必须要先理解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再
去寻找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知识点二把握叙述顺序
(1)顺叙:使文章有条理。
(2)倒叙:突出中心,对比鲜明;使叙述有波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使叙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
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
有一首歌
席慕蓉
①是不到五岁就进了小学一年级的,在南京,在逸仙新村附近的一个小学里,我什么都不会,
什么也不懂,却学会了一首老师教的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上海,在
南京,我的朋友在这里。”
②这么多来,我不单牢牢地记住了这首歌,并且还记住了教室里地板上温暖的阳光,和窗外
对有人对着我微笑的外婆的微笑。
③我的女儿是在新竹上的幼稚园,三岁多的小女孩,每天早上去混两三个钟头,也不过是去
混吃混喝,随便地唱唱玩玩罢了。所以那天下午,当她说要唱一首新歌给我听的时候,我并
不太在意,埋头在书桌前的我,也不过如平日那样,随口地应答着她罢了。然而,我小小的
女儿却认真地唱起来了,用她那稚嫩的童音: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台
北,在新竹②,我的朋友在这里。
④刹那之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出,我几乎
要失声惊呼了。转身站起来面对着女儿。
⑤不解人事的女儿还抬着头问我:‘妈妈,宝贝唱得好不好听?'
⑥我小声地回答她:’好听,宝贝唱得好听。’
⑦孩子没有听出我声音里的哽咽,她高高兴兴地一边唱一边跑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我一个人
站在屋子的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
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那个后山上开满了油桐花的小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对他们那样
羡慕的原因吧。
⑨是今年五月初的时候,我们新竹师专美术科的师生一起下乡,到苗栗县③南庄国小一场’
艺术服务社会’的活动。
⑩南庄国小实在很小很小,紧紧地贴在山边。周围全是山,全种满了油柚,正开着一簇一簇
的白花,风吹过来,后山上的白花就一瓣一瓣地飘落下来,有的飘到山上人家的屋顶上,有
的就飘落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
⑪这些在山间长大的孩子们,有着和城市里的小孩们一样的自信,跳得好极了。他们的面
容都长得很饱满,身体也很结实,低年级那些挑毛巾舞的小朋友们更是扭得很自在、笑容可
掬,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在他们跟着音乐节柏舞动的时候,后山上的人家,也都站出来从
高高的街边俯瞩着我们。有老人,也有抱着幼儿的妇人,也有荷锄而过的农夫,都靠在街道
的红栏杆上,笑嘻嘻地往下看,并且一边还指指点点的。
⑫我想,他们一定是在指着哪一个特别高大的是谁家的儿子,哪一个扭得特别厉害的是谁
家的小女儿吧。在这样一个小小而安定的社会里,操场上一半的小朋友,他们大概都认得出
的吧,虽然也许叫不出名字,但总知道是哪一家的孩子或孙子的吧。
⑬在这个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他们自己无法体会出来的幸
福呢?可是说不定,他们反而会找出成打的缺点来,他们会觉得这里太偏僻、太闭塞,生活
太死板,太缺少变化,因此,在他们成为少年以后,这样安定与安静的气氛反而会使他们觉
得烦燥和苦闷,恨不得能冲出去,到另外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里,去做一个潇潇洒洒的流浪
者的吧。
⑭可是,他们哪里会知道,有多少流浪的人渴望能找到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小小角落呢?
有多少流浪的人捧着一颗憔悴的心却找不到可以安歇的地方呢?
⑮活动开始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小小的开幕式,师生们聚在一起听教育部的一位司长讲
一段话,他对小朋友说:‘我三十年前第一次走出校门来教书就是在这个学校,面对着和你
们一样年龄的小朋友,所以,今天看到你们,就好像又回到三十年前一样……’
⑯他对小朋友说话的声音特别温柔,和地平常少事公办甚至有点盛气凌人的语调完全不一
样,站在礼堂的后面,我不禁动容。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较为软弱的一点吧,面对着和三
十年前一样的天真纯洁的小面孔,再刚硬的人也不由得要变成极为温柔的吧,而我是要羡慕
他还是要妒忌他呢?经过了这样悠长的岁月,还能回来细数他少年时的脉络,还有同样的山,
同样的树,同样的校舍,同样的操场,甚至差不多同样的小小面孔来迎接他,他的幸福真是
难以衡量的了!
⑰而我是要羡慕他还是妒忌他呢?
⑱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
⑥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哪里,在我心里最深最柔
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晚上,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过一条山路的转角,
走过一片开满了野花的广阔原野,或者在刚亮起灯来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开的月台上;
在一个特定的刹那,一种似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的心中,而那个缓慢却又熟悉的曲调就
会准时出现,我就知道,那是我的歌。
⑳我并不怨怪我的父母,我也不怨怪我的国家,可是,命运给我的,是多么奇怪的一种安
排啊!我有一个很美丽的汉文名字,可是,那其实是我的蒙文名字的译音而已,我有一个更
美丽的蒙文名字,可是却从来没有机会用它。我会说国语、广东话、英文和法文,我可以很
流利地说、甚至唱,可是我却不能用蒙古话唱完一首歌,我熟读很多国家的历史,我走过很
多国家的城市,我甚至去了印度和尼泊尔,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过我的故乡。
◎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个多遥远的地方!父亲说:明安在蒙文里的意思是指一千只羊,就是
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那里羊多,草又肥美。而今夜,在灯下,我实在忍不住要揣想,
如果我能在一块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上出生长大,今天的我,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了
呢?
运在我的心里,会不会有一首不一样的歌了呢?还是说,我也许会和那些在满山都种满了油
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一样,觉得日子太单调、生活太平凡,因而对外面的一切有了无
法抑止的激情,甚至在梦里也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个永远的流浪者呢?
⑥梦与现实,到底哪一样能够令人满意呢?
【注】①席慕容:蒙古族,诗人,散文家。1943年出生于四川,1949年去香港,1954年迁
居台湾。②新竹:台湾西北部城市。③苗栗县:位于台湾中北部,多山。
8.分析第⑪段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9.文章结尾三段连用问句,请赏析这样表达的效果。(3分)
10.文章的标题“有一首歌”内涵丰富,试做简要分析。(4分)
11.以第⑲段为例,赏析席慕容散文的语言特点。(4分)
【答案】
8.这一段既描写孩子们们的健康快乐,又细数围观者的神态、动作,呈现出孩子们舞蹈时的欢
乐场景。与第⑩段的景物描写一起,勾勒出一个小而单纯的社会环境与和谐安定的生活氛围。
与作者辗转颠沛的生活经历和漂泊无根的生命体验构成强烈的对比。(4分)
9.这些问句是作者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个人的文化性格、心态之间关系的追问,体现出
作者思绪的不断推进。一连串问号的叠加,使这些问题愈发难以解答,发人深省,引人感慨。
(3分)
10.“有一首歌”一方面是实指,指作者小时候所学会的一首儿歌,在与女儿所唱儿歌的比较
中,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动荡变迁;另一方面是虚指,指作者心中故乡的歌,是作者对故乡的情
愫,包含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引发她对“命运的可能性”的揣想。(4分)
1L答案要点:(1)语言特点:整句的表达、诗化的语言、语言的画面感;(2)表达效果:抒情性
强、富有感染力(4分)
无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
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
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
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
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
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
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
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
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
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
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
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
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
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
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
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
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
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
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
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
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
气,无限向往地说:
“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
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
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
老去”一句的理解。(6分)
链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参考答案:
12.(3分)示例一:“我”的乡愁,女儿的乡愁,父亲的乡愁示例二:妈妈的乡愁,慈儿
的乡愁,外公的乡愁
13.(4分)
①妈妈是蒙古人,并在家会不时发作“乡愁
②音乐会上的蒙古歌曲,拉近J'慈儿与蒙古的距离(让她感到“离他们好近、好亲”)。
③身在异国他乡的慈儿理解了妈妈的乡愁,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④慈儿想去看妈妈的故乡,亲身感受妈妈的乡愁。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14.(9分)
(1)(4分)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我”的“乡愁”像病一样不由自主爆发的情状,(2分)
表现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2)(5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形象写出了父亲在听完“我”的转述后发
出的感慨:对慈儿不喜欢吃故乡的美食而感到惋惜,对自己吃不到故乡的美食而感到遗憾,
(2分)表现了父亲的思乡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
①“我”在台北,慈儿在纽约,父亲在德国都会产生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乡愁超越了空间
的限制。(3分)
②“我”在台北乡愁不时地“发作”,年长的父亲远在德国、心系故土,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说明了乡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一棵树一样不停地生长,永不老去。(3分)
生日卡片
席慕容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
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
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
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英,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英里的豆
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
她生气。
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
亲恭敬起来。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
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
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
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我一份
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
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
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原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
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
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
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象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
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
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
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
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
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
啊!
在那一刹,我不禁流下泪来。
1、为什么作者一直认为母亲不喜欢自己?
2、作者为什么说“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
3、作者曾寄给母亲许多贺卡,为什么母亲自保存“这一张”,并将它和家族的重要文件放
在一起?
4、最后一段写自己流泪,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因为母亲平时不太和她说话,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