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法医学)课件3_第1页
刑事技术(法医学)课件3_第2页
刑事技术(法医学)课件3_第3页
刑事技术(法医学)课件3_第4页
刑事技术(法医学)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砍创

创口特征创口:梭形哆开创腔:横断面呈楔形,内无组织间桥创缘:整齐创角:较钝创壁:光滑平整创底:常伤及骨质,有时在骨质砍痕中遗留刀刃碎片,注意提取,可帮助认定凶器。斧刃伤菜刀砍伤屠刀砍伤〔伴骨折,轻伤乙〕〔二〕切创

创口特征:创口:梭形哆开创腔:内无组织间桥创缘:整齐创角:锐利,并在一端有浅表的延长切开线创壁:平整光滑创底:平整试切创〔试切创〕:自杀时,自杀者因开始时的心理矛盾及疼痛感,常常开始切的表浅,逐渐加重,故可发现数条与主要创口平行的浅表切创。手术切口〔三〕剪刀损伤

人体组织受到剪刀两刃合拢时,组织完整性遭到破坏的一种损伤。1、夹剪创:2、刺剪创:常见于颈、胸、腹部,伤及内脏。3、剪断创

〔四〕刺创

部位:胸腹多见。特点:创口小,创道深,常伤及内脏,内出血多,刺入口与刺出口横断面一致。分类:贯穿刺创盲管刺创性状:刺入口形状取决于刺器的横断面形状。无刃:刺入口直径小于横断面直径,呈“O〞形。有刃:垂直刺入:刺入口=横断面刺入切割:刺入口大于横断面刺创管:与刺器的长短和作用力的出大小有关。刺出口:一般小于刺入口。心脏刺创:创角变钝,创缘不齐,创腔不规那么,心脏刺创与皮肤刺创或衣服创口可以不一致。刺创刺创第四节火器损伤

发火武器作用于人体造成的损伤称为火器伤。一、枪弹创:由枪弹击中人体造成的损伤。〔一〕种类:〔二〕枪弹创的特征〔三〕枪弹创的检验二、霰弹创三、爆炸伤〔一〕爆炸损伤的概念〔二〕爆炸伤的特征〔三〕爆炸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一〕种类1、贯穿枪弹创:弹头射入人体形成射入口、射创管及射出口,穿出体外的枪弹创。2、盲管枪弹创:弹头射入人体后,存留于组织中,没有穿出体外。3、盘旋枪弹创:弹头在体内受到不同组织的阻挠,改变弹头的方向,弹头沿皮下或骨外表或器官外表弯曲走行。4、擦过枪弹创:弹头以切线方向擦过体表形成的损伤,呈条状的出表皮剥脱或沟状的组织缺损。5、反跳枪弹创:弹头击中一坚硬物体后,反跳击中人体,弹头多变形,速度减慢,并留在组织内。〔二〕枪弹创的特征

1、射入口:弹头以一定的冲击力,穿入人体时形成的创口。2、射创管:弹头在体内的弹道。方向常与射击方向一致。3、射出口:弹头从体内穿出皮肤所形成的创口。创缘外翻,中央无组织缺损。4、射入口与射出口的区别〔1〕远射手枪30CM、步枪1~1、5M以外。A、孔状的组织缺损,创缘皮肤内卷,直径小于弹头直径。B、污垢轮:孔的边缘附有弹头附着的油垢,铁锈等物质。C、挫伤轮:弹头在皮肤上呈漏斗状凹陷穿入体内过程中,在其创缘接触部位,由于弹头旋转挫压擦拭形成的表皮剥脱区。

〔2〕近射A、火药颗粒嵌入皮内和皮下组织。B、烟灰附着:火药燃烧成烟。C、烧痕:火药燃烧时对射入口周围组织的烧伤。D红环现象:〔3〕接触射击A、星芒状挫裂创,射入口大于弹头直径。B、创道内火药颗粒沉着。C、枪口印痕:爆炸气体的作用,将皮肤掀起,并紧压枪口形成。

4、射入口与射出口的区别创口特征射入口 射出口形状一般呈圆形一般呈裂隙状椭圆形星芒状组织缺损 有 无创缘 内翻 外翻擦拭轮有 无挫伤轮有 无烧痕近射有 无烟灰 近射有 无火药颗粒 近射有 无红环现象近射有无

射入口与射出口〔三〕枪弹创的检验

1、衣服的检验:区分入口、出口2、弹头的提取3、弹壳4、弹头或异物的定位5、发射的证明三、爆炸伤〔一〕爆炸损伤的概念炸药爆炸造成的人体损伤称为爆炸伤。多见于生产生活等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也见于他杀和自杀。〔二〕爆炸伤的特征1、炸碎伤2、烧灼伤3、抛出物及弹片射入伤4、冲击波伤〔三〕爆炸损伤的法医学鉴定1、查明爆炸现场,确定爆炸点;2、提取有关物证检材;3、检验人体损伤程度;4、分析爆炸性质第五节机械性损伤的检验与鉴定

一、机械性损伤的检验〔一〕了解案情〔二〕全面勘察现场二、机械性损伤的鉴定〔一〕致伤物的推断与认定〔二〕生前伤、死后伤的鉴别〔三〕自杀伤、他杀伤与意外灾害伤的鉴别(四)死亡原因的鉴定三、机械性损伤的合并症〔一〕休克〔二〕失血〔三〕栓塞〔四〕窒息〔五〕损伤可直接引起细菌感染〔二〕全面勘察现场

1、周围物体与人体的关系;2、注意发现血迹,观察记录血迹分布形式;3、固定现场:照相或摄影4、检验:5、本卷须知:〔一〕致伤物的推断与认定1、损伤的性状:根据损伤的种类,判断致伤物的着力面形态、特征,如指甲形成的半月形皮肤出血、牙齿咬痕、轮胎印痕、索沟、棍棒形成的中空性皮肤出血等。2、损伤内异物:如漆片、刃片、木屑等,采用体视显微镜、微量化学分析、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等。3、嫌疑致伤物上的附着物:血痕、毛发、组织碎片等,采用血清学、免疫学、遗传学、组织学的方法,进行性别、血型、组织细胞的种类检验等。〔二〕生前伤、死后伤的鉴别1、生前伤的定义2、死后伤的定义3、局部生活反响:出血:创口哆开炎症4、全身生活反响:机体异物的移动造成的各种栓塞;全身贫血;全身感染;血液吸入或咽下〔三〕自杀伤、他杀伤与意外灾害伤的鉴别1、损伤部位2、损伤的排列与方向3、损伤程度与数目4、有无抵抗伤5、致伤物的种类6、现场情况7、其他思考题1、什么叫机械性损伤?2、如何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3、如何鉴别损伤性质?4、推断致伤物的依据有哪些?5、如何区分子弹的射入口与射出口?6、形成损伤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什么?第五章其他物理性损伤第一节烧伤与烧死一、烧伤与烧死的概念二、烧伤与烧死的特征三、死亡原因及机理四、烧死的鉴定

一、烧伤与烧死的概念高温作用于局部皮肤或黏膜造成局部组织的损害称为烧伤。高温损伤致死称为烧死。多发生于房屋着火、飞机或飞机失事等引起火灾的案件或事件中。烧伤与烧死多属于灾害事故,用火自焚者少见。利用火烧他杀〔不包括纵火中偶然烧死者〕更属罕见。但利用火烧焚尸灭迹掩盖杀人罪行者较常见。

二、烧伤与烧死的特征〔一〕烧伤的特征:分四度。Ⅰ度烧伤,又称充血期、红斑期。Ⅱ度烧伤,又称水泡期。Ⅲ度烧伤,又称坏死期。Ⅳ度烧伤,又称炭化期。〔二〕烧死的特征1、尸体外部征象〔1〕局部1~4度烧伤。〔2〕闭眼现象〔3〕高温作用2、尸体内部征象〔1〕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2〕深层血管或心脏血液中含有大量碳氧血红蛋白〔3〕呼吸道及胃、十二指肠内有烟灰炭末附着〔4〕硬脑膜外热血肿

二、烧伤与烧死的特征

三、死亡原因及机理1、烧伤性休克:2、中毒:3、窒息:4、继发感染:

四、烧死的鉴定1、烧死确实定。〔1〕尸体上有无局部或全身的生活反响。〔2〕呼吸道内有烟灰炭末附着。〔3〕深层血管或心脏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可高达50~75%。2、烧死的性质。〔1〕 意外或灾害烧死,受害人多是当事人及老弱病残或醉酒者。〔2〕自杀烧死:一般都有明显的自杀原因。〔3〕他杀烧死,一般都有明显的他杀因素。3、个人识别。第二节冻伤与冻死一、冻伤与冻死的概念二、冻死的原因与机制三、冻伤与冻死的特征四、冻死的鉴定

一、冻伤与冻死的概念人体处于低温环境下,引起局部组织的损害称为冻死。人体受较长时间的低温作用,致使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引发体温逐渐下降,影响机体代谢及生理功能紊乱而致的死亡,称为冻死。冻死和冻伤多为灾害,也可见于意外事故,如误被关入冷库中、醉酒者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等情况。冻死自杀者极少见。用冷冻杀人可见于弃婴或虐待,也有将被害人捆绑后弃于低温野外被冻致死。偶有投毒他杀后,抛尸野外,伪装冻死现场的可能。

三、冻伤与冻死的特征〔一〕冻伤的特征冻伤的程度与接触低温环境的时间长短有关,根据局部损害程度不同,冻伤可分为四度:1、Ⅰ度冻伤〔红斑〕2、Ⅱ度冻伤〔水泡〕3、Ⅲ度冻伤〔坏死〕4、Ⅳ度冻伤〔坏疽〕〔二〕冻死的特征1、尸体外表征象2、尸体内部征象第三节电流损伤

一、电流损伤的概念二、电击伤与电击死三、雷击伤与雷击死

一、电流损伤的概念

因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称为电流损伤。电流来源有两种:一是人工电流,如工业上和生活中的用电;二是自然电流,如雷电。人工电流有交流和直流之分,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人体对交流电比对直流电要敏感4~6倍。

二、电击伤与电击死由人工电流引起的损伤或死亡,称为电击伤或电击死。〔一〕电击伤与影响电流作用的因素:电流强度、电压、电阻、频率、电流的性质、通电持续时间、触电的部位和方式、机体的状态。〔二〕电击死的尸体征象:电流斑、电流烧伤表皮剥脱坏死、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现象、尸体内部征象。〔三〕电击死的鉴定1、现场2、尸体检验三、雷击伤与雷击死〔一〕雷击死的概念〔二〕雷击死的机制〔三〕雷击〔伤〕死的尸表达象1、雷击花纹2、电击灼伤3、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4、尸体内部〔四〕雷击死的鉴定第六章机械性窒息

第一节机械性窒息概述第二节缢死第三节勒死

第四节扼死

第五节溺死

第六节其他机械性窒息死亡

第一节机械性窒息概述一、窒息与机械性窒息的概念〔一〕窒息的概念〔二〕机械性窒息的概念二、机械性窒息的分类〔一〕压迫性窒息〔一〕堵塞性窒息三、机械性窒息的过程及表现〔一〕呼吸功能障碍〔二〕神经肌肉功能失调四、机械性窒息的一般尸表达象〔一〕尸体外表征象〔二〕尸体内部征象一、窒息与机械性窒息的概念当机体呼吸受到阻碍时,人体所必须的氧气吸入减少或停止,全身各器官组织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组织细胞功能紊乱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窒息。由于机械暴力作用,使鼻孔、口腔同时被闭塞,或呼吸道被压闭,或胸腹部受挤压发生呼吸障碍,影响气体交换,造成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导致人体生理机能障碍的过程,称为机械性窒息。

二、机械性窒息的分类根据机械性暴力作用的方式和部位不同,将机械性窒息分为压迫性窒息和阻塞性窒息两大类。〔一〕压迫性窒息1、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2、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二〕阻塞性窒息1、闭塞呼吸孔所致的窒息死2、异物阻塞呼吸道所致的窒息3、液体吸入呼吸器官所致的窒息

三、机械性窒息的过程及表现

〔一〕呼吸功能障碍1、窒息前期2、吸气性呼吸困难期3、呼气性呼吸困难期4、呼吸暂停期5、终末呼吸期6、呼吸停止期〔二〕神经肌肉功能失调〔三〕血液循环障碍四、机械性窒息的一般尸表达象〔一〕尸体外表征象1、尸斑出现早且显著2、颜面肿胀发绀3、面部皮肤及粘膜下淤点性出血点4、尸冷缓慢5、流涎、流涕,大、小便失禁及精液溢出〔二〕尸体内部征象1、血液呈暗红色流动状2、内脏淤血3、浆膜及粘膜下淤点性出血4、肺气肿和肺水肿第二节缢死

一、缢死的概念二、缢死的机制三、缢死的方式及姿势四、缢绳、缢套及绳结五、缢死的尸体征象六、缢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一、缢死的概念是指利用自身全部或一局部的重力,拉紧套在颈〔项〕部的绳索状物,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的窒息死亡,俗称吊死。由于缢死的方式与姿势不同,其颈部所承受体重的的压力大小也各有不同。一般认为,悬位缢死者承受体重压力的100%,蹲位缢死者为70—80%,卧位缢死者为体重的20%。二、缢死的机制

〔一〕呼吸道的闭塞导致呼吸障碍〔二〕颈部血管受压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三〕颈部神经受压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四〕颈椎脱位或骨折导致脊髓损伤三、缢死的方式及姿势

〔一〕缢死的方式1、前位缢死2、侧位缢死3、后位缢死〔二〕缢死的姿势:悬位、立位、坐位、蹲位、跪位、卧位等。侧位缢死四、缢绳、缢套及绳结

〔一〕缢绳1、硬绳索2、软绳索3、半硬质绳索〔二〕绳套1、固定绳套,又称死套2、滑动绳套,又称活套〔三〕绳结有活结、死结、瓶口结、牛桩结、领带结、外科结等。五、缢死的尸体征象

〔一〕尸体外部征象1、颈部征象〔缢痕〕2、颜面部改变3、尸斑与尸僵4、其他外部征象〔二〕尸体的内部征象1、缢沟的组织化学改变2、缢沟深部组织学改变3、颈动脉损伤4、骨折5、内脏变化颈部缢痕缢痕缢绳与缢痕六、缢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一〕了解案情1、了解当事人的自然、社会情况。2、详细询问发现人现场原始状态。〔二〕仔细勘验缢吊尸表达场1、详细勘查现场2、对缢索各部位名称的描述〔三〕详尽地进行尸体外表和尸体解剖检验1、尸体有无窒息的一般征象,以确定是否为窒息死亡2、颈项部缢沟的性状与现场缢绳的性状是否互相符合3、必要时,毒物的检验4、根据尸表达象等推断死亡时间〔四〕正确判定缢吊尸体的性质六、缢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第三节勒死一、勒死的概念二、勒死机制三、勒死的尸体征象四、勒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一、勒死的概念是指用自己的手或他人的手,或借助于某种机械作用,拉紧颈项部的绳索或绳索状物,使颈部受压窒息死亡称为勒死或绞死。绞勒时所用的绳索常见的有麻绳、电线、皮带、尼龙绳或尼龙袜、毛巾、布条、围巾等。一般常用半软半硬的绳索。二、勒死机制

〔一〕压迫呼吸道〔二〕压迫颈部血管〔三〕压迫颈部神经三、勒死的尸体征象

〔一〕颈部改变1、颈部外表改变2、勒沟深部的改变〔二〕颜面部改变1、颜面肿胀呈青紫色2、眼结膜及勒沟以上的颈、面部的皮肤,常可出现散在性的点状出血〔三〕其他征象1、尸斑2、体表及手足的损伤3、内脏的改变颈部绳结颈部绳结印痕

四、勒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1、严格区别缢死与勒死〔见表〕2、自勒与他勒的鉴别〔见表〕第四节扼死一、扼死的概念二、扼死的机制三、扼死的方式四、扼死的尸体征象五、扼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一、扼死的概念

用手扼压颈部引起的窒息死亡称为扼死。扼死只见于他杀。二、扼死的机制

三、扼死的方式〔一〕单手扼颈〔二〕双手扼颈〔三〕其他方式扼颈〔四〕扼颈的辅助手段四、扼死的尸体征象〔一〕尸体外部征象1、扼痕2、扼痕的分布与发现3、颜面部改变〔二〕扼死尸体的内部征象1、颈内部征象2、内脏变化:淤血、水肿、点状出血等五、扼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一〕警惕加害人扼颈时的辅助手段。〔二〕扼痕的形成显现时间有的需要经过12—24小时。〔三〕在勘验扼死案件现场时,要注意发现并提取受害人指甲中的出毛发、皮屑、血痕、纽扣、衣片等异物,从中发现加害人遗留的物证。第五节溺死一、溺死的概念二、溺死的机理三、溺死的尸体征象四、硅藻检验在确定生前溺水中的意义五、溺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二、溺死的机理

〔一〕窒息〔二〕电解质紊乱〔三〕呼吸衰竭〔四〕声门痉挛〔五〕水中休克三、溺死的尸体征象〔一〕外部尸体征象1、尸斑出现缓慢、颜色浅淡2、口鼻部见白色蕈形泡沫3、手中抓有异物4、皮肤皱缩、肿胀、脱落。5、皮肤呈鸡皮样改变。6、尸体的沉浮及腐败。7、水中尸体多见损伤手套样脱落蕈形泡沫〔二〕溺死尸体内部征象1、呼吸系统的改变2、心血管的改变。3、消化道内有溺液。4、内脏器官见浮游生物。5、肌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