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温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第1页
玻璃体温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第2页
玻璃体温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第3页
玻璃体温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玻璃体温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用了几种新的计算方法。玻璃体温计的精确、准确、价格高、性能稳定等新技术仍被广泛应用于最广泛的体温测量工具。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安全正确使用玻璃体温计测量体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1玻璃温计的质量标准和检验1.1玻璃体温计检测现行国家标准GB1588—2001规定了玻璃体温计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新的标准增加了新生儿棒式体温计、元宝型棒式体温计、内标式体温计(大规格、小规格)的型式和技术参数。根据玻璃体温计检定规程JJG111—2003计量性能要求,玻璃体温计测量范围在35℃~42℃,读数精确到0.1℃,示值误差为-0.15℃,+0.10℃。新生儿棒式体温计的示值允许误差限为±0.15℃。检定项目包含标度、标志、内标式体温计标度板、感温泡质量、示值、中断、自流等指标。1.2定期消毒时体温计不合格检测示值是体温计的重要性能指标,示值不合格,直接影响使用者体温的测定结果。在《护理学基础》教材中指出:在新的体温计使用前或定期消毒后,应经常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准确性,检测方法是将体温计水银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40℃以下的温水内,3min后取出检视,若体温计间相差0.2℃以上者或水银柱有裂隙者不能再使用,即视为不合格。1.3定期检测的必要性《护理学基础》教材对体温计的检查未规定应多长时间检测1次。但临床公认体温计在使用1年后不合格的发生率较高,故定期检测很有必要。陈嘉凤等调查结果显示:体温计在使用2周合格率为94.8%,使用4周合格率为90.7%,使用12周后合格率仅为52.7%,因此为确保临床使用中的体温计合格准确,建议每2周检测1次。2有关玻璃体温计测量温度的相关性研究2.1高校中的腋温测量玻璃体温计是利用汞或金属感温液遇热膨胀的物理特性进行体温测定,在测量体温时需要与人体充分的接触进行热交换。临床上多采用腋下、口腔及直肠测温法,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报道也较多。腋窝以局部血液循环丰富及隐蔽不易散热的解剖、生理特点作为测量人体体温的体表部位,较其他部位安全、方便,且病人易于接受,临床应用较普遍。就腋温测量方法,汪秀琼等比较了规范化腋温测量方法(整个测温过程严格按照教科书对腋温测量的要求进行)与流程化腋温测量方法(临床中常用的护患合作体温测量方法),认为流程化腋温测量,经系统规范培训,护士将腋温测量作为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调动了病人对疾病治疗的积极配合因素。相对于规范化腋温测量来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赵亚珍等研究,屈臂过胸和屈臂过腹测试对腋温均无影响,更多受试者反映后者更易于夹紧和更易于接受。在影响腋温测量的诸多因素中,Hasan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病人腋窝温度受动静脉瘘(AVF)存在的影响,血液透析病人的非瘘手臂应首选测量腋窝温度,AVF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温度测量的差异。对腋温测量时间,各教科书规定一致,均为10min。朱海霞的研究表明,腋下体温测试时间选择5min、6min、8min的方法不可取,不能反映人体的真正实际温度,腋温测量时间以不少于10min为宜,如果是发热病人,测量体温时还需延长其测试时间,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口腔测温比腋下测温更能反映人体的真实体温。但口腔测温除受活动、饮食、经口呼吸等因素影响外,还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大多数病人反映测量口温时口水分泌特别多,体温计放入口中不适应,易造成体温计移位,很难保证体温计贮汞槽端紧贴热窝处,时间过长使病人感到疲劳,对小孩来说有咬破贮汞槽的危险,需要病人高度合作等。胥丹等提出对精神异常、昏迷者及患儿不可测口腔温度。口腔测温时,护士应在旁守护,并用手扶托,以防体温计失落或折断。对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可测口腔温度。2.2新生儿测量体温众多学者探讨颈下、背部、腹股沟、腰部、腹部、肘窝、手部测温法等,可作为特殊病人或病人在特殊情况下无法采用其他测量方法时的补充选择。陈炜对新生儿采用颈部测温,结果显示体温表水银端和颈动脉处的皮肤能紧密接触,机体的热量通过血液循环传导,可以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且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不会损伤新生儿,具有测量方便、安全、准确度高等优点,易于被产妇和家属所接受,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扶托体温计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作为新生儿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值得在产科和新生儿病房推广。李世珍等通过12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背部测温的临床观察,证实了卧床病人采用背部测温的可能性,认为对昏迷或不宜用口腔、腋窝测量体温者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薛莹莹等探讨背温法应用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危重患儿,PICU患儿长时间卧床,背部皮肤与床褥紧贴可形成一相对密闭环境,使背部散热少,客观上为背温法测量体温提供了较好的监测条件,可作为PICU患儿测温的常规方法之一。徐燕燕等探讨乳房疾病手术病人测温方法,选择100例乳房疾病手术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手术前对其测量腹股沟温和腋温;手术后对其进行腹股沟温和口温的测量。结果腹股沟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温与口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值总体平均数95%置信区间为0.335~0.401。从病人接受程度比较,术前腋窝与腹股沟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口腔与腹股沟测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更容易接受腹股沟测温。3玻璃温计测量的风险和预防措施3.1外溢汞的处理在临床因种种原因体温计破碎现象很常见。张金伶等调查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和2所二级甲等医院,结果显示,水银体温计破损现象十分严重,43%的科室每月会打破5支以上的体温计。周桂莲的调查显示,临床护士碰到体温计摔碎时汞外溢情况很常见,占82.5%,能正确处理外溢汞的仅占13.7%,护士缺乏汞外溢后正确处理的相关知识。有报道,1支标准的玻璃体温计,当汞全部蒸发后可以使一间15m2的房间内汞浓度达到22.2mg/m3,我国规定的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mg/m3,一般认为,人在汞浓度达到1.2mg/m3~8.5mg/m3的环境中很快会中毒。体温计破碎后,外泄的汞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病房、门诊等场所的环境污染,也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陈煜林等报道,在口腔测温发生咬破体温计致口腔黏膜破损出血,腋温测量发生体温计折断划伤皮肤等,常引起一定的护患纠纷。国外学者Aprahamian等回顾性的分析认为,玻璃水银温度计作为标准的测量人体核心温度,存在包括玻璃相关的损伤和汞接触的双重危险,在研究期间确定的33例受损伤病例中,有22例受损伤病例(66%)经历了放射成像识别潜在的异物。3.2体温计处理流程长期在有汞的环境中工作,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有很大损害,而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对于汞的危害及其自我防护认知不高。张金伶等的调查显示,医院缺乏水银体温计破碎处理相关制度者占72%,处理水银滴时无自我防范措施者占35.5%,在体温计破碎后护士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可参考,缺乏相应的防护设备及用物,也是导致不能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原因之一。破损体温计的处理应当作为护理操作处理用物中的一项内容,具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建议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水银用具破损后的处理过程制订相关流程,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用物。毛建芬等认为,针对玻璃体温计测温的风险,推行体温计使用中各类风险的处理流程,包括体温计打破后汞处理流程、体温计咬破处理流程、体温计消毒管理流程等,可将处理流程制成宣传图,粘贴或悬挂在明显位置。张金萍等调查显示,护士从教材及医院培训中获得水银的相关知识比例分别为8.50%及15.50%。可能与学校教学中未设立系统的水银危害认知与职业防护课程有关。因此,建议医院可在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或在以后的继续教育中加入相关内容,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对于水银危害的认识,加强防护措施4体温计测试软件体温计复位器是用来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医疗器械。韩柏等创新设计了一种新的多功能体温计复位器,其创新之处在于设计了电动与手动转换机构,改变了体温计的放置方式,降低了工作时的震动和噪声。张喜芹等设计便携式体温测试盒,在测试体温时,不用端盘子或推车子,把体温盒挂在颈部或斜挂在肩部即可,这样可腾出双手做记录、数脉搏,还可避免体温表滑落和碰落的危险。李辉设计制作的便携式体温计盒,上层装有微型电机,按动按钮,体温计自动从盒中吐出,下层放置收回的体温计,医护人员拿取体温计方便且形象美观。陈震宇等研制了一种便携式体温测量袋,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拿在手上的体温测量容器改为体温测量袋,可直接挂在手腕上,解决了护士工作中的实际操作不便而且体温表不易破损,保护了护理人员的健康。5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玻璃体温计作为我国医院及家庭的主要测温器材,多年来,不少学者对玻璃体温计的示值检验、体温测量方法、部位及时间、风险防范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促进了体温测量这一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的发展。5.1体温计检测方法鉴于学校护生缺乏体温计检测方法课堂学习及演示,不会判断示值,不了解国家标准及检测要求,建议在临床带教中重视体温计检测方法的操作指导,医院应配备温度计检测设备如恒温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