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调研报告(10篇)_第1页
人员调研报告(10篇)_第2页
人员调研报告(10篇)_第3页
人员调研报告(10篇)_第4页
人员调研报告(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人员调研报告(10篇)

人员调研报告(通用10篇)

人员调研报告篇1

一、农合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成因

1.思想观念陈旧,只会做传统业务。笔者从20__年9月5日至12月20日实际80多个工作日,实地走访了农合行的9家支行,对46位信贷人员(占该行全都信贷业务人员的19.7%)管辖的前十大户、新增量的农村信用社、租赁的、有不良记录等情况的客户进行财务状态分析和到企业现场盔行实地走访调查,抽查的350家企业、383户农户,占46位贷款人员管辖企业客户704家,农户5472户的50%和7%,实地走访企业102家,农户96户,占抽查管辖客户的27%,46位信贷人员共管辖贷款570552万元,其中贴现业务16272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85%,银行承况汇票业务13394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3%,开出保函业务730万元,占管辖贷款的0.12%,国际结算量14479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2.5%,外汇存款82.4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0.01%,银行卡累计发卡量67518张,卡中存款1870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3.3%,从上述数据表明,一些外汇业务、票据业务、信用卡等配套业务占比甚少。如我们调查的一家企业,在合行融资净敞口人民币5966万元,美金400万元,存单质押的贷款45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其他均实行执行利率上浮16%,融资额占该企业总融资资金的47%,而一家商业银行贷款1500万元,承兑1500万元,用单位定期存单质押,保证金100%,执行利率上浮3.6%,显然农合行在业务操作中配套业务和利率定价上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灵活。合行20__年5月举办了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大赛,20篇作品进行了演讲,其中只有是目前现任信贷业务员岗人员的作品,显然日前在岗的信贷业务员的在产品营销上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2.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管辖的信贷客户需求不对称。从抽查的信贷业务员中可分三个层面,一种是信贷员会调查、有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在一在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也灵,但要这些信贷业务人员写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五级分类填写、算算就麻烦了,只有一二张纸好写,有的会写而不愿意写怕麻烦,有的确实不会写,这种表现主要是在农合行的老一批信贷员中。第二种是信贷员会写的,但写的调查报告等资料都是按照企业提供的报表、与企业老板或财务人员交谈而写的,写的调查报告与我们去实际调查起来有出入。提供的报表有虚假的也写进去,资产不实的也写进去,这种表现主要是新的近2年当上信贷员的业务人员,信息不够灵,实地调查资格又嫩,有一种怕业务做不好的思想。第三种信贷员是极个别的,可以说要被淘汰的,不懂企业的行情、也不深入调查、也不与其他信贷员沟通的,也无新增客户、连周转贷款也调查不清楚,虽有经验,但还是靠老经验,得过且过,这种表现主要是存在于老一批信贷业务人员之中。但农合行极大多数的信贷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二、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的对策

1.要引导信贷业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信贷业务人员是农合行业务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好一名合格的信贷业务员非3至5年不可,人力资源成本将不可估量,让他们如何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首先要从农合行的支行一把手抓起,引导和培养信贷业务人员,引导一批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威信的老信贷人员,让他们转变观念,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为管辖的客户做好相应的配套业务服务,增强他们的营销能力;培养一批年青的信贷业务人员,从目前合行的现状看,信贷业务人员只占了全体员工的16.6%,远远不适应业务发展与管理的要求,如我们调查的46位信贷业务人员,要管57亿贷款,而且农户数达5000多户,一名信贷业务员既要做信用等级评定,又要做五级分类,还要办理日常业务,更要去拓展新的客户,如何去管理好老客户呢?有的信贷业务人员连一年走一边老客户的时间都没有,全凭客户上门办理业务了解情况了事,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知识学历、有营销潜力的年青员工充足到信贷业务员队伍,培训他们与客户和农民兄弟建立深厚的感情的农合行的传统优势,树立起责任意识,那么农合行的业务阵地不会丢,农合行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要加强对信贷业务人员的培训。按照上面信贷业务人员存在的三种表现,对信贷业务人员一年至少全面培训1次以上,并且平时要不断地开展一些以会代训活动,一是对信贷业务所有下发的文件都要给他们认真地学习,使他们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才能使他们在微观上或在具体操作明确那些是支持的对象、那些是控制压缩的范围农村信用社,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业务,另外可分不同层次进行培训,一批要培训他们操作性的东西,写调查报告的格式、五级分类的操作程序等内容,那么他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好写进去,比较规范。另一批要培训他们如何会算账,如何去实地调查,如何去与企业老总、财务人员沟通。实实在在写好调查报告等做好信贷工作。

培训以后要考试,考试要考实实在在的东面,如现金流量的测算、五级分类四大因素的分析、如何去实地调查,调查些怎么?如何去与客户沟通,培训一些沟通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要培训一些新业务知识,如外汇业务,农合行信贷业务人员从目前情况分析,能做外汇业务的信贷人员寥寥无几,迫切需要培训与培养。对考不及格,请他们离开信贷业务岗位,现在农合行的信贷业务员好象是终身制,一到了这个岗位,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不管能力强的弱的一干就是到到岗年龄,要实行推出与升迁制,对做的好的信贷业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权限实行授权,对得过且过的信贷业务人员,实行推出机制,让有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营销潜力的年青员工来锻炼培训,把信贷业务人员这只队伍培训好,我们农合行才有希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人员调研报告篇2

一、当前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当前,审计工作正在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提升,审计监督工作面临的领域不断拓宽,直接导致审计人员身上担负的工作担子越来越重。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情,还需要配合开展纪检、监察、检察、法院等机关开展专案审计和专项检查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审计人员也容易出现人手不足和人少事多的现象。

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审计的类型也在发生在一些明显地变化。我国的审计类型正在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了效益审计,随之而来审计的方法也在发生着一些明显的变化,传统的账目基础审计正在朝着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等方面予以转变,审计手段也在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发展转变为了电子信息化环境下充分使用信息技术的审计,这些变化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要问题汇总:

1、审计人员数量缺乏,实际工作事务繁多

在当前的审计人员队伍之中,审计人员的配置情况比较严峻,面对工作量日益增大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数量配置存在有较大的问题,审计人员普遍表示,现有的人员数量难以承担较大的审计工作任务,这也使得审计工作的开展压力较大。以随县审计局为例,一线审计人员不足二十人,每年开展大小各类审计项目达九十个左右,人员严重短缺使得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去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作用。在当前,由于审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单位的工作,这也必然导致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较以往有了更大的提升,实际开展的工作事务也更加繁重。

2、年龄结构整体偏老,梯队建设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审计岗位由于受到单位编制的限制以及整个大背景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现有的审计人员组成之中,整体的结构便于老化,年轻的审计人员普遍处于较为基层的工作,没有发挥出更大的审计作用,这也影响了整个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在审计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审计人员都来自于行政、企事业单位以及军队的专业干部,这些人员在进入到审计工作之后,普遍年龄较大,很多人也已经逐渐步入了中年,这也是导致审计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审计队伍的发展过程中,在内部由于梯队建设存在问题,后备人员储备不足,这也导致审计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老化现象更加明显。

3、专业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提升滞待欠缺

在审计行业开展的这些年之中,审计人员专业结构的单一化问题一直非常明显,而且受到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影响,多数审计人员在都是从财会专业方面毕业,这也导致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中以会计、经济管理类专业居多,在审计经常涉及到的金融、工程、计算机、法律类专业方面,人才缺口较大。在现有的专业人群之中,也没有开展多元化的人才提升工作,这也使得专业的狭窄性越来越明显,不利于开展综合系数较高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问题,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档次和整体水平,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而且也不利于去全面涉及到各个行业的审计需要,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4、专业能力比较匮乏,个人能力提升不足

在当前,由于受到现代审计类型、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转变影响,这也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现阶段的要求,很多审计人员由于缺乏综合性审计能力,也影响了在审计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专业能力。现阶段较高的工作要求,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年龄偏大,而且学习能力较弱,个人能力提升不足的人员而言,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制约,不仅不利于审计人员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而且也不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去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受到专业能力的影响,在当前的审计队伍之中,很多审计人员已经成为了“财会专家”,而并没有成为综合素养较高的复合型“审计专家”。

三、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1、建设审计队伍,合理配置人员

在建设审计队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严格把控审计人员招录的过程中,及时补充审计人员,使更多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员能够尽快参与到审计工作之中,从而使现有的审计队伍可以承担起相应的工作需要。审计队伍在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开阔审计人员的选拔渠道,从而可以为更多适合的人员提供参与审计工作的机会,这也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弥补审计人员的不足,从而使审计队伍可以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

2、做好梯队建设,培养年轻人员

在做好审计人员职业发展和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使更多的年轻人士得到更多的提升和培养机会,从而弥补当前审计队伍在年龄结构方面的问题,有利于促使审计队伍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工作而做好梯队建设工作。完善梯队建设,还需要针对于年轻的审计人员做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工作,使其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的主要特征,明确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在未来改进个人的审计行为,达到现代化审计工作的要求。培养年轻审计人员,弥补队伍年龄结构问题,还需要在内部发挥出“传帮带”的作用,使一些常年在审计岗位上开展工作并且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在审计队伍之中参与到培养年轻审计人员的职能。

3、完善专业结构,做好岗位培训

在引进审计人员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全面完善,在保证专业审计人员进入到队伍的同时,还需要优先录用财经、计算机、法律、金融、工程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员,使其可以在参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完善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在实现队伍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使审计队伍在职业发展和能力建设方面得到较好地完善,也能够使当前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有效地改善。在引进审计人员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在培训体系中融合多种课程内容,从而使审计人员可以在多重课程的培养下,去解决专业结构方面的问题。

4、提升专业能力,加强队伍锻炼

对于审计人员,在下一步应该主动在能力方面的培养工作,需要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在提升业务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查账能力,还需要加强在衍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涉及到计算机、金融、法律等领域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也非常关键,在提升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查出的问题开展从源头上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为审计工作提出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在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使其可以在工作中能够主动运用新知识,做到对新出现的审计理论、方法及时融会贯通,从而持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未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加速,审计人员面临的工作也更加繁重,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加强审计人员的培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能力建设,不仅可以使审计人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职场价值,而且也将依托于专业素养较高的审计人员构建起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钢铁长城”。

人员调研报告篇3

调查人:赵佳倩赵佳乐郭婉玉李琦

时间:20__.7—20__.9

地点:大新中心学校教学所辖区域—张楼村

指导老师:张玉玺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以太和县大新镇张楼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张楼村是典型的一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采访的方法对村庄的几位老人进行了调查。经过这次调查,旨在了解一下张楼村留守老人的一些情况,并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一:留守老人面对的一些问题

1、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三分之一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寂寞生活。

2、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料情况不佳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患病率逐渐上升,然而农村留守老人得大病后身边没有子女照顾,在医疗资源和照料资源的获得上还不尽如人意,农村基层组织和邻居给留守老人提供的照料帮助也十分有限。

调查认为由于成年子女的外流,留守老人往往既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劳动,又要承担照看孙辈的重任中青年一代作为主要农业劳动生产力,其外流会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从而在一些有大量外出人口的农村地区,主要农业生产者的角色实际上由过去的中青年男性转变为老人和妇女。对于年老体衰的老人来说,承担沉重的农业劳动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常年在外打工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外出务工潮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3代的“隔代教育”,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又不懂得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尺度难以掌握,于是形成了“留守老人”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并存的双重困难。

3、心理需求及精神慰藉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而外出务工的子女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他们与留守老人相处的时间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这些“空巢老人”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此外,由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年人大多是“蹲

墙根、找树阴、聊聊天”,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难找到精神寄托。

二、存在的问题

1、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所以“留守老人”一旦头痛发热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料,根本无法应对伤病等突发事件。

2、管教孙辈心有余而力不足。据统计,农村有53%的“留守老人”需要照看孙辈。常年在外打工并能携带子女进行随身教育的打工者为数不多,外出务工造成许多农村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现象,老人不得不重新当起了“父母”。但是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又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管教尺度难以掌握。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使得许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自闭、冷漠等心理现象。

3、情感生活令人堪忧。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艰辛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许多子女都忽视了对父母的精神慰籍和关怀,长时间不回家,平时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很少与父母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留守老人”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

4、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脑筋”专骗“留守老人”,尽管这些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但却能屡屡得逞。

三、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困难的原因

1、农村的社会福利与养老机制不健全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特殊的群体,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不仅仅包括制度方面以及家庭结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并且,当前的社会福利和养老机制绝大部分只涉及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关注很少。

2、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和束缚

首先,受城乡二元就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市里没有稳定的工作,失业后在城市里享受不到社会支持。所以,农民工在城市里就业面临着各种风险与不确定性,自身可能在城市里就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很难在这样一片陌生地去尽己之孝道。其次,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的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社会福利,却与农民工无缘,他们只能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来支付各种费用,这必然会加大他们的生活负担。最后,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土地得以较好地利用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作为缺少知识和文化的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若在城市则必将被社会所遗忘。

四、建议与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涌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们建议:

1、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筑“新巢”。如由政府安排适当经费,村委会提供闲置场所,成立农村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互助组等组织,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通过组织留守老人可以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老年人维权、开展文体活动、帮种田地等。

2、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留守老人搭起亲情沟通“桥梁”。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尊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大力表彰。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

3、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诸如理发、打扫卫生、房屋修缮、交水电费等日常服务,由社区组织自愿者服务队,帮助老人服务,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4、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家庭养老在情感、心理上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凤还巢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真正解决“留守老人”无人管理、无人赡养的问题。

5、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在国家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外,地方人民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如医疗部门增设老人治疗窗口、政府出面、民政拿钱,提高60岁

以上老人报销比例,建立健全老人医疗档案,对慢性病坚持上门服务等。从而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人员调研报告篇4

近年来,劳教场所收容短教期劳教人员人数有增加趋势,在场所收容人员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作为劳教人员构成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改造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劳教场所的稳定和发展。目前短教期劳教人员在劳教场所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部分劳教人员在改造中抗拒管理、消极劳动,喝酒、打架等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给教转工作带来很大隐患。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改造中他们有那些心理活动,有那些因素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针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特点,加强管理和防范呢?本文试图做出分析与建议,以利于切实掌握他们的心理,在教转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效维护场所的安全和稳定。

一、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概念与收容情况

所谓短教期劳教人员,劳教法规并无明确规定。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决定劳教期限有一定的区别。如某地在打击“两抢”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活动期间,就曾规定因“两抢”原因送教的违法人员,一律决定劳教三年。近年来,因劳教改革、立法因素的影响,劳动教养期限普遍有所下降,1.5年以下的劳教决定明显增多。以笔者所在劳教所为例,20__年至今,收容人员的劳教决定期限呈现显著特点:常规劳教人员教期1年为主,罪错较重、累犯人员1.5-3年不等;吸毒劳教人员教期1.5年为主,罪错较重、累犯人员2-3年不等。目前在所劳教人员中,常规劳教人员教期1年的达到63%,吸毒劳教人员教期1.5年的占58%,已经收容对象构成的主要部分。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以1年(常规劳教人员)-1.5年(吸毒劳教人员)为相对教短的劳教期限。

二、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普适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它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条件的直接影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其心理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劳教人员也是如此。短教期劳教人员也好,长教期劳教人员也罢,他们的心理变化曲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造初期——中期——改造末期。改造初期可称为改造适应期,这一时期,劳教人员从社会进入劳教所服教,由于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变,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改造适应期,其心理主要表现为:行动失去自由的不适应心理,担心不能适应改造环境的心理,惧怕劳动的心理,思亲念家的心理。中期,在经历了改造初期在生活、劳动、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磨合后,已基本适应了改造生活,其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其改造中期的心理主要是渴望减教、渴望早日出所,每一名劳教人员最盼望的就是减教,这是100%毫无疑义的。基于这一心理,改造中期的劳教人员遵守所规较好,劳动积极性比较高,改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改造末期,随着期满日期的临近,劳教人员的心理处于多变性和波动性状态,是喜忧参半、复杂和矛盾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喜的是即将期满终于可以获得自由了,忧的是出所后的生活是现实的,衣食住行,养家糊口,工作生活,这一切是马上就要面对的现实。因此,这一时期的劳教人员是心理复杂多变、考虑问题最多的一个时期,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劳教人员思想最敏感的一个时期。

从以上劳教人员心理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短教期劳教人员由于在场所服教时间短,心理波动情况反而较为突出。由于改造中期的时间教短,缩短的是改造稳定期,改造初、末期的思想不稳定性依然存在,相对来说思想变化较为剧烈。就所内流动性而言,入所二个月,下队几个月,出所一个月,往往是刚刚“混个脸熟”就要流动,民警不易引起重视,对他们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改造趋向掌握得也不够全面。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关心和引导,处理不当,方法简单,这部分人容易产生对抗和悲观失望的心理,甚至走向对立面,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改造秩序的稳定。

三、影响短教期劳教人员心理波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短教期劳教人员心理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1、减教因素。

对于劳教人员来讲,获得减教,早日回归社会与家人团聚,是他们改造的主要动力和精神支柱。根据劳教人员计分考核奖惩实施办法等规定,劳教人员减教由月考核、半年评比、单项奖励三部分组成。对于短教期劳教人员来说,由于教期较短,劳动熟练程度不高,月考核得奖分不多;单项奖励只能够是个别行为,机会不大;由于在所时间有限,评比名额有限,获得评比的机会也有限,大部分人员可以说是毫无机会。因此,短教期劳教人员可能的减教期限是比较少的。根据笔者所在劳教所统计,一年期劳教人员平均减教期限只有二十余天,不到一个月;一年半劳教人员平均减教期限约为二个月。客观上来说,他们的改造积极性难以调动,少数人员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继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产生悲观失望和对抗情绪,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少数劳教人员“小错天天有,违纪三六九”。

2、处遇因素。

我们现行的三种管理模式中,对劳教人员的处遇与其在所时间、现实改造表现(实际操作中,往往又与其劳动表现挂钩)密切相关。对于短教期常规劳教人员来说,三个月的封闭式管理期、六个月的半开放式管理期,其教期基本到头,进入开放式管理的机会几乎为零;对于短教期吸毒劳教人员来说,由于其晋升程序、条件比常规劳教人员严格得多,对于考核时间要求更长,进入开放式管理的机会依然不大。因此,短教期劳教人员在所期间只能享有基本的处遇,诸如购物活动、亲情电话、会见同宿、请放假等待遇享受较少甚至没有。这种情况下,劳教人员容易产生攀比情绪,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孳生消极改造思想,主观改造能动性不高。

3、管教因素。

短教期劳教人员由于入所时间不长,对于改造生活不适应,对于管教民警的信任感没有树立起来,很少主动接触民警,一般来说对民警的关心教育存有疑虑,不愿倾诉心声,改造表现也多以老实顺从为表象。而管教民警在管理教育过程中,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对“两头冒尖”(表现好的—表现差的)的劳教人员关注较多,对这部分“中间人群”的谈话教育、生活关心、思想变化往往不能引起重视或关注甚少。曾有一名劳教人员解教时对笔者抱怨道:“我来所一年,你只找我谈了两次话(入队、出队),平时看见那些经常违纪的学员你总是关心他们,有时我也想犯点错算了,日子还好过些。”笔者闻言,实在感到汗颜。

4、人际关系因素。

短教期劳教人员因在所时间较短,与同教交往时心理有拘束感,在人际交往方面一般较为慎谨。但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上要求同伴保护的思想驱使下,又愿意与人交往,喜好结识“朋友”。而入所时间较长的劳教人员则乐于以同乡、同好等身份与这些“新水子”接触,或了解社会上原来生活圈子中的新变化,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或看看有无机会可以捞取“好处”,如香烟、加餐、零食等。实际工作中,场所中存在的所王所霸、敲诈勒索等违纪行为,受害者多为这一群体人员,因为他们即使受到欺凌,一般不会找民警解决,多为忍气吞声,吃点亏就算了。如果就此发展下去,没有通畅的宣泄渠道,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或找老乡帮忙,“挽回面子”,造成群体斗殴、报复伤人等严重违纪行为;或思想绝望,出现自伤、自残、自杀、逃跑等严重危害场所安全的行为。

四、短教期劳教人员的行为特点与表现

思想决定着行动,行动是思想的外在表现。短教期劳教人员思想波动大、思想变化较为剧烈的特点,必然在改造行为中有所体现。笔者在此将其分为

四种类型:

1、稳定型。

大多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都能够为自己着想,虽感觉到改造生活中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毕竟劳教期限不长,回归社会“有盼头”,听从民警的教育,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争取多减点教是可以做到的。因此改造中能做到态度端正,积极配合,克己顺从,不惹麻烦。

2、消极型。

少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攀比心理较强,感觉在劳教人员群体中地位不高、混得不好,改造主动性不强,情愿随大流,生产、学习、行为养成均较为被动,不求改造好,只要混得过去就行。这种类型的劳教人员一般不会主动对抗改造,但遇到较大刺激时(如加教、家庭变故等)就可能会导致出现不服从民警的管理,不愿完成劳动任务的现象。

3、波动型。

少数劳教人员心理素质不稳定,改造周期里心境起伏变化教大,思想矛盾突出明显。其主要心理为:有时感觉到改造表现好有好处,自己也可以完成各项任务;有时感觉做得太好划不来,混日子过就可以了;有时觉得改造无意义,以前辛苦劳动吃了亏;等等。几种思潮相互交织,导致其改造表现呈现出明显波动的状况。如笔者曾管教过的一名劳教人员,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能正常完成劳动任务,但总有几天劳动数量大幅度滑坡,民警谈心后有所好转,到下月又会故态萌发,改造表现做不到持续稳定。

4、对抗型。

个别的短教期劳教人员(多为熟悉场所的多进宫人员)认为改造无望,回归社会无用,破罐子破摔思想严重,认为自己教期短,加教也加不了多少,因而对抗改造的心理严重。其行为较为偏激,表现为不服从民警的管理,不积极完成劳动任务,抗改和违规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常常因一些小事甚至无源无故与民警或他人发生对抗和冲突,成为劳教人员中的“刺儿头”。

五、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改造对策

基于以上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实践中,民警往往不自觉地把教期较长的劳教人员作为防范重点,认为他们的危险性大,而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危险性较小,主观地把危险性与教期挂等号,而不是从其违法恶习、性质、根源,以及家庭情况、改造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危险性。从人的本性来说,每一个人都具有善和恶的两面性,行善还是行恶,往往取决于一念之差。对于劳教人员来说,每一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危险性会不会爆发,何时爆发,主要取决于主观因素和外部条件,而主观因素往往会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产生质变;同时,在外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主观上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也是无法实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由于其心理复杂多变,偶尔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如民警管理不当、同教间发生矛盾、家庭变故、有可乘之机等,都易造成其心理突变,产生脱逃、行凶、自杀等行为。因此,在管理上,要针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管理教育制度;在防范上,必须严加防范,决不能与其他劳教人员区别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

2、合理引导,有效调动短教期劳教人员的主观改造能动性。

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在民警的悉心管教下,是愿意也是能够做到遵守所规所纪、完成学习劳动任务的,因而在政策制定中,要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改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考虑在经济方面对生产进步明显、创造价值较多的劳教人员于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劳教人员来说,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可以考虑在三种管理模式的框架内,根据短教期劳教人员的个体改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给予一定的所内宽松处遇,如所内放假、亲情电话、会见同宿等等,让他们感觉到表现好、改造努力总有回报,对自己的转变充满信心。

3、打防结合,构建稳定矫治氛围。

有奖需有罚。对于个别在改造中严重违规违纪、抗改闹事、不服管理、屡教不改的短教期劳教人员,必须运用延期、禁闭、集训等手段,予以坚决打击,从而在场所内形成一种打击的高压态势,在劳教人员群体中形成“改造好有奖,对抗无前途”的良好氛围。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理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时出现偶然的消极情绪和对抗改造的现象,这正是其复杂心理和不稳定心理的外在表现。在工作中,对这些行为,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主观片面的认为就是抗改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追根求源,不能搞“一刀切”。

4、重视个体差异,展开心理矫治。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作为被改造人员,短教期劳教人员所遇到的心理困惑有共同之处,如心理波动性大,心态变化剧烈的群体特点,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困难,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民警在教转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矫治。总的原则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摸清其思想状况、矛盾根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结合个别教育、心理咨询、同伴引导等多种方式,达到有效增强劳教人员内在改造驱动力,变被动改造为主动改造的目标。

人员调研报告篇5

农__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然涌现的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的源头,也是目前工会组织体系架构中的一块短板。这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一部分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可纳入工会传统工作领域予以保障。而占半数以上的另一部分农民工,则是农闲季节在__镇区域就近务工,亦工亦农,流动频繁。特别是在__镇个体工商组织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就业单位行业庞杂,分布零散,承包、转让频繁变化快;企业主法制观念差,社会责任感缺乏;农民工本人在组织意识、纪律观念、自我保护等方面,与产业工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传统的工会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很难对其合法权益予以有效的保障。山西省泽州县建立乡镇灵活就业人员联合工会的实践对解决这一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灵活就业人员联合工会的组织形式及职责

1.在镇工会的隶属下,与企业工会并列,主席一般由镇总工会协理员或镇工会主席兼任(根据当地财力决定)。2.在本镇所辖行政__建立工会小组,小组长由__联络员担任。3.在镇政府所在地,1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小作坊、小门店等单独成立工会小组,直接归镇灵活就业人员联合工会管理。10人以上的企业直接建立企业工会或基层联合工会,为镇工会的直属工会。4.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性务工人员动态管理、重大信息反馈及配合中心工作开展的文体活动,通过向农民工宣传政策法规、工会知识和维权途径,动员、组织农民工入会。5.以“聘任社会化、职责清晰化、管理目标化”的思路解决镇工会专职人员不足问题,建立镇、__工会协理员、灵活就业人员联合工会联络员制度,公开选聘,县总审批,统一培训,颁证上岗。工作按季和年度考核,工作突出的表彰奖励,不称职者予以辞退。县总工会每年每人给予1000元补贴。

灵活就业人员联合工会的主要任务与特点

1.__设立工会小组,主要负责本__外出(拟外出)人员、外来人员摸底登记,组织10人以下微型企业职工入会和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对本__10人以上未建会企业进行监督,重大紧急事件报告等工作,有效覆盖10人以下的小门店、小作坊等领域,将工会触角延伸到__镇。

2.工会小组结构简单,活动灵活,既承担了工会最基本的职责,又适应长期生存。避免了原来__工会因本__企业减少而被迫撤消的被动局面。特别是这种形式贴近灵活就业人员,方便了诉求表达和思想引导,有了组织归属感。3.由于镇工会协理员和__工会联络员由上级工会直接聘任并发放补贴,其工作不受业主的控制与干扰,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并且在当地有一定威望,职工信任、雇主信服,在协调一般性劳动争议和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方面,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

组建灵活就业人员联合工会的意义

一是解决了乡镇和村一级较为众多的从事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会组建问题,从组织制度上实现了工会网络全覆盖。二是为工会推行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通过社会化招聘,对解决基层工会干部短缺、推动工会干部队伍的社会化、职业化建设是一种尝试和示范。

人员调研报告篇6

我县现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334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194人,参保率仅为6%,尚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3146人中,年人均医疗费支出达2200元,其中人均住院支出1200元,年医疗费开支在几万元,甚至上10万元的也不在少数。但这仅仅是对实际发生费用的统计,如果按他们的实际医疗需求,最保守的估算,年人均医疗费支出将达到3300元,是实际支出的150%,很多人小病不就医、不吃药,大病不住院,仅靠门诊治疗或吃药缓解病情,致使小病拖成大病。“无医保,看病难,住院更难”已成为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企业及个人参保能力有限。

一方面企业因资金困难,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另一方面,从退休人员个人方面来看,他们的养老金虽一直在进行调整,但总体水平偏低,目前年人均养老金仅5400余元,养老金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他们自身没有能力以个人身份参保。

二是现行医保制度存在缺陷。

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已初步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还需不断完善。比如在缴费上,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这些弱势群体缴不起费怎么办?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解决办法,这就忽视了这一弱势群休。还有,《决定》规定在一个地区内实行统一费率,统一待遇,而没有规定区别对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困难企业参保。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我们认为一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目的是保障在职和退休职工的基本医疗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困难企业参保困难的状况,对现行政策作出某些调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将所有企业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如对生产经营存在暂时困难的企业,可以考虑调低费率,先建立住院统筹基金,让他们享受住院保险,待条件好转时,再参加统帐结合的医保制度;对特困难企业,再适当调低费率,并相应降低住院费支付比例,先让他们参加低水平的住院医疗保险,解决大病、重病问题,不因病致穷、致贫,引发生活困难。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三是建立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援助制度。

充分考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困难,由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保障制度,即医疗援助制度。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援助行为。在筹资机制上,对已改制破产的企业退休人员,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或保费三方分担的办法,即上级财政、同上级财政、退休人员各负担三分之一的办法解决了对正在改制关闭破产企业,为退休人员一次性预提10年的医疗保险费,不足部分视其情况分别由同级财政、退休人员适当分摊,逐年缴纳;对尚未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帮助企业参保。并根据财政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费用收支状况、医疗消费水平、社会发展成果,适时调整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一接轨,最大限度地落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待遇。

人员调研报告篇7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差别较大,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各不相同。在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上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执行的标准有较大差别,因此,分地区、分灾种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是自然灾害救助管理的创新课题。_区近年来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标准化、精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方面的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_区是20__年7月撤销原_县而设立的新型市辖区,是地域人口规模大区——全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总人口52.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4万人,耕地面积36.4万亩,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171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委会。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4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79.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8元。

_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梯度升高,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势走向各异,垂直高差悬殊大,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均有发生,是_省灾害多发和重发地区之一。据《_区民政志》记载,1949-20__年间,全区共发生较大型自然灾害80次,其中暴雨洪涝灾害25次、旱灾10次、低温冷冻灾害2次、冰雹灾害24次、滑坡泥石流灾害8次、虫灾11次,据不完全统计,因灾倒塌民房13346户,因灾死亡626人,因灾受伤人员237人,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20__年以来,我区遭受多次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冷冻、干旱等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10万人次,农作物受灾9.8万公顷,倒塌民房3209户12055间,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特别是20__年“7.15”、“7.23”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全区因灾倒塌民房1316户,房屋受损15603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8615人,因灾死亡24人,重伤2人。道路交通、电力供水、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34亿元。

(一)结合实际,探索受灾人员救助标准化建设。20__年,针对“救助对象分类尺度标准不一,把握难度较大;救助标准偏低,重点救助对象突出不明显,政府部门政策不一;救助内容、标准及时限上细化不够;救助能力不足,社会参与机制急需加强”等问题,_区出台了《_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做到了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救助标准:即灾害应急期间按每人每天15元标准救助或安排相应物资保障其基本生活,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5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按1万元/人的标准对家属进行抚慰;过渡性生活救助按每人每天12元标准安排资金或物资保障其基本生活,救助时限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倒损住房恢复重建救助分为三类,对无经济能力、无劳动能力、无自救能力的困难户按2.5万元/户的标准救助,重建住房原则上为40-60平方米砖木结构。对低保、重残、重点优抚对象户按1.5万元/户的标准救助,重建住房原则上为60-8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对一般受灾困难户按1万元/户的标准救助,重建住房原则上为砖木或者砖混结构。因灾损房原则上由受灾农户自己负责维修,地方政府视损失程度和家庭自救能力给予适当补助;冬令春荒救助分为两类,一是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重度残疾人户、重点优抚对象户、住房全倒户,按1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或物资救助。二是对一般受灾困难户,按5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或物资救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也分为两类,一是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重度残疾人户、重点优抚对象户按8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或物资救助。二是对一般困难户,按4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或物资救助。

二是明确资金保障。区政府根据《_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级与区级财政按6﹕4分担,建立了一般年景地方财政预算100万元,遇重大自然灾害随时追加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的财政预算制度,并安排了救灾专项工作经费10万元,同时加强自然灾害物质储备。

三是明确发放程序。除应急救助资金和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外,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要按照个人申请、村组讨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区级审批的程序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并按规定进行公开公示。救助资金实行“一本通”社会化发放到户,确保救灾资金管理使用规范、运行安全。

(二)不断探索,检验修订救助标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些救助对象的分类不科学、有些救助对象的救助标准偏低等问题,20__年,按照_省民政厅救灾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区出台了《_区自然灾害救助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对灾害救助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一是明确马受损农房维修救助标准:一般因灾房屋受损,损失达20__元以上的受灾农户,按照三无对象每户20__元、低保、重残、重点优抚对象每户1000元、一般对象每户500元的标准救助。同时修订了冬春和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标准: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旱按照需救助情况分为三类,救助标准分别为每人240元、150元、80元。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按照受旱程度分为三类对象,每人的救助标准分别为100元、70元、50元。

(三)引入风险社会分担机制,提高灾害救助水平。《_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暂行办法》在这几年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救助标准仍然偏低,不能满足灾民的基本生活需

求,特别是因灾倒房恢复重建的补助标准偏低,救助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消费水平不能相适应。所以我们在20__年引入了自然灾害风险社会分担机制,配套提高救助标准,发挥保险机制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帮助农村受灾居民提高灾后重建资金保障能力。20__年5月28日,区民政局代表区政府与人保财险_支公司签订了《_区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协议》,由__区政府出资176万元的政策性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在__省率先启动。保险对象是区内农业户籍人员、农村居民住房、灾害风险区域内的道路桥梁。保险范围是发生暴雨山洪、冰雹大风、地质灾害等11种自然灾害所造成人身伤害、房屋财产损失;保险额度是:因自然灾害农村居民住房倒塌的赔偿10000元/户、住房受损的最高赔偿3000元/户、家庭财产受损的赔偿1000元/户;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赔偿30000元/人、因灾致残最高赔付30000元/人。20__年,区政府出资192万元,将自救灾害民生保险扩展到城镇居民,实现了城乡统筹。

为进一步增强灾民恢复重建资金保障能力,20__年区政府将整合资源,出资400万元,扩面提标,对因自然灾害农村居民住房倒塌的赔偿提高到20000元/户、住房受损的最高赔偿6000元/户、家庭财产受损的赔偿20__元/户;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的赔偿50000元/人、因灾致残最高赔付50000元/人。

(四)整合资源,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灾后恢复重建能力

受灾人员救助属于社会救助范畴,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我区成立有减灾委员会(区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部)、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减灾救灾和社会救助工作,整合资源,综合施救,区民政局建立了民政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统筹协商机制,整合内部资源,对受灾人员综合施救。重点对特困对象因灾倒房恢复重建问题,统筹住建、扶贫、慈善及社会力量等资源,整合民政救助政策,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采取“交钥匙”的方式,解决特困对象恢复重建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的探索和灾践,结合_区实际,在实施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整体标准偏低。_区暂行的救助标准虽然略高于_省级救助标准,但仍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距离,且未能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特别是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救助标准低于住建部门危房改造和扶贫搬迁补助标准,按灾民需求和实际明显偏低。

(二)因灾倒房救助时效性偏缓。受灾户住房倒塌后,依据政府资金管理规定,重建资金要等到年底验收和上级救助资金到位后,才能将救助资金发放到户。

(三)对特殊困难受灾户的救助力度偏弱。资源整合力度不强,对于特殊困难受灾户的救助按现行标准远不能解决其困难。

结合受灾人员救助工作实际和存在问题,建议如下:

(一)适应新常态,加大对县市区资金支持的力度。当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县市区级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下滑,救灾支出压力大,建议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力度。

(二)适应新背景,加大政策资金统筹整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出台,将救灾纳入社会救助大范畴,为受灾人员救助提供了有利条件,建议民政部在制定灾民救助标准时,在资金来源顶层设计上,可否将住建、扶贫、残联等部门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等资金从社会救助大层面上予以统筹,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适应新需求,提高救助标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现有的救助标准已不能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建议灾害应急期间生活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20-25元(含大米、食用油、蔬菜、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品),救助时限20-30天;将灾害过渡性生活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20-25元(含大米、食用油、蔬菜、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品),救助时限3个月;将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救助标准提高到15000-20000元/人;将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救助标准提高到2-3万元/户,因灾损房维修救助资金提高到20__-3000元/户;将旱灾临时救助提高到100-150元/人;将冬春荒救助标准提高到200-300元/人。

(四)适应新作为,提高救助时效性。建议民政部会商财政部,加快各级财政部门对受灾人员救助资金的划拨发放速度,增强救助时效性。

(五)适应新形势,提高自然灾害风险分担比例。建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实施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人员调研报告篇8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基础性工作,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强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会计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会计电算化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对深化会计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使财会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更多地参与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能,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也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我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截止今年才普及运用,发展虽然有点缓慢,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会计人员记账的工作量,是记账方式的一个飞跃变化,是我们单位乃至整个黄河系统会计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然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应田,给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人员应充当什么角色?使我们困惑之余也进一步思考。

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

1.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和软件维护的困惑

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是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设计的,各单位会计业务处理方式不尽相同,管理上所需会计信息资料也有差异,若程序要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必定存在许多不必要和无效的中间过渡数据文件,这些文件的存在直接影响软件操作程序的简化,而且还会出现所需信息无法满足的情况,这是软件供应商与会计人员之间在业务技术上沟通的差异。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会计人员苦于贫乏的计算机知识,对软件及数据系统的维护均无法达到标准。

2.传统观念与习惯管理方式的困惑

在手工会计工作中,账务处理方式是平行登记法,总账和明细账是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进行平行登记,总账对整个账簿体系起控制作用,总账和明细账之间是统驭与被统驭、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而计算机记账则采用的是集中处理方式,总账和明细账都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登账的依据相同,因此,这里的分类账已经不是手工会计意义上的总账和明细账了。在运用会计软件后,很多会计人员认为软件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改为机器记账而已,软件所提供的报表信息并没有比以前多,而且有些报表取数较繁杂,很多人并未尝到使用财务软件的优越性,传统观念及管理方式始终在会计工作程序中起主导作用,会计电算化除了减少会计人员记账结帐的工作量外,并未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有多大帮助。

3、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的困惑

现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内部搞得非常火爆,但在业外似乎有点出人意料,有关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和专有名词,有些会计人员从来就未听说过,好多英语单词不认识,会计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更是无从谈起,就连许多领域的管理人员也存在同样的困惑,这种对企业信息化保持冷漠的态度,归根到底是知识的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4、会计无纸化及会计信息安全性的困惑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实施,会计数据信息不再是以活页账、订本账的形式记载,而是以电子会计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因此,会计无纸化产生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和审核确认,电子会计数据安全保护和无纸化的会计系统的审核问题,已经成为会计领域的新课题。电子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确认,在现有计算机会计环境下,存放在磁盘或光盘上的会计数据可以通过适当的计算机工具修改,并且可以做到不留任何痕迹,确保这些电子数据的安全是无纸化信息系统的关键,会计资料的无纸化对会计信息的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财会人员的思考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运用,其速度和效率是手工会计所无法比拟的,在其给会计人员带来困惑的同时,又给会计人员带来怎样的思考呢?

1、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改变,使传统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会计电算化业的发展,给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能只是固守传统的会计方法和传统的会计程序,而要不断更新知识,改变知识结构。今后,会计人员执行的任务应侧重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各种信息等等,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中的作用,使会计电算化由会计核算方法的电算化向会计管理电算化的方向发展。

2、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

会计电算化事业关键在人才,只有培养大量既有计算机知识,又有一定会计业务水平的人才,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根据《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人员进行强化电算化岗位培训,无疑是会计人员初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捷径。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小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3、进一步加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安全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有效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机构的职能和组成要素都相应发生了变化,但不论电子数据处理机构怎样设置,职能怎样变化,其职能间的牵制措施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必不可少的,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应首先加强对岗位的授权及密匙的管理;其次要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稽核、传递工作的控制:另外,还要坚持岗位轮换制度,加强各岗位各职能间的互相牵制。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保管一般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其会计档案不仅包括证、账、表,而且还包括会计软件技术文件。因此,要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结合会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保管、调阅、复制、修改、销毁等制度,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软件维护等工作环节也要制定相应的保密安全措施,以减少无纸化会计信息带来的困惑。

4、计算机网络化会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网络电算化,在发达国家早已相当普遍,而我国还很落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网络来进行财务管理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其内涵和外延都已扩大,会计电算化系统其实就是一套企业现代管理系统,它涉及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参与企业管理的功能,如财务分析、资金管理、领导决策、财务监控以及投资预测分析,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应该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成为企业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主人,同时在企业管理层的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人员调研报告篇9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不断加重,原有的人员编制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部门的高效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开始临时聘用人员,从而满足实际工作开展需求。下面通过对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工作现状,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现阶段,__县包括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儿童福利院、一包中心、民政局干休所、公安局、交通局以及城市规划局等在内的家机关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工作开展需求,临时聘用人员数量一共达到了_名。从总体来看,所聘用的临时人员主要分布在司机、门卫、水电工、管护人员、保安、炊事员、打字员、交通协管员以及城管监督员等一系类辅助性岗位上。当前,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底层人员,他们在工作上肯吃苦,能够服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大局,为__县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部分单位临聘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些单位为了简化人员招聘程序,降低人工成本,仍然采用了直接招聘的形式。另外,临聘人员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他们有着许多个人实际问题,迫切要求改变低收入、无保障的局面,这些问题都为临聘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无法很好解决,甚至会影响到单位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人员分析

具体来看,当前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一共有__人,其中男性临聘人员为__人,占比达到%,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占比达到了%;临聘人员主要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占比达到了%,其次为大专,占比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聘人员较少,占比仅为%;从收入方面来看,有超过%的临聘人员,月收入在1000~20__元之间,有%的临聘人员月收入在20__~3000元之间,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临聘人员占比为%,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临聘人员占比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__县事业机关单位临聘人员整体年龄较大,整体学历偏低,整体收入水平也较低,并且大部分临聘人员并未签订合同,也没有获得社会保险保障。

三、工作现状

(一)现有编制严重不足,只能招聘临聘人员推动工作。

从现阶段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__县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__县机关事业单位现有人员编制已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前各单位工作开展的需求,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对此,由于编制的限制,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临时员工,主要满足一些辅助性岗位的工作需求,从而缓解当前编制不足对工作开展的影响。

(二)临聘人员大多数承担大量工作。

总体来看,当前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工作强度较大,用人单位对于他们的工作岗位并无明确要求,甚至成为了单位中的万金油,哪个岗位有需求就直接顶上,加班非常普遍。比如有某个单位技术岗位的临聘人员反映其工作量超过了编制员工的2倍以上,面临极高的工作强度,不仅对临聘人员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同时导致很多部门出现了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临聘人员工资待遇比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0~20__元之间,而__县的最低工资标准为_元,可以看出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工资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有很多临聘人员并未购买社会保险,这主要是由于临聘人员收入过低,不愿购买社保或者是由于单位不愿意为临聘人员购买社保。

(四)全县临聘人员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__县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把关不严,无相应上岗证书而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临聘人员数量较多,很多单位对临聘人员的管理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只看到短期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还可能出现违规泄密的现象。

(五)临聘人员队伍不稳定。

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由于主要来源于社会底层,其中很多人的生活较为困难,迫于无赖才会选择到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岗位工作,而机关事业单位待遇收入较低,也不愿意为临聘人员购买社保,导致很多人员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因此会选择离岗。而部分年轻临聘人员,由于找到更好的工作,也会选择离岗,这就导致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流动性较大,临聘人员队伍整体稳定性较差。

四、工作建议

(一)政府落实单位,严格控制临聘人员职数。

临聘人员由于大部分素质偏低,在参与政府事务过程中,其主体合法性以及工作能力会受到公众质疑,而一旦出现违规问题,临聘人员往往容易成为替罪羊。对此,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对临聘人员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提高临聘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把好入口关,规范人才入口,明确由某个单位审查批准招聘。

当前,__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的招聘较为混乱,各自为政,为了进一步规范临聘人员招聘工作,建议由县编委办、人社局以及财政局根据用人单位的正式编制数量、工作职能以及实际工作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核定各单位的临聘人员招聘计划,并划拨专线资金,统一进行管理,规范临聘人员招聘管理工作。

(三)广而发布信息,吸引更多人为政府服务。

当前,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进行临时工的招聘,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报纸等进行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需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招聘工作,从而为单位吸引更多的人才。

(四)想方设法出台待遇,提高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物价水平来确定临聘人员的工资待遇,从而使临聘人员的收入能够维持生活需求。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应该通过横向对比,缩小临聘人员与正式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为临聘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如果条件允许,还能够为临聘人员提供更多的福利,更好地发挥激励效果。

(五)解决特殊群体就业工作。

机关事业单位对临时工的招聘可以优先面向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辅员退伍军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这部分人生活压力较大,通过向这些人员提供临时工作,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同时还能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

人员调研报告篇10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局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梳理出6个长江水文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课题,并明确6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作为课题负责人。根据分工,宋志宏负责长江委水文局编制外人员管理专题调研。

随着长江水文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外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我局聘用了比较多的编制外人员。目前,编制外人员已成为我局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管理介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缺乏政策依据,在用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计划性不强、用工渠道比较混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既不利于单位的发展,也不利于调动编制外人员的积极性,还给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编制外用工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编制外人员的切身利益,加强编制外用工管理,是我局当前较为紧迫的课题。

一、编制外人员及管理情况

为摸清我局编制外用工及其管理现状,我们对全局编制外用工及其管理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长江委水文局编制外用工情况登记表》,共20个指标,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用工主体、用工性质、所在岗位、合同签订情况、收入情况、社会保障缴交情况等内容。根据各勘测局上报的登记表,我们将其组合成长江委水文局编制外人员数据库。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全局编制外人员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长江委水文局编制外用工情况统计表》,包括单位、人数、性质、学历、岗位、用工性质、用工主体、社会保障、收入水平、特殊情况等内容。目前,我局编制外人员及其管理情况具体如下:

(一)编制外人员情况

截止2月28日,全局编制外用工总数为420人,约占全局在岗职工总数的20%。

按性别划分,男性302人,女性118人。

按学历划分,大学本科21人,大学专科67人,中专及以下332人。

按岗位划分,从事水文勘测、水情预报、网络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90人,委托观测员195人,汽车驾驶员24人,船舶驾驶员或船舶轮机人员30人,后勤服务人员81人。

按用工性质划分,全日制用工170人,非全日制用工250人;劳动关系242人,劳务关系178人(主要是派遣人员、返聘外单位退休人员)。

按用工主体划分,由勘测局直接聘用61人;由勘测局所属部门直接聘用212人;由勘测局所属公司聘用22人;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聘用125人。

特殊人员情况。聘用外单位退休人员29人,分布在上游局、下游局、长江口局;聘用退伍军人22人,其中上游局4人、三峡局8人、荆江局2人、汉江局6人、长江口局2人,这部分人员“五险一金”全部缴纳;职工子女或原计划内长期临时工27人。

(二)编制外用工管理情况

了解到的情况看,我局编制外用工全部签订了书面合同,办理了规定必须办理的社会保险,在合同中止、变更、续签等环节上均严格按规定办理,整体上符合《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多种用工形式,合理规避编制外用工风险。在420名编制外聘用人员中,与勘测局或测站签订合同的均是非全日制用工、返聘的外单位退休人员等较为简单、风险较小的用工形式。对于容易产生劳动争议的21名劳动用工(主要是退伍军人、职工子女),则由公司聘用,对于其他132名全日制用工,则由所属公司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