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_第1页
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_第2页
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_第3页
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_第4页
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摘要作曲家胡廷江在王洛宾先生创作的《玛依拉》的基础上,加入了花腔的创作技法,编创成了全新的《玛依拉变奏曲》,使《玛依拉变奏曲》成为富有花腔技巧的作品。这首作品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歌舞性,对演唱者的素质和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留中国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花腔技巧的演唱方式,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典范。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进行探析。首先对花腔的起源与发展,花腔对民族唱法的借鉴进行了介绍;第二,介绍了《玛依拉变奏曲》的作曲家背景以及创作概况,花腔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第三,是对《玛依拉变奏曲》中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及技巧进行了探析;最后将前文中阐述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花腔技巧;音乐特征;演唱技巧AbstractOnthebasisofwangluobin's"mayla",thecomposerhutingjiangaddedthecreativetechniquesofcoloraturatocreateanew"maylavariations",whichmademaylavariationsaworkfullofcoloraturaskills.Thispieceofworkhasbeautifulmelody,cheerfulrhythm,richinsinginganddancing,whichhashigherrequirementsonthesinger'squalityandskills.OnthebasisofretainingtheChinesenationalsingingmethod,itaddsthesingingmethodofwesterncoloraturaskills,whichisknownasthemodelof"thecombinationofChineseandwesternelements".Thispaperwillanalyzethemusicalcharacteristicsandsingingskillsofmayiravariationsfrommanyaspects.Firstly,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coloraturaanditsreferencetonationalsingingareintroduced.Secondly,itintroducesthecomposer'sbackgroundandcreationofmayiravariations,andtheapplicationofcoloraturainmayiravariations.Thirdly,itanalyzesthemusicalcharacteristics,singingstyleandtechniquesinmayiravariations.Intheend,thecontentdescribedinthepreviouspaperissummarizedandsummarized.Keywords:Variationsonmayira;Floraltechnique;Musicalcharacteristics;SingingskillsPAGEPAGE8目录前言 1一、花腔的起源与发展 2二、花腔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 5(一)《玛依拉变奏曲》的创作概况 6(二)花腔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 7三、《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8(一)《玛依拉变奏曲》中音乐特征的分析 9(二)《玛依拉变奏曲》中演唱技巧的分析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前言在我国声乐领域中,存在三种唱法,分别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流行唱法。其中,民族唱法中的民族艺术歌曲在声部运用中比较广泛,而其中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是我国歌曲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演唱时丰富的音乐表现和高华丽的音乐技巧,被广大声乐爱好者所喜爱。花腔唱法起源于欧洲音乐创作中的复调音乐时期,是西洋古典声乐演唱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演唱技巧。目前在我国民族唱法中,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的花腔技巧,使民族唱法更具艺术性和时代性。本人曾多次演唱《玛依拉变奏曲》,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文中,将对花腔的起源与发展、花腔技巧《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以及《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花腔的起源与发展花腔起源于欧洲音乐创作中的复调音乐时期,是西洋古典声乐演唱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演唱技巧,以声调多转折、拖腔格外长为特点。“花腔”一词源自于德文的Koloratura,(意大利语Coloratura),是指旋律精巧、灵活的装饰。花腔女高音,是抒情性女高音中最为灵活的一个声部,拥有着就像夜莺一样优美婉转的嗓音,能够在较为宽广的音域(超过两个八度)中自如地表现出灵活且华丽的花腔技巧。一首难度较大的含有花腔技巧的作品,通常需要将各种花腔技巧结合使用,这些花腔技巧就包括:花腔断音、花腔装饰音、花腔快速走句顿音以及花腔大颤音(也叫震音,是大二度之间的颤音)等,具备这些演唱能力的女高音,被称为花腔女高音。高音区的急速跳音是花腔女高音的典型标志。花腔女高音通常分为两种:戏剧花腔女高音以及抒情花腔女高音。花腔这个术语表示在主旋律上来演唱的连续装饰音,为了实现华丽的效果,演唱者先演唱主旋律,然后围绕着主旋律去演唱装饰音,从而创作出各种音乐与戏剧的效果,这种装饰音就成为了一种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心情的艺术手段。在17、18世纪阉人歌手盛行时期,花腔技巧的演唱只是为了满足演唱中炫技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花腔技巧渐渐上升到满足歌曲情感表现的需要。后来,随着歌剧的改革,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中虽然也经常出现带有这种装饰音的咏叹调,但花腔由刚开始的炫技逐渐发展到后来表达情感的需要,演唱时把歌曲的旋律复杂化、曲折化。因此,花腔技巧成为了表现激动、欢快或者戏剧性情感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正是在这中精湛技巧的帮助下,才使得花腔艺术显得更加富有美感,并且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在欧洲歌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运用花腔技巧的唱段,比如说:莫扎特——歌剧《魔笛》中的花腔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心中燃烧》、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花腔咏叹调《我听到美妙的歌声》等。另外,花腔技巧还用到很多艺术歌曲中,例如:《夜莺》、《金丝鸟》等。在这些作品里,华丽的旋律令人神往,并且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惟妙惟肖,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二、花腔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一)《玛依拉变奏曲》的创作概况本文探究的《玛依拉变奏曲》,是胡廷江根据《玛依拉》改编的一首歌曲。相传,“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姑娘的名字,哈萨克是极度热爱唱歌的一个民族,哈萨克民族也是一个非常热情的民族,这个民族对音乐无比热爱,素有“音乐和歌是哈萨克民族的翅膀”这种说法。这个民族人人都能歌善舞,这里的民歌也非常独特,具有高亢、嘹亮的风格,他们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民歌。在传说中,玛依拉是一位卖马奶的孤女,她美丽、善良又活泼,擅长歌唱,附近的人为了听她美妙的歌声,每天抢着来买她的马奶。据说这首广泛流传的民歌是她自己创作的,后来经过作曲家王洛宾在1939-1949年间的改编,传遍大江南北。改编后的《玛依拉》,曲调舒展、奔放,节奏活泼,歌曲中的主人公明朗灵巧,惹人喜爱。《玛依拉》在音乐风格上属于歌舞性民歌,旋律平稳、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这首歌的节拍为3/4拍,风格强烈,原曲是由4个乐句加一个副歌性的衬词组成的,在调式上,采用中国民族的E宫七声音阶,曲调轻盈明朗。在2008年的十三届青歌赛上,由常思思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一经播出后就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并迅速得到传播,甚至已收入部分教科书中,成为声乐爱好者广为传唱的歌曲。常思思演绎出了歌曲那带有独特华彩花腔的轻盈优美的旋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人们听了以后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既抓住了原曲的神韵,又糅合了新的音乐元素呈现在听众面前,让大家一听就记住了它。《玛依拉变奏曲》凭借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成为了当今声乐作品中的典范。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中国声乐的繁荣发展。(二)花腔在《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关于花腔女高音中的花腔技巧的训练,可以借鉴西方花腔女高音训练的方法,这种训练需要演唱者具有较强的花腔演唱技能。对于训练花腔技巧,沈湘与李晋玮两位教授的方法是:“贴着咽壁吸着唱,感觉鼻咽腔夸张,呈吸气打开的状态。声音碰到咽壁之后,像珠子一样闪光的共鸣,便出现在咽壁的后上方的头腔里:以混声的方法为基础,为获得高音区和超高音区的轻机能,必须对真、假声的比例进行感觉上的调整,音越高真声的成分就越来越少,假声的成分越来越多。进入超高音区时几乎全部使用了假声的感觉,好像从‘嗓子眼儿’的‘小孔’中用气锤出来的声音,这种称作‘箫音’的音波一直吹到鼻咽腔的顶端。”总的来说,就是高位置,打开腔体。在《玛依拉变奏曲中》,表现出来的花腔技巧中包含跳音。想要唱好跳音,需要演唱者的横膈肌和胸肌要不间断地收缩放松,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横膈肌和腹肌急促有弹性的训练。演唱歌曲时,演唱者必须要有饱满、欢快的情绪,在跳音时应该干净利落。在上下行跳音音阶的走句中要弱起,演唱时音量不要过大或者过强,需要把握好音准,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开始一定要多加练习,先不要急着按原曲速度演唱,等节奏稳定了,再逐步按照谱例标记的正常速度进行练习。可根据谱例标记增强语气,这样能够更好的演唱出音乐作品的意境。由于花腔女高音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民族花腔女高音的作品还不算多。经过对这些花腔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后发现,在花腔女高音的歌曲中,包含花腔技巧的片段多以“a”母音的弹跳音为主,偶尔也会出现倚音、滑音等装饰音和变化音,也有音阶式的连续弹跳走动。颤音、抖音很少出现,这与国人的审美有很大关系,这样的作品会更贴近生活,并且受众性强。《玛依拉变奏曲》全曲采用民族七声调式,3/4拍的节奏,演唱者应通过强弱的变化,表现出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咬字吐字应该清晰、柔和。第三段中速度为慢板的抒情部分,在演唱时,应该表现出玛依拉在等待自己心爱的人归来的感觉。副歌部分的“玛依拉拉依拉哈拉拉库拉依拉拉依拉哈拉拉库拉依拉呀拉拉拉拉”配上花腔技巧,演唱出来的短促而跳动的节奏型,使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都极具表现力,是全部音乐高潮后的又一个高潮,这就要求演唱者把全曲的音乐情绪推上顶峰。另外,吐字要轻快、敏捷、清晰,装饰性的词句一定要唱清楚,否则会乱成一片,听不出词意,失去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义。三、《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一)《玛依拉变奏曲》中音乐特征的分析1.从旋律上看  (1)吸取原曲的主题旋律 通过歌曲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通过变奏原曲创作出来的新作品,所以原曲的主题音乐旋律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歌曲的第一句:作曲家将原曲主题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当然,不只是保留了主题,为了保留歌曲原有的韵味和核心音乐,《玛依拉变奏曲》的第一段是与《玛依拉》是一模一样的,让听众一听就知道,这是由《玛依拉》改编而来的。(2)华丽的花腔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更是音乐的根本,体现了音乐的主要思想,音乐的感染力通常是由旋律来传达的。歌曲《玛依拉》的旋律相对比较简单,音域是从e1—f2。而改编之后的《玛依拉变奏曲》,加入了西方的花腔技巧,融入了大量的花腔乐句,非常巧妙地将中国的民族风格与西洋风格结合了起来,大大扩展了使该曲的音域,最高音达到了highC。由于整体音域比较高,所以,《玛依拉变奏曲》也是考验演唱者音准以及演唱技巧的一首作品。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歌曲极具震撼力和挑战性。(3)对原作旋律的改编 作者在引用原曲旋律的基础上,还对部分旋律进行了改编,为原曲旋律赋予了新的音乐语言。例如:同样的歌词,听起来好像与原曲很相似,但是细细琢磨后发现,虽然有原曲的韵味,但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新元素蕴含在歌曲中,带给听众一种特殊的体验。2.从节奏、速度上看音乐中的节奏是乐曲各音在进行长短关系以及强弱关系而成的。旋律的高低和长短本身就包含着节奏,节奏与旋律融合,体现为节拍。因此,人们通常用节奏来概括节拍和速度。(1)保留原曲节奏歌曲《玛依拉》是一首节奏欢快、热情活泼的歌曲,节奏感较强,映射出了哈萨克民族人们的性格,热情洋溢,能歌善舞。而《玛依拉变奏曲》也延续了原曲的风格,所以节奏上也保留了原曲大部分的节奏与速度。(2)改编原曲速度,加强对比感除了保留原作的节奏、速度,作者在《玛依拉变奏曲》中也对原曲的节奏、速度做了改编。这是全曲改变最明显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全曲的点睛之笔。在经历了前半部分的快速度、快节奏以及活力四射的旋律后,在这里突然慢了一倍的速度,给人们一种急转而下的感觉,从动感活泼一下子进入到了优美缠绵的情境。其实,作者的真实意图是,重点表现此段歌词的内涵“玛依拉在等待他的情人弹响冬不拉”,心理情感倾向于含蓄、腼腆,有一种少女对爱情的期盼。到后面,又重新回到原曲速度。与《玛依拉》相比,《玛依拉变奏曲》显然将音乐艺术再次处理的更加细腻。原曲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拥有歌曲的原汁原味,全曲统一在一个情境中,而这种对比给人一种转折的感觉,更能打动人心。3、从曲式结构来看原曲的曲式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单二部结构,全曲简洁明了。三段歌词的旋律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只有最后一段歌词加了一段尾声。E大调,3/4拍的旋律给人一种很有韵律的旋律感,全曲分为两段。第一段具有陈述感,第二段副歌部分将全曲推向高潮。结构图如下:《玛依拉》E大调3/4拍乐段AA’尾声乐句a+a1+a2+b1b2小节1-5,6-10,11-14,15-1920-2728-30技术分析:第一乐段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前三个乐句的旋律基本相同,采用了同头换尾的手法,第四个乐句是新材料。第一乐段的速度中等,旋律节奏比较稳定,带有韵律感。第二乐段有一个乐句,是由第一乐段的第四乐句发展而来的,速度与第一部分相比,加快了一点。进入高潮,将全曲带入了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玛依拉变奏曲》与《玛依拉》相比,曲式结构复杂了一点。《玛依拉变奏曲》是复三部曲式,全曲分为三部分,由E大调转到A大调,最后转回E大调,保持原曲的3/4拍。结构图如下:《玛依拉变奏曲》E大调转A大调转E大调3/4拍乐部前奏AA1A尾声乐段a+a1a2+b+间奏+a3+b2a+a1b3小节1-89-2728-3738-58,59-75,76-8384-109,110-126127-140141-148149-173技术分析:全曲共分为三大部分。首部与原作相同,为单二部;中部由前部发展而来,转至A大调,加入新的花腔元素;再现部是首部的原样在现,回归原曲韵味。最后的花腔尾声将全曲推向高潮。(二)《玛依拉变奏曲》中演唱技巧的分析1、从声音技巧的运用方面来看《玛依拉》的声音技巧要求相比较来说较为简单,主要以突出民歌韵味为主,要求字正腔圆、气息流畅、声音醇厚、流动感强。《玛依拉变奏曲》因为加入了花腔技巧,需要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能,演唱者对于真假声转换、颤音和快速的旋律跑动等高难度技巧都要驾驭自如,同时,也需要具备即兴创作旋律的才能。这种创作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以歌曲的旋律走向、和声框架、情绪发展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为依据的。就其本质而言,华彩是歌手在处于高度激情状态中的一种下意识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成败、优劣则取决于歌手平时的艺术感觉、修养和积累。毋庸置疑,这段华彩的部分是《玛依拉变奏曲》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之一。2、从演唱者的情感处理方面来看在情感的演绎上,《玛依拉》很好地展现了哈萨克民族的曲风和歌曲的内涵。哈萨克族以放牧为生,这个民族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辽阔气息。而《玛依拉变奏曲》相比原曲来说,更集中地体现了情歌的特点。歌曲一开始的“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以及华彩部分的跳音,来表现玛依拉热情活泼的性格。但作为一个天真的少女,她面对爱情时既期待又忐忑不安,心里虽然懂憬爱情但又羞于表达,演唱者要抓住这一矛盾的心情,大胆地表现出来,时而奔放,时而含蓄;时而潇洒,时而腼腆,并且要投入到歌唱的角色当中,要唱出意境,唱出画面,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总的来说,“变奏”是一种全新的创作,展现了原来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了新的音乐元素。我认为,变奏出来的好的新作品,一定是既对原曲有继承,又在原曲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不仅要完善原曲,还要体现新时代的音乐特点。从以上几个层面来说,变奏曲的创作都具有极大的意义以及不可忽视的价值。结语《玛依拉变奏曲》是部经典名曲,要深入钻研和领悟才能将其潜在的信息予以挖掘出来。对于《玛依拉变奏曲》的音乐特征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