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练习:3.9窦娥冤(选场)(语文4)_第1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3.9窦娥冤(选场)(语文4)_第2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3.9窦娥冤(选场)(语文4)_第3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3.9窦娥冤(选场)(语文4)_第4页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3.9窦娥冤(选场)(语文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窦娥冤(选场)(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嫡(dí)亲看觑(qù)斟酌(zhuó)古陌荒阡(qiān)B.笙(shēng)歌奔丧(sàng)忤(wǔ)逆忘餐废寝(qǐn)C.症(zhèng)候亢(kàng)旱纤(xiān)尘当垆涤(tāo)器D.知契(qì)提(tí)防连累(lěi)无捱(āi)无靠解析B.“丧"读sāng;C。“涤"读dí;D。“提”读dī。答案A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只望婆婆看觑则个(照看,照顾)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炎热)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丑陋)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大旱)解析丑:羞惭。答案C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B.适值我婆婆患病,着小妇人安排羊肚儿汤吃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相会C.愁则愁意兴阑珊,咽不下这交欢酒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D.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无耻之尤解析A.两个“消魂”都是悲伤的意思。B。两个“适”都是恰好的意思。C。两个“阑珊”都是将尽的意思。D。第一个“尤"是祸患的意思,第二个“尤”是特别的意思.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吾独穷困乎此时B.不是窦娥忤逆,生怕傍人论议C.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D.长余佩之陆离兮解析B.“忤逆”古今都是不孝顺的意思.A.“穷困”句中是境况窘迫,走投无路,今义是生活贫穷。C.“浪荡”在句中是朗朗、清明之义,今义是不务正业、行为不检点.D。“陆离”句中是指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答案B5.下列句中元杂剧角色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外:角色名,外末扮演的是老年男子.B.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C.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D.卜儿:角色名,扮演中年妇女。解析卜儿:扮演老妇人。答案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端正好】【滚绣球】两首曲子,回答6~9题。(10分)【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6.窦娥一出场即谴责天地鬼神,抒发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A.窦娥一出场就鸣冤叫屈,抒发了女主人公强烈要求伸张正义,渴望光明的心情。B.曲词通过对天地鬼神的指责,表现出了女主人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C.曲词慷慨激昂,言词激切,表达了女主人公悲愤、不平之气。D.受冤屈不指责官府而埋怨天地,怨恨天地又最终只能“两泪涟涟”,可见女主人公在情感上的胆怯,精神上的懦弱.答案C7.对【端正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开篇即鸣冤叫屈,运用了“正衬”的手法,“没来由”“不提防”这样平常轻松、口语化的言语与“犯王法"和“遭刑宪”这样人生的大不幸相提并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表现出了窦娥的屈,官府的恶,社会的不公,天地的偏袒。B.这首曲词表达了窦娥的怨愤、不平之气,交代了窦娥承受到的灾难,她虽冤深似海,但却不敢指责官府,只能在那里怨天尤人,空叹息.C.窦娥蒙冤屈,“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表达出了人生无常,世间之事难以预料的喟叹,大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D.这首曲词写出了女主人公蒙受冤屈之深,世间的不公与代表正义的“青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把控诉的矛头引向了“天地”这一最大的根源。答案D8.细细品味【滚绣球】,体会窦娥对“天地"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信赖(清浊分辨)-—到怀疑(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进而揭露(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最后否定(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9.从语言效果的角度思考,【滚绣球】运用了哪些语言表达技巧来抒发人物强烈的感情和突出人物的性格?(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语的反复、反问句的使用、感叹句的连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抒发了人物强烈的感情,突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呼告的运用表达了对天地的强烈控诉。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4题。(20分)《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名作.《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描写一个清白无辜的年轻妇女——窦娥,在流氓、贪官的重重迫害下,蒙冤至死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元代封建统治的黑暗现实。《窦娥冤》全剧共四折,……第三折是唱功戏,关汉卿选用的音乐“宫调”是“正宫”。虽然当时演奏的曲谱已经失传,但是,从古代有关的音乐书籍中可以推论到,“正宫”乐调的声调和感情,一般是用来表达惆怅和悲壮的。这就从戏曲音乐的角度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的基础,而这又是第二折[南吕]宫调伤悲感愤声情的继续.因此,第三折是在鼓、锣、拍板、笛等乐器制造的悲剧气氛中开场的。监斩官随即上场,三言两语就把行刑付斩前阴森恐怖的特定环境勾勒出来,鼓三通,锣三下,①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造足了,带枷的窦娥才被推出场。这时候,观众急于要知道的是窦娥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窦娥也必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顺应了中国戏曲的特点,以唱段刻画人物内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窦娥以[正宫]为宫调的第三折的套曲唱段。开口呼唱出的[端正好]起势就很不凡.用“没来由”三个字领起全曲,既概括了第一、二折的故事情节,又为下面字字悲愤、滴滴血泪的唱词作了铺垫。……当唱到“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时,对封建社会无比憎恨的思想力量蓦然爆发出来。思想力量的表达借助于艺术形式的完美。[正宫·端正好]这个曲调的字可以不拘泥于原谱而有所增减,而句却不能增减,只能是五句。从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上我们可以发现,诗词曲讲究偶句对称,也就是句子成双。但是,②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我们却经常碰到单句,关汉卿的这一曲[正宫·端正好]正好只有五句.这是词曲才独有的现象,虽然古曲谱大多数已经失传,不过,从古代有关的戏曲理论书籍中,我们可以推断出,③这种现象是由于音乐与感情高度交融而产生的。或者是拖腔行吟代替了一句,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平声字押韵时,因为平声韵脚可以拉长,不变音,便于行腔拉音,造成余音不绝的气势。或者是因为感情的蕴藉难以言传,而以音乐代替,这种音乐替代与造成跌宕效果的戏曲过门音乐不同,它必然是上句思想感情的发展,是后面感情爆发的酝酿,也是以歌代言的替代。前一种现象在元曲中比比皆是,后一种现象在今天的戏曲中还能见到,这一曲[端正好]和下一曲[滚绣球]就是前一种现象的例子。[正宫·端正好]的谱式规定了,每句的定格字数是三、三、七、七、五字,但在每句中可以加衬字。这样,句式就会有变化。像这一曲[端正好],前两句加上衬字后,变成了三三的六字句式,节奏就变成了“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这种句式的节奏短促、激烈。又由于《窦娥冤》第三折的用韵,选用了元杂剧使用的《中原音韵》中的先天韵,这个韵相当于现代诗歌十三韵辙的言前辙。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所以④开口唱的这两句,首先把人带入到一个冤屈、悲怆而又无可奈何的凄凉境地中,使观众对无辜的窦娥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心,紧接着转入第三句“叫声屈"——“动地惊天"。这种句式的节奏较前两句三三句式的六字节奏缓慢,更由于在平声韵“天"字处拖腔行吟,裂石惊天的唱腔不仅催人泪下,也把窦娥愤怒怨恨的心情倾泻无遗,在音乐的拖腔行吟中促使观众产生联想.(节选自《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第三折》)10.《窦娥冤》第三折一开场的环境描写,虽为简笔勾勒,却历来为读者称道.此文中①处,作者认为用来造足“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的是()(4分)A.鼓、锣、拍板、笛等乐器。B.监斩官的上场。C.行刑付斩前的阴森恐怖。D.监斩官的上场,行刑付斩前的阴森恐怖,鼓三通,锣三下.答案D11.②处“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为什么不讲究“句子成双"而会有“单句”产生?作者推测的几种可能是()(4分)A.行腔拉音,造成余音不绝的气势。B.由于音乐与感情高度交融,而以拖腔行吟代替了一句。C.以音乐代替,以歌代言。D.因为感情的蕴藉难以言传,而以音乐代替。答案BD12.③处“这种现象"指()(4分)A.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有单句。B.[正宫·端正好]正好只有五句.C.诗词曲讲究偶句对称。D.古曲谱大多数已经失传。答案A13.④处“开口唱的这两句,首先把人带入到一个冤屈、悲怆而又无可奈何的凄凉境地中”的原因是()(4分)A.发音时声带颤动。B.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C.选用了言前韵,韵母是鼻韵母。D.使用的先天韵,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答案D14.本文作者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窦娥冤》第三折的?()(4分)A.一个角度,即具体分析[端正好]。B.两个角度:一是悲剧气氛;一是艺术形式。C.两个角度。第3自然段写了一个角度--从戏曲音乐的角度,分析关汉卿采用[正宫]乐调,便于表达惆怅和悲壮的声调和感情,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基础。D.两个角度。第4自然段写了另一个角度—-从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句数角度,分析[正宫·端正好]采用单句形式,采用“先天韵",为第三折营造出悲剧氛围.答案CD阅读下面一首套曲,完成15~17题。(15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容,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瓴毛老野鸡,蹅蹅得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15.“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这段描写说明了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景物描写说明了作者风流潇洒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16.“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