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19410摘要 I2022Abstract II22912引言 1277481绪论 343691.1研究背景及意义 3280781.2国内外研究综述 340572研究内容与方法 5311122.1研究内容 590532.2研究方法 5109813沈阳市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 661813.1沈阳市旅游资源概况 6194703.2沈阳市旅游发展现状 6265724沈阳市旅游形象感知调查与分析结果 8119924.1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822544.2调查数据分析 8132574.3沈阳城市旅游形象优势和不足 16301315提升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8243425.1拓展旅游市场,深度资源开发 18282795.2加强城市的宣传力度 1848335.3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18200765.4塑造沈阳市独特旅游形象 19375.5重视旅游业管理机制,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1925057结论 2011303参考文献 2116982附录1来沈游客对沈阳市感知形象调查问卷 235747附录2针对影响游客对来沈旅游感知因素调查问卷 2413579致谢 25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旅游业GDP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服务业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保持良好城市旅游形象,满足其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良性的循环发展是当下比较热点的话题。对于游客而言,满足自身需求最大化是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定因素,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无疑是游客内心的评价因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评价直接影响着当地的旅游发展,制约其发展速度和方向。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沈阳市旅游资源现状和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结果,采取文献综合研究、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来沈游客进行调查,通过对来沈游客一些日常旅游习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三大维度为主要研究因素来评价分析影响沈阳城市旅游的感知因素,并列举沈阳市旅游形象建设的成效和不足,针对其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基础实施建设不完善、城市宣传力度不够、管理机制及服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给予一定的改善建议,以拓展沈阳城市形象的传播渠道,优化沈阳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地位,同时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扩大其声誉度,打造沈阳旅游发展的品牌建设。关键词:沈阳市;城市感知形象;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theGDPofChina’stourismindustrycontinuestoincrease,thescaleofindustrycontinuestoexpand,andthetotalincomeofChina’stourismcontinuestoincrease.China’stourismindustryhasbecomeoneofthemostdynamicandpotentialindustriesintheserviceindustry.Itisahottopictomaintainagoodimageofcitytourism,meetthegrowingdemandofpeopleandpromotethesoundcycledevelopmentoftourism.Fortourists,tomaximizetheirownneedsisthedecisivefactorinchoosingatouristdestination,andtheperceptionimageofatouristdestinationisundoubtedlytheinternalevaluationfactoroftourists.Theperceptionimageevaluationofatouristdestinationdirectlyaffectsthelocaltourismdevelopmentandrestrictsitsdevelopmentspeedanddirection.Inthispaper,takingShenyangasanexample,combinedwith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result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ourismresourcesandtourismdevelopmentinShenyang,theauthoradoptsthemethodsofliteraturecomprehensiveresearchandquestionnairetoinvestigatethetouriststoShenyang,putsforwardsometargetedquestionsaboutthedailytourismhabitsofthetouriststoShenyang,andevaluatesthethreedimensionsof“tourismfacilities,tourismattractionsandtourismservices”asthemainresearchfactorsThispaperanalyzestheperceptualfactorsthataffectShenyang’surbantourism,andenumeratestheachievementsandshortcomingsofShenyang’stourismimageconstruction,andgivessomeimprovementsuggestionsforitsinsufficientmarketdevelopment,imperfect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nsufficienturbanpublicity,inadequatemanagementmechanismandservice,soastoexpandthecommunicationchannelsofShenyang’surbanimageandoptimizetheimageofShenyanginthemindsoftouristsAtthesametime,weshouldbuildagoodimageofthecity,expanditsreputation,andbuildabrandoftourismdevelopmentinShenyang.Keywords:ShenyangCity;cityperceptionimage;touristdestination;touristperception引言随着21世纪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旅游逐渐成为人排解压力、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业经过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巨大的竞争优势已经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旅游经济也占据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我国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旅游业也不负众望并被赋予“永远的朝阳产业”美称。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种领域体系的建立、国民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将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这为我国旅游产业领域创造了发展的平台和机遇。有机遇也就有挑战,在巨大的旅游行业中,随着不断的行业创新模式发展,新生的旅游市场也是多样化出现,这也为广大的旅游者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以供选择,旅游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而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评价也是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它直接影响到旅游评论的速度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消息。到一般来说,旅游的目的是吸引游客开展旅游活动,并指导相关的旅游设施和服务。系统的转移和采用,包含系统结构和系统工程的概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略和发展方向[1]。旅游者的文字形象是旅游者的形象、旅游者的文字形象和旅游者的地域形象信息。旅游写作形象是公众对旅游写作的一般性、抽象性、概括性的认识和评价。提升区域边界内外价值的消极价值与旅游目的地现实的合理再现。同时提升内外在精神价值的理性再现[2]。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研究中非常热点的领域,旅游者潜意识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倾向,良好的目的地形象会进一步提高重游率[3]。随着旅游行业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应建立在旅游感知形象作为基础之上,维持良好的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旅游行业中比较重视的问题,游客内心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的评价也体现在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特色产品、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综合服务等之间的竞争,城市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及评价,有助于完善城市营销策略,其感知图形象在进行旅游活动过程和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本文以沈阳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研讨影响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的相关因素,详细分析了各类因素与城市感知形象影响之间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旅游业的不平衡,以及所出现阻碍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总结沈阳市形象建设的不足之处,为更好的塑造良好旅游城市形象以及在游客心中的感知形象,为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如:积极塑造和宣传其旅游形象,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以更加优越的城市旅游形象迎接来访游客,提高沈阳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在激烈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占据相应的市场地位。同时也是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重要推力。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旅游业做为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格局,近几十年内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发展成非常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旅游对于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旅游的感知也与其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广大的旅游市场领域中,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自己更加青睐的的项目,最终达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旅游意义的最大化,例如:放松心情、孝敬长辈、蜜月之旅、开阔视野等,而旅游过程能否在所有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取决于对旅游目的地的良好感知[5]。对于城市而言,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程度将决定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旅游感知形象直接影响游客的消费行为,从而间接的影响城市的旅游发展。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综述(1)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论目的地形象是对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作为目的地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认识和概念,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以及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印象[6]。同时,它也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地形象研究的任务是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资源,寻找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地方资源产品,提取形象概念,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产品展示突出特色,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清晰独特的印象。通过挖掘的特色产品突出其特色,由此加深记忆并在游客心目中形成鲜明独特的印象[7]。(2)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末国内外先后开始研究旅游形象相关问题,学者Hunt首次提出旅游感知形象,该词成为旅游目的地开发中的至关重要因素,该理论也是有关于研究旅游形象最早的文献。Bigneet提出城市旅游感知形象就是人们对根据自身的经验、感情等个人因素对该城市形成的固有印象或主观评价[8]。Andersen和Collberg重点研究并提出了有关于目的地的8种属性差异感知形象研究[9]。Goodrich更注重研究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和评价的相似性,并认为旅游者的娱乐和文化模式对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相似的,Po-JuandDeborah在调查中发现,游客或潜在游客的行为、社会人口等统计变量能够客观地反映旅游目的地的形象[10]。相比于国外来说,我国的旅游活动出现的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其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基于借鉴外国的研究结果,中国旅游界此理论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并进行理论范围的延伸和扩大,分别对旅游形象感知、设计和旅游目的地方面进行实证探究,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李蕾蕾在此领域有一定成果,其专著在总体布局的角度分析了旅游形象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系统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国内外对旅游形象领域的相关资料。从旅游城市的角度林炎提出,旅游产业是未来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新课题[11]。吴小根、杜莹望分别介绍了游客个人、旅游情景和目的地感知等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的主要影响成因[12]。胡冬梅认为城市旅游感知是游客对城市所有旅游资源和人类活动感知的集合。2研究内容与方法2.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基于城市感知形象视角,针对辽宁省沈阳市的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以游客的感知评价视角为主要出发点,以游客的一些日常出游习惯以及城市形象认知作为参考点从而研究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问题和旅游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推进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2.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方法有,1: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期刊、报告和文献资料,以此作为研究基础为后续所研究问题提供帮助。2:问卷调查法。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来沈的游客进行调查,通过柱形图、扇形图、交叉图等直观显示数据对来沈游客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游客对城市的形象的认知。通过对来沈游客的感知因素满意度调查,分析影响城市感知形象的重要因素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3沈阳市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3.1沈阳市旅游资源概况沈阳市是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历史古城,现有世界遗产包括400多处旧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包括4个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6个省级和60个市级[13]。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如3.1所示:景点级别沈阳故宫4A张氏帅府4A九一八历史博物馆4A北陵公园4A沈阳怪坡4A沈阳植物园5A新乐遗址4A图3.1游客对旅游吸引物影响因素感知评价3.2沈阳市旅游发展现状辽宁省省会沈阳市将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和旅游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其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沈阳沈北新区是国家首批选定的旅游示范区,浑南也成功入选了第二批入选[14]。作为第二批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沈阳作为示范区将全面深化旅游改革。主要效果如下:(1)旅游业改革创新成效可佳沈阳作为国家旅游改革的先行区和创新的先行者,身先力行,首先阐明了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发展方向,高度重视先行区建设发展,结合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进综合市场监管和城乡公共服务相结合,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和景区管理机制始终秉承发展资源产业整合理念,目前已形成了良好规模效应。(2)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沈阳,利用其先天独有的文化底蕴优势,包括一些名胜古迹、博物馆、名人故居、古建筑遗址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其旅游产品逐渐由传统旅游机构升级为多样化休闲观光。逐渐发展为以历史文化游、休闲观光游为主,以购物旅游、冰雪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体系。(3)城市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沈阳市在旅游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活动。无论是在提高现代服务业质量方面,还是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方面,都颇有成效。沈阳的兴顺夜市、中央公园音乐、长白一代等地迅速发展,成为游客的聚焦地。与此同时,沈阳举办拓展产业、文化等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来大力整合建设。如:举办“国际友好之夜”交流活动,大力发展夫子庙巷、老北市等一批历史文化项目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15]。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对沈阳的旅游形象进行相应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游客内心对目的地感知评价因素,进而提出相关改进的建议以及如何加大沈阳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相关措施,对于促进沈阳旅游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沈阳市旅游形象感知调查与分析结果4.1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1)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基于游客的感知角度全面地分析沈阳的旅游形象,鉴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沈阳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并为潜在的游客推广旅游目的地,因此了解旅游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等后续研究项目提供帮助。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游客的基本特征以及游客对沈阳旅游形象的若干项目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达到92.8%。(2)调查实施本次的研究是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所以所选择的目标人群是已经来过沈阳旅游以及正在沈阳进行游玩的游客。选取有过确切旅游实地经历的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因为这些群体对于沈阳有过身临其境的游玩体验和城市的形象认知,对于沈阳城市形象的评价能够做出个人主观上的感知,对于研究的结论提供一定的可靠性。4.2调查数据分析4.2.1描述性分析(1)客源地对近几年来沈游客来源地进行分析(如图4.1),来沈游客来源主要以东北三省为主,三个省市的被调查游客共为240人,占全部游客人数的73.8%,其中辽宁省188人,占总人数的57.8%。由此可见,沈阳市游客以省内游客为主,其次为周边地区游客、省外游客。由此表明了沈阳市的旅游市场发展还不够充分、开发力度不够还未完全开放。目前,旅游的主要客源仍然是周边临近的地区,这也间接反映出沈阳旅游形象的传播力不强,旅游资源吸引力发展不够到位,仅仅重视区域旅游市场,忽略纵观全局发展,造成来沈游客在全国范围分布不平衡的局面,同时也反映出沈阳市的旅游影响力较小。因此,可扩大旅游市场开发空间,只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完善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拓展广阔旅游客源市场,才能促进沈阳市旅游业长足的发展[16]。图4.1沈阳旅游形象调查受访旅游者来源构成(2)受访者性别此次共抽取游客人数为325人,包括119名男性游客,206名女性游客,占比分别为36.62%、63.38%。(如表4.1)显示女性占比比重较高,分析其原因与男女比例、女性游客更倾向于外出旅游的特征有关。表4.1来沈游客基本信息调查基本特征类别频数百分比(%)性别男女11920636.6263.38年龄18岁以下19-30岁31-45岁46-64岁65岁以上25142995547.7143.6930.4616.981.23学历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及本科研究生及以上1281188443.6924.9257.8413.53职业学生企业职员商人工人农民政府机构人员教师退休工人其他66852219620681022720.3026.156.765.841.846.1520.923.070.618.30收入一千元以下一千至三千三千至六千六千至一万一万元以上6084118412218.4625.8436.3012.616.76(3)受访者年龄本次调查(如表4.1)所示,其中18岁以下、19-30岁、31-45岁、46-64岁以上、65岁以上游客各年龄段的占比分别为7.71%、43.69%、30.46%、16.98%、1.23%。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来沈游客中年及中青年占比较大,尤其是19-30岁比例达近一半,老年人和青少年游客占比少。其主要原因由于中青年人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出游意愿,且身强体健、精力充沛,生活负担较轻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本;对于青少年和老年人来说,考虑到除了青少年的学习负担、老年人的身体原因等客观因素外,也跟适合其的旅游的项目较少,旅游资源开发不理想有关。
(4)受访者学历针对于游客学历的研究结果显示,(如表4.1)所示,大专及本科拥有较高的占比,为57.84%。相比之下高中及中专、研究生、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游客占比分别为24.92%、13.53%、3.69%,其占比比重较低。初步分析可能与游客自由支配时间有关,针对于研究生和初中及以下的人来说,更多的时间别利用在自己的学业学术研究上,相比之下,另外三个指标的人群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少。(5)受访者职业
从职业分布来看,(如表4.1)所示企业职员、教师、学生所占游客总数比率分别为26.15%、20.92%、20.30%。相比之下退休工人、工人、农民占比较少。企业职员、教师和学生占绝大部分比重。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拥有庞大的群体、选择性时间充裕和较强的探索欲,企业职员和教群体有稳定收入。
(6)受访者收入状况
从参与调查的游客的收入情况来看(如表4.1),一千元以下的有60人,一千至三千元的有84人,三千至六千元的有118人,六千至一万元的41人,一万元以上的22人。各收入层次人数占游客总人数的比例为:18.46%、25.84%、36.30%、12.61%、6.76%。通过统计得知:来沈阳旅游的游客收入为三千-六千元的人数较多,其次是一千至三千经济收入的,可能是学生月生活费,由此可见,沈阳相对于中等收入者更加具有吸引力,而如何引进高收入者来沈旅游仍然是对于提升沈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17]。表4.2来沈游客出游相关信息调查内容渠道频数 比例获取信息渠道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亲戚朋友介绍旅游广告、宣传片其他571840712411517.535.5312.3021.847.3835.38旅游动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探亲访友公务商务购物疗养其他6665186813329020.3020.005.5320.924.000.920.6127.69出游方式与友人结伴家庭游单位组织跟团游独自游夕阳红游其他1119420625155434.1531.076.151.847.694.6116.61(7)获取信息方式从获取信息的方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如表4.2)通过电视、网络、旅游宣传片占比分别为17.53%、12.30%、7.38%.对此表明:沈阳市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新媒体网络的占比并不算大。目前我们正处在网络、信息和大数据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活各个领域的互联网推广密不可分。旅游行业也需跟随时代的潮流。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沈阳市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更要注重高在加强对外宣传效,建立沈阳旅游官方网站或建立公众账户等信息化平台,定时推送以传播沈阳市的旅游形象。占领未来市场才能获得更大收益。(8)旅游动机从旅游动机方面来看,(如表4.2)其结果显示:其他的90人,占比最高为27.69%。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探亲访友所占比例很高且相似分别为66、65、68分别占比为20.30%、20.00%、20.92%。但购物环境较差,其中购物、疗养占比最低分别为0.92%、0.61%。这说明沈阳市目前旅游产品开发还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开发深度不够,旅游吸引物种类不够丰富。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建筑的景点大可发扬其自身优点,促进旅游项目多样性发展。(9)旅游方式在选择旅游方式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与好友结伴和家庭游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6.61%、31.07。选择跟团游的占比最低为1.84%。这表明说明未来的旅游行业自驾游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考虑此问题基础之上沈阳市旅游可以开发一些亲子游项目,目前沈阳有七星海世界、海洋馆等适合亲子的旅游项目,也可更加完善其项目设施,增加游客的游玩体验好感度,同时也可开发热高等系列的游玩项目以项目产品实现多样化建设。图4.2对沈阳市旅游整体印象评价通过以上调查、统计分析,(如图4.2)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感知是游客对其印象的评价。结果显示有56%的游客表示对来沈阳旅游的印象较好;16%的游客表示印象很好;26%游客表示印象一般,仅有2%游客对沈阳印象不好。这表明游客对沈阳市城市旅游形象的感知总体较好对于未来旅游形象的传播没有负面影响。因此,沈阳市应加强旅游形象宣传推广工作,建立形象大使扩大影响力,丰富旅游发展多样性,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效应。4.2.2旅游形象感知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的感知形象因素有很多,为测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沈阳市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感知以及对其景点的偏好和满意程度。本次针对于来沈旅游的游客就沈阳最具特色的5大景点(沈阳故宫、张氏帅府、“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植物园)进行调查结果分析。选取三大维度因素分别为“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进行评价。三项共抽样采取150人进行调查,回收率147,有效率达98%。图4.3游客对沈阳旅游设施因素感知评价旅游设施评价结果显示(如图4.3),大部分游客对于公侧卫生环境和引识标志感知因素方面比较满意,分别占比56%、44%。尤其是沈阳故宫、九一八纪念馆、怪坡风景区等5A景区的卫生环境和指引标识达到了相应的标准,让游客感受到舒适卫生环境并拥有便利的旅游行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旅游体验。但在交通便利上半数以上的游客的态度持不满意,有不少旅客反应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由于人数剧增而停车难的问题,这也表明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欠缺,仍有待提高。图4.4游客对旅游吸引物影响因素感知评价旅游设施评价因素结果显示(如图4.4)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自然环境优越、环境绿化感知因素方面占比比较高,尤其是文化内涵方面,占比52%,可见游客对于沈阳景区的文化内涵是非常认同的,如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博物馆等景区都是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沈阳以独有的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可作为优势作为发展基点。打造独特文化氛围与外部发展环境,打造世界级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旅游世界知名品牌[18]。此外,建筑风格和风景绿化感知因素方面也颇受游客满意,基础环境以及后期绿化做的比较到位。但旅游产品丰富性方面比较单一,应加强开发,以提高沈阳旅游资源的丰富性。除此之外,近半数游客反应在旅行过程中旅游秩序不井然的问题,这也反应了景区的管理问题上,应强化管理机制,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图4.5游客对沈阳旅游服务影响因素感知评价旅游服务因素评价结果显示(如图4.5),娱乐设施完善感知因素占比最高为56%,这也反映了在旅游资源设施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而价格费用感知因素方面近半数人持满意态度,可见其价格设置方面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餐饮服务、咨询服务、投诉处理感知因素评价中游客持一般态度较高分别为74%、60%、40%。可见在服务管理方面,其服务满意程度较低,如长期发展下去,直接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极大降低在游客心中的良好印象。其服务管理机制亟需改善。4.3沈阳城市旅游形象优势和不足4.3.1沈阳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的优势沈阳市以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方面得到了游客的一致认可,且在环境绿化、居民友好度、特色产品、环境卫生、价格亲民等方面也受到了游客的一致认可,使游客内心形成良好的感知体验。与此同时沈阳市的故宫、张氏帅府等具有历史性的文化旅游基地在游客心中形象评价较好,受到游客偏好,因此我们更加应该抓住良好的资源基础将文化传承发扬光大。4.3.2沈阳市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1)旅游市场开发不足,旅游开发项目种类少,客源目前仍然以邻近地区为主。(2)旅游宣传渠道不够广,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效果不够到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不够,仅限区域性旅游市场,影响到的市场人群不广,在全国旅游市场范围内影响并不大。部分旅游设施不够完善。景区交通便利程度等方面做的还不够。(4)对于旅游客源市场城市形象传播平衡问题考虑不充分,欠缺综合形象传播的全局性。(5)景区人员的综合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景区相关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不健全、使游客的感知评价很低。
5提升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5.1拓展旅游市场,深度资源开发研究结果表明邻近地区,中等收入及中青年龄范围等客源居多,为了更加吸引不同地区、高等收入以及多层次年龄段的客源,并使沈阳旅游形象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亟需扩展旅游市场开发,开发多样性的旅游产品,如加大开发适合全家性的亲子游项目,以及适合老年人的园林景观项目。拓宽儿童和老年人市场,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群体,以提升自身知名度。在原有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更加优化资源结构,的同时结合政府的主导、市场主体、的领导机制全面配合,综合发展拓宽旅游市场。5.2加强城市的宣传力度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游客大部分以临近地区为主一方面由于地区因素,更大一部分原因因为旅游城市的宣传力度不大,多媒体网络传播渠道不够宽广,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应建立沈阳旅游官方网站及官方微信公众号来定时推广有关旅游的咨询。同时投入电视广告、报纸期刊上及时更新旅游方面的资讯,制作精美且个性鲜明的宣传视频和手册,利用当下比较火热的新闻媒体、专业机构APP如抖音和快手等平台进行旅游宣传片及广告的推广,直接投放目标客源市场,迅速传递到受众群体之中。让更多的人认识沈阳的旅游资源文化,以此来优化传播渠道,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5.3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设施方面包涉及一些交通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在原有的基础设施基础进一步完善,在交通设施方面,增设停车场停车位以满足车辆过多车位缺失的现象,在道路拐角处设立明显标识牌、指引牌、路线图等,完善停车场建设结构、构建交通网络、使用全方位智能控制系统,加快景区道路改造升级,尽量避免车辆拥堵现象。实现景区公路标准化、网络化。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19]。加强景区公交车站台、中心接待处、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住宿设施方面,按照相关制度管理条例,保证游客的住宿环境安全卫生、温馨舒适。全面加快建设食宿、购物、环保、安全保障等配套设施建设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环境绿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景区品位,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旅游条件和干净、文明和优越的景区环境。进而打造景区的品牌建设。5.4塑造沈阳市独特旅游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是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首先针对城市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改善,政府部门应尽其职能加强管理城市环境治理,对于一些工厂废水废气排放问题,应严格要求。虽说环境绿化以大规模得到保护,但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用心维护这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同时也是我们共同维护好我们城市的良好形象。其次加强旅游宣传、热情服务意识,营造和谐健康的环境氛围,最后,提升我们个人素质,提升城市旅游形象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其中,人人都应尽到一定的责任。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提高游客来此旅游驱动力,更进一步的扩大旅游知名度,推进旅游营销策略进程,促使沈阳市旅游业蓬勃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以提高旅游的体验感。5.5重视旅游业管理机制,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针对旅游业最重要的就是服务意识,游客对于服务接待以及投诉处理的评价直接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感知。同时,景区的旅游投诉的处理过程和游客中心招待处的服务的好坏也是体现了其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综合水平,这与旅游建设过程密不可分的部分。针对沈阳市来说,其旅游管理机制、服务接待不够完善。针对其问题首先应健全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完善各项条例,并广泛引进专业行政高端人才如经营管理、行政执行、景区讲解等。对其进行相应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明确其岗位职责,培养其职业道德,以此来间接提升管理机制。其次进一步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定期上一次服务有关的培训课程,时刻督促服务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全程做到微笑服务,以诚待人。打造良好的口碑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效益,提升沈阳市旅游形象,增加游客满意度。加速沈阳市旅游业健康而有序发展。结论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研究法,基于游客对沈阳的形象感知因素调查分析,探究结论如下:针对于游客分布情况更多的是辽宁省周边的临近地区,对于省外的旅游吸引力呈衰弱现象,游客年龄分布不均,大多以中青年居中,收入层不均,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购物环境差等问题。针以上的问题给出的对策应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和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采取新媒体技术、线上品牌合作等项目进行宣传。树立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资源开发多样性,在原有文化资源基础上,建设满足多层次人群的目标市场以此吸引客源,增加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大部分游客对于沈阳的整体印象较为满意,但针对于旅游吸引物、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景区管理机制方面有待改善和提高,对此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进行综合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结合政府配合、社会联动、大众参与的方式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氛围,共同促进沈阳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宋明曦.旅游目的地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2]范春春,胡粤.开平碉楼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基于IPA分析法[J].怀化学院学报,2013,32(09):46-50.[3]王璀蓉.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行为研究——以新疆喀纳斯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2011:169.[4]罗大鹏.贵州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效果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5]郁亮亮.入境游客上海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6]刘佳.电视旅游节目中山西旅游形象呈现研究[D].山西大学,2018.[7]赵毅.塑造“茶都竹海、休闲永川”旅游新形象[C].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旅游局.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旅游局: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2006:71-75.[8]白艳萍,刘梦思.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形成因素分析[J].特区经济,2013(10):90-92.[9]刘睿文.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过程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10]程金龙.基于系统论的城市旅游形象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11]吕本勋,胡宝华.“居客”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形象感知与提升研究——以东盟驻邕留学生对南宁旅游城市形象感知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04):73-79.[12]邹丰亦.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评价与重塑[D].云南师范大学,2018.吴小根,杜莹莹.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机理与实证——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09):1554-1565[13]赵慧姝.沈阳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14]梁莉.沈阳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调研及对策思考[J].广东蚕业,2018,52(11):24-25.[15]《沈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近期建设规划方案(2019-2021年)》日报2019-05-2707:45:58.[16]胡冬梅.基于游客感知的常德市旅游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5.[17]曹梦琦,梁晶,李明召,周峥澔,坤博,王文瑞,邵蕊,李晨曦,李冬萌.基于游客视角下兰州城市旅游形象感知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06):65-67.[18]伍丹丹,时朋飞,周家安,李凌霄,李星明.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安曲江旅游形象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6):855-861.[19]]王鑫.承德旅游形象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中外游客旅游感知形象差异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5(23):37-38.[20]陈憧,杨建龙.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J].价值程,2016,35(06):219-222.[21]姚月圆.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目的地选择意向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附录1来沈游客对沈阳市感知形象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A男B女2.您的年龄阶段?A18岁以下B19-30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回购合同协议合同书
- 景观绿化工程服务合同
- 购销合同货物清单
- 边坡防护工程劳务合同
- 用图形进行编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苏科版
- 8 比尾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3.2草原风情 教学设计
-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供应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药科大学《单片机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500题)含答案解析
- 生活垃圾我知道(课件)二年级下册劳动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医疗卫生类E类)试卷及答案指导
- 每日系列-计算小纸条-3年级下册
- 2024年广西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化工安全 教案 第三章 燃烧与爆炸理论基础
-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解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 项目一 安全防护知识与应用
- 阑尾炎的护理查房腹腔镜
- 大学辅导员岗位考核参考指标
- 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