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四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四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四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四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四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厦门市四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或结论描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B.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D.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2.下列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氢气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 C.双氧水制氧气 D.蜡烛燃烧3.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A.He B.Cl2 C.HCl D.CH44.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X的化学式为NO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5.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CaS B.SO2 C.CaSO3 D.CaSO36.经各级部门的大力整治,2018年冬天聊城市“蓝天白云”天数明显增多。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二氧化氮 D.氮气7.下列对事实解释错误的是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D.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硝酸铵与氯化钠观察颜色加水溶解并触摸容器外壁B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滴加稀盐酸滴加氢氧化钙溶液C食盐水和稀盐酸滴加酚酞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D浓硫酸和稀硫酸将木条分别伸入闻气味A.A B.B C.C D.D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氯原子:Cl2 B.氧化铝:AlOC.钙离子:Ca+2 D.钾元素:K10.下列实验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验证蜡烛含有碳元素C.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D.硫在氧气中燃烧1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不变B.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转化观: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D.结构观: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12.“苹(凭)什么”是继“蒜(算)你狠”、“逗(豆)你玩”之后又一网络流行语,说的是近日苹果价格激增。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力的效果。苹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C6H8O6)还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B.维生素C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8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13.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卢瑟福C.门捷列夫 D.道尔顿14.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组成和构成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克B.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D.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15.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对于分子个数之比。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表中的一格,其中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以下三个实验,回答问题: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三个实验中会产生较大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填“实验一”、“实验二”或“实验三”);(2)三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这种不足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3)实验一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4)实验二的实验现象是,铁丝燃烧,________;(5)实验三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18.(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2)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__________,固体的颜色由绿色变成为________。(3)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燃烧的镁条应用________夹持置于石棉网上.(5)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会形成一层白膜:_____,该白膜最方便的除去方法是先加入_____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蜡烛燃烧实验细探究。I.蜡烛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段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图),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猜想①②的由是________________。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气化。(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满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①成立(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猜想②不成立(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猜想③_______(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液化,然后在烛芯气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能燃烧。II.蜡烛熄灭原因探究。下如图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1)如图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蜡烛(足量)逐渐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对如图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探究与结论)(1)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c.蜡烛想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1.解: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但是不能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1,该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不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2、A【解题分析】

A、氢气燃烧,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加热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分解反应,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双氧水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蜡烛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多变一”的特征;氧化反应指的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3、C【解题分析】

由图示可知,分子模型表示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的。【题目详解】A、He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错误B、一个Cl2的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一个HCl的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的,选项正确;D、一个CH4的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故选C。4、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硝酸的性质可知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故正确;B、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中含有的H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2×2)÷4=0,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3﹣2﹣2)÷4=2,N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4=1,故X的化学式为:NO2;故错误;C、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故正确;D、该反应为“一变多”,为分解反应,故正确。故选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5、A【解题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4个硫原子,生成物质有1个硫原子,反应物中有4个钙原子,生成物中有1个钙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守恒;X前面的系数为3,则X的化学式为CaS;故选:A。6、C【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没有列入空气质量监测,不是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错误;B、水蒸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氮是空气的污染物,在空气可形成硝酸型酸雨,故选项正确;D、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7、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食物腐败: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分子发生了变化,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H2和O2的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选B.考点:分子的性质8、B【解题分析】

A、硝酸铵与氯化钠均为白色固体,故方法一无法进行区分,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方法二可进行区分,选项错误;B、碳酸钾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稀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无明显现象,方法一可进行区分,碳酸钾溶液可与氢氧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方法二也可进行区分,选项正确;C、食盐水呈中性,稀盐酸呈酸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无法用酚酞进行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均含有氯离子,故滴加硝酸银溶液均可出现白色沉淀,方法二无法进行区分,选项错误;D、浓硫酸和稀硫酸加入木条后,浓硫酸可将木条碳化,方法一可区分,浓硫酸和稀硫酸均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方法二无法区分,选项错误。故选B。9、D【解题分析】A.两个氯原子:2Cl,错误;B.氧化铝:Al2O3,错误;C.钙离子:Ca2+,错误;D.单独的一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元素,正确。故选D。10、B【解题分析】

A、红磷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当左边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虽然左边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尽,压强变小,右边广口瓶中水会倒流至左边集气瓶中,但右端盛水的广口瓶上有瓶塞,当左右两边压强相等,就不能倒流,但此时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倒流进来的水体积不等于原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选项A不正确;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可以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选项B正确;C、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应该使用相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选项C不正确;D、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水吸收二氧化硫,选项D不正确。故选B。11、C【解题分析】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可能不变,原子个数一定不变,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水通电后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后生成水,所以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选项正确;D、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选项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最外层的电子数,核内的质子数不变,所以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12、B【解题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一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中是宏观对微观,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正确;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而非168,错误;D、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掌握化学式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A【解题分析】

根据化学家在不同领域的贡献结合题意解答【题目详解】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法国的拉瓦锡,并且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选A。14、D【解题分析】

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2+16×6=180,故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2:(16×6)=6:1:8,故不符合题意;C、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12+6=24个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D、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符合题意。15、C【解题分析】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应该均匀分布,且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图中最合理的是C。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解题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字母,A处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B处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填: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实验一集气瓶瓶底炸裂(合理即可)化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的固体,放出热量【解题分析】

(1)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点燃,产生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会产生较大污染;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产生黑色的固体;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点燃,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因此答案是实验一。(2)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的固体,放出热量,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至瓶底,造成集气瓶瓶底炸裂。(3)硫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硫,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因此属于化合反应。(4)实验二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的固体。(5)实验三木炭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反应表示式为:。18、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作催化剂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u2(OH)2CO3CuO+H2O+CO2)黑色.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NH4HCO3NH3+H2O+CO2)分解:镁+氧气氧化镁(Mg+O2MgO)坩埚钳.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OH)2+CO2→CaCO3+H2O)稀盐酸.【解题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用作催化剂;(2)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时,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u2(OH)2CO3CuO+H2O+CO2),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3)碳酸氢铵常温下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NH4HCO3NH3+H2O+C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Mg+O2MgO),燃烧的镁条应使用坩埚钳夹持置于石棉网上;(5)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会形成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OH)2+CO2→CaCO3+H2O);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白膜最方便的除去方法是先加入稀盐酸浸泡再用清水冲洗。【题目点拨】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是:箭头左边书写参加反应的物质,箭头的上方标注反应的条件,箭头的右边书写生成的物质。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内壁变浑浊成立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不可能凝结为白色固体能CaCO3+HCl→CaCl2+H2O+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