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课件_第1页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课件_第2页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课件_第3页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课件_第4页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80年代文学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一方面是适应文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要求有新的文学作品来突破传统僵化的表达模式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同我国政治体制变革相适应的思想变革需要决定的。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带有许多显著不同于前面时期的特点。政治与文化的启蒙是80年代文学在思想方面的主导倾向,而对于文学自身的审美建构在初期的文学复兴之后,迅速成为80年代文学的价值追求。文学在主题和形式方面都充满了探险精神。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都呈现出思潮化涌现的特点。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这些诗歌表现出极强的现实功利性与战斗性。诗歌中体现的关乎“文革”历史与国家现在和未来的激愤式的呐喊,直面现实的战斗精神,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并引发了新时期伤痕文学的出现。同时,此次运动也是新时期文学创作所体现的“悲愤式悲剧文学”审美形态的滥觞。1976年清明前后,大批民众借用诗歌在内的各种文学形式在天安门广场表达对周恩来的悼念与对“四人帮”专政的抗议。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会议对过去十年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彻底的批判;同时重申了“双百方针”,并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总方针,取代了之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口号。“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对新时期文学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学创作开始进入到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5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巴金、王蒙、茹志鹃等。他们的作品一定程度上是“五四精神”的再现。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朦胧派诗人,梁晓声等。他们的作品中包含对现实的强烈怀疑和否定,或反映出新的民间化的创作趋向。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伤痕文学展示了“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塑造了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标志着现实主义精神的复归。但其中许多作品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与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将文革灾难和个人不幸归之于政治上的“左倾”路线,并没能出现包容更深广的历史内容和具有重大悲剧美学意义的作品。1977年刘心武发表小说《班主任》,不久卢新华发表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由此得名。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1977年刘心武发表小说《班主任》,不久卢新华发表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由此得名。主要成就:古华《芙蓉镇》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作品在极左政治路线的中国农村的背景下,刻画了木讷、本分、勤劳的农民邢老汉的形象。邢老汉养了一条黄狗,却在匪夷所思的打狗运动中被枪杀,而邢老汉也在接踵而至的打击中死去。作品刻画出他精神的痛苦和孤寂,形象地展示了极左政治路线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在控诉和揭露的同时展现了苦难民间的情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作家群体:多是50年代归来的作家群,如王蒙。反思文学的叙事方式:1.强调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一致性,使个人苦难具备超越个人的普遍社会历史意义;2.从民间视角揭示现实生活的谬论和悲剧。“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主要指反思80年代初对建国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的小说。茹志鹃1979年发表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标志着反思文学的起步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主要指反思80年代初对建国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的小说。代表作品:王蒙《海的梦》、《蝴蝶》张贤亮《灵与肉》系列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朦胧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崛起是西方现代文学技巧和本土化经验的产物。标志:1979年3月,北岛的《回答》发表,标志着朦胧诗由地下正式走上诗坛,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冲击波。艺术策略和方式: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以掩饰情思。特征: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主要表现对象是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不要离开我,那条很短很短的街,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岁月。——《会唱歌的鸢尾花》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致橡树》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转向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表达对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改革文学”由此兴起。开篇之作: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创作原则:小心地不脱离群众,谨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训令,有选择地批判过去。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高晓声的短篇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买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心理变化对当代农村改革中处于传统观念下的农民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反思。“五元钱的刺激”——当代农民的“精神胜利法”陈奂生的形象典型地表现了长期处于软弱地位、没有自主权的中国广大农民阶层的复杂精神画像,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变革相交融现象的文学典型。以农村题材为例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了“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由此诞生。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如阿城《棋王》)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如张承志《北方的河》)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如韩少功《爸爸爸》)“文化寻根”意识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阿城1984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主人公王一生天性柔弱,在文革中处事不惊、怡然自得。他痴迷于棋道,把棋道和人格融为一体,这也使他成为一个在历史漩涡中具有独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的人格中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顽强精神和文化魅力。这正是《棋王》作为“寻根文学”作品的独特的价值取向。《棋王》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这些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的题材。特点: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手法在文化上反叛旧有的意义模式,颠覆了旧的真实观,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代表作家: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他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极大影响。小说《冈底斯的诱惑》采用“元叙事”的手法,达到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让第一级叙述者肆无忌惮地在小说中直接露面,打破了叙事的进程。马原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主题:更多表现的是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作家们大多采用客观化、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态度描写现实。代表作品: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方方《风景》出现于80年代后期,小说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的一种原生状态的感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小说《一地鸡毛》是对个体的生存困顿、理想坍塌以及确定性追求丧失的生存现象的还原。主人公小林感到生活的无意义是因为他的理想、价值追寻受到了日益商品化、世俗化的社会现实尺度的嘲弄。他身处高度官僚化的单位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抱负和个性。刘震云借小林之口说出了他对生存哲学和关系哲学的深刻体认。这体现了新写实小说对现实生活冷漠描写的特点,是现实主义的反映。刘震云中国八十年代文学概述总体而言,启蒙是80年代文学的主题。文学成为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形式和阅读对象,而文学本体也开始觉醒,个体与自我意识已经在文学的叙述中崭露头角。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80年代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和文艺大复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