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硬件基础与计算机组装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5分)1.计算机常识、发展史;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理论的要点是: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计算机必须具备五大基本组成部件,包括: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1、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2、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3、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4、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2.微型计算机的逻辑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的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如鼠标,键盘,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摄像头,手写板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投影仪存储器:如硬盘,光驱,U盘,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控制器:如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运行控制器和运算器整合在CPU中软件的组成软件定义: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的合称软件分类:系统软件(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应用软件(专为某一应用编制的软件)常见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常见的应用软件有:辅助教学软件,辅助设计软件,文字处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和自动控制软件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3.微型计算机执行程序的工作过程以及处理数据的本质。二、微处理器(2分)1.主频、倍频、外频、FSB之间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前端总线是处理器与主板北桥芯片或内存控制集线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其频率高低直接影响CPU访问内存的速度。
电脑时钟是由主板晶振提供时钟,称为系统总线频率,cpu的实际运行频率是通过内部倍频技术提供,所以要比系统频率(又称外频)高2的整数倍。如:外频100,倍频为4,则cpu主频即为100*4=400。
前端总线(frontsidebus)是cpu和北桥芯片组通讯的通道(内存和cpu交换数据就是通过北桥芯片组),通常,前端总线频率要高于外频。但是与cpu主频不一样的是,前端总线不是通过倍频技术来提高前端总线频率(由于内存部件自身频率不能太高),而是通过变相增加前端总线宽度的办法实现相对升频。具体而言,P4的外频为100(133),但是采用了多通路的技术将内核到内存与北桥的总线宽度相对增大,也就是前端总线(FSB)宽度相对增大,换句话说,物理总线宽度不变,不过采用了多路并行传输技术,让总线宽度等价于增宽。系统总线是物理位宽,而FSB是实际位宽(注意,是位宽,而不是带宽),目前流行的处理器都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增大自己处理器的位宽,以达到增强处理器性能的目的。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倍频在电子电路中,产生的输出信号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整数倍称为倍频。假设输入信号频率为n,则第一个倍频2n,相应地3n,4n……等均称为倍频。在电脑CPU中,主频=外频x倍频
(3)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4)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三、主板与总线(2分)1.南、北桥芯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南桥芯片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这些技术一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可能南桥芯片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北桥芯片。所以现在主板芯片组中北桥芯片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南桥芯片。北桥芯片(NorthBridge)是主板芯片组中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称为主桥(HostBridge)。一般来说,芯片组的名称就是以北桥芯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英特尔845E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45E,875P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875P等等。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PCI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SDRAM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整合型芯片组的北桥芯片还集成了显示核心。北桥芯片就是主板上离CPU最近的芯片,这主要是考虑到北桥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最密切,为了提高通信性能而缩短传输距离。因为北桥芯片的数据处理量非常大,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的北桥芯片都覆盖着散热片用来加强北桥芯片的散热,有些主板的北桥芯片还会配合风扇进行散热。因为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存,而内存标准与处理器一样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北桥芯片是肯定不同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采用的内存技术就完全不一样,而是不同的芯片组北桥芯片间肯定在一些地方有差别。作用;南控制输入输出I/O等
北主要控制cpu内存等2.HUB体系结构中各部件的名称;计算机硬件,是由许多不同功能模块化的部件组合而成的,并在软件的配合下完成输入、处理、储存、和输出等4个操作步骤。另外,还可根据它们的不同功能分为5类。1.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2.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摄像头等);3.中央处理器;4.储存器(内存、硬盘、光盘、U盘以及储存卡等);5.主板(在各个部件之间进行协调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连接载体)。二:ICH(输入输出控制中心)ICH(I/Ocontrollerhub意思是“输入/输出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PCI总线,IDE设备,I/O设备等,是英特尔的南桥芯片系列名称。MCH(内存控制中心)MCH是内存控制器中心的英文缩写,负责连接CPU,AGP总线和内存。内存控制器中心(memorycontrollerhub)负责连接CPU,AGP总线和内存MCH相当于北桥芯片。INTEL从815时就开始放弃了南北桥的说法MCH是内存控制器中心,负责连接CPUPCIAGPPCIEXPRESS总线各内存,还有ICH(I/Ocontrollerhub)即输入/输出控制中心,相当于南桥芯片,负责IDE和I/O设备等。3.PCI、AGP、PCIExpress总线的相关知识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是一种由英特尔(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义局部总线的标准.AGP,全称AcceleratedGraphicPorts,PC的图形系统接口的一种,目前已经被淘汰的图形系统接口。这项技术产生的时候,3D图形加速技术开始流行并且迅速普及,为了使系统和图形加速卡之间的数据传输获得比PCI总线更高的带宽,AGP应运而生。四、BIOS(1分)1.BIOS的基本概念;BIOS是英文"BasicInputOutputSystem"的缩略语,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2.BIOS与CMOS之间的关系。BIOS就是(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缩写)在电脑中起到了最基础的而又最重要的作用。是电脑中最基础的而又最重要的程序。把这一段程序放在一个不需要供电的记忆体(芯片)中,这就是平时所说的BIOS。它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计算机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里的内容来完成的。准确地说,BIOS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接口或者说是转换器,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需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电脑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BIOS,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MOS,即: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嚣,是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主要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操作人员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RAM芯片由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供电,因此无论是在关机状态中,还是遇到系统掉电情况,CMOS信息都不会丢失。BIOS和CMOS的区别与联系:BIOS是一组设置硬件的电脑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一块EPROM或EEPROM芯片中,里面装有系统的重要信息和设置系统参数的设置程序——BIOSSetup程序。CMOS即: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参数的设定,其内容可通过设置程序进行读写。CMOS芯片由主板上的钮扣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断电,参数也不会丢失。CMOS芯片只有保存数据的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修改要通过BIOS的设定程序来实现。BIOS与CMOS既相关又不同:BIOS中的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CMOS参数设置的手段;CMOSRAM既是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存放场所,又是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结果。因此,完整的说法应该是“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由于BIOS和CMOS都跟系统设置密初相关,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说法,其实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BIOS与CMOS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勿混淆。五、内存(2分)1.主要的四种类型内部存储器芯片是什么:存储器根据存储方式分为两大类: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1.随机存储器(RAM):分为两大类: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1)SRAM读写速度比DRAM快(2)SRAM功耗更大(3)DRAM集成度更大,存储量更大(4)DRAM需要周期性刷新,而SRAM不需要主存储器所需的RAM型存储器芯片均采用DRAM只有低端的嵌入式系统中,需要的存储量不大,会选用SRAM,有时SRAM还用作cache2.只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是指那种其内部存储单元中的数据不会随失电而丢失的存储器,ROM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只能读,而不能写入,一般存储程序代码和常数。分为两大类:掩膜编程只读存储器:在工厂生产时,就写入特定的程序或数据现场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通常分成EPROM,EEPROM,闪存(Flash)闪存作为只读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被大量采用2.ECC的作用。ECC(ErrorCorrectingCode)是能够实现错误检查和纠正错误技术的内存。ECC一般多应用在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上,这将使整个电脑系统在工作时更趋于安全稳定。在ECC技术出现之前,内存中应用最多的另外一种错误检查技术是奇偶校验位(Parity)技术。六、外存储器(2分)1.什么是SATA?SATA驱动器连接器及线缆的优势,SATA接口连接器引脚和电源连接器引脚的定义;1什么是SATA?SATA(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是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SATA驱动器连接器及线缆的优势:串行接口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使用SATA(Serial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Serial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Serial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ATA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源、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ATA的物理设计,可说是以FibreChannel(光纤通道)作为蓝本,所以采用四芯接线;需求的电压则大幅度减低至250mV(最高500mV),较传统并行ATA接口的5V少上20倍!因此,厂商可以给SerialATA硬盘附加上高级的硬盘功能,如热插拔(Hot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连接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点对点(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还支持“星形”连接,这样就可以给RAID这样的高级应用提供设计上的便利;在实际的使用中,SATA的主机总线适配器(HBA,HostBusAdapter)就好像网络上的交换机一样,可以实现以通道的形式和单独的每个硬盘通讯,即每个SATA硬盘都独占一个传输通道,所以不存在象并行ATA那样的主/从控制的问题。二、sata数据接口(7针)定义
三、电源接口(15针)定义
2.硬盘的基本结构;硬盘,都是由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组成。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由于硬盘是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必须完全密封。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硬盘的内部结构硬盘内部结构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磁头、盘片、主轴、电机、接口及其它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有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主轴驱动装置及前置读写控制电路这几个部份。将硬盘面板揭开后,内部结构即可一目了然。磁头盘片组件磁头组件:这个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它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份组成。磁头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实际上是集成工艺制成的多个磁头的组合,它采用了非接触式头、盘结构,加后电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移动,与盘片之间的间隙只有0.1~0.3um,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现在转速为7200RPM的硬盘飞高一般都低于0.3um,以利于读取较大的高信噪比信号,提供数据传输率的可靠性。3.寻道时间等硬盘性能参数的含义;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这是衡量硬盘的一个重要参数,其数值越小,则性能越好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硬盘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硬盘的转速越快,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扫过的盘片面积就越大,而硬盘的单碟容量越高,其数据记录密度也越高,磁头读写相同容量的数据时所需要扫过的盘片面积就越小,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提高硬盘性能。另外,文件的大小对寻道时间的敏感度不同,在读写大量的小文件时,硬盘对寻道时间非常敏感,而在读写大文件或连续存储的大量数据时,寻道时间则不太重要。对个人来说,当然是数值越小越好!读写速度越快,当然系统的运行效率也越高!4.硬盘容量计算的不同方法。在计算机中是采用二进制,在电脑世界里,以2的次方数为“批量”处理Byte会方便一些,整齐一些。每1024Byte为1KB,每1024KB为1MB,每1024MB为1GB,每1024GB为1TB,而在国际单位制中TB、GB、MB、KB是“1000进制”的数,为此国际电工协会(IEC)拟定了"KiB"、“MiB”、“GiB"的二进制单位,专用来标示“1024进位”的数据大小;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每1000为一进制的,每1000字节为1KB,每1000KB为1MB,每1000MB为1GB,每1000GB为1TB,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是以1024为进位的,并且并未改为"KiB"、“MiB”、“GiB"的二进制单位,这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缩水”。以120GB的硬盘为例:厂商容量计算方法:120GB=120,000MB=120,000,000KB=120,000,000,000字节换算成操作系统计算方法:120,000,000,000字节/1024=117,187,500KB/1024=114,440.9MB/1024=111.8GB。简单算法:硬盘容量/(1024*1024*1024)80,000,000,000/(1024*1024*1024)=74.5GB40,000,000,000/(1024*1024*1024)=37.25GB硬盘需要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安装操作系统时的复制文件的行为,硬盘会被占用更多空间,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和标称容量会存在差异,而硬盘的两类容量差值在5%-10%左右应该是正常的。0硬盘容量=
柱面数(表示每面盘面上有几条磁道,一般总数是1024)×
磁头数(表示盘面数)×
扇区数(表示每条磁道有几个扇区,一般总数是64)×扇区(存储基本单元,大小一般为512B/4KB)七、电源(2分)1.笔记本、台式机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笔记本电源是笔记本主板的部分之一,主要负责将19v外接“适配器”的电压转换成各系统芯片所需的工作电压。电源对系统芯片的供电分配则是由电源管理芯片来完成。台式机电源作用介绍一:
机箱电源的瓦数指的是电源的输出功率,电源上标有额定输出功率和最大输出功率,以及对市电输入和输出的一些参数.
电源负责给主板.cpu.硬盘.光驱等机箱硬件提供电力.
原则上讲是大一点的好,但价格就高.不宜太大,浪费.如果是一般的家用电脑350w足够了.<额定输出250w,最高输出350w>
如果是服务器的话推荐使用400w以上电源,功率大,稳定.但价格高出好多.台式机电源作用介绍二:
台式电脑电源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变压和供电。
电脑电源是把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专门为电脑配件如主板、驱动器、显卡等供电的设备,是电脑各部件供电的枢纽,是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pc电源大都是开关型电源。
台式机电源作用介绍三:
台式电脑机箱电源的作用如下:
1,变压。把220v的电压变成5v~12v,供给电脑各部件使用;
2,供电。给电脑各部件持续供电,让电脑能够正常工作。
台式机电源作用介绍四:
1、大功率的电源,不是省电而是费点电。电源只要通电,不管有负载没负载,自身要耗一定的电量,电源功率大,电源自身耗电要比功率小的电源多,但差距不是很大。
还有在额定功率下,电源的转换效率是最高的,如电源额定功率太大,而电源又是长期处于低负载低转换率状态下运行,自身耗电量也将增加。
2、电源功率以够用为好,小了不够用,大功率电源贵多花钱,不省电,一般选用电源是电源负载功率最好是控制在电源额定功率的60-80%。计算方法:
(1)如电脑各硬件耗电平均值的总和是100w,一般要增加20-30%左右保险系数,加20%是120w。
(2)控制率按70%计算,120w÷70%=171.4w。
这台电脑使用171.4w的电源为好。这样电源运行稳定,效率高,保证电脑各硬件设备用电需求。
2.ATX电源每种线缆颜色对应的电压值。标准电压值电线颜色最小电压值最大电压值
+5V红色4.755.25
-5V白色-4.75-5.25
+12V黄色11.412.6
-12V蓝色-11.4-12.6
+3.3V橙色3.1353.465
主板上的电源插头ATX电源输出接口
ATX电源20针输出电压及功能定义表
针脚名称颜色说明
13.3V橙色+3.3VDC
23.3V橙色+3.3VDC
3COM黑色Ground
45V红色+5VDC
5COM黑色Ground
65V红色+5VDC
7COM黑色Ground
8PWR_OK灰色PowerOk(+5V&+3.3Visok)
95VSB紫色+5VDCStandbyVoltage(max10mA)
1012V黄色+12VDC
113.3V橙色+3.3VDC
12-12V蓝色-12VDC
13COM蓝色Ground
14/PS_ON绿色PowerSupplyOn(activelow)
15COM黑色Ground16COM黑色Ground
17COM黑色Ground
18-5V白色-5VDC
195V红色+5VDC
205V红色+5VDC
测试的方法:为了方便测试读数,我们使用数字万用表20V直流档来测试。准备一个10欧姆10W的电阻,把它接在需要测试的电压输出端,然后使用万用表测试此时的电压输出。因为当开关电源空载时,有的电源可能会空载保护,停止工作;同时也因为负载太轻,输出的电压可能会偏高。如果测得某一路的输出电压与标准输出有很大的误差时,这个电源将不能被使用,必须被替换。八、音视频硬件(2分)1.显示器尺寸、分辨率、刷新率、响应时间等技术参数;2.LCD与CRT相比的一些优缺点;<1.2题如下>LCD(LiquidCrystalDisplay)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液晶显示器,LCD不光应用在显示器方面,象电子表、手持游戏机以及PDA等产品中都能见到LCD的影子。LCD可分为扭曲向列型(TN-LCD)、超扭曲向列型(STN-LCD)、薄膜晶体管(TFT-LCD)等几种,现在笔记本电脑上和绝大多数桌面型LCD都是TFT-LCD,它已经成为目前液晶显示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就象CRT的主要部件是显像管一样,LCD的主要部件是它的液晶板,液晶板包含两片无钠玻璃素材(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体会并排或呈不规则扭转形状,所以液晶更像是一个个闸门,选择光线穿透是否,我们才能在屏幕看到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像。
而CRT则完全不同,CRT的工作原理是由灯丝、阴极、控制栅组成电子枪,通电后灯丝发热,阴极被激发,发射出电子流,电子流受到带有高电压的内部金属层的加速,经过透镜聚焦形成极细的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使荧光粉发光。电子束在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可以控制其射向荧光屏的指定位置,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后会形成一个发光点,若干个发光点就可以组成图象。RGB三色荧光点被不同强度的电子束击中,就会产生各种色彩,通过控制电子束的强弱和通断,则可以形成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一般荫罩式显像管的内部有一层类似筛子的网罩,电子束通过网眼打在呈三角形排列的荧光点上,三把电子枪分别对应RGB三色,所以叫做“三枪三束”显像管。荫栅式显像管(例如特丽珑与钻石珑)的原理也是一样,只不过此类显像管的网罩是将许多光栅纵向固定在框里形成的。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LCD和CRT的各个方面:
一、点距。
所谓点距就是指同一象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体之间的距离。屏幕是由许多个像素组成,而每个像素又是由红绿蓝三个磷光体组成,因为像素与像素是挨着的,所以相临的像素中相同颜色的磷光体之间的距离就是点距。目前CRT显示器的点距大多为0.22-0.26毫米,而LCD由于其技术与CRT不同,点距多为0.297-0.32毫米。
二、分辨率。
分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指的是屏幕上水平和垂直方向所能够显示的点数(屏幕上显示的线和面都是由点构成的)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同一屏幕内能够容纳的信息就越多。对于一台能够支持1280x1024分辨率的CRT来说,无论是320x240还是1280x1024分辨率,都能够比较完美地表现出来(因为电子束可以做弹性调整)。但它的最大分辨率未必是最合适的分辨率,因为如果17寸显示器上到1280x1024分辨率的话,WINDOWS的字体会很小,时间一长眼睛就容易疲劳,所以17寸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应为1024x768。
但对LCD来说则不然。LCD的最大分辨率就是它的真实分辨率,也就是最佳分辨率。一旦所设定的分辨率小于真实分辨率(比如说15寸LCD,其真实分辨率为1024x768,而WINDOWS中设定分辨率为800x600)的话,将有两种显示方式。一是居中显示,只有LCD中间的800x600个点会显示图象,其他没有用到的点不会发光,保持黑暗背景,看起来画面是居中缩小的。另一种是扩展显示,这种方式会使用到屏幕上每一个像素,但由于像素很容易发生扭曲,所以会对显示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三、刷新率。
对于CRT来讲,屏幕上的图形图像是由一个个因电子束击打而发光的荧光点组成,由于显像管内荧光粉受到电子束击打后发光的时间很短,所以电子束必须不断击打荧光粉使其持续发光。电子枪从屏幕的左上角的第一行(行的多少根据显示器当时的分辨率所决定,比如800X600分辨率下,电子枪就要扫描600行)开始,从左至右逐行扫描,第一行扫描完后再从第二行的最左端开始至第二行的最右端,一直到扫描完整个屏幕后再从屏幕的左上角开始,这时就完成了一次对屏幕的刷新,周而复始。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显示器的分辨率越高,其所能达到的刷新率最大值就越低。一般来讲,屏幕的刷新率要达到75HZ以上,人眼才不易感觉出屏幕的闪烁,CRT显示器的刷新率是由其行频和当时的分辨率决定的,行频越高,同一分辨率下的刷新率就越高;而行频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则它所能达到的刷新率越低。
对于LCD来说则不存在刷新率的问题,它根本就不需要刷新。因为LCD中每个像素都在持续不断地发光,直到不发光的电压改变并被送到控制器中,所以LCD不会有“不断充放电”而引起的闪烁现象。
四、视角。
目前大多数纯平显示器的视角都能达到180度,也就是说,从屏幕前的任意一个方向都能清楚地看到所显示的内容。而LCD则不同,它的可视角度根据工艺先进与否而有所不同,部分新型产品的可视角度已经能够达到160左右,跟CRT的180度已经非常接近。也有一些LCD虽然标称视角为160度,但实际上却达不到这个标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视角超出其实际可视范围,画面的颜色就会减退、变暗,甚至出现正像变成负像的情况。
五、可视面积。
可视面积指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显示图像的那部分屏幕的面积。因为CRT显示器的尺寸实际上是其显像管的尺寸,可以用来显示图像的部分根本达不到这个尺寸,因为显像管的边框占了一部分空间。一般来讲,17寸CRT显示器的可视面积约在15.8-16英寸左右,而15寸显示器的可视面积则只有13.8英寸左右。但对于LCD来说,标称的尺寸大小基本上就是可视面积的大小,被边框占用的空间非常小,15寸LCD的可视面积大约有14.9英寸左右,这也是为什么LCD看起来要比同样尺寸CRT更大一些的原因。
六、亮度与对比度。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功能主要是有一个背光的光源,这个光源的亮度决定整台LCD的画面亮度及色彩的饱和度。理论上来说,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是越高越好,亮度的测量单位为cd/m2(每公尺平方烛光),也叫NIT流明。目前TFT屏幕的亮度大部分都是从150Nits开始起步,通常情况下200Nits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画面。对比度也就是黑与白两种色彩不同层次的对比测量度。对比度120:1时就可以显示生动、丰富的色彩(因为人眼可分辨的对比度约在100:1左右),对比率高达300:1时便可以支持各阶度的颜色。目前大多数LCD显示器的对比度都在100:1~300:1左右。目前还没有一套公正的标准值来衡量亮度与对比的反差值,所以购买LCD全靠一双锐利的眼睛。
七、反应速度。
测量反应速度的时间单位是毫秒(ms),指的是象素由亮转暗并由暗转两所需的时间。这个数值越小越好,数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目前主流LCD的反应速度都在25ms以上,在一般商业用途中(例如字处理或文本处理)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因为此类用途不必太在意LCD的反应时间。而如果是用来玩游戏、观看VCD/DVD等全屏高速动态影象时,反应时间就尤其重要了,如果反应时间较长的话,画面就会出现拖尾、残影等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LCD显示器在玩QUAKE3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尾现象,在画面高速更新时尤其明显。而CRT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因为CRT的反应时间只有1ms,是绝对不会出现拖尾现象的。
八、色彩。
说到色彩,LCD也比不上CRT,从理论上讲,CRT可显示的色彩跟电视机一样为无限。而LCD只能显示大约26万种颜色,绝大部分产品都宣称能够显示1677万色(16777216色,32位),但实际上都是通过抖动算法(dithering)来实现的,与真正的32位色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色彩的表现力和过渡方面仍然不及传统CRT。同样的道理,LCD在表现灰度方面的能力也不如CRT。大家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比较一下:找一台17英寸特丽珑显像管的显示器,再摆一台15寸LCD,同时显示一幅1677万色的图象。CRT显示出来的画面十分鲜艳,而LCD则显得有些“假”,虽然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但看着就是没有那台珑管的CRT舒服。
九、显示效果。
先说CRT,目前绝大部分家用级CRT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聚焦、汇聚、呼吸效应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厂家的技术工艺是分不开的。如果生产厂家设计的相关控制电路不够先进,就很容易出现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都是特丽珑显像管,SONY原厂生产的显示器和其他一些厂家所生产的显示器表现截然不同的原因。而LCD则完全没有聚焦等问题,因为它根本就不需要聚焦。不过在线形与非线形失真等问题,LCD也有可能会出现,只不过CRT更容易出现罢了。
液晶显示器(LCD)的优点:1、薄,不占地方。2、无辐射,对健康有利。3、无闪烁,对眼睛有利。4、能耗小,比CRT显示器小得多,节约能源。5、完全纯平,没有视觉变形。目前,液晶显示器还存在的缺点:1、有可视角度,观赏范围比CRT小。2、存在响应速度,会产生画面拖影。3、色彩还原度、真实度还比不上CRT显示器。4、亮度还比不上CRT显示器。而把以上的几点反过来,就是CRT显示器的5条缺点和4条优点。但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LCD显示器越做越好,CRT显示器终将被LCD取代,这是大势所趋。还记得,在小时候,刚出现彩色电视机的时候,就常听人说,彩电不好,对眼睛有伤害的,还是黑白的好,不伤眼睛,尽量不要看彩电。可是你看现在,还有几家会看黑白电视机的?而且各大厂家也基本不再生产黑白电视机了。但是目前来说,LCD显示器的寿命还比较短,一般只有五年左右,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就像广告灯箱,液晶屏本身是不发光的,全靠后面的灯管发光,照亮屏幕,随着时间的增加,灯管的亮度会越来越暗,最终不发光,那么就寿终正寝了!而CRT显示器由于原理的不同,寿命很长,一般可用十年以上没问题!
十、其它问题。
CRT都宣称自己通过了“TCOXX”认证,以表明其辐射之低,对人体危害之小,但辐射无论怎么小,也是一定会有的。而LCD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根本不存在任何辐射,所以LCD往往都标明自己“零辐射”等字样。在体积方面,CRT的深度约等于它的对角线长度,也就是说,CRT的显示面积越大,它的体积也越大,往往占据了用户们大量桌面空间。而LCD无论是15寸的还是19寸的,其厚度都只有几厘米或十几厘米,甚至可以挂在墙上,这是CRT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价格方面,目前采用特丽珑显像管的17寸纯平显示器的价格大约在2500-3000元左右,而与其可视面积大致相等的LCD最少也要将近4000元,稍微高档一些的LCD动辄就是六七千元,并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接受得了的。
综上所述,LCD在文本表现以及环保方面比CRT强得多,但其色彩、反应速度等问题也是远不如CRT的。从长远看来,随着生产工艺不断改进,LCD的价格也会不断下降,它一定会逐渐走向一般用户。但绝不是说它能够取代CRT,在注重文本效果的商业用途,它是最好的选择。而一般家庭既可以选择CRT也可以选择LCD,因为用户们的主要侧重点不同,玩游戏、看DVD当然是CRT最好。而主要用途是文字处理、炒股票和上网的话则最好选用LCD。不管怎么说,现在廉价LCD的性能还远不如CRT,而且价格也较贵,所以大家还是先用CRT比较好,等LCD技术成熟了,价格降低了再换也不迟。3.VGA模式是什么。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是IBM在1987年随PS/2机一起推出的一种视频传输标准,具有分辨率高、显示速率快、颜色丰富等优点,在彩色显示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VGA技术的应用还主要基于VGA显示卡的计算机、笔记本等设备,而在一些既要求显示彩色高分辨率图像又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的设备上,VGA技术的应用却很少见到。本文对嵌入式VGA显示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这种设计方法的嵌入式VGA显示系统,可以在不使用VGA显示卡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实现VGA图像的显示和控制。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应用灵活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超市、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和提示信息显示,也可应用于工厂车间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信息显示,还能以多媒体形式应用于日常生活。九、I/O接口 (1分)1.串行传输的特点以及与并行传输相比具有的优势;1、并行传输:
字符编码的各位(比特)同时传输。
特点:
(1)传输速度快:一位(比特)时间内可传输一个字符;
(2)通信成本高:每位传输要求一个单独的信道支持;因此如果一个字符包含8个二进制位,则并行传输要求8个独立的信道的支持;
(3)不支持长距离传输:由于信道之间的电容感应,远距离传输时,可靠性较低。
2、串行传输:
将组成字符的各位串行地发往线路。
特点:
(1)传输速度较低,一次一位;
(2)通信成本也较低,只需一个信道。
(3)支持长距离传输,目前计算机网络中所用的传输方式均为串行传输。
方式:串行传输有两种传输方式:
1、同步传输
2、异步传输2.USB2.0和USB3.0的三种规格的传输速率。3.0向下兼容1.12.0设备都可以用。但是设备本身不是3.0的那么速度不变。1.1实际传输速度在1.5M左右。很多时候不到1M。2.0大约在30M左右。3.0意义比较大了。我用外置3.0接口硬盘传输速度可以到100M左右。十、键盘和鼠标 (1分)1.常见的键盘接口类型。键盘的接口类型是指键盘与电脑主机之间相连接的接口方式或类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键盘接口有两种:PS/2接口以及USB接口。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圆形接口与方形接口。与主机类型,生产厂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USB和PS2补充:硬盘的使用时间记录是记录在硬盘的SAMRT表内的。SMART技术是硬盘本身的一种自我检测保护技术。各种检测工具可以读取,但是一般无法修改的。补充:老式AT接口,俗称大口PS/2
USB
USB2.0
MIDI接口十一、计算机组装(20分)1.计算机部件的安装顺序、方法;2.了解静电防护规范包括:防静电标志、放静电措施、防静电工具;3.工具使用规范包括:螺丝刀选择原则、工具使用原则和方法;4.部件拆装规范:内存、CPU、显示屏、主板、硬盘等主要部件的拆装规范;5.验机规范:外观检查、电源检查、市电检测、电荷释放、部件摆放。402计算机网路技术一、网络基础设施(7分)1.常见网络组件;在组建局域网时,通常需要用一些网络设备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常用的局域网组网组件为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1网络传输介质\o"编辑本段"编辑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有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实现的物理连接部分,它能将信号从一方传输到另一方,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传输电信号,光纤传输光信号。无线传输就是可以在自由空间利用电磁波发送和接收信号进行通信。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大部分无线传输提供了物理通道,就是常说的无线传输介质。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人们现在已经利用了好几个波段进行通信。紫外线和更高的波段目前还不能用于通信。无线通信的方法有无线电波、微波、蓝牙和红外线。2网络连接设备\o"编辑本段"编辑网络设备按照用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接入设备,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的设备,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第二类是网络互联设备,用于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第三类是网络服务设备,用于提供远程网络服务的设备,如拨号访问服务器、网络打印机2.常见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常用设备的作用1、中继器中继器是一种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放大信号的设备,它是网络物理层的一种介质连接设备。由于信号在网络传输介质中有衰减和噪声,使有用的数据信号变得越来越弱,为了保证有用数据的完整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传送,要用中继器把接收到的弱信号放大以保持与原数据相同。使用中继器就可以使信号传送到更远的距离。2、集线器集线器是一种信号再生转发器,它可以把信号分散到多条线上。集线器的一端有一个接口连接服务器,另一端有几个接口与网络工作站相连。集线器接口的多少决定网络中所连计算机的数目,常见的集线器接口有8个、12个、16个、32个等几种。如果希望连接的计算机数目超过HUB的端口数时,可以采用HUB或堆叠的方式来扩展。3、网关网关(Gateway)是连接两个不同网络协议、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的设备。网关有两种:一种是面向连接的网关,一种是无连接的网关。网关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转换,可以在两个不同类型的网络系统之间进行通信,把协议进行转换,将数据重新分组、包装和转换。4、网桥网桥(Bridge)是网络结点设备,它能将一个较大的局域网分割成多个网段,或者将两个以上的局域网(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连为一个逻辑局域网。网桥的功能就是延长网络跨度,同时提供智能化连接服务,即根据数据包终点地址处于哪一个网段来进行转发和滤除。5、路由器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设备,在网络中起着数据转发和信息资源进出的枢纽作用,是网络的核心设备。当数据从某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路由器根据传输费用、转接时延、网络拥塞或信源和终点间的距离来选择最佳路径。6、交换器交换器是一种可以根据要传输的网络信息构造自己的“转发表”,做出转发决策的设备。交换器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设备,它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昂贵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7、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能够使电脑通过电话线同其他电脑进行通信的设备。因为电脑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数据,而电话系统则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数据。为了能利用电话系统来进行数据通信,必须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式的互换。调制解调器的功能由三个因素来确定:速率、错误纠正和数据压缩。目前市场上的调制解调器重要有四种:外置调制解调器、内置调制解调器、PCMCIA卡式调制解调器(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电缆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具有两个功能:一是调制和解调功能,二是提供硬件纠错、硬件压缩、通信协议等功能。当这两个功能都是由固化在调制解调器中的硬件芯片来完成时,即其所有功能都由硬件完成,这种调制解调器俗称为硬“猫”。目前大多数的调制解调器都是硬“猫”。3.常见网络介质;有线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激光红外线4.网络拓扑符号。二、网络模型(3分)1.OSI参考模型;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1]2.TCP/IP互联模型。TCP/IP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祖父ARPANET和其后继的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DoD(U.S.DepartmentofDefense)赞助的研究网络。逐渐地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结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当无线网络和卫星出现以后,现有的协议在和它们相连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参考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考模型(TCP/IPreferencemodel)。三、IP地址(8分)1.IPV4地址分类;1.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54(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111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677214个主机。2.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54(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4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5534主机。3.C类IP地址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54(二进制表示为:11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1-11011111111111111111111011111110)。C类网络可达209715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4.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地址范围-545.E类IP地址以“1111”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E类地址保留,仅作实验和开发用。全零(“0.0.0.0”)地址指任意网络。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2.IPV4网络中的地址组成;IPv4的地址由四段数字组成(以后将扩充更改),常分为三类IP:A类:到55B类:到55C类:到55网段子网掩码编辑在同一网段,要求网络标识相同3.IPV4网络中的地址类型;
每个IPv4网络的地址范围内都有三种类型的地址:网络地址-指代网络的地址
广播地址-用于向网络中的所有主机发送数据的特殊地址
主机地址-分配给网络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网络地址网络地址是指代网络的标准方式。例如,我们可以称图中所示的网络为“网络”。比起“第一个网络”之类的词汇来称呼该网络,这种方式既方便又有描述性。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位相同。在网络的IPv4地址范围内,最小地址保留为网络地址。此地址的主机部分的每个主机位均为0。广播地址IPv4广播地址是每个网络都有的一个特殊地址,用于与该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通信。要向某个网络中的所有主机发送数据,主机只需以该网络广播地址为目的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即可。广播地址使用该网络范围内的最大地址。即主机部分的各比特位全部为1的地址。在有24个网络位的网络中,广播地址应为55。此地址也称为定向广播.
主机地址如前所述,每台终端设备都需要唯一的地址才能向该主机传送数据包。在IPv4地址中,我们将介于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之间的值分配给该网络中的设备4.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公有IP地址由InterNIC(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因特网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私有IP地址属于非注册IP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以下列出留用的内部私有IP地址:A类:55B类:55C类:555.子网掩码。子网掩码(subnetmask)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四、常用网络命令(2分)1.ping命令;1.Ping命令的语法格式ping命令看似小小的一个工具,但它带有许多参数,要完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还真不容易,要达到熟练使用则更是难下加难,但不管怎样我们还得来看看它的真面目,首先我们还是从最基本的命令格式入手吧!ping命令的完整格式如下:ping[-t][-a][-ncount][-llength][-f][-ittl][-vtos][-rcount][-scount][-j-Hostlist]|[-kHost-list][-wtimeout]destination-list从这个命令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复杂程度,ping命令本身后面都是它的执行参数,现对其参数作一下详细讲解吧!-t——有这个参数时,当你ping一个主机时系统就不停的运行ping这个命令,直到你按下Control-C。-a——解析主机的NETBIOS主机名,如果你想知道你所ping的要机计算机名则要加上这个参数了,一般是在运用ping命令后的第一行就显示出来。-ncount——定义用来测试所发出的测试包的个数,缺省值为4。通过这个命令可以自己定义发送的个数,对衡量网络速度很有帮助,比如我想测试发送20个数据包的返回的平均时间为多少,最快时间为多少,最慢时间为多少就可以通过执行带有这个参数的命令获知。-llength——定义所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包的大小,在默认的情况下windows的ping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为32byt,也可以自己定义,但有一个限制,就是最大只能发送65500byt,超过这个数时,对方就很有可能因接收的数据包太大而死机,所以微软公司为了解决这一安全漏洞于是限制了ping的数据包大小。-f——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一般你所发送的数据包都会通过路由分段再发送给对方,加上此参数以后路由就不会再分段处理。-ittl——指定TTL值在对方的系统里停留的时间,此参数同样是帮助你检查网络运转情况的。-vtos——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tos”指定的值。-rcount——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一般情况下你发送的数据包是通过一个个路由才到达对方的,但到底是经过了哪些路由呢?通过此参数就可以设定你想探测经过的路由的个数,不过限制在了9个,也就是说你只能跟踪到9个路由。-scount——指定“count”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此参数和-r差不多,只是这个参数不记录数据包返回所经过的路由,最多也只记录4个。-jhost-list——利用“computer-list”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IP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khost-list——利用“computer-list”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IP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wtimeout——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destination-list——是指要测试的主机名或IP地址-t参数-t——有这个参数时,当你ping一个主机时系统就不停的运行ping这个命令,直到你按下Control-C。例如:C:\WINDOWS>ping88-tPinging88with32bytesofdata: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Replyfrom88:bytes=32time<10msTTL=64Pingstatisticsfor88:Packets:Sent=8,Received=8,Lost=0(0%loss),Approximateroundtriptimesinmilli-seconds:Minimum=0ms,Maximum=0ms,Average=0msControl-C-a参数-a——解析主机的NETBIOS主机名,如果你想知道你所ping的要机计算机名则要加上这个参数了,一般是在运用ping命令后的第一行就显示出来。2.ipconfig命令。ipconfig——当使用IPConfig时不带任何参数选项,那么它为每个已经配置了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值。ipconfig/all——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能为DNS和WINS服务器显示它已配置且所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如IP地址等),并且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如果IP地址是从DHCP服务器租用的,IPConfig将显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租用地址预计失效的日期(有关DHCP服务器的相关内容请详见其他有关NT服务器的书籍或询问你的网管)。ipconfig/release和ipconfig/renew——这是两个附加选项,只能在向DHCP服务器租用其IP地址的计算机上起作用。如果你输入ipconfig/release,那么所有接口的租用IP地址便重新交付给DHCP服务器(归还IP地址)。如果你输入ipconfig/renew,那么本地计算机便设法与DHCP服务器取得联系,并租用一个IP地址。请注意,大多数情况下网卡将被重新赋予和以前所赋予的相同的IP地址。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95/98,那么你应该更习惯使用winipcfg而不是ipconfig,因为它是一个图形用户界面,而且所显示的信息与ipconfig相同,并且也提供发布和更新动态IP地址的选项。如果你购买了WindowsNTResourceKit(NT资源包),那么WindowsNT也包含了一个图形替代界面,该实用程序的名字是wntipcfg,和Windows95/98的winipcfg类似。总的参数简介(也可以在DOS方式下输入Ipconfig/?进行参数查询)Ipconfig/all:显示本机TCP/IP配置的详细信息;Ipconfig/release:DHCP客户端手工释放IP地址;Ipconfig/renew:DHCP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刷新请求;Ipconfig/flushdns:清除本地DNS缓存内容;Ipconfig/displaydns:显示本地DNS内容;Ipconfig/registerdns:DNS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进行注册;Ipconfig/showclassid:显示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信息;Ipconfig/setclassid:设置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五、数据通信过程(5分)1.MAC地址;MAC(MediaAccessControl或者MediumAccessControl)地址,意译为媒体访问控制,或称为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MAC地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MAC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IP地址。MAC地址是网卡决定的,是固定的。2.协议的定义;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3.协议数据单元PDU;+MTU、PDU相互谁都‘不属于’谁,但有逻辑上是有联系的!MTU是确定PDU(协议数据单元)大小,通过MTU可手动修改PDU的大小、、、PDU一词源于一些英文词汇的缩写,在不同的领域可能就代表了不同的意思!目前常见的有两种:1.一种通信数据单元(编码),Protocol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DataUnit)是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协议数据单元物理层的PDU是数据位(bit),数据链路层的PDU是数据帧(frame),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packet),传输层的PDU是数据段(segment),其他更高层次的PDU是数据(data)。2.在机房及通信硬件领域中常见的PDU,指的是机柜电源插座.是英文"PowerDistributionUnit"或者"DESIGNTEDPOWERDISTRIBUTIONUNITFORCABINET"的缩写.而MTU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TransmissionUnit,MTU)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报大小(以字节为单位)。最大传输单元这个参数通常与通信接口有关(网络接口卡、串口等)。4.封装与解封装。封装与解封装封装:将数据变为比特流的过程中,在参考模型的每一层需要添加上特定的协议报头动作动作:从高层往低层依次封装,在每一层使用特定的协议,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数据前添加特定的协议报头。封装原则:1:每一层在上一层数据前添加协议报头2:添加完协议报头的整体,就是该层的PDU3:每一层的PDU对于下一层来说就是上层数据(每一层的上层数据就是上层的PDU)PDU(协议数据单元,也就是每层的数据单位)应用层:APDU表示层:PPDU会话层:SPDU传输层:段(segment)网络层:包(packet)数据链路层:帧(frame)物理层:比特(bit)封装由发送者发送出去,数据只有被封装以后才有可能被发送出去。*主机在封装数据包之前,必须要知道目的端IP地址,在封装数据帧之前,必须要知道去往目的网络的路由以及下一跳的MAC地址。封装的必要参数传输层:源端口号
目标端口号网络层:源IP地址
目标IP地址数据链路层:源MAC地址
目标MAC地址解封装:封装的逆过程,数据从比特流还原为数据的过程动作,从底层往高层依次解封装,每解封装一层,会将该层的忒点那个协议报头去掉解封装原则:1:必须从底层往高层解封装2:解封装时,只有协议报头合理(打个比方,你收到一个包裹,上面有你的名字还有你的家庭住址才是你的,之久叫做合理),才可以解封装。3:解封装一旦停止,数据就会被丢弃解封装由接收者触发,数据必须经过解封装才可以被接受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和上层协商,使用SAP来区分不同的上层协议MAC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数据链路层有FCS(帧检验字段)用于检测数据的完整性LLC子层提供服务访问点(SAP),标识上层协议1:每一层都需要利用下层的服务进行通信2:每一层都需要为上层服务,所以需要标识上层所使用的协议或应用传输层:使用端口号标识上层应用网络层:使用协议号标识上层应用六、局域网技术(15分)1.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T技术的网络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2.动态路由协议RIP、IGRP、EIGRP、OSPF协议和BGP;动态路由协议RIP路由协议RIP协议最初是为Xerox网络系统的Xeroxparc通用协议而设计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协议。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它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RIP使用非常广泛,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但是RIP只适用于小型的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OSPF路由协议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连,OSPF随之产生。它是网间工程任务组织(IETF)的内部网关协议工作组为IP网络而开发的一种路由协议。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需要每个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广播信息。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变量。利用O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而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仅向其邻接路由器发送有关路由更新信息。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划分为区,相应地即有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方式: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开销,并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当一个区内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时并不影响自治域内其它区路由器的正常工作,这也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方便3.网络设备基本配置(思科版本)ip地址配置、接口模式,端口安全;4.VLAN技术(作用、优点和配置);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虽然VLAN并非最好的网络技术,但这种用于网络结点逻辑分段的方法正为许多企业所使用。VLAN采用多种方式配置于企业网络中,包括网络安全认证、使无线用户在802.11b接入点漫游、隔离IP语音流在不同协议的网络中传输数据等虚拟局域网(VLAN)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网络的许多固有观念,使网络结构变得灵活、方便。403操作系统(win7)一、操作系统概述(5分)1.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品牌联合营销协议2篇
- 2024版许可经营合同范本3篇
- 大连市2024年度生猪买卖合同协议汇编
- 二零二四年度房产交易居间服务合同
- 商贸流通区域合作协议书(2篇)
- 吊装类劳务合同
- 续约合同增值协议
- 钢结构安装工程分包协议书
- 绿化植物租赁协议书范本
- 展览馆展览设计招标文件
- 硬件测试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央企)
- 2024广东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保价合同协议书范本2024年
- 新版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题库
-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年乙方房屋租赁合同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 Module 4 Unit 2 How much is it(教案)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试题分析及范文讲义
- TS气瓶检验质量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